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章節
家徒四壁。
三爺生性軟弱,對于這樣的狀況他無可奈何,眼看着都要吃不上飯了。三太太知道他的情況,己經混成這樣了,說是送思真走,其實也是希望他到青陽去讨個口飯吃,不然留在這裏,三爺真的只能上街讨飯了。
四老爺也覺得這樣妥當,何大老爺那人他是了解的,媳婦家出了這樣的事,他只會幫着解決,不會旁邊看笑話。而且三爺這樣,就是自己親侄子,四老爺也得說,這樣的結果是他應得的,性格軟弱,事非不分,這年頭沒有任何人為會他的人生買單。
不過親侄子總不能看着他去要飯,去青陽看看,自己做生意那是肯定不行,但要是老實聽話,幫着何大老爺管管生意,總算是有個事情做,不至于真上街要飯。
打定主意,四老爺把三爺叫過來一番叮囑,然後完全不給三爺思考的時間,直接給了銀子,讓管事的帶上小厮,然後帶上三爺和思真,當天晚上就走了。
一行人走了三天,終于到了青陽,進了何府,思真是再也忍不住了,直接給思芸跪下,這是她人生最後的希望。這是四老爺的主意,但需要思芸的救緩,要是思芸也不管她,四老爺也沒辦法,他只是叔叔而己,越不過父母去。
思真邊哭邊說,把思芸說的也是滿面淚痕,不止是因為可憐思真,還為二太太傷心。二太太那是她親娘,怎麽現在就變成這樣了呢。
把思真安撫好,思芸也向思真承諾,雖然不能說一定能找個好婆家,但她肯定不會把思真送回京城去。思芸把思真送回房間,又命媳婦們傳來飯,看着她吃了,又安撫着她睡下了。思芸卻是不能睡,她直接去了前頭書房去找三爺。
她覺得有必要跟三爺談談,要是說起來她跟三爺的感情也很一般,以前在娘家的時候,她跟三爺說話的時候也不多,思芸反倒是跟沈氏更熟一些。她不知道三爺腦子裏到底裝了什麽,能把好好的日子過成這樣。
三爺才吃完飯,幾盤子幾碗的在面前擺着,綢子衣服在身上穿着,三爺的鼻子不自覺得酸了起來。這半年來他的生活是一日不如一日了,起先還是有魚有肉,衣服也總有新的,慢慢的魚肉吃不起了,丫頭婆子的月銀也發不起了。
先是二太太說的賣了莊子,他聽了,後來一個莊子賣了還是不夠用,剩下一處也賣了,但兩處莊子也那一點銀子,嫡母問他要,他總不好不給,然後銀子很塊也沒有了。家裏的擺設古董也開始便賣,漸漸的屋裏也沒什麽東西了,三爺甚至于都不敢想以後還要賣什麽度日。
思芸是帶着丫頭進來的,三爺看到她過來,神情有些茫然,也站起身來,現在是在思芸家裏。客套幾句,兄妹兩個坐下,思芸就直接道:「剛才我聽七妹說了來意,明日我會就去找五妹商議,這個倒是無須擔心。只是三哥,你可有什麽打算?」
三爺低頭不語,他也不知道他有什麽打算,他的人生好像從出生開始都是二老爺和二太太替他決定的,他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麽好。
思芸看他這樣,轉開話題又問:「當年老太太在時,是那樣的疼愛三嫂,說她是韓家媳婦裏的尖,這些你都是知道的。雖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三哥和三嫂還如此年輕,你怎麽就能把她休了呢?」
「這是太太的主意,我也沒有辦法,當兒子的總不能不孝。」三爺低頭說着。
這确實是二太太的主意,天天來家裏跟他說着,沈氏必須得休掉,不孝,忤逆,更重要的是無所出。雖然為了表示賢慧,屋裏也放了姨娘,但嫉妒成性,要不是因為她為什麽這麽多年房裏連個孩子都沒有。休妻事大,他拿不定主意,但架不住二太太一直說,最後被二太太罵的不行,還是把沈氏休掉了。
Advertisement
「你……」思芸氣的無話可說,她不能說自己母親的不是,但看到三爺這樣,她真有沖動給他幾個耳光。雖然說孝道比天大,但也得看什麽事。沈氏在韓家這些年并無大錯,如此無故休妻根本就是大錯特錯。
思芸自己是家裏做主和離的,還有三萬嫁妝,最後只得嫁入商戶之家。現在這樣的世道,一個女子要是被休了,那跟逼她去死有什麽區別。
三爺只是低頭不語。思芸平平心口的氣,勸着又道:「現在三嫂人在淮陽,依我之意,不如三哥去勸她回來。」雖然己經休了,但也可以複合全,這樣沈氏就不用背負被休出門的名聲;就是對三爺,有沈氏打點生活,三爺也不至于落魄至此。
三爺神情有點猶豫,休妻是二太太主張的,但對于沈氏……沈氏是無大錯,但沈氏太厲害了,對于這樣的女性,他只能敬而遠之,平常連說話的時候都少,更沒有所謂的夫妻情份。要是沒有二太太的主張,以他的性格根本就不敢休妻,那這輩子也可能就這樣過去了。
其實沈氏帶着嫁妝走的時候,三爺自己也是松了口氣。這樣一個厲害的媳婦,他真不知道要如何辦好,休她出門,他心裏是不反對的。
思芸看三爺神情猶豫,不由的又道:「三嫂能管家理事,要是能把三嫂勸回來,三哥以後生活總不至于無所依。」
三爺本來猶豫的神情立時變得堅決了,是啊,沈氏有嫁妝有本事,他根本就不知道将來的日子要如何過下去,要是能把沈氏勸回來,他将來的生活就不愁了。想到這裏,三爺點頭道:「嗯,我想去勸她回來。」
己經臘月二十八,思芸把三爺和思真安置好,第二日還是去找思宸了,主要是為了思真的婚事。青陽的青年才俊是有,家世人品配的上思真肯定也有,但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抓一個出來就不容易了,而且到底該挑一個什麽樣的思芸想跟思宸商量商量。
當年陳太君是給思真留下一份嫁妝的,只是這份嫁妝現在在二太太手裏,從她手裏拿回來那己經不可能了。管事送三爺和思真來的時候,同時也送了錢。四老爺給一千五百兩,四太太給了五百兩,算是兩個長輩給思真的嫁妝。
思芸手上的錢也少,而且自己親娘扣下思真的嫁妝,她總覺得有幾分對不起思真,她跟何大老爺商議了,再拿一千兩來給思真添妝,總共三千銀子的嫁妝。這個數目在青陽的出嫁女中真的不能算少了。思真的身世也過關,國公府的庶出小姐,是比思芸是差點,但也是正經小姐。
這樣的情況,讀書人家的子弟嫁得,商戶人家的子弟更是嫁的,以身份來說當然讀書人身份高些。但也有現實問題,現在青陽的情況是商家明顯比讀書人家強。當然像季家那樣的名門望族,有名有錢的也是有的,但那樣的人家少,要是子弟再讀書上進,有望考中功名那種,再年齡合适的,真不容易。
從面子上考慮把思真嫁到讀書人家好,尋個肯讀書上進的,以後考中了功名,思真也能鳳冠霞帔上身。不過功名這事,真的不好說,有考一輩子連個秀才都沒中的,可謂是風險投資。
何大老爺對這事不好發表意見,思芸想了一晚上,她更傾向于把思真嫁入商戶之家。與其去風投,不如實際一點,找個手裏有錢,日子過的舒服的。尋個窮讀書人,花許多年時光能考中還算是運氣不好的,要是一直考不中,那思真這一輩子就跟貧窮脫不了關系了。
更重要的是,青陽的商人富裕,卻沒有社會地位,思真嫁到商戶人家,婆家上下供着你。就像吳家花一萬五千兩買下徐六,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社會地位。結果徐六悍成那樣,吳家也不敢随便說休妻,現在懷了孕,吳大太太天天求神拜佛想着徐六能生個兒子不說,對徐六那是越發的客氣,一句重話不敢說。至于吳大爺,那更是屁都不敢一個。
女子出嫁外面說起來雖然攀高枝好些,但思芸經歷了這兩回婚姻,她是深刻覺得,真以實際過日子說,攀高枝不如下嫁。當然這只是她的個人看法,也不一定就是對的。這事不好跟何家人說,思芸自然來找思宸商議,而且很巧的,思宸是高嫁的典型,是高嫁還是低嫁也該聽聽思宸的意思。
思芸車駕進門的時候,霍景之也在家裏,做為一個官員他也是有年假的。他正跟思宸談着詩詞,思宸現在心情好轉了,霍景之也是松口氣,要是思宸一直那樣,他都不知道要如何勸了。
聽媳婦傳話說思芸來了,思宸和霍景之都愣了一下,思芸這個時間過來應該是有事。霍景之很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