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荀氏茶會(二)
清風逐人,日色留興。
小憩過後,荀府侍者親自入室恭請,牽引郭瑾一行前往茶會之所。
沿途林木蔥郁、曲水蜿蜒,拐過幽靜狹長的走廊,眼前驀地現出一片蓁蓁草圃,高大的海棠樹形如骈蓋,樹下擺放着一個鑲有貝雕的黑漆桌案。案上擺放着許多時令果品和各色插花,東南角還有一具銅制茶爐。
今日茶會本就為慶賀新茶初采,順便邀請諸位清流文士品茗賞花,好不風雅。
郭瑾暗暗咂舌,擡眼環視四周。看來他們到的并不算早,此時場內已有不少文士,那些人或立或坐,或舉杯品飲,或對立交談。缇衣屐縷、峨冠博帶,倒是極為閑雅自在。
郭瑾幾人步行冉冉,翩翩而至。許是他們中間有人樣貌過于打眼,又許是旁人從未見過二郎這般屁大點的小孩前來參會,一時間,倒吸引了不少場內關注。
司馬徽人氣頗高,因此剛入場不久,便循聲聚來幾位相熟的文士,與他互相噓寒問暖。郭瑾自覺不與人擠,忙跳開一步去瞧郭嘉,誰知他與戲志才二人竟已旁若無人地落座于海棠樹下。戲志才許是餓了,抓起漆盤中的茶食便墊了墊肚子。
郭嘉今日未着青衣,破天荒換了一身雪白襜褕,眉眼間雖是怏怏不振,一副很沒有精神的樣子,但從郭瑾的角度望去,卻莫名有種冰壺秋月的淡然意味。
如冰之清,如玉之滐。
這樣的男孩子,如果放到現代,肯定會很招人喜歡吧?
如此想着,郭瑾并未上前,而是打算四處溜達瞧看。剛走出幾步,便見一人跪坐于石案一端,案上放置着古琴與香爐,那人着手焚香,素手一撥、琴聲乍起,似是在調試音色。
郭瑾連忙躲開幾步,視線好巧不巧,正好落在一位檀衣玉帶的青年身上。那人正同跟前身着青灰色長衫的男子交談着,皎皎似月、笑容和煦,一看便是為溫恭直諒的謙沖君子。
郭瑾盯着那張臉不由陷入沉思:好熟悉,似乎在哪裏見過?
郭瑾想了又想,突然就憶起去年雪日,曾在地頭向自己問路的那兩名文士。想着這種場合總要結交些新朋友,緣分到了擋也擋不住,郭瑾躊躇片刻,擡步便要上前問好。
臨近了,方才聽清那兩人互相的稱謂。一為“文若”,二是“長文”。
若是她沒記錯,荀彧似乎便字文若吧?
問路的青年=廁所引路的青年=大佬荀彧?!
捋順這層關系後,郭瑾身形一晃,幸好自己的招呼還沒喊出口,否則真是尴尬的媽媽給尴尬開門了。
麻溜兒選擇繞行,郭瑾邊走邊想,這個長文該不會就是陳群了吧?畢竟她記得荀陳兩家似乎算是世交來着?
慢騰騰轉悠了一圈,郭瑾正打算回去找兄長飲茶,卻不幸瞥見一道綠油油的胖乎身影,奶娃娃對面站着一名腰挎長劍的裾衣少年。不用湊近,單看談話的架勢郭瑾也能猜到,二郎與此人定是在探讨經學,甚至還對某些觀點有所疑議。
別找我,沒結果。
深覺大事不妙,郭瑾轉身便走。誰知,二郎不知如何瞧見了自己,竟匆匆高喚一聲:“先生留步!”
郭瑾腳步不停。
二郎再度拔高聲調:“郭先生!”
郭瑾倒騰地更快。
許是忍無可忍,二郎使出吃奶的力氣,仰天大喝一聲:“郭——瑾!!!”
這次不只是她,就連周遭三兩相聚的文士皆循聲瞧來,探索的目光在她身上一圈圈打轉,郭瑾不由冒出一層細汗。
周圍人已開始交頭接耳:“原是前些時日極為火熱的‘田間郭郎’?”
郭瑾讪笑兩聲,回身時二郎已攜方才的少年追上自己的腳步,郭瑾只得禮貌微笑,心中卻将二郎扭打了千萬遍。
“先生何故急行?”二郎肅容問道。
郭瑾沖對面的裾衣少年拱手見禮,這才訝然道:“二郎原是在喚我?”
二郎登時如鲠在喉,小臉憋得醬紫,半晌,仍沒吐出個所以然來。
倒是他身側的少年抱歉笑道:“在下徐庶,适才聽聞‘田間郭郎’之名,庶甚奇之,急于相見,由此言行無狀,唐突了郭郎。”
郭瑾:“……”救救我!
徐庶啊天,現在說她沒有名士雷達,有誰信呢?
郭瑾拾整情緒,斂衽再揖,“徐兄言重了。”
話罷,穩穩對上那雙異常銳利的眼眸。面前的少年意氣風發,身上頗有股寒士的傲勁,這樣的人對她有所好奇,絕不僅僅是“看看你”這般簡單了。
果不其然,郭瑾剛剛感覺出苗頭不對,還沒來得及尿遁保身,裾衣少年卻偏頭一笑,眼睛就快彎成兩只明亮的月牙。
“郭郎美名在外,今日得見,可願與庶切磋一二?”
卧槽,捧殺?!
周遭的人漸漸多了起來,談笑間皆是旁觀看戲的做派。郭瑾知道自己沒有拒絕的餘地,如果拒絕,那便是她怕了,怯了,自認不堪了。
她亦沒有輸的權利,若是自己輸了,她甚至連個“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名頭都落不到。在這些文士眼中,她不過是個耽于農桑的鄉野粗人,田間地頭舞一舞也便罷了,又怎堪同他們這般風雅之士攜手同游?
郭瑾算是豁出去了,若是談經論道,那便扯上辯證法與唯心主義。若是與她詩賦人生,她就只能先借用名篇撐個場子。
只要不比書法琴藝,她就必不可能慘敗!
郭瑾面色無波,聲音更是清和溫潤:“徐兄可是要比詩賦?”
徐庶聞聲,只搖頭笑笑,一般文士皆是詩詞俱通,比試這些酸腐之論本沒什麽趣味,更何況考量勝負還要交由其他士子品評。
思及此處,徐庶伸手自身側的鞶囊中取出半舊的算籌,斬釘截鐵道:“比數”。
郭瑾心頭一松,瞧着徐庶志在必得的模樣,不禁有些微微疑惑:這真的不是我方卧底嗎?
如果她沒理解錯的話,這個“數”便是君子六藝中的“數”吧?廣義來說也就是數學題?
說到數學,郭瑾突然就有些摩拳擦掌了呢。
許是見她神色迷惘,徐庶貼心道:“未免旁人說我欺辱郭郎,庶僅拟出範疇,君可親自設定題目。”
郭瑾:“……”
我懷疑你在故意送人頭!
雖說數學沒什麽難度,可這個時期流行的數學題郭瑾并不清楚,只記得年前曾在郭嘉屋內瞧見過一道簡潔明了的數除題。
心中有了結論,郭瑾貌似為難地反問一聲:“徐兄以為,數除之題如何?”
二郎不知何時蹭到自己身邊,見此場面,小手激憤地攥住郭瑾的袖袍,似乎馬上便要放飛自我為她加油打氣。
徐庶聞聲笑道:“便依君所言。”
郭瑾用最短的時間與徐庶确定了題目規則,也即是由旁觀者出題,兩人同時作答,看誰能以最短時間答出符合條件的最小值。
人越聚越多,荀彧與司馬徽不知何時也湊上前來,人群中簇擁着一位持杖的白發老翁,其容儀顯貴、氣度不凡,郭瑾猜測此人應是那位世稱“二龍先生”的荀绲荀老先生。
其人如天、其知如神,大抵便是用來形容此等人物的吧。
正想着,視線卻與荀彧恰好相對。瞧見她的瞬間,青年眸中驀地閃過幾分光亮,郭瑾覺得,若不是人群阻斷了他的步伐,他定會欣喜地沖上前來,與自己寒暄問好。
郭瑾飛快別開視線,只朝着荀绲的方向恭行幾步,長揖問候:“晚輩郭瑾,鬥膽邀請荀公出面,為我二人裁定輸贏對錯。”
荀绲許是來了興致,回首喚了荀彧來攙扶,而後沖郭瑾慈祥笑道:“吾與汝父亦為舊識。”
郭瑾應聲颔首,一副謙和後輩的标準儀态。又寒暄幾句,荀绲這才凝思出題,并着荀彧朗聲公布。
“今有将士不知其數,三三則餘二,五五則餘三,七七則餘四,問有将士幾何?”
這道題與之前郭嘉所做那道極像,除數未變,只是餘數稍有變動,因此無法取巧,只能乖乖套取定理公式。
荀彧知道,此題不難。若是之前做過同樣的題目,那很快便能報出答案,若是沒有做過,經過算籌推演也可得出。
可眼瞅着徐庶已拿出算籌開始推演,那位黛衣少年卻只垂眸不語,不見算籌、沒有動作,似乎早便成竹于胸,又似乎是被題面難住,一時無從下手。
荀彧不知道自己該相信哪種結果,可他知曉,自己該是期待這位郭家小郎勝的。從見他的第一面起,他身上那種清澹明亮的感覺便不時籠在自己心頭,久久難散。乃至于再次瞧見他時,自己本可以随手找個侍者為他引路,可荀彧偏偏選擇了親力親為。
不過一盞茶的功夫,徐庶停下手中的動作,搶先回道:“荀公可鑒,晚輩已有答案。”
荀绲欣慰點頭,而後暖融融的視線再次聚到郭瑾身上。郭瑾束袖一揖:“晚輩亦有答案。”
人群中果然傳出幾句争疑議論,荀绲渾不在意,只差兩位僮仆搬來小案,并為他二人鋪上宣紙,一旁的墨汁也已研磨妥當。
荀绲示意道:“兩位小郎君便将答案作于紙上。”
兩人皆應聲落座,執筆而起。徐庶率先落筆,并将答案匆匆遞到荀绲手中,荀彧代為接過,視線卻仍停留在奮筆疾書的黛衣少年身上。
片晌,郭瑾終是落筆。荀绲接過兩份答案,不知瞧見了什麽內容,竟忍不住撫髯而笑。
徐庶到底耐不住等待,出聲相詢:“荀公何意?”
荀绲将答案拿給荀彧,荀彧接過研讀,亦忍不住盈盈淺笑。
荀彧素有令名,是個史書蓋章的“美男子”,就連當年祢衡羞辱曹操諸位謀士,話及荀彧時,也只一句“可借面吊喪耳”,算是變相誇贊了荀彧的樣貌。
郭瑾本還不以為意,如今見他一笑,卻覺滿園春光,不過如是。
衆人開始出聲催促,荀彧高聲道:“徐庶所得正确”。
徐庶聞聲作揖,好整以暇地與郭瑾對坐而望。
荀彧繼續道:“郭瑾所得亦為正确,但郭家小郎未用算籌,卻以詩作解,給出通論。”
徐庶的世界觀似乎有所撕裂,再顧不得什麽君子儀态,只上前拿過郭瑾的答案,順口讀出。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甘一枝。七子團圓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詩句末尾,龍飛鳳舞寫出最終答案——“伍拾又叁”。
聽見徐庶口中的算法詩,周遭圍觀的士子皆動腦反推,果不其然,答案簡單明了。
轉瞬間語聲嘩然,徐庶面色微紅,一時不知如何駁斥,生怕自己一問,對方就連那一盞茶的功夫,也不過是在辭讓自己。
郭瑾:“……”有這麽明顯嗎?
為防結果太過随機,荀绲再出一題,題面難度瞬間擴大數倍,本以為郭家小郎必會費些功夫,再不濟總要取出算籌推演一番。誰知徐庶仍在焦頭推算,郭家小郎便已直接落筆作答,由答案反推,毫無疏漏。
衆人皆異,素聞郭公有佳郎,果真非虛也。
徐庶見郭瑾須臾之間便将答案付于筆尖,而自己腦中卻尚無思路、一團亂麻,不由面紅耳熱,只上前并袖一揖,憾然道:“是庶學藝不精,獻醜了。”
郭瑾忙攏袖對揖:“鹦鹉好音、黃鹂善歌,本各有專長,何堪相拟乎?”
你我如同鹦鹉與黃鹂,特長不一,比試結果本就沒有什麽可參考性。
徐庶聽出郭瑾的弦外之音,一時羞悔參半,忙匆匆作揖而別。
郭瑾想起如今名士皆好勝,愈挫愈勇簡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生怕有人躍躍欲試再找自己切磋,郭瑾亦沖二龍先生并袖長揖,托口尿遁而去。
瞧着黛衣少年穩步離去的背影,荀绲朝衆人慨嘆道:“此人乃郭公之後,卻富而不驕、貴而不舒。今日博得頭籌,竟神色惶惶,唯恐有失君子之風,如此麒鳳蘭芝,無愧‘田間郭郎’之稱。”
衆人皆以為然。
作者有話要說: 郭瑾:……你說什麽就是什麽吧(狗頭)
解釋一下下——
①因為絲綢之路的緣故,茶葉在漢代就已經有了哦。
②茶會/茶宴早在三國東吳時期便有過相關記載,但并不算正式,真正的茶宴應該是興于唐代,大家一定要分清小說和歷史吼!
③本章應用的數學原理,學稱“中國剩餘定理”,也稱“孫子定理”。計算過程又叫求“模逆”運算,有興趣的小可愛們可以了解一下吼~
④文中的解題詩/口訣,源自我國明朝數學家程大位所著的《算法統宗》(1593年)。
同類推薦

古龍世界裏的吃瓜劍客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
那些主角不需要幫助。
好不容易穿越一次,除了一些意難平,剩下的就是經歷一些名場面,吃瓜看戲吐吐槽。
當然還有……
名劍,美酒,絕世佳人!

消防英雄
第三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年度十大影響力IP作品!
本書影視版權、動畫版權已出售。
1976年7月28日中國唐山發生了裏氏7.8級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國汶川發生了自建國以來最大的地震,8.12天津濱海新區發生爆炸,8.30美國休斯頓發生了五百年一遇的洪水,12.7美國加州發生了巨大火災……不管是地震或是火災或是洪水,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我們都能看到一群逆向而行的特殊人群。
他們用自己堅實的臂膀彼此支撐,逆向而行于天災對抗。他們年紀輕輕卻要擔負拯救世界的重負。他們不是超級英雄,卻為了同一個信念,成了真正生活裏的英雄!小說關鍵詞:消防英雄無彈窗,消防英雄,消防英雄最新章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