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錘煉身體,良士登門(求推薦票,求收藏)
0008、錘煉身體,良士登門
曾經的劉辯舉止輕佻,身體懦弱。
如今的劉辯僅憑一己之力,獨戰十餘位骁勇善戰的西涼鐵騎,且立于不敗之地。
不僅如此,還收服張遼與二十餘位禁衛。
這讓身為母親的何太後難以置信。
同樣,唐姬也很是不解,卻礙于有太後在旁,不便多言。
對于他們的疑惑,劉辯早已想好對策,只說是在睡夢中遇到一個白胡子仙翁,交給他各種手段。
雖然劉辯的答案很扯,但顯然他不想說出實情,故而何太後、唐姬也不好多問。
至于張遼、禁衛,府內的丫鬟和仆人們,劉辯更沒必要對他們解釋。
對于劉辯而言,眼下最重要的是錘煉身體,讓自己盡快變強。
若按照歷史事件發展,再過一個月,董卓将火燒洛陽城,毀壞帝王、公卿的陵墓,盜取大量錢財,帶領百姓、官員遷往長安。
既然劉辯有幸重返漢末,不僅要守護心中摯愛,還是阻止董卓的惡行!
次日。
太陽尚未升起,劉辯叫上張遼與禁衛們,開始10公裏越野。
一個人強不是真的強,團隊強才是真的強!
畢竟,重返漢末靠的不僅僅是個人戰,更多的則是團隊協同作戰。
劉辯擔心他們堅持不到最後,故而沒有負重。
然,由于初次長跑,再加上弘農王也在身邊,故而張遼與禁衛們很容易堅持下來。
古代人的體質非常強悍,對于劉辯的十公裏簡直是So,esyz!!
同樣,之後是1000個俯卧撐,500仰卧起坐,劉辯親自教授他們動作,并且講解相關知識。
由于是新鮮事物,再加上“老師”是弘農王,禁衛們沒有不學的道理。
很快,日落西山。
經過一整天的鍛煉,劉辯對他們的表現十分滿意,故而傍晚決定負重10公裏越野。
殊不知,禁衛們面對的可是弘農王,仰卧起坐、俯卧撐幾乎無不咬牙堅持。
至于負重越野,礙于沒有前世的軍用背包,不能在包裏添加石頭,無奈只有三人一組,扛五杆長矛。
此時的矛長達一丈,約2.3米,約重40斤。
雖然矛的重量、長短各有不同,但禁衛們是保護皇帝陛下的人員,故而體力方面非常強悍!
只不過,經過白天10公裏越野、1000個俯卧撐、500仰卧起坐,禁衛們已然吃不消。
可就在這時,劉辯的一句話鼓勵了他們,那就是“訓練多流汗,戰時少受罪”。
于是,禁衛們為了實現對弘農王許下的“守護”誓言,再度咬牙堅持。
面對禁衛們“不抛棄、不放棄”的精氣神兒,劉辯很是欣慰,且不由得回想起前世在軍校的一幕幕。
不知不覺中,劉辯竟唱出那首軍歌——
“團結就是力量,
這力量是鐵,
這力量是鋼,
比鐵還硬,
比鋼還強……”
禁衛們起初不明白弘農王唱的是什麽,可很快便感覺朗朗上口,促使他們勁頭十足,故而也跟着唱起來。
雖然多數禁衛不通音律,但在弘農王的帶動下,竟然沒有一個跑調!
不知不覺間,嘹亮的軍歌響徹山林與官道,大有穿雲裂石之勢!
……
此後半個月,劉辯仿佛回到前世的軍校生活。
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沒日沒夜的錘煉身體。
相比較半個月前,不僅劉辯的身體素質今非昔比,張遼與禁衛們的力氣都有明顯增長。
另外,劉辯為了不讓錘煉身體的過程中過于單調,還向禁衛們教授軍體拳、散打等基本的格鬥技擊術。
畢竟,戰場上什麽樣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沒有兵器,至少還有雙手!
于是,為了增強與了解禁衛們的實力,展開實戰1v1對打訓練。
劉辯依舊遵循“訓練多流汗,戰時少受罪”這句話,故而禁衛們均沒有藏着掖着。
畢竟,與個人訓練不同,你不用力打對方,對方就會用力打你。
于是,張遼沒少挨劉辯的揍。
正月二十七(公元190年3月21日)
傍晚,劉辯與張遼一行返回王府的路上,一身灰白儒衫、留有三寸青須的荀彧急忙趕來。
“可是有人來了?”不等荀彧開口,劉辯率先發問。
殊不知,董卓毒殺弘農王的消息已經散播出去半個月,算算時間也該有人來了。
荀彧聞言面上不由得一怔,旋即拱手作揖道:“陛下料事如神,正是有人來了。”
劉辯肯定道:“如果猜得不錯,應該不是洛陽城裏的人。”
即使劉辯被廢為弘農王,可忠于他的肱骨老臣仍舊很多。
同樣,董魔王坐鎮洛陽,是不會允許有官員出城的,除非是死人!
“陛下真乃神人也!”荀彧吃驚之餘,不免躬身作揖。
與此同時,張遼與身後的禁衛們同樣吃驚,卻主公的料事如神表示贊同。
張遼等人與劉辯相處半月,在他身上學到太多太多東西,已然不由得将他奉為“神人”。
然而,劉辯知道荀彧是絕對的忠臣,卻不喜歡他拍馬屁。
“料想的不錯,應該是三公九卿的家眷。”劉辯低眉沉思道。
這是,荀彧聞言更加感到吃驚,故而屈膝跪地,拱手道:“陛下,荀彧佩服的五體投地!”
旋即,荀彧當真一連三叩首。
劉辯面對荀彧略顯誇張的舉止,本想說“你這就有點扯淡了”,但又想到如今的自己是廢帝,不便說出那等粗鄙之言。
“文若這是作甚,快些起來,休要讓文遠他們看笑話。”劉辯打趣道。
然而,張遼與衆人聞言,急忙屈膝下跪,作揖道:“陛下,末将不敢。”
“我等不敢。”衆人紛紛應和。
劉辯面對衆人的舉動極為後悔,深感,掌握一定權力的人還真不能亂說話。
“文若這是作甚,快些起來,休要讓文遠他們看笑話。”劉辯打趣道。
然而,張遼與衆人聞言,急忙屈膝下跪,作揖道:“陛下,末将不敢。”
“我等不敢。”衆人紛紛應和。
劉辯面對衆人的舉動極為後悔,深感,掌握一定權力的人還真不能亂說話。
劉辯面對衆人的舉動極為後悔,深感,掌握一定權力的人還真不能亂說話。
0009 絕世虎将
0009 絕世虎将
一刻鐘後。
劉辯一行抵達弘農王府。
此時,王府門口站着數十位衣冠整潔、身形精壯之人。
殊不知,在返回王府的路上,劉辯已在荀彧口中得知這些人的身份,是以沒有感到奇怪。
同樣,對方整潔的衣冠、飽滿的精神狀态,反倒給劉辯留下良好印象。
當劉辯來到門口,人群中走出一位月白色着裝,面白俊美、身形勻稱的翩翩佳公子。
“草民楊修,字祖德,弘農華陰人士,拜見陛下!”來人自稱楊修,緊接着便向劉辯屈膝下跪。
同時,楊修身後數十人也跟着下跪,向劉辯作揖叩首。
楊修楊祖德?
當朝太尉楊彪的兒子!
為人恭敬,學問淵博,極聰慧,有柱國之才!
可惜,他沒有做好“奴才”的本分,因參與曹魏奪嫡而被殺。
然,多數人認為,楊修死于恃才放曠,數次觸犯曹操之忌。
劉辯只是在史料中對楊修有所了解,畢竟他沒有經歷那段歷史,故而不知其死因。
“原來是楊太尉之子,果然德行兼備、一表人才,本帝對你早有耳聞,起來吧!”劉辯話音落下,沒有再搭理,繼而進入府內。
這時,荀彧向起身的楊修施了一禮,随即伸手示意,邀他入內。
然,楊修已知荀彧乃颍川名門“荀子”的後人,是以躬身作揖以示行禮。
旋即,楊修在荀彧的帶領下,步入弘農王府。
殊不知,若論歷史地位,弘農楊氏亦是“四世三公”,故而與颍川荀氏不遑多讓!
不消片刻,荀彧和楊修來到府內正廳,紛紛向堂上居中而坐的弘農王作揖執禮。
楊修道:“數日前,家父得知董卓欲謀害陛下,是以憂心陛下安危,特命草民帶領四十位精壯侍從,護佑陛下!”
“區區董賊,何足道哉?”劉辯擡眉,正色道:“本帝身邊有張遼、二十餘禁衛足矣!”
這是……回絕了?
荀彧對弘農王的話很是吃驚。
眼下正是用人之際,何況那是四十位精壯侍從!
沒道理拒之門外啊?
劉辯自然知道此等淺顯道理,可如今需要的是武将,而不是一個恃才放曠,只知道耍嘴皮的文士!
給楊彪的面子,他是楊修。
不給面子,只是一介草民!
更何況,一個荀彧勝過十個楊修,留他何用?
即使大漢肱骨老臣依舊擁護劉辯,可在他人眼裏,仍舊只是一個懦弱的廢帝。
可劉辯如今的行為舉止看似沖動,實則不然,反倒想向擁護他的老臣證明,他不在那個懦弱的廢帝。
如今站在他們面前的,乃是歸來的帝國天驕“龍戰”!!!
然而,劉辯的話落在楊修耳中,反倒認為是年少氣盛,不知董卓的厲害。
殊不知,如今的關中大地,關于董卓欲謀害廢帝的消息,不可謂人盡皆知。
可是,關于董卓謀害失敗,卻歸功于張遼與麾下禁衛,沒有一個人相信弘農王才是那個扭轉危局的人。
撲通!!!
楊修屈膝跪地,正準備開口,卻聽荀彧道:“陛下,三思啊!楊太尉一片好心”
一刻鐘後。
劉辯一行抵達弘農王府。
此時,王府門口站着數十位衣冠整潔、身形精壯之人。
殊不知,在返回王府的路上,劉辯已在荀彧口中得知這些人的身份,是以沒有感到奇怪。
同樣,對方整潔的衣冠、飽滿的精神狀态,反倒給劉辯留下良好印象。
當劉辯來到門口,人群中走出一位月白色着裝,面白俊美、身形勻稱的翩翩佳公子。
“草民楊修,字祖德,弘農華陰人士,拜見陛下!”來人自稱楊修,緊接着便向劉辯屈膝下跪。
同時,楊修身後數十人也跟着下跪,向劉辯作揖叩首。
楊修楊祖德?
當朝太尉楊彪的兒子!
為人恭敬,學問淵博,極聰慧,有柱國之才!
可惜,他沒有做好“奴才”的本分,因參與曹魏奪嫡而被殺。
然,多數人認為,楊修死于恃才放曠,數次觸犯曹操之忌。
劉辯只是在史料中對楊修有所了解,畢竟他沒有經歷那段歷史,故而不知其死因。
“原來是楊太尉之子,果然德行兼備、一表人才,本帝對你早有耳聞,起來吧!”劉辯話音落下,沒有再搭理,繼而進入府內。
這時,荀彧向起身的楊修施了一禮,随即伸手示意,邀他入內。
然,楊修已知荀彧乃颍川名門“荀子”的後人,是以躬身作揖以示行禮。
旋即,楊修在荀彧的帶領下,步入弘農王府。
殊不知,若論歷史地位,弘農楊氏亦是“四世三公”,故而與颍川荀氏不遑多讓!
不消片刻,荀彧和楊修來到府內正廳,紛紛向堂上居中而坐的弘農王作揖執禮。
楊修道:“數日前,家父得知董卓欲謀害陛下,是以憂心陛下安危,特命草民帶領四十位精壯侍從,護佑陛下!”
“區區董賊,何足道哉?”劉辯擡眉,正色道:“本帝身邊有張遼、二十餘禁衛足矣!”
這是……回絕了?
荀彧對弘農王的話很是吃驚。
眼下正是用人之際,何況那是四十位精壯侍從!
沒道理拒之門外啊?
劉辯自然知道此等淺顯道理,可如今需要的是武将,而不是一個恃才放曠,只知道耍嘴皮的文士!
給楊彪的面子,他是楊修。
不給面子,只是一介草民!
更何況,一個荀彧勝過十個楊修,留他何用?
即使大漢肱骨老臣依舊擁護劉辯,可在他人眼裏,仍舊只是一個懦弱的廢帝。
可劉辯如今的行為舉止看似沖動,實則不然,反倒想向擁護他的老臣證明,他不在那個懦弱的廢帝。
如今站在他們面前的,乃是歸來的帝國天驕“龍戰”!!!
然而,劉辯的話落在楊修耳中,反倒認為是年少氣盛,不知董卓的厲害。
殊不知,如今的關中大地,關于董卓欲謀害廢帝的消息,不可謂人盡皆知。
可是,關于董卓謀害失敗,卻歸功于張遼與麾下禁衛,沒有一個人相信弘農王才是那個扭轉危局的人。
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