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我不為妃 完結 林文去壽康……
第70章 我不為妃 完結 林文去壽康……
林文去壽康宮給周太後請安, 恰逢李太後吳皇後,還有後宮的幾位美人都在,正好說起了此事。
林文是以長樂公主的名義送銀子出去做善事的。
吳皇後心中歡喜, 周太後心中也很滿意,如今孫女是周太後的心頭肉眼珠子, 林文此舉,恰好投了周太後的心, 她覺得林文很會做人。以往對林文的嫌隙去了大半。
看到林文來了,立馬免禮賜座。
“來, 抱抱果兒, 你有幾天沒來了, 果兒可惦記着你呢。”周太後笑眯眯的說道。
林文依言,起身抱過公主, “哎呀,幾日沒見,公主又重了些,可見太後會照顧人,将小公主照顧的多好。”
周太後頗為自得, “是皇後孕中養得好。”
吳皇後趕緊謙虛道, “哪有,都是母後的功勞, 母後待果兒這樣盡心,果兒也惦記着母後,要為母後快快長大呢。”
小公主在林文懷裏待了一會,咿呀叫了起來。
周太後趕緊起身,“這孩子,就離不得我。”果然, 小公主一到了周太後懷裏,就不作聲了,乖巧的繼續睡覺。
周太後一臉自得。
李太後輕聲道,“看的我都有些羨慕了,按說我也時常陪着果兒啊,可果兒對我就沒有對你那麽親近依賴,可見這是嫡親的祖孫呢。”
周太後嗔道,“姐姐這話說的,果兒也很喜歡姐姐呢。姐姐要想然果兒親近你,得多抱抱果兒才行。”說着欲将孫女兒放到李太後懷裏。
李太後頓時渾身僵硬,連連擺手,“可別,她那樣軟,那樣小,我怕摔着她。”
周太後忍不住笑了,重新将孫女抱在懷裏,“果兒都四個月了,姐姐還是不敢抱。”難怪果兒只和我親近呢。
Advertisement
吳皇後坐在下首,含笑看着。雖不能養育女兒,可女兒得兩宮皇太後疼愛,對女兒來說,是好事。
宮中并無高位嫔妃,只有幾位貴人。
加之皇後頭胎只生了位公主,朝中不免有大臣提起選秀納妃之事。
皇帝準了。
吳皇後雖然心裏有些不舒服,可也知道這是在所難免之事,只是又喝起了坐胎藥,盼望着皇長子能出自自己腹中,這樣既占嫡又占長,方才名正言順!
可世事豈會盡如人意。
選秀結束,皇帝冊了一個妃,三個嫔,另有美人貴人無數。
很快,後宮就傳來了好消息。先後數位妃嫔有孕。
吳皇後心裏都快酸死了,可臉上還得帶着笑,賞賜下去。好在喝了小半年的坐胎藥,吳皇後終于再度有孕。
這次所有人,包括吳皇後自己,都盼望着她肚子裏這胎能是個皇子。林文也不免俗,她倒不是重男輕女,只是覺得,如果再沒有皇子,只怕吳皇後就穩不住了。只是,有了皇子,只怕是煩惱的開端。
不過這些事,和林文沒什麽關系。她知道自己對皇帝的影響力,所以格外注意這些,從不肯輕易表現出對誰的親近。之前開口幫小公主說話,也是愛屋及烏,畢竟是皇帝的第一個孩子,眉眼間也的确和皇帝有幾分相似。
至于皇帝,心思從來不在後宮。後宮那些妃嫔,對他來說,都差不多,只有皇後是正妻,對她有幾分尊重。
不過三五年時間,皇帝就添了五個兒子,三個女兒。皇子中最受寵的是皇長子,其生母原本只是個貴人,生了皇子之後,直接封了德妃,其次是吳皇後所出的三皇子,畢竟是嫡子嘛!其餘的不過爾爾。公主中一直是長樂公主最得寵。
按理說吳皇後應該滿足了,正位中宮,有子有女。本朝中素有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矩。她的兒子,雖非長子,卻是嫡子,将來太子之位應該是她兒子的囊中之物。偏偏前頭還有兩個哥哥。
若是前頭兩個皇子資質一般倒也罷了,偏偏皇長子驚才絕豔,小小年紀就展現出非同一般的聰明才智,連帶着德妃也聖寵不衰。這讓吳皇後如何不心焦。
若沒有兒子倒也罷了,作為皇後,她自然立得住,無所偏倚。可偏偏有了兒子,至親骨肉,如何能不為他打算。
女兒養在太後膝下,備受寵愛,前程不需她操心,吳皇後的一顆慈母心就全放在了兒子身上,拼盡全身力氣,也要為兒子打算。
皇帝明顯偏愛大皇子,兩宮皇太後那邊,因着長樂的緣故,加之三皇子是嫡出,也更看重三皇子,可大皇子畢竟是長孫,又聰慧仁孝,兩宮皇太後也十分疼愛,并不遜色于三皇子。
唯一能影響皇帝的就是奉聖夫人了。
之前奉聖夫人開口幫長樂說話,吳皇後以為奉聖夫人是站在自己這邊的。就算不是,也是傾向于自己的。可這幾年,她留心觀察,奉聖夫人對幾個皇子一視同仁,并沒有對三皇子另眼相看。公主裏倒是偏愛長樂一些,可這又什麽用!
不過唯一讓吳皇後放心的就是,奉聖夫人的一視同仁。據她所知,德妃也在極力拉攏奉聖夫人,可奉聖夫人依舊不為所動。
面對妃嫔們的拉攏,林文不勝其煩,和皇帝抱怨了幾句。
皇帝對這樣的狀況卻樂見其成,他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他要讓這些女人明白,即使她們誕育了皇子,也還是要讨好文姐姐。
前朝也提起了立太子之事。自然是有人提議立嫡,有人提議立賢。
“皇子們還小,尚且看不出什麽,等皇子們大了,再議太子之事。”皇帝在給兩宮太後請安時這樣說道。
皇帝的話很快傳了出去,吳皇後等心中更加焦急,一日未立太子,她們的心就懸着一日。
皇帝就是打算拖,什麽時候他爹的谥號改了,什麽時候再說立太子的事。
德妃素來聰慧,又善于體察聖意,稍加思索便猜出了皇帝的打算,于是命人傳話回家。
萬壽節那日,德妃的父親蘇城上書給兩宮皇太後加尊號。禮部自然沒有意見,李太後為仁和慈懿皇太後,周太後為上聖皇太後。
之後蘇城又上書,言既尊其母,如何能不尊生父?提議給先皇上尊號。
皇帝也準了,甚至不必禮部來,自己下旨,尊其父為憲宗聖神章武孝皇帝。
其實前番提議為太後上尊號時,不少朝臣們就猜出了皇帝的用意,如今,果然如此。
雖有朝臣反對,可反對之聲,較之前些年,已經小了許多。
如願以償的皇帝很高興,晚上去壽康宮請安之時,母子三人還落了淚。
當晚,皇帝歇在了德妃宮中。
吳皇後備受打擊,她也知道皇帝的想法,本想着勸父親上書,可父親執意不肯,認為與禮法不符。結果被蘇家搶先一步。吳皇後深知,經此一事,只怕德妃和大皇子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更進一步。
不過吳皇後也沒有氣餒,無論如何,她是中宮,她的兒子是中宮嫡子,本朝立太子,講究的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就算皇上偏心,疼愛長子,也得看禮法同不同意。
事關國本,朝臣們不會輕易松口的。
吳皇後一心忙着給兒子鋪路,疏忽了女兒那邊。
這一日,忽然得到消息,說長樂公主有恙,似乎是得了天花。
阖宮大驚,德妃提議,為了兩宮皇太後的安危,還是将公主挪出宮醫治吧。
周太後再心疼孫女,也是在不危及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便沒有反對。吳皇後哭得快昏死過去,卻也不敢開口為女兒說一句話。只能眼睜睜看着長樂公主被送出宮醫治。
恰在此時,皇帝也出現了和長樂公主一樣的症狀,太醫說,皇上也得了天花,症狀比長樂公主還要嚴重些。林文直接命人封了乾清宮,自己帶領乾清宮諸人照顧皇帝。
周太後傷心不已,直到此時此刻,她才知道,皇帝對林文的依賴不是沒有道理的。那是她的親兒子、親孫女,可身處險境的時候,她的第一反應,還是自己。因為她還有退路,可林文,從來不要任何退路。
林文衣不解帶的親自照顧皇帝。
皇帝先痊愈了,長樂公主卻夭折了。吳皇後和兩宮皇太後悲喜交加。
林文卻因為連日勞心勞力,病倒了。養了小半年,才恢複如初。
皇帝病好之後,提出立太子之事,讓朝臣們議一議。
大多數從朝臣們提議立三皇子,也有不少朝臣提議立大皇子。為此争論不休。
後宮裏,林文卻看着面前的嬰兒有些無所适從。這是皇上一大早讓人抱過來的,說是六皇子的生母難産而亡,六皇子無人照看,皇上讓林文暫時照顧。
林文聽只是暫時,便放心了,橫豎有乳母宮女,她不過從旁照看罷了。
晚間皇帝回來了,來看六皇子,還說呢,“日常有乳母呢,姐姐不必什麽都親自來。”
李太後和周太後聽說皇帝将六皇子抱給了林文,都有些憂心忡忡。
二人一起商議,“皇帝該不會打算立六皇子吧?”
“姐姐多心了吧,六皇子才多大!”周太後不以為然,“依我看,皇帝經過天花一事,開始思慮自己的身後事了。将六皇子交給林氏撫養,也是在為她安排一條後路。”
李太後想想也是,不管是嫡庶尊卑還是長幼有序,都輪不到六皇子。“你說的對,是我多心了。”
不過皇帝待林氏,也算是用心了。
當然,林氏也擔得起。
上次天花來勢洶洶,整個皇宮都人人自危,唯有林氏,臨危不亂,不顧一己之身,照顧皇帝,明明皇帝病的更重,可皇帝沒事,果兒卻沒了。可見是身邊人伺候的不盡心。雖已經殺了那些人為果兒陪葬。可人都死了,說什麽都沒用了。
皇帝痊愈之後,臉上半點傷痕都沒有。聽說林氏徹夜不眠,一直握着皇帝的手,免得他在睡夢中抓破臉。
這般用心,當得起忠貞二字了。
或許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林氏撫養六皇子,才沒有那麽多反對之聲。
大部分人想的都和周太後差不多,只以為皇帝是在為林氏安排後路。
只有皇帝知道,他是打算讓六兒當太子,繼承皇位。姐姐對他這樣好,若他有幸走在姐姐後面,自然無虞。若不然,他走在姐姐前頭,那他勢必要為姐姐安排好一切。
皇帝不是沒考慮過其他皇子,可這些皇子們大多已經長成,且有生母在側,那些女人,表面上對姐姐畢恭畢敬,誰知道她們這尊敬是不是真心。當然,姐姐和他都不稀罕她們的真心。可皇子們受生母影響,自然不會對姐姐真心相待。
唯有和自己一樣,全身心的信任依賴姐姐,他才放心将姐姐交于對方。
小六是最佳的人選。他生母只是個普通的宮人,且那麽巧,一生下小六就難産而亡。這樣無牽無挂的皇子,能依靠的只有姐姐一人,他自然會全身心的對姐姐好。
這樣他才能放心。
只是這件事操作起來頗為困難,不過皇帝并不着急。幼年困于深宮,因為有姐姐的陪伴和撫慰,他沒有着急,如今,他在,姐姐也在,一切都好,自然更不必着急。
立太子之事,一議就議了三年。也沒議出個結果來。
倒是六皇子,本來說只是暫時讓林文照顧,結果這一照顧就照顧了三年。三年啊,貓貓狗狗都有感情了,何況是一個會說會笑乖巧聽話的孩子。
林文知道,自己再也無法對皇子們一視同仁了。自己帶大的孩子自然格外不同,皇帝是,六皇子也是。
于是林文索性鮮少去後宮。
而六皇子因養在林文身邊的緣故,是皇子中最常見到皇帝之人,也是唯一一個皇帝抱着長大的皇子。只是單論聖寵,六皇子遠不及大皇子受矚目。
随着皇子們漸漸長大,因立太子之争,皇子們之間也漸漸有了隔閡。三皇子是嫡,大皇子是既賢又長,二皇子親近三皇子,四、五兩位皇子則更親近大皇子。
六皇子以下,年齡太小,哥哥們暫時不帶他們玩。
朝臣們也分成兩黨。
立太子之争,一直持續了十年之久。一直到大皇子三皇子快成親了,還未有定論。
朝中有傳聞,說皇帝打算在皇子們成親之前宣布太子人選。誰知三皇子和四皇子五皇子出去打獵的時候,忽然驚了馬,人是救回來了,腿卻傷了。
吳皇後知道後,當場暈死過去,醒來後,不顧身邊人的勸阻,将當日在場的人全都關了起來,一個個審問,包括四皇子和五皇子。結果查來查去,查到了五皇子身上。
吳皇後愛子心切,叫來五皇子和其生母羅嫔,當場對質。
五皇子百口莫辯。
吳皇後卻以為是證據确鑿,五皇子無從狡辯,命人杖責五皇子。
忙中出錯,杖責五皇子的人下手太狠,将五皇子的脊椎骨生生打斷。羅嫔眼見兒子的慘狀,當場一頭撞死在鳳儀宮前,為兒子喊冤。
這場變故驚呆了衆人。吳皇後這時才知自己落入了別人的圈套,當機立斷,卸下一切妝飾,跪在乾清宮前,脫簪待罪。
一下子折損了兩名皇子,不管是皇帝也好,兩宮太後也好,都十分震怒。皇帝命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會審。
最後查出來的結果,并未公之于衆。只是,皇後自請出家,皇帝封其為靜慈仙師。
德妃萬分欣喜,還以為這是皇帝在為他們母子掃清障礙。
皇帝卻突然下旨,分封諸子,長子為漢王,就藩青州,次子為趙王,就藩河南章德府,三子為鄭王,就藩河南懷慶府,四子尹王,就藩河南洛陽府,五子封代王,就藩山西大同府。六子以下,年紀尚小,暫不分封。
皇帝還下旨,讓已經分封的皇子立馬就藩。
這下皇帝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前頭五位皇子都已經失去了競争太子之位的資格。皇帝是打算在小皇子中選一個。
而中宮空懸,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皇帝這是屬意于六皇子啊。
朝臣們不幹啊,兩宮皇太後也不願意六皇子當太子,畢竟六皇子是林氏撫養大的,于是他們開始給皇帝施壓,讓皇帝立後,要麽封七皇子生母錢妃為後,要麽另立淑女為後。
皇帝也沒多話,立了聞氏女為後。
只是聞皇後入宮多年,一直未有生育。而這期間,皇帝一直将六皇子帶在身邊教導。甚至将六皇子記在了聞皇後的名下。這是鐵了心要将皇位傳給六皇子。
李太後薨逝前,苦口婆心勸了皇帝許久,皇帝不肯松口。
周太後以命相逼,也未能讓皇帝改變主意。皇帝只說了一句,“六皇子其才可堪大任,難道就因為他長于林氏之手,就不能當太子嗎?那朕也長于林氏之手,當初皇叔不也立了朕為太子嗎?難道朕還比不過皇叔嗎?”
周太後無言以對,六皇子聰慧仁善,至純至孝,的确是太子的最佳人選。
直到六皇子二十四歲那年,皇帝終于争贏了,立六皇子為太子。
第二年,皇帝就駕崩了,臨死前他已經說不出話了,只用眼睛看着太子。太子跪在皇帝面前,“父皇放心,兒子都知道,兒子一定會照顧好奉聖夫人。”
皇帝駕崩,新帝繼位,追尊生母為孝慈皇後,尊林氏為壽安奉聖夫人,并為其修建了慈寧宮,讓其頤養天年。
其實按林文的意思,根本不需要皇帝做這麽多。她本來打算皇帝死後,她就出宮去頤養天年的。這些年她也存了不少銀子,足夠她衣食無憂的度過最後幾年了。無奈皇帝執拗,她也勸不動,新帝更執拗,若不是怕她違了當初的誓言遭到反噬,新帝還打算尊她當個貴太妃啥的。
其實名分有什麽要緊的,林文才不在乎呢。可皇帝和新帝都認為名分很重要,二人都以不能給林文正式的名分為憾。這種遺憾無法彌補,只能從別的方面找補回來。
林文當了十年的壽安奉聖夫人,在睡夢中死去,皇帝不顧朝臣們反對,将其附葬于先帝的昭陵。
同類推薦

帝少強寵:國民校霸是女生
“美人兒?你為什麽突然脫衣服!”
“為了睡覺。”
“為什麽摟着我!?”
“為了睡覺。”
等等,米亞一高校霸兼校草的堂堂簡少終于覺得哪裏不對。
“美美美、美人兒……我我我、我其實是女的!”
“沒關系。”美人兒邪魅一笑:“我是男的~!”
楚楚可憐的美人兒搖身一變,竟是比她級別更高的扮豬吃虎的堂堂帝少!
女扮男裝,男女通吃,撩妹級別滿分的簡少爺終于一日栽了跟頭,而且這個跟頭……可栽大了!

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
伴随着魂導科技的進步,鬥羅大陸上的人類征服了海洋,又發現了兩片大陸。魂獸也随着人類魂師的獵殺無度走向滅亡,沉睡無數年的魂獸之王在星鬥大森林最後的淨土蘇醒,它要帶領僅存的族人,向人類複仇!唐舞麟立志要成為一名強大的魂師,可當武魂覺醒時,蘇醒的,卻是……曠世之才,龍王之争,我們的龍王傳說,将由此開始。
小說關鍵詞: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無彈窗,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最新章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