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諸葛亮卧龍也
第50章 諸葛亮卧龍也
只是不待兄弟三人互訴衷腸,精衛便再給他們丢下一個驚天霹靂。
【關羽和張飛陸續去世,身為兄長的劉備大受打擊,并不顧群臣勸阻,執意要為兩位弟弟報仇,于是發動對吳國的讨伐之戰,結果兵敗夷陵。章武三年,劉備最終托孤于丞相諸葛亮,病逝于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
【劉備(1)是漢朝宗室漢中王靖王劉勝的後代子孫,作為蜀漢的開國皇帝,一生都為光複漢室而努力,只可惜漢朝氣數已盡,縱使欲力挽狂瀾,卻也是無力回天。】
【劉備死後,劉禪上位,為父上谥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而史家又将劉備稱為先主,并建有‘昭烈廟’作為紀念。】
【昔日結義兄弟,雖然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接連逝去,如何不算得是義薄雲天也?】
聽到兄長居然為了提他們報仇而不顧群臣勸阻,毅然決然的讨伐東吳,甚至最後還不幸病逝,只得托孤于諸葛丞相。
關羽和張飛作為流血不流淚的将軍,居然忍不住濕了眼眶,連聲喊“兄長”“大哥”,心中百感交集,卻不知應當從何說起。
劉備亦是淚灑長襟,但悲傷激動過後,身為兄長的劉備卻是拉着兩位弟弟溫言相勸,只希望皆能一改其不足,莫要再讓手足悲死的慘案再度發生。
“若是你等再如此行事,不得與我這個兄長白頭與共,我便是做這個皇帝又有何樂也?還請二弟三弟,莫要再棄兄長而去!”
劉備說着說着,眼淚又是忍不住落下。
遙想昔日他們兄弟三人征戰四方,那是何等的逍遙快活,人生雖是有所坎坷不平,卻也不覺辛苦。
怎想最後竟會落得如此田地!實在是讓劉備每每想起,都覺得悲痛欲絕。
而諸葛亮在旁亦是心中有感主公的仁義,當然對于兩位将軍性情上的不足,他亦是曾言說過,但長兄為父,主公看待義弟的目光總是溫情柔意,絲毫不覺有問題。
此時能得精衛透露,卻也是一幸事也!
可對于後來精衛所言的托孤一事,諸葛亮卻是有着自己的憂慮——他觀其子不肖父,怕是這匡扶漢室再度興起的願望便是如同精衛所言,再無可能。
Advertisement
但無論如何,他
受主公茅廬三請,又一直被尊敬,即便是為了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亮亦無悔矣!
另一邊,曹操得知關羽未來寧願戰死也不于他曹營,實在是既心痛又頭痛,同時也是悲傷不已。
于是曹操便對左右言道:“便是不将我曹操,雲長亦是不必戰死,何故美玉擲地也!那劉玄德得雲長,當真是三生有幸!”
面對主公這悔恨不已的神色,曹軍的衆将士只默默感謝神仙沒有提及是誰把那關将軍殺死的,否則怕是得遭殃。
畢竟在這曹營當中,主公對那關将軍的愛惜之情,當是可超過對寡居美婦也。
若是曹操得知下屬這些想法,怕是要面色青了又白,白了又紅,只得心虛尴尬一瞬。
【接下來我要提到的兩位名臣,可能你們都有所猜測到,那便是‘既生瑜,何生亮’之中的周瑜
與諸葛亮。】
聽到精衛說要被評價的兩位名臣有一是諸葛丞相,劉備三人也顧不上多言,而是趕緊擦幹眼淚,繼續聆聽神仙授課。
——畢竟已然知道那東吳鼠輩不可靠,往後他們可得離東吳遠一些,免得再遭那小人暗手!
【先說周瑜,此人既是名臣,亦是東漢末年名将,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更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時與孫策交好,二十一歲便跟着孫策征戰戰場平定江東,後來孫策遇刺身亡後,孫權繼任,周瑜便将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要事。】
還在和公瑾把酒言歡,慶祝東吳能斬殺關羽張飛二人的孫策:“???”
已經從那句‘投奔與東吳孫權’一話中猜出不測的周瑜立即皺眉——雖是有感不幸,可真正被神仙說出此噩耗,周瑜還是覺得腦子一陣眩暈。
而孫策作為被刺殺身亡的本尊,則是稍微緩一緩便醒過神來,不待公瑾相勸,便立即增添江東兒郎随侍左右。
【孫權雖然和他哥哥孫策一樣勇猛過人,謀略不俗,但比之孫策,卻是有些過于喜怒無常,在他晚年時在繼承人一事上反複無常,使得群下黨争,朝局不穩,為後來東吳的覆滅埋下了禍端。】
東吳朝堂之上,依舊在為繼承人選誰這件事搖擺不定的孫權:
“……”
看來是時候下定決心了,這一次他要選……
【建安十三年,周瑜率領江東孫氏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以少勝多大敗曹軍,由此定下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意氣風發正站在渤海之上吟誦新作《觀滄海》的曹操:“……”
要不是衆将士看着,曹操都想要對天吶喊一句“為何?!”
【建安十四年,周瑜拜偏将軍領南郡太守。但也許天妒英才,建安十五年,周瑜便病逝在巴丘,年僅三十六歲。】
完全想不到自己會英年早逝的周公瑾:“??!”
孫策神情複雜,認為必定是自己的被刺殺身亡使得公瑾悲傷過度勞神傷心,方會如此年紀輕輕便追随他而去。
“公瑾啊,就算我真的死了,你也不必如此傷懷,要謹記我們之間的宏圖大志,連着我的份一起活下去!”
周公瑾:“……”
雖然不知道自己是個什麽死法,但他怎麽覺得自己不會因為好友之死就一蹶不振,更別說是到了要追随而去的地步!
可是他現在還活着,連好友孫策都好生活着,卻是也沒有好說的。
故而周公瑾睨好友一眼,矜貴道:“孫伯符,你還是先顧着你自己,畢竟你可是去得比我早。若是不想你夫人哭哭啼啼,你還是得多惜命。”
确實就是不忍夫人傷心難過的孫策:“……那你周公瑾可也不要忘了自己家中的夫人,切勿再做那等傻事。”
真的感覺自己不是那種傷春悲秋之人的周瑜:“……”
這可真是有理說不清了!
他家夫人不會也是如此猜想的吧?
【史書稱贊周瑜‘性度恢廓’‘實乃奇才也’,南宋名臣範成大更是贊譽周瑜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2)】
聽到神仙提及自己時,範成大的反應如何暫且不提,但前不久剛把周瑜追尊為平虜伯的宋徽宗趙佶卻是很着急。
方才聽到精衛評價周瑜周公瑾,他就一直默默期待着——畢竟這可是他人生中為數不多所做過的好事,不贊揚一二也得提及一下啊!
結果精衛卻
是完全不提起,仿佛沾染他便覺晦氣。
宋徽宗趙佶不由覺得委屈,他都已經把皇位禪讓給□□的後世子孫,乖乖的做他風流潇灑太上皇,怎得神仙都不對他這樣迷途知返的舉動贊揚一二?
聖人不是都言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嗎?
【周瑜對于孫氏可以說得上是忠貞不二,曾經在孫策死後,曹操想要讓周瑜為自己所用,便派能言善辯的蔣幹前去游說,結果卻得到周瑜十分堅決的回絕,大致意思便是‘周公瑾生是孫氏的人,死是孫氏的鬼。’這樣子。于是天下文人,皆佩服周公瑾的忠義。】
完全沒有說過自己“生是孫氏的人,死是孫氏的鬼”這句話的周公瑾:“……”
此言是不是有點過于親昵了?天下人不會誤會他和孫伯符的關系吧?
周瑜下意識如此一想,随後又反應過來孫策那個家夥早就逝去,此時都不知過的何等快活日子,便忍不住嘆息一聲。
只希望神仙此言,能被尚且在人士的‘自己’和‘孫伯符’聽到,如此一來便可安然度過那刺殺風波,免江東動亂。
【現在便來講一下諸葛亮(3)的傳奇人生。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于建興十二年在五丈原逝世,劉禪追谥為忠武侯,而諸葛亮一生為蜀漢為君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為華夏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自三國以後,許多君王皆愛用‘汝乃朕之卧龍’‘你當真是朕之雲長’來稱贊極為信重的文臣和武将。】
聞此言,周瑜忍不住起了對比之心:為何後世君王不說‘汝乃朕之公瑾’?難道是他周公瑾比不上諸葛亮嗎?
此時的周公瑾尚有懷疑,但等他知道諸葛亮到底是如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時,卻是徐徐嘆息:吾不如卧龍也。
【諸葛亮曾作過《出師表》《誡子書》等着作流傳于後世,也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和改造出來的諸葛連弩等等,只是除了孔明燈尚且存世,其他卻是接連遺落。】
【唐朝時期的唐太宗與李靖商議軍事時,更是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重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和八陣圖,并給出極高的評價。】
【唐朝時還将諸葛亮評為武廟十哲之一,與白起、張良、韓信等九位歷代兵家享有同等地位。】
唐朝開元十九年,唐玄宗李隆基聽到精衛居然提起他為表彰并祭祀歷代名将所設置的廟宇,當即興奮起來,認為肯定會說到他的名字。
這可得讓歷朝歷代衆人,最重要的就是他的祖先看看,他李隆基也不是一無是處的!
尤其是開元盛世的功績,他覺得當是能抵後來的安史之亂。
所以神仙什麽時候能誇誇他的功績呢?!!
同類推薦

帝少強寵:國民校霸是女生
“美人兒?你為什麽突然脫衣服!”
“為了睡覺。”
“為什麽摟着我!?”
“為了睡覺。”
等等,米亞一高校霸兼校草的堂堂簡少終于覺得哪裏不對。
“美美美、美人兒……我我我、我其實是女的!”
“沒關系。”美人兒邪魅一笑:“我是男的~!”
楚楚可憐的美人兒搖身一變,竟是比她級別更高的扮豬吃虎的堂堂帝少!
女扮男裝,男女通吃,撩妹級別滿分的簡少爺終于一日栽了跟頭,而且這個跟頭……可栽大了!

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
伴随着魂導科技的進步,鬥羅大陸上的人類征服了海洋,又發現了兩片大陸。魂獸也随着人類魂師的獵殺無度走向滅亡,沉睡無數年的魂獸之王在星鬥大森林最後的淨土蘇醒,它要帶領僅存的族人,向人類複仇!唐舞麟立志要成為一名強大的魂師,可當武魂覺醒時,蘇醒的,卻是……曠世之才,龍王之争,我們的龍王傳說,将由此開始。
小說關鍵詞: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無彈窗,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最新章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