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章節
定下來了。
就是會跟沈氏說這個,也不是想着沈氏能阻止之類的,她一個庶出媳婦對于婆婆的決定是沒有發言權的,更何況思芸又是嫡女,沈氏更管不了。兩人了就是純粹說說,感嘆幾句就完了。
「三姑娘倒是挺好。」沈氏也說着,嫁進門這麽久,一個院子裏住着,對思芸的脾氣性情,沈氏是知道的,一個那樣的娘能教出一個如此厚道知禮的姑娘這也算是個奇跡了。只是要真是二太太真把思芸嫁到孫家去,厚知禮知倒不如像二太太那樣刻薄挑剔了。
孫家六爺那樣的主,指望着她給妻子撐腰那是不可能了。屋裏人又衆多,填房要是沒有點手段脾氣,怕是震不住的。像思芸這樣厚道知禮的嫁過去,不知道要吃多少虧了。
「唉,三姑娘也是可憐,徐家二爺眼看着就要尚主了。」馮氏嘆氣說着,人人都在恭喜徐家尚主,就是大太太那裏也在拟着禮單,誰能又想到思芸,要不是等徐家二爺那三年,何必現在給人當填房。
「其實要不是二太太挑剔……」沈氏後半句沒說,其實剛退親那會,過來提親的還有幾家差不多的。只是二太太左挑右挑,一副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樣的模樣,有個差不多的都不願意上門了,所以後來才越來越差。都知道這家挑剔,哪有人送上門來找拒絕的。
馮氏又道:「現在老太太精神也不如以前了,要是以前的時候,老太太也不會任由二太太胡鬧到現在。」她嫁過來的年數長,深知陳太君的脾氣手段,開年以來請醫問藥多少回了,都沒斷過藥,雖然太醫都說沒大礙,但歲數在這裏擺着呢。
「都有各人的造化。」沈氏也只能說如此說,三姑娘真可以說是時運不濟,年齡大了被退親,然後遇到不靠譜的娘,祖母倒是什麽都明白,只是己經到了這個年齡,想管也管不了。
在徐家二爺尚主前,思芸和孫家六爺的婚事敲定了,當時陳太君正病着躺在床上。孫家二太太過來都是大太太和二太太接待的,孫家二太太只是來床前請個安,陳太君都沒能從床上起來受禮。
大太太對于侄女的婚事外面熱心那是肯定的,韓家有個姑娘老在家裏對名聲可沒什麽好處,至于嫁的姑爺品行如何,那就不關她的事情了。二太太卻是滿心高興,孫家的親事讓她說唯一不好的就是當填房,幸無嫡出子女,至于庶子庶女,有奶媽子呢,就是嫡妻對庶子不也就那回事嗎。
思芸己經這個年齡,肯定不再等一年成親,但二太太也不想辦太急委屈了女兒,兩家說好年底成親。思芸的嫁妝是一直準備好的,韓家這邊倒是不急,孫家準備起來雖然也有點急,但孫二太太也說了,完全按嫡妻的标準辦,絕不委屈了韓家姑娘。
二太太就更高興了,這些天跟孫二太太說話,确實是個和氣的人,知書達理,說話那個溫柔,自己女兒嫁過去,保證不會受婆婆刁難。
二房忙着思芸的婚事,大太太還幫點忙,三房就想幫忙也用不上。三太太也是顧不上這些,她滿心想的是陳太君的病,年齡大了身體不好也是常有的,但這回陳太君似乎病的有點久了,就連思芸的婚事也是完全不管,只憑二太太做主,三太太開始擔心陳太君不會是不行了吧。
嫁進韓家這些年,陳太君對她不好也不壞,庶出媳婦能給足面子就算不錯了。當然陳太君沒多照撫三房,三太太也不會對她産生母親一樣的感情。不過一起生活了這些年,又是長輩,擔心她身體是肯定的,打心裏說,三太太心裏巴不得陳太君能長命百歲。
陳太君去世,也就意味着韓家要分家,這是三太太極不願意看到的。說起韓家來那是赫赫揚揚的國公府第,但是三太太心裏明白,韓家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人口多,沒有進項,家裏規矩卻是照舊,財政如何不吃緊。
分家最高興的是大太太,對她來說是甩清包袱。說是分家,其實很多東西是不能分的。首先就是這國公府第以及永業田,這是皇帝賜給國公的,這些東西等到韓家的爵位襲完之後還要歸還朝廷,絕對不能分。
Advertisement
能分割的財産就是韓家自己出錢置辦的田地,房屋,這些屬于私産。這些産業再分四份,大房産為長房,他那一份肯定是最大的,二房和四房是嫡出,會比長房次些,但不會差多少。最次的三房,因為是庶出,在財産分割上,庶子不能跟嫡子平起平坐。
這是大珠朝的明文規定,就是父親偏心庶子,想多給點家産,那也是不行的,嫡子只要去告,這部分就能追回來。別說分到四分之一,就是能到八分之一,三太太都偷笑了。
除了府邸和永業田外的六分之一財産,估摸着也就兩處莊田,一個處院落也就沒了。然後就是三老爺的俸銀,一年二百六十兩,他自己花都不夠,更不用說貼補家用了。想像一下分家之後的生活,三太太覺得還不一定如許家。
更讓三太太頭痛的是,雖然兒子訂親了,但女兒還沒訂親呢。兒女是三年孝,孫輩的是一年孝,但自己親爹還有孝在身,女兒的親事是不好說的。要是陳太君真有個好歹,兩個女兒的婚事要等到三年後,十六歲不能算大,但也不能算小了。
沒分家的時候,她出門行走還是國公府的三太太。而一旦分了家,她只是京中五品小官的夫人,思宸和思慧也要從國公府小姐變成五品小官的女兒,這身份變化在親事上就差太多了。好歹也要等到思宸和思慧出嫁之後,頂着國公府小姐的名頭出嫁,對于她們以後也有利。
「老太太醒了……」小丫頭出來說着。
大太太和三太太站起身來,因為要思芸的婚事,陳太君免了二太太中午的請安。馮氏跟着大太太,思宸思慧跟着三太太,衛氏和沈氏兩人同行。
進了裏屋,玉蝶正在侍侯着陳太君起身。除了生病之外,陳太君心裏還有點愁悶,主要是思芸的婚事,她讓二太太去打,沒幾日二太太就來回她,只說旁人說孫家六爺如何如何的好,雖然屋裏是有幾房妾室,但哪個王孫公子不是如此,實在不值得計較。
陳太君本身就病着,也實在沒這個精力,只是把找馮氏過來問,馮氏含含糊糊待說不說的,陳太君就知道孫家六爺肯定有問題。只是二太太不聽,思芸這個年齡也是不能拖了,是好是歹也只能随她去。
「老太太,喝藥了。」玉蝶端着藥碗過來。
大太太把碗接過來,陳太君卻是嘆氣道:「天天喝,也不見有效。」說着還是接了過來,一口氣喝完,眉頭皺的更緊。三太太端了果盤過來,陳太君撿了塊幹果吃了,臉色這才算有點緩合。
玉蝶收了碗,陳太君靠着靠枕坐在床上,并無下床的意思,只是問大太太:「三丫頭的婚事……」
大太太心知陳太君不太滿意孫家,臉上也就不敢帶出高興的神色,只是道:「前兩天官媒己經來過了。」官媒來了也就表示兩家的訂親程序己經開始走了,婚事己經板上釘釘,大太太也不希望陳太君一直糾結着不放,兩家己經說定,要是再退,思芸就真別想嫁了。
「唉……」陳太君也只能一聲嘆息。
衆人都不敢接話,這話實在不好說,反正二太太是歡心喜地的要嫁女兒,誰又好過去給她添堵。
屋裏沉寂一會,大太太雖然不想給陳太君添堵,但因為事大也得說了:「後天就是公主大婚,老太太……」
公主大婚是國之大事,陳太君身為一品诰命這是必須的參加的,當然也可以告假,畢竟陳太君這個年齡了,要是其他公主就算了,偏偏是這麽一位,讓大太太說還是參加的好。
陳太君點點頭,道:「我知道了。」
大太太放下心來,笑着又道:「三日之後徐家宴客……」雖然是徐家兒子娶媳婦,但因為是尚公主,先是國禮再是家禮,徐家宴客就要靠後了。
「我這把老骨頭是真的折騰不動了。」陳太君說着,雖然說徐家也很無辜,但這麽一場婚宴她真的一點不想見到。
「老太太是該好好在家休養。」大太太陪着笑臉說關,國禮參加就好了,就是徐家有什麽想法,也得考慮一下陳太君的年齡,折騰這麽一個老人是不合适。
陳太君想了想,又吩道:「二房就不用去了,你和三太太一起,把五丫頭、六丫頭也帶上,她們也該見見世面了。」
「是。」
公主下嫁是國之大事,華安公主又頗得皇上太後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