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
水鏡影像繼續:
【說了小吏與百姓使用的“傳信”,再來聊聊“符牌”。
如今的常用詞「符合」就是從符牌而來。
“符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所用。
它的前身是夏商時期的“牙璋”,以玉雕琢而成的禮器。很明顯,這東西不是百姓能用得起的。①
逐漸的,牙璋有了兵符的性能。
到了戰國時期,符牌出現,用于調兵遣将的軍事信物。
把它制作成“虎”的外形,表達了使用者希望如虎勇猛、戰無不勝的心願,故而又稱虎符。
虎符通常是一分為二,半枚由君王持有,半枚由将軍持有。
大批調兵時,兩者合二為一,以勘驗真僞,确定軍事行動的命令不是作假。由此誕生「符合」一詞。
我們看到的陽陵虎符,是嬴政給陽陵守将的兵符。
它由青銅制作,成卧虎狀。因為年代久遠,中間的對合處鏽死,現在已經無法将其左右分開。
依舊能看到左右兩半的虎頸背部的錯金文字,各有十二個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陽陵。”②
秦漢時期,符牌多用于軍事信物。
随着朝代更疊,符牌的屬性變得更寬泛,多了政治權力的識別功能。
Advertisement
唐承隋制,在其基礎上做出修訂。
一說李唐為了避諱先祖李虎之名,改虎符用兔符,不久改為魚符。
魚符的用途大致分成了兩類。
銅魚符襲舊時虎符的性能,依舊作為調兵憑證。
另外出現了随身魚符,“明貴賤,應征召”,作為一種身份象征。
初唐時期,規定五品以上官員才能佩戴魚符,且太子、秦王、官員的魚符材質各不相同。
佩戴魚符時,朝廷還給配了相應的魚袋。等到了宋朝,廢魚符而留魚袋。③
時至明清,符牌變成了牙牌。長得有些像是我們使用的大號名片,當然不似名片用紙制作,而是用獸骨、象牙、木頭或金屬制成。
它的使用者不再局限于中上層官員,而往下層延伸,小吏也會佩戴了。
這大致就是歷史上身份證明的演變軌跡,以下放幾組文物照片,供大家圍觀欣賞符牌的變化。
照片:1-36.jpg 】
水鏡中展示出的一幅幅符牌對應圖。
最後一張是标注為「亂入的手寫紙質名片示例,給明清牙牌做參照物」。
最上面是一張鴿子圖案做頭像,下方是幾筆鐵畫銀鈎般的文字。
『咕咕閑聊
日更是不可能的日更,明天世界末日就加更。
電聯:666-88888888
通訊地址:夢裏啥都有城堡,鴿子王國』
嬴政瞧着這些圖,前三十六幅的細節非常真實,不像是畫筆繪制。照片,必是後世的神奇技術之一了。
至于最後那張紙質名片,引起他注意的是“紙”這種材料。看起來與大秦所用的紙截然不同,真的非常有趣。④
比起大秦所用的竹簡,後世紙要輕便很多,更利于批量制作書籍,有利于傳播大秦一統天下的思想。
想到大秦,此前的秦亡于朕死後三年的噩耗就又竄了出來。
嬴政手中已經多了一把未出鞘的劍。
扶蘇!
此子該慶幸其在鹹陽,沒有一起出巡,否則必是要挨一頓痛徹心扉的教育。
不過,憤怒沒有吞噬理智。
嬴政心有深深的疑惑,水鏡裏說史上大秦在朕死後三年崩塌,這亡國的速度快得太不正常了。
哪怕對扶蘇不夠滿意,但就近些年的觀察來看,這個兒子遠不至于如此無能。
另外,秦國大軍呢?不需要扶蘇多會打仗親自領兵,難道指揮不了蒙恬?
疑惑着,又是悄悄竭力平緩了情緒。
嬴政暗道水鏡也沒那麽邪門,今夜給了他兩次暴擊,之後的內容都很平和。
這集咕咕閑聊卻尚未結束,水鏡中的畫風一變。
在文物照片播放完後,沒有切回簡陋主講人頭像,而是開始播放起一段風景視頻。
陽光明媚,清風徐徐。從半空俯視而下,是一片普通居民區。
引人注意的是在一排排樓房之間,有一抹顯眼的綠色,是座長滿綠樹的小山丘。
【這次陝西旅游來到了綏德。可能已經有人猜到這段vlog的小山丘是記錄了哪裏的風景。
不錯,正是蒙恬墓。郁郁蔥蔥的小山丘,即是當年衆将士壘砌的墓冢,據說最初有五十多米高。
兩千兩百多年過去了,風雨侵蝕,巨冢被風化剝蝕。如大家所見,它的外形早就變得不規則,不似初建時的巨型饅頭狀。】
鏡頭一轉,走過一條普通小道,轉彎就看到了一塊黑底色的墓碑「秦将軍蒙恬墓」。
兩側立着明顯是現代制作的兩只石虎。
比照虎符的樣式放大了很多倍,石頭老虎背上有着金漆文字,仿造了虎符上的錯金篆書。
【現在大家應該都懂了,我這次之所以會想到聊一聊古代身份證,靈感來源出自此處。
蒙恬,秦國猛将,半生戎馬倥偬,葬于綏德。
人固有一死,蒙恬也不會例外。可對于馳騁沙場的武将來說,最遺憾悲憤的死亡不是戰死沙場,而是死于矯诏之下。】
嬴政差點沒能握住手中的長劍。不是因為兩千多年後的街景與如今相差甚遠,而是因為那座孤寂矗立的墓冢。
看着如此普通的墓地,完全沒有名将之墓該有的氣勢恢宏,又是誰敢用僞造的诏書殺死蒙恬?
不可能是扶蘇。
嬴政很确定,那麽又是誰僞造皇帝的旨意?
【始皇帝三十七年,嬴政第五次出巡。蒙恬與扶蘇并沒有随行,而是在上郡守邊。
出巡走到一半,嬴政突然生病,将信任的蒙毅派去了會稽禱告山川。此時随行名單上還有着李斯、趙高、胡亥。
後來發生的事,我們都知道它有多麽荒誕。
嬴政未能等到蒙毅歸來,就暴斃在巡視途中。
根據《史記》,在嬴政臨終之際,“玺書賜公子扶蘇,與喪會鹹陽而葬”。
嬴政死前沒有明确表示大秦的下一任君王是扶蘇,但他也做出了選擇。沒有讓随行的胡亥主持身後事,而是要召回遠在上郡的扶蘇。
這個決定代表着什麽?
嬴政不希望死亡來臨,扶蘇也許不是他最理想的儲位繼承人,但在死亡關頭非要在一群兒子裏選擇,就選擇長子吧。
對此,遠在上郡的扶蘇不知道。
對此,近在始皇帝病榻旁的趙高産生了異心。
假如扶蘇繼位,對趙高有好處嗎?
趙高早就與蒙氏兄弟不和。當初他犯下大錯,蒙毅要依法判他死罪,是嬴政特赦免其受刑。
一朝天子一朝臣,當扶蘇登基後會與趙高更親近,還是會與蒙家更親近,答案一目了然。
那麽有別的選擇,讓另一個對自己有利的人繼位嗎?
有!
趙高是胡亥的老師,而胡亥在随行隊伍裏。
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只要膽子夠大,抓緊時機陰謀就能成功。
最後只剩一道關卡。
篡改遺诏,立胡亥為新君,将扶蘇與蒙家兄弟殺死永除後患,必須要車隊裏的另一個關鍵人物合謀才能成功。
不是別人,就是嬴政頗為信任的丞相李斯。
李斯已經位極人臣,誰繼位對他有差別嗎?
嬴政重用李斯多年,在治國理念上兩人一直以來君臣相得。到頭來,他會背叛始皇帝嗎?
當時,李斯已經年近七十,在古代就是高齡老人。哪怕扶蘇上位不重用他,更重用蒙氏,他還有必要争權奪利嗎?這個年紀可以功成身退,退休回家安享晚年了。
歷史給了我們答案。
人心易變,不是所有人都能克制住貪婪的欲望。
趙高與李斯對嬴政之死秘不發喪,假裝始皇帝活着繼續巡視。
又用現成的玉玺發布了矯诏,一讓胡亥繼位,二給扶蘇送去了一封原地自裁的旨意。
矯诏稱:扶蘇與蒙恬在邊塞十年沒有更多建樹,扶蘇更因為不能返回鹹陽做太子心生憎恨。不忠不孝的兩人,別活着了,朕将你們賜死了。⑤
毫無疑問,這是一着險棋。
如果扶蘇與蒙恬收到诏書後,或懷疑或不服,就是不自殺呢?
假如送去旨意的使臣想要強硬動手,但兩人決絕反抗,劫持來使,不惜魚死網破也要回去見嬴政最後一面問個清楚呢?
另外,此前蒙毅去會稽禱告山川。假如他迅速返回,見不到活着的嬴政,心生懷疑呢?
這個時間差之中,嬴政的死亡消息又會不會外洩呢?
不得不說,趙高在作假上很有一套。
為了避免屍體發出臭味惹人懷疑,他也是絕了,想到魚的腐臭可以壓制住屍體臭味。以臭制臭,這一招很成功。
後來,唐朝李賀詩雲“嬴政梓棺費鮑魚”。
古時候的鮑魚不是指我們現在吃的那種海鮮。現代人說的鮑魚,以前叫做鳆魚。自清朝以後,稱鳆魚為鮑魚。
秦朝的鮑魚就是腌制魚。鮑指腐,別說沒人吃臭魚,想象一下鲱魚罐頭,是不能理解臭氣熏天也有人吃了。
千古一帝秦始皇死了,被秘不發喪,他的屍體與一堆臭魚同行。簡直将諷刺值拉滿了。
偏偏,嬴政生前威信極高。大臣們不知始皇帝已經死了,只當嬴政想吃腌制魚。哪怕車駕彌散一股臭味,也沒人敢對此什麽。】
水鏡中,懷古風景vlog暫停了。
布言在此處特意切換畫面,親手給配了一張充斥靈魂畫技的圖片。
火柴人口吐靈魂,靈魂泡泡裏寫着「朕,秦始皇,死了」。
他躺在簡陋的長方形盒子中,四周被一大群死魚淹沒。
每條魚都畫得醜陋且潦草,但能看清楚它們瞪大眼珠子——極盡死不瞑目之能事。
嬴政正對上這群死魚眼,仿佛看到它們眼中的嘲笑、憐憫與悲怆。
他手握劍柄克制洶湧翻騰的情緒,緊握到骨節已經泛白。
忽然,他笑了。
怒極反笑,倒要看看繼屍體被鮑魚淹了後,還能再怎麽讓荒唐更上一層樓。
只見水鏡顯示:【上集完,請期待下集,啦啦啦——】
嬴政深呼吸,再深呼吸。
這咕咕是懂怎麽氣人的!朕絕不中計。
作者有話說:
①有關“牙璋”,它的起源、分布、用途很複雜。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見《牙璋與國家起源》一書
②陽陵虎符資料,引自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詳情
③《舊唐書·職官志》“凡國有大事,則出納符節,辨其左右之異,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銅魚符,所以起軍旅,易守長。……三曰随身魚符,所以明貴賤,應征召。……魚符之制,王畿之內,左三右一;王畿之外,左五右一。大事兼敕書,小事但降符,函封遣使合而行之。……随身魚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親王以金,庶官以銅,佩以為飾。刻姓名者,去官而納焉;不刻者,傳而佩之。”
④ “紙”字,秦朝時肯定有了,但當時的紙是否與現在通俗意義理解的一致有待考察。
以往多認為秦時紙多指缣帛,而随着考古發現或有新突破。可見文章:《紙的起源新證:試論戰國秦簡中的紙字》,錢存訓
⑤參考《史記》。“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将軍蒙恬将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馀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秏,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诽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将軍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将王離。”
——
——
符牌與傳信,參考文章:
《古代身份證如何證明我是我》,江隐龍
《古代的“身份證”——符牌》,白玉章
《符牌與傳信中國古代證明文化漫談之四》,顧雲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