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全角與半角
在晨光科技的核心問題已經得到梳理和解決後,接下來一個月的時光,作為實習生的王暮雪和柴胡,所做的工作既緊張又平淡。
每天他們基本就是打印投資銀行自己寫的各種說明性文件,将其插入底稿中,然後複印企業的會計憑證,收集各個客戶和供應商發回來的詢證函。
詢證函其實是一種外部證據,這種證據來自于一家企業的客戶和供應商。
比如我們有10家客戶和10家供應商,出財務報表的前夕,我們需要給客戶和供應商發一個快遞,快遞裏有一張紙,紙張寫着“某某你還欠我多少錢”,“某某你在我這兒預付了多少錢我還沒給你貨”,你認不認?
如果對方在這張紙上蓋了章、簽了字,就說明對方認,我們和對方的財務數據就對上了,說明我們自己統計的數據不是捏造的,是可以得到外人肯定的。
而快遞袋中的這張紙,就被稱為“詢證函”。
投資銀行所要做的工作就是,給企業至少80%的客戶和供應商都發出詢證函,當然能全發更好,對方确認并将函證郵寄回來以後,我們就開始“做手工”。
所謂“做手工”,就是剪掉快遞袋上面的快遞單,将其貼在客戶和供應商蓋好章的函證後面,然後一份一份地裝入底稿冊,證明這個函證确實是我們寄出去,對方又寄回來的,不是我們随意刻的一大堆蘿蔔章然後自己亂蓋的。
當然,這都是理想情況,收到詢證函且數據無差異,這是建立在投資銀行發出去的所有函證,企業的客戶和供應商全都承認的前提下。
那麽問題來了,如果對方不承認呢?
如果詢證函上寫着對方欠晨光科技100萬元,對方回函說不對,我只欠你99.8萬元,出現這種情況怎麽辦?
這個時候,投資銀行就需要記錄差異金額,這一筆詢證函中的0.2萬元就是差異金額。
投資銀行會将這張差異金額記錄在《函證控制表》中。
不僅如此,《函證控制表》制作完畢後,會給投資銀行呈現出幾個結果:
1、發出去的詢證函,有多少客戶和供應商願意回函,即回函率是多少;
2、願意回函的客戶和供應商提供的數據,有多少是與發函企業有差異的,差異金額多大;
Advertisement
3、所有的差異金額加總,占總體數據的百分比是多少,是否構成重大差異。
若一家企業的客戶和供應商回函率太低,那麽這家企業的財務數據真實性,就要打問號了,畢竟你說別人欠你錢,別人壓根就不認。
差異金額如果僅是0.2萬元,那麽有可能是統計錯誤,人工失誤,投資銀行和會計師也就直接放過企業,畢竟過億收入的企業差異只有2000塊,根本構不成重要性原則,擺擺手不計較也沒啥。
但若回函顯示的差異總額是200萬,500萬,1000萬,那就不行了,投資銀行和會計師必須重點核查差異原因。
當然,除了詢證函,投資銀行的另一項外部核查手段,就是走訪。
走訪是指投資銀行親自跑到企業的客戶和供應商那兒聊聊天,喝喝茶,嗑嗑瓜子,順便做一個業務訪談。
投行人到那兒的時候得看看人家企業是不是真實存在,對接人談吐是不是業內人士,業務是不是真實開展,問問人家對于晨光科技這家企業怎麽看,對于整個行業怎麽看,當然,順便也對對財務數據,看看數據是不是有差異。
柴胡和王暮雪因為只是實習生,所以并不能參與此類的走訪工作。
他們要做的就是将蔣一帆和胡延德走訪後帶回來的訪談提綱、對接人的名片、對接人的身份證、對方公司的營業執照、以及訪談合影歸類到一起,裝訂成冊。
除此之外,他們還需要完成各種IPO申報的配套文件,這些配套文件有些是律師出具的,有些是會計師出具的,有些是評估師出具的,有些也是投資銀行自己出具的。
對于投行自己出具的文件,大多內容都來自招股說明書,故王暮雪和柴胡就負責不停地複制與粘貼,調整文本格式,比如統一字體大小,行間距,表格邊框格式,頁眉頁腳,刷大标題小标題等等。
王暮雪和柴胡發現,他們這一個月所做的所有工作,會使用電腦的初中生都可以做,唯一的要求就是細心與耐心。
蔣一帆有時候會對柴胡說:“你這張表的邊框粗細不對,應該是1.5的粗細。”
柴胡:“這跟上一張表也沒多大差別啊……”
“有差別,這明顯不是1.5。”蔣一帆認真道。
柴胡前前後後又對比了一下,好像确實蔣一帆要他調的那張表格邊框比其他表格細了一丢丢……于是柴胡無奈地單擊右鍵,選擇表格格式,選擇邊框底紋,将表格外框粗細調整到1.5。
剛調完,蔣一帆又說:“你這對括號要調,是全角不是半角。”
柴胡:“???”
蔣一帆指着上一段全角括號道:“你看,這樣的括號字體裏括號遠,你下面這個太近了,明顯是半角,調一下。”
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