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丢人:尺有所短、寸有所更短(第一天傍晚)
第四章丢人:尺有所短、寸有所更短(第一天傍晚)
關于她的羽絨服和大白鵝孰美這個問題,傅祈年沒有答案。
但她覺得,自己既然作為食物鏈頂端的人,那麽面對這種挑釁,但凡是人都值得有三分怒氣。
然後她就見到大白鵝大嘴裏舌頭上長的一排尖刺,瞬間怒氣值就歸零了。
傅祈年無助地張望四周想找人求助,目之所及卻只有來來往往的孤魂野鬼飄蕩。傅祈年趕忙拉住一個,你們這地方真是太危險了。
但是她怕鵝,鬼也怕她。一見傅祈年抓它,對方想也沒想就玩命似的掙開她溜了,連帶着還讓她退後了半步。
見傅祈年退後,面前的大白鵝更加不依不饒。
眼看着170公分的成年人就要被70公分的鵝逼到牆角,它終于忍不住仰着脖子,得意地朝天空長鳴一聲。
然後這鵝就被一把擰住翅膀、再一把握住尖嘴,輕輕松松地繳了械。
一個佝偻瘦削的老太太從鵝身後探出臉,上下打量了一下被一只鵝就吓得四肢僵硬的傅祈年,不禁露出鄙視的神情。
“現在的年輕人……”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其實自打讀書的時候,傅祈年就是個只會在室內畫靜物、在室外畫公園的弱雞。和那些扛着幾十斤設備上山下海,或者搞石雕銅塑、環境園藝的師哥師姐們,完全沒有任何可比性。
所以她低頭,為自己帶壞其他年輕人的風評,感到由衷的羞愧。
不過她還是向老太太道了謝。
“這不當事。村裏有個叫小石頭的小男孩,剛剛找不着了。你要是方便的話就幫着附近一塊找找,也是積善積德的好事。我年紀大了,沒用了。”
傅祈年趕忙點點頭,她是第一次見這個年紀還能徒手擒鵝的人。
老太太見狀搖搖頭,她是第一次見這個年紀還不能徒手擒鵝的人。
“算了,找不到也別勉強,照顧好自己。”老太太嘆息着,“看到紅嬸的話跟她說,讓她到我這裏拿鵝。”
然後蹒跚地走回了自己那簡陋得跟洞窟一樣的房屋。
看着這樣的地方居然還有人在住,再回想方才傾巢而出的天生圩的村民,傅祈年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天生圩雖然不大,可實際居住率和附近其他村莊相比,要明顯高出許多。
來芒前鎮的路上,她和徐谙看到沿途的許多房屋都被棄之不用,有時候甚至是一整個村莊都被荒廢、杳無人煙。
當地缺乏穩定謀生的産業,繼而人口流失,這也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某種必然結果。在這種境況下,人的故土之心往往就不值一提了。
可是天生圩卻似乎是其中的異類,明明最貧困、反而卻最安于貧困。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反人性的。
追求更好的生活,與其說是一種人與生俱來的權利,倒不如說是一種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如果人選擇壓抑自己的本能、放棄自己的權利,至少有個原因吧,不管這個原因是好是壞。
傅祈年本想再回山廟看看,不過既然村裏丢人了,那肯定還是先去找人,更何況現在天都快黑了,丢的又是個那麽小的孩子。
不過村子雖然不大,村子外面卻是綿延十幾公裏乃至數十公裏的密林山澗。
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更短。
深知自己短處的傅祈年,很難不擔心找不到人再把自己搭進去,因此開始只是貼着村外圍的樹林走了一圈,沒敢特別深入。
等這一圈走得七七八八,她自認為對村周圍的環境有所了解,就讓一條不起眼的羊腸小道吸引了注意。
而沿着這條路往前走,并沒有沒讓她找到那個孩子,卻意外地讓她撿到一個大人。
“你怎麽掉在這溝裏啊?”傅祈年一邊問,一邊咬着牙、吃勁地把林獻攸往上提。
好不容易連拽帶爬上來的林獻攸,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然後指了指地上的腳印。
腳印很小也很新,非常有可能是小石頭今天留下的。
見此,傅祈年也想到,跟着這個腳印走,沒準是能找到小石頭的。于是兩人鼓起精神一起往前走,直到看見腳印上了樹。
陸路易走,水路難行,那樹路該當如何?
林獻攸踩着樹枝往上爬,又匆匆踩着斷枝跳了下來。
傅祈年抱着樹幹往上竄,又緩緩抱着樹幹滑了下來。
無奈之下,兩人只好扒拉着沿途的草木尋找痕跡。然後經過二人不懈努力,很快就什麽痕跡也找不到了。
“你怎麽找到這裏的?”既然找不到人,傅祈年索性聊了起來。
“我當時正好看到了村外泥塘裏的腳印。不過冬天大部分地面比較硬,腳印也不是到處都有,要碰運氣。”說着林獻攸撥開一叢樹枝,“你呢?”
“……往前走陰氣重得不正常,所以我找着來了。”
短暫的沉默。
眼看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傅祈年問:“你想回去嗎?”
林獻攸笑了笑:“你和在療養院那個時候一樣,說着怕、但哪裏都敢去、什麽都敢做。”
傅祈年怪不好意思,又問:“那你是不是也和當時一樣?”
看着不像能行的樣子,但哪裏都敢和她去、什麽都敢陪她做。
林獻攸點點頭,接着提到:“村長和我說,明天是冬至了,村裏都會祭祖和拜神。”
“整個芒前鎮的習俗嗎?”
“據我之前在這兒的了解,其他地方一般也就吃一碗湯圓。”
“還有更多嗎?”
“吃兩碗?再吃多了血糖會高。”
林獻攸并不覺得自己在講笑話,所以傅祈年想,應該怪自己笑點太低。
“也就是說,村裏家家戴孝,并不是為了七太爺,而是為了天生圩村裏才有的冬至祭禮。”
“嗯。”
“你來這裏做地區的方志調研的話,應該會想看到這種儀式吧?”傅祈年思索。
林獻攸對上她的目光,沒有直接反駁,只是若有所思地笑了笑。
兩人對視片刻,前進的動作也不禁更快了。
——随後就因為步調一致、齊頭并進,很快一帶一雙雙滑了坡。
坡對岸是滿眼如蟾蜍疣粒般鼓起的墳包,坡下不遠處是條頗有些寬的河流,河床遍布碎石,河水七拐八彎,最後流進了一個黑魆魆的溶洞。
在看到那個溶洞的同時,無數凄厲的哀嚎如同銀針一樣,往傅祈年腦海裏面灌注。上次她有類似的體驗,分別是在魏瑪郊區的集中營和沈陽地下的實驗室。
不幸中的萬幸,這次傅祈年只是冷得厲害。她的臉龐和雙手不知何時已經變成了藕紫色,她卻不在意似的站起來,握住雙手,繼續朝那個溶洞的方向走去。
“诶,別走了,前面不能去。”
一個清脆稚嫩的童音響起。
傅祈年恍若未聞,腳步也沒有立刻停下。
林獻攸仿佛想到了什麽,臉色一變,趕緊把她向後用力地拉了一把。
這一拉,不僅成功地讓傅祈年的腿避開了小石頭的彈弓射出的碎石塊,而且成功地讓傅祈年的胳膊結結實實地迎了上去。
傅祈年俯下身,吃痛地捂住胳膊,感到非常委屈:“我這個人就是反應慢了點……”
不過她也知道這兩人本意是為自己好,但又不甘心在小孩面前如此丢人,思來想去,只能佯裝端起大人的架子:“小石頭,你再瞎玩彈弓,哥哥姐姐可就不帶你回村子了。”
小石頭只是眨了眨眼:“你們知道從這裏怎麽回村子?”
傅祈年和林獻攸環顧四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