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東坡居士蘇轼

第33章 東坡居士蘇轼

面對諸多異樣目光,宋太祖趙匡胤只當自己看不見,還是穩穩當當的坐在皇位上聽神仙授課。

反正這種事情被揭露出來,遭殃的都是另一個“自己”,又不會虧損他什麽利益,那就當不知道好了。

要把皇位做穩做好,有時候就是需要裝聾作啞。

【宋朝歷史分為北宋和南宋,從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開始,一直到宋懷宗趙昺跳海殉國為止,共計三百二十年。】

【除了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二帝發動宋朝僅有的幾輪北伐之外,宋朝便一直持續采取重內輕外的消極防守國策,很少對北地再興幹戈。尤其是宋朝建國之初,趙匡胤為了防止重蹈唐後期藩鎮割據和宦官頻繁幹政引發的戰亂,便将軍權收歸于皇帝手中,并采取崇文抑武的國策。】

宋初。

趙匡胤聽到自己之後的皇帝居然是弟弟趙光義時,當即便皺起眉頭,凜冽的目光便投向一旁的弟弟席位上。

而面對着兄長猜疑目光的趙光義,卻是既忐忑又興奮——他很了解自己的兄長,再加上之前也是兄長親自承諾“兄終弟及”,說不定就是兄長他不幸逝世,就如同那柴榮一般,因而他才堂而皇之繼位為帝。

趙匡胤亦是想到這一點,因而并不曾在百官面前對弟弟質詢。

【這一崇文抑武國策影響極為深遠,一方面宋朝地方兵員雜亂,使得宋朝甚少有權臣豪強亂政,對于文學繁榮很是有利。只是另一方面,這也導致北宋自初立之後便武備積弱,屢次不敵北方外患,對西夏和契丹用兵皆是慘敗。】

【更甚至于宋徽宗和宋欽宗時期發生靖康之難,不僅徽、欽二帝皆被金人擄走虐殺,宋王室更是全部被迫南遷臨安,始建南宋。就此建都汴梁的北宋滅亡,南宋建立。此後再過一百多年,南宋都城臨安陷落,亡于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國。】

【以上便是宋朝的歷史大致走向,接下來我要談的第一位宋朝詞人,便是北宋着名詞人蘇轼。】

【蘇轼(1)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取得極高成就。他的詩清新豪健,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色’;他的詞豪放一

派,與南宋詞人辛棄疾同問豪放派詞人代表,并稱‘蘇辛’;他的散文着述宏偉,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佑元年,蘇轼之父蘇洵帶着二十一歲的蘇轼和十九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于嘉佑二年進京應試。當時主考官為文壇領袖歐陽修,他很是喜愛蘇轼《刑賞忠厚之至論》中清新灑脫的文風,但這可不是唐朝那樣不糊名的敷衍式考試。】

Advertisement

【于是歐陽修以為這是自己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其只得第二。事後得知實情的歐陽修贊嘆蘇轼:‘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贊下,蘇轼一時聲名大振,每每出現新作,都會立刻傳遍京師。】

唐朝衆多帝王:“……”

他們自然也知道科舉考試不糊名很不好,可是世家大族并非善人,如何會同意科舉考試糊名?

就此唐朝所有皇帝都很想請教一下宋朝皇帝,這宋朝到底是怎樣成功把科舉糊名,而又不讓天下世家大族反對?!

畢竟連他們皇帝李氏也不過是隴西李氏的一支。

因而唐朝是真的很需要這個辦法啊!

仿若是清楚唐朝皇帝們的迫切心情,月神居然還真的說了宋朝能科舉考試糊名的原因。

【神州大地的歷史發展到宋朝之時,世家大族早便成為過去。唐朝滅亡之時,王朝上下,不僅皇帝被殺,還有九名皇子亦遭屠戮,并且還有三十多位大臣被投屍黃河。至于所謂的世家大族,晚唐時期不過是他們最後的輝煌,猶如重病之人回光返照。】

【當唐王朝的喪鐘被敲響時,世家大族的歷史喪鐘亦是被敲響。史書經常說漢高祖劉邦是無賴之人,但和屠戮整個唐王朝皇室的朱溫比起來,劉邦實在是也配得上為謙謙君子。】

【朱溫此人心狠手辣,且他身邊之人對于所謂的世家大族亦是十分痛恨,于是當朱溫要建立新王朝時,便把李氏王室和世家大族一同斬草除根。最後以裴樞為首等朝臣三十多人,就被當衆屠殺,最後屍體還被投入滾滾黃河之中,史稱此次事變為‘白馬驿之禍’。(2)】

【唐朝時期的世家大族确實根深蒂固,比如那太原王氏便是秦朝時期的将軍王翦一支,不見當年秦

始皇,但見世家大族百年輝煌。】

【清河崔氏、帛陵崔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範陽盧氏、荥陽鄭氏、太原王氏號稱‘五姓七望’。】

【唐朝宰相薛元超曾感嘆道:‘此生所遺憾者,未能娶五姓女。’唐太宗李世民曾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卻在初稿中發現高士廉将‘山東士族’中的博陵崔氏排位天下第一,而皇帝李氏排在第四。勃然大怒的唐太宗讓《氏族志》将皇室李氏位列第一,皇後的長孫氏排位二等,山東諸姓為三等,欲要對山東士族進行壓制,只是最後也未能取得實際效果。】

【史書記載此事為:‘聲跡稍着者,皆指以為浮薄,貶逐無虛日,搢紳為之一空。’(3)】

【其實唐太宗你也不必着急,畢竟用不了兩百年,世家大族就會全部下去陪伴你左右,屆時你們皆為死者,定然不會再分一等二等三等了。】

唐朝。

在場的文武百官都和皇帝陛下面面相觑,臉上神情都是難以言喻,他們不知道應當用何言語來形容月神所言。

——但如果他們懂得一些後世流行語,就能很貼切的說出一句話:月神您的冷笑話實在是太冷了!

而對于“五姓七望”的世家大族來說,月神這個冷笑話就有點致命了。

承受能力稍微弱一點的士族之人,此時都已經哭天搶地嚎啕大哭起來,這樣的現象在距離晚唐時期越近,就越發顯着。

尤其是名字直接被月神說出來的裴樞,以及跟裴樞同朝為官的衆多臣子,更是神色悲哀欲哭無淚。

只是面對滿目蒼夷重症難救的朝廷,他們就算是有心救國,卻也是無力回天啊!

而在另一邊唐朝時期的黃巢起義,朱溫卻是得到了衆人的追捧和誇贊。

只是有點腦子還靈活會思考的朱溫,一邊接受衆人的贊美,一邊在心想為何殺進皇宮的人是他,而不是他們的首領呢?

秦朝,鹹陽。

秦始皇嬴政聽得月神此言,神色便變得晦澀難辨,而站在皇帝陛下`身後不遠處的老将軍王翦卻是立即欲要請罪。

只是被秦始皇伸手阻止,并寬慰王老将軍不必多想。

“國朝的興盛衰亡,與王老将軍你有何幹系

?王家屢次殲滅六國之城,甚至還将那楚國大敗,是為大秦有功之臣。而且誠如九天玄女所言,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是我嬴政做的不夠好,因而才使得大秦基業被毀,只有了神仙的警告和賜下神物後,大秦自當不會再重蹈覆轍,二世而亡!”

皇帝陛下這般言說,王翦不敢多言,只道皇帝陛下英明。

漢初。

聽到月神說皇帝是無賴之人,文武百官雖然面上并無異常,但心中卻是暗暗點頭,頗為認同。

而在聽到皇帝與那朱溫比起來,居然還能被贊為謙謙君子,當即就好奇不已。

站無站姿、坐無坐姿的漢高祖劉邦聽到月神之言,只是無所謂的摸了一把胡子,認為能得到天下的自己就算是無賴,那也是最厲害最成功的無賴。

“不過我居然還有被稱贊為謙謙君子的一天,看來我可得好生感謝一番那個朱溫才行。”

留侯張良:“……”

果然成大事者,必得先能屈能伸。

唐朝。

已經創立科舉糊名法的女帝武則天在聽到月神這一番話,只覺得也許可以再進一步避免考生和考官作弊。

畢竟在月神所透露的未來之事來做警醒,那些猖狂嚣張的世家大族應該能退讓一步。

雖然在她當政時期還不能把糊名法在科舉考試中普遍使用,

但若能在下一任皇帝,或者是下下人皇帝用上,那便是極好的了。

如此一想,武則天對站在自己身旁的女兒太平囑咐道:“太平,你須得記下這個糊名法,定要讓此法在我朝亦能用上。”

公主太平聽了母皇這句話,當即點頭,微笑着說定會盡力。

【唐文宗時期,皇帝曾向宰相鄭覃求婚,希望能讓皇太子迎娶宰相的孫女,只是鄭覃毅然拒絕,寧可把孫女嫁給時為九品官的崔某。為此唐文宗無奈質問:‘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4)】

唐朝。

唐文宗:“……”這下可真就在祖宗面前丢臉了。

宰相鄭覃:“……”

月神您不是在說宋朝詞人蘇轼嗎

?就不要偏到這裏來了吧?!他真的不想以這種方式出名啊!

【今日授課重點為宋朝,便不再多言唐朝之事。】

【蘇洵、蘇轼和蘇轍在京師風光無限,只是當這父子三人名動京師時,突然便傳來蘇轼蘇轍母親病故的噩耗,兩兄弟便随父回鄉奔喪。】

聽了一大堆唐朝歷史,随後猝不及防就知道母親病故之事的蘇轼和蘇轍:“!!!”

思母心切的兄弟二人,在和父親商量一會兒,便立即踏上回鄉之途。

就算京師繁盛多姿富貴迷人眼,但于他們而言,還是母親更為重要。

若是不能回去侍奉母親,或者是不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他們一生都将遺恨不已!

【嘉佑六年,守喪期滿的蘇轼回京應試,應中制科考試。四年後,蘇轼還朝判登聞鼓院。治平二年,蘇轼之父蘇洵病死,蘇轼和蘇轍兄弟扶柩回鄉,瘦小三年。】

還在努力坐船趕回去見母親的蘇轼、蘇轍二人:“……”

蘇轼思索良久,還和弟弟蘇轍擠眉弄眼好一會兒,終是神情糾結的上前對父親蘇洵說道:“父親,要不您還是先進去避避風?否則我擔心您年老體衰容易感染風寒病死。”

蘇洵聞言,立即就狠狠的瞪了一眼兒子,這是說的什麽話?這是在說他會比月神所說的時間死得更快更早嗎?

蘇轍一聽哥哥說的話,就想要捂臉了——他哥哥這也太不會說話了,怎得一張口就能得罪人?!

現在對着父親和他說就還好,終歸不會出什麽大差錯,可若是在朝為官,那就很致命了。

事實證明,蘇轍對自己哥哥的擔心并不是多餘。

因為他的後半生确實就是升職——撈被貶的哥哥——升職——繼續撈被貶的哥哥這個過程中循環反複。

用後世人調侃的話語來概況,那就是宰相蘇轍真的就差爬龍床來救他那命途多舛經常被貶的哥哥了!

蘇轍,不愧是宋朝第一暖心弟弟。

【熙寧二年,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蘇轼的許多師友,包括非常賞識蘇轼的恩師歐陽修在內,都因為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最終遭排擠而離京。朝野風雨凋零,蘇轼眼中所見,亦是再也不得見平和。

【熙寧四年,蘇轼上書談論新政弊病,王安石極為憤怒,讓禦史謝景在皇帝面前言說蘇轼過失,于是蘇轼貶自請出京任職,蘇轼在外任職時因法便民,頗有政績。】

【元豐二年,四十三歲的蘇轼給皇帝上書一封《湖州謝表》,因為在官樣文章中加上個人感情,說自己‘愚不适時,難以追陪新進’,便被新黨抓住把柄,彈劾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包藏禍心’等等對皇帝不忠,一時之間,朝野上下倒蘇之聲一片。】

【同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轼被禦史臺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此牽連者達數十人,而這便是北宋時期着名的‘烏臺詩案’。】

【當時新黨欲置蘇轼于死地,而和蘇轼政見相同的許多官員也紛紛上書,連一些變法派的有識之士亦是勸谏宋神宗勿要殺蘇轼,蘇轼的弟弟蘇轍請以官職來為兄長贖罪,但上不允,并将蘇轍貶谪出京。當時退休金陵的王安石聞言之後也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

【最後這場‘烏臺詩案’在王安石的一言中得到決斷,蘇轼被從輕發落,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在蘇轼坐牢的一百零三天裏,幾次面臨被砍頭的境地,但都因為宋太.祖趙匡胤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而躲過一劫。】

【蘇轼到任黃州之後,因心情郁悶曾多次道黃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覽,并寫下《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元豐七年,蘇轼離開黃州,奉诏趕赴汝州就任,只是長途跋涉導致幼兒不幸夭折。喪子之痛下蘇轼便上書朝廷,暫不去汝州,先娶常州居住,而就在他準備南返常州時,宋神宗駕崩。】

和在帶着臣子熱火朝天搞變法的宋神宗:“???”

跟着官家一起兢兢業業搞變法的衆臣子:“???”

這、這蘇轼都沒有去世,怎得他們官家就先駕崩了?!

主張變法的官家駕崩了,那變法結果如何?不會是中道失敗了吧!

【蘇轼覺得常州很是美好,既無饑寒之憂,也無京城政治紛争,于是他便愉快的決定把常州當作自己的終老之地。】

宋神宗等人:月神啊!現在重點不是蘇轼,是變法啊!

【建中

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轼卒于常州,享年六十五歲。宋高宗即位後,追贈蘇轼為太師,谥號‘文忠’。】

猝不及防就聽到蘇轼死訊的北宋衆人:“……”

可是他們還是更為關心變法是否成功了。

【蘇轼的一生不是在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他共計被貶三次。第一次是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第二次是因為變法派打壓守舊派,蘇轼作為元佑黨人而被貶惠州;第三次是新派打壓舊派,所有舊派人員都被一貶再貶,蘇轼自然也在其中,被貶儋州。】

【蘇轼為人正直,遇到不平不公之事便會一吐為快,即便是在歷經坎坷的晚年,他亦不曾丢掉這份正直。這是一個難能可貴之人,只是卻常常會招來小人陷害。】

【熙寧六年,蘇轼遇到昔日同僚沈括,相遇甚歡之下蘇轼謄抄一份新作贈與沈括,而沈括在回到京城之後,第一時間便詳細研究蘇轼詩稿上的內容,為的就算挑出其中新政的內容,抨擊蘇轼諷刺朝廷的‘證據’,并少交給宋神宗。】

【當時宋神宗雖不高興,卻也沒有對蘇轼發難,只是五六年後,一些人容不下蘇轼的人開始不斷彈劾蘇轼,最後導致‘烏臺詩案’的發生。】

正在和蘇轼把酒言歡的沈括:“……”

就要提筆謄寫新作的蘇轼:“……”

蘇轼默默的把毛筆擱下,而沈括則是默默的和蘇轼告別。

兩人再也沒有共同話題可聊,只得一東一西各自離去。

當然蘇轼肯定就是心裏給沈括狠狠地記下一筆,并打算立刻!馬上!就給弟弟蘇轍寫信,大罵沈括無恥!

反正本來他就要寫信告訴弟弟這邊的美食佳肴甚多,那就多加幾句告狀的話吧。

至于沈括那就是感到無比頭疼,小主意被揭穿不是問題。

但要怎樣糊弄官家,才能不讓自己也像這倒黴蘇轼一樣被貶了又貶,這才是重中之重!

【這是蘇轼第一次被貶,亦是蘇轍第一次拯救他的兄長。而此後蘇轼每一次被貶,蘇轍都奮鬥在拯救兄長的第一線,并也開始在官場上升升降降的仕途歷程。】

蘇轍:“……”

他就知道兄長那張嘴絕對一開口便得罪人!

【元豐七年,被調到汝州任官的蘇轼路過南京時偶遇王安石,兩人相談甚歡,最後居然達成和解,甚至在兩年後王安石去世時,蘇轼還奉旨寫下《王安石贈太傅》來悼念和贊美王安石——‘瑰玮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動四方。用能于期歲之間,靡然變天下之俗。’(5)】

【甚至後來宋神宗病逝,司馬光等舊黨被起用,蘇轼亦被司馬光推薦而官複原職。但因在外任職期間認識到王安石變法的好處,曾經不支持變法的蘇轼就上書請求勿要廢止新法,随後被程頤彈劾,再被貶到地方任官。】

北宋時期。

正在慷慨激昂抨擊王安石變法的蘇轼聽到月神說自己以後居然會支持這新法,甚至還不惜冒着被貶的風險來上書請求維持新法時,當場就愣住了。

面對啞口無言的蘇轼,王安石原本憤然的神色亦是變得古怪起來。

尤其是想到蘇轼之後居然還把對他的贊美之詞寫得如此出色,王安石這心中就是情緒萬分複雜,連之前覺得蘇轼乃一沖動愚笨之子的想法都不由自主的的消散了。

罷了罷了,看在這蘇轼以後會和他交好,甚至還給他寫文的情面下,這次便暫且放過他吧。

而面對王安石的放過,正直沖動的年輕人蘇轼只覺得臉皮一陣熱意淌過——這實在是太過于讓人難以為情了!

【王安石變法是一場發生在宋神宗趙顼執政時期的改革,目的是為了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的局面。】

【其實若是王安石變法真的徹底成功了,也許宋朝确實很有可能會避免發生在宋徽宗和宋欽宗時期的靖康之恥,宋朝也有機會成為與以往朝代一般強大的國家。】

【只是這場從熙寧惡念開始,至元豐八年宋神宗去世結束的變法,最終還是如同煙花綻放,流星過境而已。】

【可以說王安石變法是華夏歷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變革之舉,确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充實了財政,提高了國力。】

【只是在推行過程中,部分不合時宜和不良運作,造成百姓利益的受損,比如青苗法和保馬法,再加上觸動權貴富商的根本利益,最終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而停止,主持者王安石亦被二度罷官貶谪。(6)】

【前有範仲淹為首的‘慶歷新政’失敗,後有王安石變法失敗,冗兵、冗員、冗費,這多餘的官員,多餘的官兵,多餘的費用,以及積貧積弱,使得宋朝國力日益下降。】

【而随之增長的是經濟和周圍群狼環伺的野心,一個富裕而不強大的國家,對于他的敵人來說,不過是待宰的羊羔。】

【不管是王侯将相,還是權貴商賈,他們都将為自己的貪婪和愚蠢付出生命代價。】

【月亮只是可憐那些被迫背井離鄉,被迫親友離散,最後慘死金人之手的百姓。他們勤勞樸實,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毫無過錯,卻要承擔當權者造下的無數罪孽。】

月神此言一出,直教那些正在經歷靖康之恥辱和經歷過靖康之恥的無數百姓痛哭流涕,他們不明白為何自己的親人會遭受這等苦難!

為何作為農民,作為普通百姓,他們的命會苦成這樣子?

明明他們一生所求的不過是有飯吃有衣蔽體而已。!

同類推薦

天王殿夏天周婉秋

天王殿夏天周婉秋

六年浴血,王者歸來,憑我七尺之軀,可拳打地痞惡霸,可護嬌妻萌娃...

凡人修仙傳

凡人修仙傳

一個普通山村小子,偶然下進入到當地江湖小門派,成了一名記名弟子。他以這樣身份,如何在門派中立足,如何以平庸的資質進入到修仙者的行列,從而笑傲三界之中!
諸位道友,忘語新書《大夢主》,經在起點中文網上傳了,歡迎大家繼續支持哦!
小說關鍵詞:凡人修仙傳無彈窗,凡人修仙傳,凡人修仙傳最新章節閱讀

魔帝纏寵:廢材神醫大小姐

魔帝纏寵:廢材神醫大小姐

月千歡難以想象月雲柔居然是這麽的惡毒殘忍!
絕望,心痛,恥辱,憤怒糾纏在心底。
這讓月千歡……[

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

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

伴随着魂導科技的進步,鬥羅大陸上的人類征服了海洋,又發現了兩片大陸。魂獸也随着人類魂師的獵殺無度走向滅亡,沉睡無數年的魂獸之王在星鬥大森林最後的淨土蘇醒,它要帶領僅存的族人,向人類複仇!唐舞麟立志要成為一名強大的魂師,可當武魂覺醒時,蘇醒的,卻是……曠世之才,龍王之争,我們的龍王傳說,将由此開始。
小說關鍵詞: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無彈窗,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最新章節閱讀

步步生花:穿越之霹靂皇後

步步生花:穿越之霹靂皇後

師父居心叵測,讓他身敗名裂;師兄騙她感情,讓他死無全屍;
小師妹給她設下生死陷阱,就讓她生不如死!彈藥師借屍還魂,辱她者,她必辱之,害她者,她必千萬回報!
還有他,欲借她力、謀她身、奪她心,她偏要拆他臺、踹他小弟、戳他心肝脾肺腎!
什麽,要姐做皇後?行,領着千軍萬馬過了霹靂火雷陣先!
包子已死,天才重生。行走間,石榴裙下屍橫遍野!談笑中,舌燦蓮花怎敵得過步步血蓮!

醫毒雙絕:冥王的天才寵妃

醫毒雙絕:冥王的天才寵妃

拍賣盛宴上,擁有絕佳體質的少女被開出天價,人人哄搶。
陡然間,金色牢籠中的少女睜開眼,寒芒四射,懦弱不再。
她一朝穿越為神醫府人人欺淩的廢柴三小姐。
經脈俱廢,不能修煉?怕什麽,她是絕世神醫,這點傷根本不放在眼裏。
爹不疼,娘不愛,人人算計?哼,她有空間在手,靈寵無敵,小小納蘭府翻手可滅!
容顏醜陋,沒人要?眨眼恢複傾世容顏
且看她一路破除萬難,走上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