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第 38 章
長公主與國公爺在府上住到初五方打算回宮。
初五這日夜裏家宴,國公爺喚來幾位少爺考察功課,長公主由女眷陪着說話。
許久不曾露面的王書儀也過來了,她神情低落萎靡,不似往日活潑。
因着七夕将至,國公府上下紮滿了彩燈,各人均獻了一盞花燈給長公主,其中有人作詩,有人繪畫,還有人弄個啞謎讓長公主猜,幾個孩童在廊下玩煙花,每每也是這個時候,長公主方享受着天倫之樂。
她也忙,忙不完的朝政。
王書琴喚着王書雅與王書儀在南窗下紮彩燈,等着七夕這日放去河面上祈福。
四小姐王書雅有些畏懼長公主,頭也不敢擡,悶聲不吭繡花,三小姐王書儀則出神地捋着絲線,王書琴喚她一聲,她便動一下。
長公主問謝雲初,“你父親與明夫人的婚宴定在哪一日?回頭我也好遣人送一份賀禮。”
謝雲初回道,“正是兩月後的九月初八。”
長公主吩咐朝雲記下。
目光就這麽落在窗下三個姑娘身上,“書琴婚事還未定下?”
當年王書琴為了柳家那門婚事鬧了很大的脾氣,長公主有些不高興,對這個孫女疏遠了些,如今物是人非,柳家的事塵埃落定,想必王書琴也釋然了。
長公主這麽一問,三太太不免憂心,長公主眼裏的婚事不是兒女情長,更多的是利益牽扯,三太太私心希望女兒嫁一個合心意的人,長公主驟然提這麽一出,難保不是看中某個門戶,打算政治聯姻,于是便替王書琴回絕道,
“她呀,性子像極了她父親,我是日日催夜夜催,她嫌我唠叨,連我也責上了,上回好不容易答應去了賞花宴,這次又去了行宮,回來總算有人來提親,她把人給罵走了。”
長公主皺了皺眉,臉色不大好看。
Advertisement
衆媳婦紛紛汗顏,府上除了王怡寧,也就三太太能在長公主面前說幾句直話。
長公主随後将視線移向王書儀,“書琴不肯嫁,便書儀吧。”
姜氏吓得差點從圈椅裏滑下來,喃喃問道,“母...母親,您這是看上哪家兒郎了?”
長公主鄭重道,“戶部侍郎劉家。”
姜氏不太懂朝廷六部人情世故,目露茫然。
四太太在一旁解釋道,“這是天大的好事呀,二嫂,你可知書淮這次要與誰一同南下?可不就是劉侍郎嗎?劉侍郎深得陛下看重,委以重任,若是咱們兩家聯了姻,他還不得事事看着些咱們書淮。”
長公主看了四太太一眼。
四太太得了婆母贊許,越發說起劉家的好來。
長公主之所以定劉家,實因六部當中就戶部她最插不上手,為了配合王書淮丈量田地,推行新的稅政,戶部必須有人,她希望拿捏一顆棋子在手中,于是她看中了劉琦亮。
姜氏一聽與王書淮有關,來了幾分興致,“那是劉家哪位公子?人品如何?”
四太太笑着道,“還能是誰呀,劉侍郎就一位公子,寶貝得要命。”
姜氏有些意外,這麽好的婚事真能給她的女兒,倒不是她看輕自己的女兒,實在是不太相信長公主會說一門好親給王書儀。
長公主一看她那臉色就知道她在想什麽,
“你還在埋怨我當初給書淮定了雲初?”
謝雲初不小心嗆了一口茶,四太太坐在她身側,立即遞了一張帕子過去,有些嫌棄姜氏沒腦子,“滿京城都找不出第二個這麽出色的媳婦來,我家業兒若有這個福分,我都要去燒高香。”
三太太難得附和四太太,“我就打算比着雲初來尋兒媳婦。”
謝雲初失笑。
姜氏這下窘得有些下不來臺,“不是....我....”她實在不喜歡謝雲初,說不出恭維長公主的話。
長公主臉色冷下來,“你既是看不上劉家,我少不得再給你擇個如意的。”
姜氏知道長公主動了怒,連忙跪在她腳跟,“殿下恕罪,兒媳不是這個意思,一切都聽您安排。”若是誤了劉家,下家必定更差,她太了解長公主了,一定不會給她好骨頭吃,姜氏吓得渾身發抖。
長公主擺擺手,不想跟她說話。
四太太親自将姜氏扶起來,在一旁打圓場,“明個兒不是劉家壽宴嗎?你帶着姐兒過去,相看相看,若是中了,還不是書儀的福分。”
姜氏這會兒光顧着害怕,四太太說什麽她都應着。
翌日,三太太帶着謝雲初與王書雅,姜氏帶着王書儀前往劉家赴宴,三太太為了防止長公主把主意打到女兒身上,今日特意沒讓王書琴過去。
先前王書儀被禁足,這是為了相看特許她出來走一日,姜氏只盼着合了長公主的意,早些将女兒放出來,路上便戒告女兒,
“你今日給我安生些,千萬別出亂子,昨夜我也打聽過了,那劉家什麽都好,只一樁,婆母厲害些,這年頭哪個媳婦嫁去婆家不被立規矩,過兩年等你生下嫡子,也就無傷大雅了。”
王書儀臉色淡淡的,規規矩矩坐着垂首道,“女兒知道了。”
姜氏擔心她心裏還惦記着蕭懷瑾,冷聲警告她,“你如今在蕭懷瑾面前丢盡臉面,這門婚事是不可能了,娘也不許你低三下四做人,這劉家要門楣有門楣,要實權有實權,今日只瞧一瞧對方公子,倘若一表人才,你也就點頭應了吧。”
如果沒有先前那樁事,姜氏也不至于這般逼女兒,實在是擔心女兒婚事遲則生變,還不如早些嫁出去,萬一再鬧出事端她可丢不起這個人。
王書儀還是一副無可無不可的模樣。
先前那樁事備受打擊,她近來都提不起精神氣,她被姜氏三令五申也意識到自己錯處,她生得貌美,家世出身又好,為什麽要去貼旁人,這麽一想,神色振作了幾分,
“娘放心,我好好相看便是。”
姜氏見她乖巧,不免想起女兒這段時日的遭遇,悲從中來,摟着她道,“你是我唯一的女兒,你一定不能比旁人差。”
下車時,王書儀瞧見謝雲初與三太太等人有說有笑,看着這位曾經仰慕不已的嫂嫂心緒十分複雜,謝雲初視線從她身上掠過沒怎麽搭理她。
一行人進了劉家正堂給劉老太太拜壽。
三太太在京城是出了名的端肅能幹,誰都給她面子,劉老太太拉着她不肯放手,後來又見謝雲初生得貌美如花,念着兒子與王書淮一同南下當差,待她越發親近幾分。
餘下的王書儀和王書雅,老太太也是交口稱贊。
家裏長輩體面,孩子也都跟着得臉。
戶部侍郎劉琦亮從長公主處得了消息,不敢怠慢,暗示妻子安排兒子跟王書儀相看,王書淮生得豐神俊朗,王書儀相貌也十分出衆,劉琦亮心裏是滿意這門婚事的,但妻子的态度卻異于尋常。
午膳客人去用宴時,劉夫人逼着丈夫回了房,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
“兒子的婚姻大事,你憑什麽一個人就做主了?”
劉琦亮訝于妻子的态度,指了指皇宮的方向,“那可是攝政長公主,她老人家開了口,我能拒絕?再說了,書淮親妹,是門楣配不上,相貌配不上,還是人品配不上?人家王家的姑娘金貴,總共就那麽三位大小姐,咱們能得一位都是造化。”
“書淮炙手可熱,你可知京城多少官宦盯着他妹妹?”
劉夫人臉色依舊難看,“總之,我不稀罕。”
劉琦亮皺眉,“你什麽意思?看你這樣子,是私下有人選了。”
劉夫人等得就是他這句話,“實話告訴你,我早早就看上香兒給卓兒當媳婦。”
徐香是劉夫人娘家的堂侄女,與劉卓也算是青梅竹馬。
劉琦亮聞言臉色立即拉下,“不可,劉家二房要什麽沒什麽,你為了拉扯娘家,糟蹋我兒子的婚事,門都沒有,我告訴你,我就這麽一個兒子,他必須娶高門貴女!”
劉琦亮扔下這話,轉身便要離開。
劉夫人急得攔住他,“夫君,夫君,你稍等,我這麽做是有苦衷的,你相信我,我絕不會害了你,更不可能害了兒子。”
劉琦亮聽不進去,親自去了上房,讓老太太主持這門婚事,老太太平日也不喜兒媳婦的做派,聽說兒媳婦要把娘家那族房侄女嫁來劉家當宗婦,氣得渾身發抖。
“那王家姑娘水靈靈的,跟珍珠寶貝似的,長公主殿下開了尊口,咱們不給面子是不識好歹!”
于是午膳後,趁着旁人看戲的空檔,老太太安排人遞了消息給王家,三太太讓謝雲初帶着王書儀去與劉卓見了一面。
少男少女隔着珠簾在亭子裏互相瞅了一眼。
王書儀立在亭內,劉卓站在簾外,劉卓身量與蕭懷瑾相似,王書儀看到他自然而然想到蕭懷瑾,眼眶酸痛,差點落下淚來,她極力忍住情緒垂下眸。
劉卓隔着朦胧的珠簾一瞥,美人兒害羞帶怯,簡直是我見猶憐,第一眼便喜歡上了。
回去,劉卓歡喜地跟父親和祖母點頭。
劉琦亮很是滿意,明日他即将南下,老母壽宴辦下,兒子婚事定下,再沒這麽好的事。
這廂王書儀也随着王家人回了府,姜氏等人忙問她如何。
王書儀情緒談不上好,沉默許久,遲疑着點了下頭。
嫁給蕭懷瑾已是不可能,還不如挑個門楣家世相當的。
姜氏心裏滿意了。
謝雲初從頭到尾沒把這些事放在心上,她忙着開業。
七月初七,七夕節。
傳說這一日,牛郎織女在天河相會。
民間均在這一日,于露臺庭院擺上巧果針線,燃上香燭,祈禱家裏姑娘心靈手巧。
除此之外,也在這一日許姑娘少爺結伴出游。
劉卓很會來事,這一日便主動下帖邀請王家少爺出行,三爺王書曠得了母親吩咐帶着府上妹妹去賞花燈,其中自然也有王書儀。
三太太不放心,囑咐兒子五少爺王書煦與大奶奶苗氏作陪。
“對了,初兒幹什麽去了,今日一大早不見人影。”
苗氏替她解釋道,“謝祭酒不是要續娶嘛,她回娘家操持婚宴去了。”
衆人不知,這是謝雲初給自己尋得借口,她早去鋪子裏忙開業去了。
王家一行人出門,待到了銅鑼街附近,二小姐王書琴要去逛鋪子買衣裳首飾,四小姐王書雅也想跟着去,王書儀擔心自己一人被落下,連忙扯住王書雅,“回頭我匣子的首飾任你挑,今夜無論如何陪我才是。”
王書雅便知那劉卓要來見王書儀,王書儀不好意思,請她作陪,遂應下了。
苗氏只能吩咐王書曠和窦可靈帶着三小姐王書儀和四小姐王書雅去看花燈,她則領着二小姐王書琴逛街。
彼時正是酉時二刻華燈初上之時。
這一夜香車滿路,花燈綿延,成群結隊的小商小販推着各式各樣的花車在路上吆喝,有窮苦孩童擺着一張小竹案安放五顏六色的巧果供人品嘗,王家樂善好施,大奶奶吩咐婆子拿着碎銀子去買些巧果分給随行的仆婦與護衛吃。
街上人山人海,漕河兩岸商肆鱗次栉比,商肆之外更有不少舟楫層層疊疊擠在兩岸,售賣時新的瓜果蔬菜海貨之類。
劉卓很是體貼,特意選了一間亭子邀請王家人吃茶賞河燈,王書曠與王書煦與他談天說地,王書儀姐妹則蹲在水泊旁的石臺處放蓮花燈。
不遠處,一婢女強拉扯着一少女來到河堤邊,往亭子裏指了指,
“姑娘,您瞧瞧,表公子殷勤地邀請王家人賞燈呢,您怎麽辦?”
沈香披着一件素色的披風,裏面穿着寶藍色的薄褙,眉間神采飛揚,不屑一顧道,“什麽叫我怎麽辦?他相他的親,我看我的花燈,我與他何幹?”
丫鬟苦笑,“姑奶奶一直拿您當親生的,自老爺去世夫人病重後,便把你接來劉家住,一心想拿讓你做劉家正房太太,如今竹籃打水一場空,您不難過嗎?”
沈香朝夜空翻了個白眼,“劉家從來看不起我的出身,我又不傻,若不是姑姑待我親厚,我才懶得在劉家應付呢,得了得了,他娶他的嬌妻美眷,我亦尋我的如意郎君,誰也礙不着誰。”
沈香俏眼往流光溢彩的街面一掃,“等等,你可記得前兩日咱們來街上,路過那家新開的成衣鋪,那裏面的衣裳可好看哩,咱們劉家旁的沒有,幾個臭銀子還是有的,走,咱們去買些漂漂亮亮衣裳回去。”
劉家曾經是商戶起家,沈香雖年少失祜,手裏卻掌着不少家底,她平日作風鋪張。
主仆二人歡歡喜喜來到銅鑼街正街,謝雲初的鋪子在街道末端轉角處,位置不算很顯眼,可排面惹眼,這一日請了不少舞獅戲龍,炮竹聲響,更有人在兩側紮好的彩樓上撒銅板,惹來看客圍觀。
一小厮捧着一盆特制的絹花立在門口吆喝,
“今日但凡入店試穿的姑娘太太,人手一朵絹花。”
那絹花不是市面上常見的,樣式獨特,每一朵花瓣上均有仿點翠的工藝,這不知是何人所創,姑娘們瞧見稀奇,三三兩兩往店裏去。
待進了店,店內裝潢氣派,開間甚闊,花燈滿樓,沿着樓梯往上,還設了一排雅間,每個雅間外別着一朵精致的絹花,有名“慢春風”,有名“秋波定”,皆是詩情畫意,惹人忘返。
沈香剛進了店,便見二樓一雅間門口有人吵了起來。
“這件袍子是我先看上的,自然該歸我。”
“什麽叫你先看上的,誰先付銀子歸誰。”
那年輕圓眼姑娘氣急,“可是明明是我先試穿的。”
“沒錯,我瞧見你試穿好看,我就買了呀。”
這話惹來哄堂一笑。
圓眼姑娘氣哭了,“我不管,我就要這一件,掌櫃的,再給我做一件出來。”
管事的在一旁陪笑,嗓音也擡得個格外高,“姑娘海涵,咱們鋪子裏的衣裳每個款式數量有限,售完不補。”
“你傻了啊,旁人要買,你還不補嗎?重新做幾件出來不就成了,有錢不賺是傻子。”衆人吩咐咋舌。
管事的連連作揖,“非不想補,實在是不能補也,諸位有所不知,咱們店鋪裏的料子均來自南海的绡紗,此物每年産量有限,我倒是想做衣裳出來,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衆人汗顏,“難怪賣的這麽貴。”
一聽這裏的衣裳數量有限,售完不補,一些激靈的客人立即鑽進各雅間,看着尺寸差不多都顧不上試穿便買下了,一時底下櫃臺結賬處人滿為患。
那沈香最是財大氣粗,平日花錢不眨眼,吩咐丫鬟進去搶,丫鬟好不容易逮着一件,恰恰對面一丫鬟也瞧中了,兩個丫鬟在展示衣櫃前唇槍舌劍,誰也不肯讓着誰。
正主久久沒等到丫鬟,相繼而來。
王書琴沒認出對方,沈香卻認出來王書琴。
沈香雖然家世比不上王書琴,可也不帶怕的,“我已付了錢。”
王書琴不信,指了指外頭排着隊的結賬處,“你若真付了錢,衣裳早該在你手裏。”
王書琴的丫鬟仗着出身長公主府,平日拿鼻孔瞧人,“瞧你們這寒碜樣,這麽貴重的衣裳穿在你們身上也不怕糟蹋了。”
王書琴瞥了丫鬟一眼,示意她說話不要太過分。
沈香本是商賈出身,懂一些三教九流的門道,她進來的時候便吩咐身邊一侍衛去排隊,懂得買賣已付款為準,遂慢悠悠将兌票掏出來,施施然給王書琴瞧,
“王姑娘,很抱歉,這衣裳已是我的啦。”
王書琴便知對方認出了自己,她還要臉面,吩咐丫鬟放手,丫鬟蹙眉不肯,自家大小姐何時受過這樣的氣,王書琴便瞪了她一眼,丫鬟才不得以松手。
沈香優哉游哉拿着衣裳進去試穿。
待沈香出來,那衣裳流光溢彩裹着玲珑身段,曼妙多姿。
王書琴看着實在喜歡,便帶着丫鬟找管事的。
可惜今日玲珑繡總共只推出一百套衣裳,已一搶而空。
王書琴不甘心,“下一次到貨是什麽時候,你必須給我留着,我可以先付定金。”
“我也是,我也可以,留一套給我....”
大家紛紛舉起銀票擁簇而來。
那頭結賬的隊伍還未排完,這裏預定的人已堆成了一條長龍。
明夫人站在二樓賬房,張望底下人海潮潮露出欣慰,扭頭問謝雲初道,“這麽下去,你這鋪子訂單将堆積如山,你的衣裳怎麽供得上?”
“不急,什麽時候來了貨什麽時候做,越稀少,旁人越稀罕。”謝雲初從容坐在案後算賬,
明夫人與謝雲初短短相處兩日,越發覺得這姑娘是個幹大事的,有主意不說,萬事沉得住氣,與王書淮簡直是般配極了,“假以時日,你這玲珑繡的招牌定将遐迩聞名。”
謝雲初笑,“也有您一份功勞。”
扭頭又問林叔,“屈二那邊可傳來消息?”
謝雲初挑了一名能幹的管事跟随王書淮南下,算算日子,該到江南了。
林叔回她道,“今日晨收到飛鴿傳書,他跟姑爺平安抵達金陵,有姑爺牽線搭橋,想必他很快便能聯絡上出海的商賈,替咱們尋來最好的貨源。”
謝雲初放心了。
時辰不早,她遣人送明夫人回府,明夫人這幾日來鋪子裏陪着她做絹花,二人相處不像母女反而如同摯友,謝雲初欣賞明夫人的熱忱淳樸,明夫人贊佩謝雲初的果敢能幹。
二人算是相得益彰。
眼見鋪子裏衣裳搶售一空,謝雲初懸了幾日的心總算落定,只等着銀子歸總算賬,這熱鬧而繁忙的一日也該接近尾聲。
怎奈好不容易坐定喝一口茶,一小厮輕輕叩了賬房的門,提了一盞花燈進來,
“東家,方才有一侍衛贈了一盞花燈過來,說是給咱們玲珑繡的東家,掌櫃的吩咐小的送來。”
小厮将花燈擱在門前的高幾,掩門退下。
謝雲初主仆數人盯着那張華麗的花燈,瞠目結舌。
“這莫非送錯了?”
“人家指定玲珑繡的東家怎麽會送錯?”
“而且這花燈鑲金戴玉,價值不菲....”夏安湊近,捧着絹面一瞧,
“咦,這上頭繡了一株紅豆,紅豆表相思,莫非是姑爺安排人送來的?”
謝雲初杏眼一睜,“怎麽可能?”
這世間誰都可能,唯獨王書淮不可能。
前世她伴着他過了八個春秋,每每元宵燈節,七夕燈節,她均會親自制作一盞精良的花燈贈給他,有時作一首暗藏情意的藏頭詩,有的時候畫一幅意境悠遠的青綠山水畫,有的時候繡一株紅豆,八年了,足足十六盞宮燈,花樣不重複。
但王書淮從未給過她任何回贈。
他總是忙裏偷閑欣賞一番,随後疲憊地朝她淡笑,“夫人做得真好,有心了,夫人瞧瞧擺在何處?”
那個時候僅僅是這幾句談不上情意綿綿的話,便撫慰了她空曠的心。
她太容易滿足,哪怕僅僅是他一個眼神。
“扔了吧。”
她是有夫之婦,不能接受任何人的饋贈。
謝雲初說完這話,便垂下眸繼續忙碌。
夏安有些舍不得,這燈盞用紫檀所作,共有八面繪繡,按一按手柄處的機括,燈面嘩啦啦轉動,花穗也随着擺動,八面彩繡由上而下傾瀉,如同銀河洩下五色彩光。
稱得上美輪美奂。
但謝雲初發話,夏安不敢不從,拿着交給門外的小厮吩咐扔去河裏。
小厮一瞅這燈盞華麗無雙,心中納罕,以為主子跟姑爺鬧脾氣,于是送來掌櫃處,掌櫃的也誤以為此燈是王書淮所贈,
“先緩一緩,年輕夫妻床頭吵架床尾和,定是鬧了別扭,心裏不痛快,保不準哪日東家又要尋出來,你先擱在庫房,就跟上頭說一聲扔了,等回頭東家要再拿出來,若是過一月不曾記得這事,你再扔不遲。”
小厮也覺得掌櫃此舉穩妥。
王書淮是一個月後才知道這個消息。
他出京那一日,尚有些手尾沒料理清楚,囑咐侍衛齊偉留在京城,齊偉一個月後方抵達金陵。
這一個多月,王書淮太忙。
初來乍到,他并未急着大刀闊斧改革,而是先馬不停蹄應酬江南的官員,陸陸續續将各個口子的門路摸個通透,大晉實行兩京制,金陵也有六部官員,這一次丈量田地核查人口的國政,便是由戶部侍郎劉琦亮與南京戶部尚書共同主持。
劉琦亮握的是實權,南京戶部尚書不過一個閑差。
差事雖閑,人卻是德高望重,王書淮曉得這位七十歲的尚書大人是個出了名的理想激進派,一心想扭轉朝廷官員懶怠貪腐的作風,是百姓眼裏的青天大老爺。王書淮将自己構想和盤托出,得到老尚書鼎力支持。
這段時日,王書淮一面陪着劉琦亮在南京官場推杯換盞,一面跟着老尚書走訪蘇杭各縣,算是大體摸清了江南虛實。
可謂是忙得昏天暗地,無一刻停歇。
八月十四日夜,王書淮再一次應酬回了府。
燈色寂寥,淺淺照亮了石徑一隅。
王書淮喝了不少酒,由明貴攙着立在石徑處吹風。
這是長公主在江南一處宅院,不大不小三進院落,平日只一對老夫婦看着,替王書淮燒水做飯,王書淮起居皆在前院的書房。
書房西南面有一處竹林,如今竹木蕭條,落英缤紛,王書淮踩在枯葉上發出咯吱咯吱響,是夜色裏唯一一絲動靜,這一隅枯竹像極了春景堂前面那片竹林,王書淮立在石徑有片刻的失神。
忽然雲破月出,浩瀚無垠的月色傾下,在他周身鍍了一層冰淩淩的光,襯得他的氣場越發清銳。
他已不記得有多少時日不曾想起她,只偶爾深夢裏掠過驚鴻片影,夢醒時來不及分辨又匆匆上衙,今日也不知是酒意作祟,或者是那當頭澆下的月光讓他回想起什麽,王書淮瞠目盯着石徑深處,輕聲詢問明貴,
“京城可有消息傳來?”
明貴不知所然,“您指的是國公爺嗎?國公爺每隔三日均有邸報送給您,便于您了解朝廷大勢,哦對了,太太和老爺很是挂念您,送了幾封家書過來,還擱在書房呢,您先前沒空看,要不要小的尋出來給您瞧?”
王書淮只覺得心裏仿佛被一根細絲牽引着,一扯一扯,有一股莫名的痛意。
他緩緩搖了搖頭,搭着明貴的胳膊,過石徑繞去後面的書房。
來到月洞門前,卻見一熟悉的身影抱劍倚在門檻處,正是匆匆南下的齊偉。
明貴瞧見他,神色大亮,“齊偉,你可過來了,那個,我媳婦可托你捎東西來了。”
齊偉神色淡淡将身後一個包袱扔給明貴,“尊夫人說了,你若是在江南不老實,就等着回去跪搓衣板。”
明貴眼眶發熱抱着包袱,聞着熟悉的氣味,哽咽,“傻婆娘,我怎麽會去外頭尋花問柳,我有這個心思嗎?”說到最後有些埋怨妻子不信任他,委屈地發酸。
齊偉沒管他,而是恭敬地朝王書淮施了一禮,
“公子,幸不辱命,将公子吩咐諸事辦妥。”
清淩淩的月光下,年輕的男人一襲青色官袍,挺拔又矜貴,他雙臂輕垂,面無表情地看着齊偉,半晌吐出一個沉啞的字,“好。”
随後,冷沉的目光銳利地掠過明貴手中的包袱,漸漸移至齊偉身上,
“沒別的了?”
齊偉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什麽?”
王書淮眉峰陰沉,忍耐着脾性道,“夫人可有話捎來?”
齊偉回想離京前,他請見謝雲初,可有什麽衣物捎給王書淮,謝雲初柔和笑道,
“衣物我先前已備了幾十身,二爺夠穿,國公爺也親自拿了五千兩銀票給他,二爺當是吃穿不愁,我沒什麽不放心的。”
齊偉搖頭,
“夫人說您萬事齊全,她無需備什麽。”
王書淮沒有再問下去,只身回到冷冷清清的書房,獨自枯坐,明貴樂呵呵抱着包袱跟進來要替他點燈,王書淮坐在暗處道了一聲,“不急。”
明貴有些愣,王書淮喜怒難辨,明貴難得管他,又看了一眼懷裏的包袱,笑嘻嘻道,“二爺,那個,小的想回一趟廂房,将這包袱收拾下。”
說白了就是想看看妻子有沒有給他捎信箋或旁的物件。
即便看不清明貴的神色,從他語氣裏分辨出輕快欣喜以及迫不及待。
王書淮臉上依然沒有半絲表情,只從胸腹裏悶出一聲嗯。
明貴離開,齊偉則立在支窗外總覺得自己遺漏了什麽,直到絞盡腦汁想起一樁要事,飛快回到自己住處,提來一樣東西,
“哦,對了,二爺,屬下捎了一件東西來。”
王書淮迅速偏轉過眸,語氣極度平和,“什麽東西?”
“一盞花燈....”
八面玲珑百轉花燈盈盈破開一片夜色,暈黃的燈芒傾瀉而出,如一團柔軟的光亮,幾乎要照亮王書淮的心,他緩緩起身,來到窗前。
恍惚記得今年元宵還是去歲七夕,她繡了一盞大紅粉地牡丹紋的六面紗燈,那日她蹑手蹑腳來到書房,輕輕吹了他的燈,随後将燈盞擱在桌案上,燈芒四射,将一朵朵嬌豔的牡丹投射在漆黑的牆壁上。
她心思靈巧,手藝精湛,他當時瞧了也覺驚豔。
而今日這一盞燈,嵌着金玉綠松,比往日更加奢華。
下意識伸出手,窗外的齊偉冷不丁開口,
“這是信王殿下七夕節贈給少夫人的燈,夫人的掌櫃以為是您所贈,錯留了下來,小的悄悄取了來,您看是不是得扔了?”
王書淮眉梢的柔光在一剎那間歸于沉寂。
兩百個紅包,麽麽噠。
同類推薦

萌妻來襲:軍帥,壞壞寵!
從她過完十四歲生日那天起,就跟她說了以後不準半夜偷爬到他的床上來,她小嘴一張一合,已經不知道跟他說了多少次最後一晚。孟祁寒真的是寧可相信世界上有鬼,也不相信孟杳杳這一張嘴。
“以後我要是娶妻了,你也這樣爬上來?”
“娶妻?人家都講你不舉,除了我孟杳杳誰要你?”
某男邪魅一笑:“我都不舉了,你還要我幹嘛?”
“暖床啊,你知道你身上有多暖和嗎?”話未落,已被他壓在了身下,“只能暖床,那豈不委屈了你?”
他是殺伐果斷的冰山少帥,唯獨寵她入骨,他說,杳杳,這輩子我不會讓你哭的,除了床上……

爆寵小狂妃:皇叔,太兇勐
“皇叔,不要了,潇潇疼。”“乖。”年輕帝王伸手,動作輕柔地拉住她受傷的小腿,聲音低沉沙啞,難掩心疼:“忍忍,塗了藥,一會兒就不疼了。”她是後宮寵妃,心狠手辣,惡名昭彰。新皇登基,她被殘忍賜死!重活一世,誓要一雪前恥,虐親姐,鬥渣男,朝堂內外所有人的生死,全在她倚姣作媚的一句話間。“皇叔,朝中大臣都說我是禍國妖妃,聯...

啓禀王爺,王妃她又窮瘋了
試問這天底下誰敢要一個皇子來給自己的閨女沖喜?
東天樞大将軍文書勉是也!
衆人惋惜:堂堂皇子被迫沖喜,這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皇權的沒落?!
----------------------------------------
文綿綿,悲催社畜一枚,一睜眼卻成了大将軍的閨女,還撈到個俊美又多金的安南王殿下作未婚夫,本以為從此過上了金山銀山、福海無邊的小日子。
豈料......
府中上下不善理財,已經到變賣家財度日的地步......
人美心善的王爺一臉疼惜,“本王府中的金銀滿庫房,王妃随便花。
”
文綿綿雙目放光,“來人啊,裝銀票!”
從此...
“王爺,王妃花錢如流水,今日又是十萬兩。
”
“無妨,本王底子厚,王妃盡管花。
”
“王爺,王妃花錢無節制,您的金庫快見了底了!”
“無妨,本王還能賺!”
“王爺,王妃連夜清空了您的金庫!”
“什麽!”
富可敵國的安南王殿下即将裂開。
文綿綿款步走來,“王爺別着急,我來送你一條會下金蛋的街!”
----------------------------------------
【社畜王妃VS沖喜王爺】
文綿綿:一時花錢一時爽,一直花錢一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