96 布局海黃
淺水灣,香江時尚豪宅區。
位于香港島太平山南面,依山傍海,海灣呈新月形,號稱“天下第一灣”,也有“東方夏威夷”之美譽,是香江最具代表性的海灣。
這邊的住宅,都是依山坡而建,郁郁蔥蔥的山林,環抱着宅院。
真正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盧燦和鄭光榮兩人,将車子停在淺水灣酒店停車場,準備步行前往四十九號院——譚衛東的新家。昨天下午,鄭光榮電話譚衛東,約好今天上午做客他家。
香江八景之一的海國浮沉,已經初具規模。淺水灣的沙灘上,搏浪嬉戲的人可不少。
明年,著名的淺水灣海濱浴場就會開業,到時候,這裏的人會更多。
盧燦指了指身後那棟有些破爛的日式庭院,“這淺水灣飯店,可是一處名勝呢。張愛玲先生的《傾城之戀》,主場地就在這裏。”
“是嘛”鄭光榮對這些,不感興趣。張愛玲在香江名頭極大,他聽過,不過《傾城之戀》是什麽,他不清楚,也不想理解。
打開後備箱,掏出兩瓶川中白酒。這是老家來人,鄭光榮特意要求帶來的。
今年,內陸與香江聯系增多,他試探着給川中老家去了封電報。沒想到,老家竟然還真的有親人——雖然這個親人有點遠,他堂哥一家人竟然還在老宅。
來香江探親的堂哥一家,也帶來他父母的消息——兩位老人在鄭光榮出逃的那一年,就已經去世。
至于為什麽去世這……還用問嗎
“聽說你明天去曼德勒”
瞧,他更關心這些。盧燦聳聳肩,這就是代溝。
“嗯,幫楊叔一把,能贏則罷,贏不了我也沒辦法。”盧燦可不敢拿大,說自己穩贏。
“老楊這次也算是倒了大黴,平白丢了幾個礦口,估計要舔一陣子傷口。”
鄭光榮叮囑兩遍,這次去曼德勒,一定要小心安全。
兩人繞過淺水灣飯店,從它後面沿着石徑小道,漫步上山。
這裏環境很好,石徑兩側是高大的楓香樹,讓空氣中彌散着淡淡的樹木清香。所謂石徑,其實是一塊塊切割齊整的大理石鋪就。
走在上面,很有感覺。如果将身邊的鄭胖子換成美女的話,感覺會更爽!
“聽說你讓老楊北上”
鄭光榮打破石徑上的沉默,問道。
“嗯。”盧燦并不驚訝他為何知道——老爺子很多事情都和鄭光榮商量。
“為什麽”鄭光榮話語中有絲絲怨氣。
能理解!
六七十年代逃港的那波人,就沒幾個對內陸有好感。其中以大作家倪亦明為代表,長于內陸,到港後罵娘聲不絕于耳。
更何況,鄭光榮的父母,都死于那場浩劫。他自己,如果不逃,估計也小命難保。
對此,盧燦也無法勸慰什麽。
“商人嘛,我們只求財,不求怨。”盧燦這一刻,語氣老練的如同老狐貍。
他看了鄭光榮一眼,見其臉色沒太大變化,說道,“我不光勸他北上,鄭叔您,有時間也可以北上。”
“哦我現在挺好,北上幹什麽”鄭光榮問道。
“內陸資源豐厚啊!”盧燦笑着指了指身邊的楓香樹說道,“源森居想要發展,離不開好的原材料。緬甸和東南亞固然不錯,可是,卻非樣樣俱全。”
“譬如……海黃!”
“海黃在家具行業的價值,鄭叔您很清楚。”
“如果不北上,這資源,您只能通過二手或者三手拿到。其中差價有多少,您比我更清楚。”盧燦站住腳步,很認真的說道。
他确實是認真的,從未有過的認真。
上輩子,他從馬老師那裏了解過海黃的歷史。
解放後,國家百廢待舉,首先解決溫飽問題,加上頻頻的政/治運動,全國是不會有人有心思去光顧海黃的驚世之美的。
即使有這個眼光和雅興,也會被扣上“小資情調”“四舊”帽子加以清洗破除的。
在故鄉瓊州,黃花梨除了在明中後期至清前期,被大量采運出島,用于制作家具外,其餘大部分則留在島上自産自銷。
名動明清兩朝的海黃,在解放後三十年,只有以下七個讓人啼笑皆非的用途。
一碾成碎料做香料出口東南亞,和橡膠等戰略物資一樣,能換取緊缺的外彙;
二作為中藥材,被藥材公司收購,流向全國各中藥材基地和藥材廠,如安國亳州玉林等地;
三作農具;
四打造一些有時代特色的家具,如躺椅折疊椅矮腳凳長凳;
五建房木料;
六粗糙的工藝品;
七燒火柴薪。
在馬老師搖頭嘆息說完這番話,盧燦自己也去收集一些資料,越看越驚心。
在八零年,海口藥材公司收購海黃,工牌價格是八分至一角錢一斤。這可是真正的國家定價哦,而且是以藥材标準制定的價格。
如果是按照木材定價,價格更是低得離譜。
《瓊山縣志》記載:“1976年調查,永興遵潭龍橋石山龍塘十字路美安七個公社有海南黃花梨27500株。
(以上資料取自于1999年出版的《瓊山縣志》)
這些海黃,二十年時間,被砍伐一空。
想想後世那昂貴的價格,有着“木中皇帝”的美譽,盧燦怎麽着也想要插一腳。
想要提前保護嗎還真不是!他就想提前圈一批海黃!
他早就想和鄭光榮說這件事,今天剛好,提到這塊。
“鄭叔,我們都是商人,我們看到的是利潤,而不是恩怨。”
盧燦今天既然把話挑明,他便想說服鄭光榮,和自己一道,成立一家木材銷售公司,專門用來囤積海黃。最好在瓊州圈上一片山林,那可就成了真正的聚寶盆。
“您仔細想一想,我們現在用白菜價,圈一批海黃,不用說做家具,只要放上幾年,那增值空間,遠比股票來得快。”
“何必拒絕這種發財機會呢”
“堂伯既然來香江探親,他肯定也抱着投靠您的想法。”
“您如果心底有疙瘩,可以讓他去負責這家木材公司,替你去瓊州圈地買木頭啊。”
鄭光榮深深的看了盧燦一眼,邁步向前走去,“讓我考慮考慮。”
他其實,已經被盧燦說服,只是心底的那根刺,紮的太深。
盧燦算計的太精明,連鄭光榮的堂哥鄭文化都尋思進去,也算是為鄭光榮解決一樁心事。
鄭文化是鄭光榮大伯家的孩子,今年四十出頭,也是木匠出生。意外接到鄭光榮的電報後,兩人取得聯系。得知堂弟在香江混得不錯,鄭文化的心思也動了。
在四月底,他帶着媳婦孩子一家四口,以探親的名義,來到香江。
見識到香江的繁華和堂弟的出息,他和媳婦,都流露出不願回老家的意思。好在現在香江身份很好辦理,但他的工作,需要鄭光榮想辦法——将自己的堂哥放在工廠當木匠,明顯不合适,當領導,他又沒這份能力。
如果成立這麽一家木材貿易公司,讓他以港商的身份,去內陸收購黃花梨,還真很對路。
鄭光榮拎着兩瓶酒,往前走了十來步,忽然又停下來。
“你說的都是真的瓊州的海黃像白菜那麽便宜”他從別人手中買來做家具的海黃料,可不便宜。
他相信阿燦說的話,這麽問,只不過是過度一下而已。
“要寫保證書嗎”盧燦笑嘻嘻回答道。
“這事我會和大父(川中俗語伯伯的意思)商量,這事你就不要過問了。”鄭光榮繼續往前走,“安安心心去緬甸,納徳軒再幫老楊一次,就真的穩了。”
嗯,盧燦點點頭,“我這次去,想幫納徳軒在曼德勒設一個辦事處,以後那邊有情況,随時能通報給我們。就像這次,我們像聾子和瞎子,太被動。”
這是正經建議,鄭光榮沒反對,問道,“有人選嗎”
“鄭叔還記得第一次帶我們去馬哈木玉石市場的那位眼睛嗎”
鄭光榮有點印象,但叫不出名字,“他……合适嗎”
“不需要他做多重要的工作,幫忙聯絡和打聽緬甸的消息而已,每周彙報一次緬甸那邊的事情……”
“嗯,這樣也好。”鄭光榮同意盧燦的建議。
花不了多少錢,但能快速了解緬甸情況,對于翡翠市場價格波動的掌控,有幫助。
兩人議定這件事後,一路閑聊着緬甸的情形,向半山腰方向走去。
淺水灣四十九號,是高八層的聯體疊加別墅,雖然趕不上獨棟,可這在香江,依然算是豪宅。譚衛東家在二樓,複式,一樓面積加陽臺,足有二百多平,如果加上二層,整體面積超過四百平,絕對的大豪斯。
見過譚玉明譚衛東母親及兩位姨娘後,譚衛東拉着鄭光榮兩人,在陽臺上擺開茶具。
“家裏人多,面積還是小啊,比不得周邊的那些獨棟。”譚衛東指了指周邊的那些獨棟豪宅,語氣中有點遺憾,又有些自豪。
“譚老弟,能在這裏安家立戶,都不同凡響,你就知足吧。”鄭光榮笑道。
“是真心羨慕啊。”他向東邊指了指,“一號大宅三號大宅,都是奧門王何家的;翻過這片小山坳,淺水灣最大的豪宅,船王包家的;前面那棵樹掩蓋的,是許家的,就是船王許愛周第三子的家;往右邊一點的那棟白色的雙聯別墅,是鄭家的。”
他搖搖頭,“以前在山裏,還真是坐井觀天。和他們一比,我就是赤貧!”
盧燦倒是相信他的感慨是真心的——他家都是搶來的浮財,而這些人,那可是真正的實業大王。
兩人還是敏銳的捕捉到,他話中隐藏的意思。
——他想賺錢。
呵呵,這是為即将開始的合作談判,鋪墊讨價還價的基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