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後記
後記
現實中藍珂是我的一個故友,當我知道他暗戀一個女孩子的時候,他已經暗戀了兩年。我很驚奇一個人的暗戀竟然可以長達這麽久的時候,女孩兒給了我回答。
她曾收到過他同班同學,也是他朋友的問候,“你是什麽星座的啊?”
她曾收到過他借着好友名義送出的零食,“這是藍瀾送的。”
“你在幹什麽?”他的下一句想說“我喜歡你”。
大概我給了藍珂一個不夠好的将來,可何不是事實呢。
現實中的藍珂沒有小說裏那麽美好,即使似乎他已經足夠平庸。他沒有向宋琬問過學習,他們之間的對話少得可憐。
到最後,暗戀兩年,明戀三年。
他的青春終止了。
他再不要喜歡她而折磨自己。
小說中的藍珂感謝宋琬是他的動力,但不是的,真正的動力是他自己向未來的憧憬。
我想,風華正茂的人們啊總是喜歡尋找什麽當做執念,但人到中年,風華已過,再看都只不過靠着自己一步步走到今天。
—
藍珂現在很好,過着他自己的生活。
文中生病一段純屬作者編造,已獲得友人應允。
雖然很抱歉,但還是習慣這種遺憾的分別方式,才不會像現實中一樣,似有似無的擁有。
—
這篇文是我在2021年時就想寫的了,可是幾次三番磨筆,都覺得不合适。就暫且擱置了。
這兩年在愛的思考上,我停駐的時間會更多。
在我看來,我已經将自己對愛的理解寫進了這篇文裏,還有一部分零碎的,也會慢慢顯露人前。
對于愛,看見互聯網上大家針鋒相對,我鮮少地在自己的邏輯裏打繞。
女性所渴望得到的愛具體是什麽,它是一種形式的表現化,只是人們在将理想戀人的現實化。有關于女性的敏感和對愛的特殊性理解,也将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最近在重讀劉慈欣的《三體》,寫到羅輯在白蓉的要求下幻想戀人的時候,我開始發現,人們是需要一個理想戀人的存在的,無論是已然戀愛結婚的,還是單身的朋友。
人是一種想象力極強的物種,這讓我們所需求的理解和得到更多。為了不讓自己陷入某種困境,或者是虛無主義的過程,人在生活的同時,會去構想一個龐大的個人精神世界。
這大概是文字世界的美,正是因為文字是一部分精神的表現式。
在這部分個人精神之中,對于愛的聯想,到愛的文字化,愛的形式化,愛的做法,我們不斷地探索和期盼的。
愛是偉大的,就像很久以前我聽到過的一段話一樣,“我是一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從來不想什麽東西會從天降臨給我,直到遇見你,我才相信,偉大的羅曼蒂克主義光顧了我這貧瘠的靈魂。”
好像話題有些偏了,但這篇文吧,主要是我獻給回憶裏友人的故事。
如果不拿文字去記錄,大概很快我們就會忘記愛的本能化到底是什麽。
藍珂會吃醋,但他更會心疼。他是愛戀裏落荒而逃的膽小者,但他也勇敢過。只是愛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他們有緣而無分,只能期盼來世相見,與老天坐場不公平的交易,換來一次機會吧。
最後,藍珂說,「原來月亮也知情,不過江城與南州的月亮是同一個,它總要有更加溫柔的一面對着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