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

水鏡:

【提及宋元貨幣, 很容易令人想到紙幣。

北宋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元朝更将紙幣作為主要法定流通貨幣。

事出皆有因,紙幣憑什麽取代銅錢成為主要貨幣?

回顧歷史發展脈絡, 先看一看宋朝之前的唐代貨幣制度有哪些變化。

自漢武帝改始皇帝的“半兩錢”為“五铢錢”, 這種銅幣形制延續七百多年。

即, 以重量為名稱來命名銅幣。

有時銅錢的實際重量與名稱「五铢」不符合, 比如三國蜀漢的“直百五铢”實重遠遠超過了五铢,但命名規則持續着。

時至唐朝,在銅幣上的最大變化就是改重量命名為年號命名。

“開元通寶”, 很多人誤以為它是年號錢的開端,因為唐玄宗李隆基使過「開元」作為年號。

事實上,它是唐高祖李淵在武德四年所鑄造的錢幣, 其名由書法家歐陽詢制詞書寫。

「開元」意為開創新的紀元。

此詞漢代已有,班固的《東都賦》中寫到“夫大漢之開元也, 奮布衣以登皇位”。

「通寶」一詞從前未見于錢幣之上, 其意為通行的寶貨。

“開元通寶”不是年號錢。

李淵鑄造此錢幣,是終結南北朝混亂的幣制, 賦予了唐朝錢幣将會開創新紀元的寓意。

大唐将掀起歷史的新篇章, 就從錢幣形制開始, 與從秦漢起七百多年的重量命名法徹底區分開來。

唐高宗李治的乾封元年, 鑄造了“乾封泉寶”,這是正式的年號錢。

自此, 銅錢不再稱「XX+重量」, 而稱呼為「00+通寶/寶/元寶」。新的年號錢形制延續千餘年, 直至清朝末年為止。

別小看命名方式的變化, 其背後體現出社會風俗習性的變遷。

唐朝開始全面改稱“年號錢”, 正說明貨幣的威力在不斷增大。其影響之大讓帝王要在錢幣上冠以年號以示皇權威望。

不過, 唐朝的經濟并非完全以銅錢為主體。

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財計》中寫到“唐時民間多用布帛處多,用錢處少;大歷以前,嶺南用銀之外,雜以金、錫、丹砂、象齒”。

絹帛在唐朝幾乎約等于貨幣,對外邦貿易時無法使用,但在大唐境內被人們廣泛使用。

絹,貴價絲織物,用作大額支付;布,棉麻織物,百姓們用其進行小額支付。

買毛驢、買書畫、買仆從等等,都能用絹布作為貨幣來支付。

若是布帛難覓,則會實行實物經濟,以物換物。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歸結于魏晉南北朝混亂多年,而讓錢幣流通更混亂,使得唐初的銅幣供應緊張。

在安史之亂後,物價大幅提升又讓銅幣不夠用了,所以出現了銅錢與布帛兼用的情況。

缺少銅錢的同時,大唐的商品市場規模超越了以往朝代。不只是境內市場,更在對外貿易方面不斷擴大。

“飛錢”應運而生。它尚且不能論作紙幣,但已經具備票據彙兌功能,主要用于大額交易。

讓人們擺脫随身攜帶大筆銅幣的麻煩,而以紙質憑證進行異地存取款。

紙質彙兌制品的出現與印刷業亦密不可分。

雕版印刷術在唐朝被發明出來,為批量制作紙質憑證提供了技術支持。

随着商品經濟不斷發展、大宗貿易增加,外加銅幣流通量不足,不僅僅催發了唐朝産生“飛錢”,在唐朝後期也讓白銀黃金貴金屬進入了流通貨幣的行列。

五代十國時期,因地方割據勢力的各自為政,令幣制無法統一而陷入混亂。

宋朝建立後,未能似唐初形成強有力的大一統格局。從政治軍事上看,弄丢了燕雲十六州;從幣制上看,亦形成了地方割裂狀态。

不再是統一使用銅錢,四川最先使用起鐵錢。

不同地域進行貿易,勢必要進行鐵錢與銅錢兌換。這就埋下了複雜的經濟問題。

舉個例子,四川與的甲乙丙三地的鐵銅錢比值各不相同,勢必影響到甲乙丙三地的銅錢購買力有高有低。

這時就需要高明的中央宏觀調控,令三地經濟平衡發展,否則會出現地方性混亂。

此過程中更要警惕外部戰争導致貨幣貶值。

偏偏有宋一朝重文輕武,邊境上就沒幾天真正太平過。

惡性循環開啓了。

軍事上的弱勢,導致政治上的弱勢,引發了經濟上的混亂。另外,商貿規模越是增大,越是需要高執行力的經濟政策去調控全國市場,但是大宋全都做不到。

除了商貿交易擴大的因素之外,向遼金納貢加劇了大筆銅幣外流。

由此在混亂中開啓了白銀進一步貨幣化,也加速了紙幣的使用範圍。

時至元朝,政局終于大一統,開啓了以紙幣為主的時代。

忽必烈本來想效仿南宋将銅幣與紙鈔并用,但後來聽取開國功勳劉秉忠的建議全面使用紙鈔。

其原因有說與陰陽五行數術相關。說是錢幣屬陽,紙鈔屬于陰。中原是陽明之地,漠北是幽陰之所,元朝興起于陰幽,則因用紙幣。①

不過,元朝不滿百年的統治,并非沒有鑄造過銅幣。

一種是「供養錢」,顧名思義與敬神禮佛相關。

另外,元武宗與元舜帝短暫鑄造過用于貨幣流通的銅錢。

官方規定要使用紙幣,但是法令能有多少被貫徹執行仍是一個問題。

民間仍有流通宋朝時期的銅幣,也就不可能徹底禁止金屬錢的使用。

大面積使用紙幣,究其根本原因與利益相關。

被禁止流通在境內市面上的貴賤金屬錢幣,不是被窖藏起來,而是被統治階層與豪富作高價流向了境外。

銅幣通過貿易大量流向日本,出現了用黃金換銅幣的情況。

白銀則是大量流向中亞與西亞,那裏主要使用銀幣作為貨幣,卻也随着經濟規模擴大出現了嚴重的缺銀問題。

從中國運出的白銀,以高兌換率流入中西亞,而讓元朝統治階層從中謀取了暴利。

梳理從唐初到元末的貨幣制度變化,不難看出其根源與商貿市場逐步擴大息息相關。

等到朱元璋建立明朝,面對的就是中國與境外經濟愈發相連的大趨勢。

大明如何建立貨幣制度?

依照如今的思維,需要複盤前車之鑒,開辟出一條順勢者昌的新道路。

十四世紀的朱明王朝卻選擇了逆勢而行。

桎梏打壓境內商業發生,封閉民間對外貿易,阻止金屬錢幣繼續外流。

從前幾期視頻中,我們已經講述過明朝強行遏制經濟發展大趨勢的結果。

比如關閉市舶司,讓明朝中期的倭寇變為以明人商販為主體。甘願做刀口舔血的賊寇,原因無外乎“暴利”二字。

朱元璋定下大明經濟政策基調時,是否詳細分析了前人的成功與失敗經驗?

「大明寶鈔」的發行給出了答案。朱八八,他是真的不懂怎麽弄錢。

不用看更遠,單說元朝力推紙幣就是很好的借鑒案例。

最初,蒙古朝廷注意到了金國幣制的失敗。

耶律楚材曾經在金國為官,吸取金國通貨膨脹教訓,提出在發行元朝交鈔時要以金銀為儲備金,沒有足量貴金屬就不增發新鈔。這讓元朝初期幣制十分穩定。

紙鈔不同于金屬貨幣,它的破損率更高,也就勢必涉及舊鈔換新鈔的步驟。

對此,元朝并未設立健全制度。沒有準備足夠的新鈔,也沒解決換鈔需要支付手續費用引發的官吏蓄意勒索。那會導致紙幣信用降低,引發了幣制混亂。

後來不再是新舊兌換引發幣制混亂。

元朝末年,朝廷不再顧忌貴金屬儲備量與紙幣發行的限額數量。超量發行紙幣後,紙幣大幅貶值,加之戰亂四起,引發了大規模的通貨膨脹。

這些都是寶貴的歷史經驗。

「大明同行寶鈔」卻沒有以史為鑒。或者說朱元璋也從歷史中吸取了教訓,但是不多。

他看到了銅錢不利于運輸與大額交易,也看到了紙鈔便于流通,更看到了形成統一貨幣的重要性。

明代寶鈔在形制上堪稱中國古代紙鈔範本,制作精美且防僞技術高。

治标了,卻沒有治本。

其一,大明寶鈔沒有儲備金,壓根沒有數量限制,想發行多少由朱元璋決定。

其二,沒有成體系的新舊紙鈔兌換制度。

明明元朝已經出現過相似問題,但大明發行寶鈔時未曾同步提出倒換規則。

時隔一年,遲來地公布了“倒鈔法”。此法卻懸于表面,沒有能落到實處。

最大的阻礙就是寶鈔的發行數量從一開始就沒有設定限制。

舊鈔越來越多,無法及時換成新鈔,繼而讓新舊鈔差價、寶鈔貶值、物價上升等等問題頻頻湧現。

導致寶鈔貶值的另一個因素,是官府只管發行但不管回收。

在朱元璋推行寶鈔時,規定民間禁止使用金銀交易。想要大額交易,必須把金銀兌換成等額的寶鈔。問題在于再想用寶鈔換回金銀時,明朝政府卻不允許了。

寶鈔回收到朝廷手上的數量非常有限。

繳納商業稅時,按照七成寶鈔三成錢幣的比例,可以讓寶鈔回流。

明初卻推行重農抑商,賦稅的大頭是田賦,商業稅所占比很低。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民間寶鈔積壓數量越來越多,如何能不走向貶值崩潰的結局。

洪武八年初次發行寶鈔,合價一貫銅錢為最大的面額。

在洪武二十三年,一貫面值的寶鈔事實上只能折價銅錢250文,比價下跌了百分之七十五之高。

等到洪武三十年,沿海地區基本都不用寶鈔而自發使用白銀進行貿易,百姓們已經主動停止使用寶鈔了。

大明寶鈔的失敗其根源失敗于何處?

個人認為是明朝統治階層在思想根源上對貨幣與經濟的認知不充分,這從《元史》的編纂中就可見一斑。

《元史》為明初所撰寫。

關于元代的貨幣史,其中《食貨志》第一卷 列出了《鈔法》,但僅僅用了829個字描寫了從忽必烈時代的中統鈔刊印到元末至大銀鈔的廢除。

再到第五卷 突然又冒出來一條鈔法內容,是至正十年的新鈔發行事件,共計九百多字。②

明初編寫的《元史》,其中的貨幣部分體例錯亂且內容含糊不清。

史書都編出了這樣,也就不必奇怪朱元璋為什麽會弄出落後的大明寶鈔制度了。】

朱元璋與朱棣看到此處,皆有恍然大悟感。

父子倆對視一眼,看到對方眼中仿佛寫着一行大字,「經濟相關人才,快來啊!」

人才不會憑空冒出來。

雖然兩人都不擅長經濟,但聽了這一期水鏡主題故事能确定只要認真治史可有收獲。從秦漢至大明,中國經濟發展興衰史蘊藏着豐富歷史經驗,真懂了是能為後人提供正确的理論指導。

今年年末特考又能添一類新考題了。

水鏡影像沒有到此結束,就聽咕咕的聲音飄了出來。

【話到此處,本期“錢幣”主題結束了。

算起來,我們已經一同觀賞了“下西洋”、“身份證”、“歷法”、“氣候與植物”、“化學”、“字、紙、印刷術”、“錢幣”七個主題。

「八件文物,劇透歷史」系列只剩一件了。看進度條,大家能發現本集視頻只放了一半。

視頻後半部分,将放出最後一件文物主題「地圖」。結合地圖,也不搞複雜的內容,将此前挖的幾個小坑填上。

先來看,白銀全球礦脈地圖。】

朱元璋與朱棣瞬間瞪大眼睛!

作者有話說:

本文進入完結倒計時啦~

開文說了是中短篇,寫寫明朝與秦朝的一些事。八個主題也就寫得差不多了,這兩天搞收尾會有加更掉落。

——

——

①引自:陶宗儀《辍耕錄·錢幣》“錢用于陽,楮用于陰。華夏,陽明之區;沙漠,幽陰之域。今陛下龍興朔漠,君臨中夏,宜用楮幣。”

②參考《中國貨幣史》,彭信威·著

同類推薦

陰陽鬼術

陰陽鬼術

玄術分陰陽,陽為道術,陰為鬼術。
林曉峰學鬼術,抓邪祟,可卻陷入一個又一個陰謀詭計之中。
神秘的抓妖局,詭異的神農架,恐怖的昆侖山。
且看林曉峰如何斬妖魔,破陰邪!

逍遙小僵屍

逍遙小僵屍

女鬼別纏我,我是僵屍,咱們不合适!
驅魔小姐姐,你是收我,還是在泡我!
又是這魔女,哪都有你,再來打屁屁!
還有那妖女,別誘惑了,本僵屍不約!
()

陰九行

陰九行

1912年宣統帝溥儀退位,1949年新中國成立,1978年施行改革開放......
一個朝代的更疊,往少了說,幾十年,往多了說,幾百年,而某些匠人的傳承,卻少則上百年,多則上千年啊。
我将滿十八歲的時候,我師父跟我叨叨,“婊子無情,戲子無義,至于幹咱劊鬼匠人這一行的,既要無情,也要無義。”
劊鬼匠人,赤腳野醫,麻衣相爺,野江撈屍人......
這些陰九行的行當,你沒聽說,但不代表它不存在。

販妖記

販妖記

如果我告訴你這一切都是真的,你會相信嗎?
摩梭族一次離奇走婚,開啓我半輩子不平凡的人生。
千年乾坤盒,亡者不死河。
以實際發生的諸多靈異事件為素材,大量引用鮮為人知的民風民俗,向你展示不為人知的靈怪世界!

大神歪着跳

大神歪着跳

我叫黃埔華,是一名出馬弟子,人稱東北活神仙。 本人專注跳神二十年,精通查事治病,看相算命,代還陰債,打小人,抓小三。 承接各種驅邪辟鬼,招魂問米,陰宅翻新,亡靈超度等業務。 另高價回收二手怨魂厲魄,家仙野仙,量大從優,可開正規發piao! 如有意加盟本店,請點多多支持本書!

靈玉

靈玉

財迷道長新書已經在黑岩網發布,書名《午夜兇靈》:曾經我是個無神論者,從不相信世上有鬼,但是在我當了夜班保安之後,不僅見過鬼,還需要經常跟鬼打交道,甚至我的命,都被鬼掌控着……
人品保證,絕對精彩!
那天,隔壁洗浴中心的妹子來我店裏丢下了一塊玉,從此我的命就不屬于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