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他們為什麽偏偏拍武則天的馬屁?
第40章 他們為什麽偏偏拍武則天的馬屁?
◎那個,我也想問問你,按照你這個邏輯,為什麽你沒有立天樞?是你不想嗎◎
看到這一幕, 各個朝代的百姓們都羨慕極了:
“這就是高産作物?”
“不知産量幾何?”
“看不出有何特殊之處啊?”
“大漢百姓真幸福!再也不用吃樹皮啃樹葉了。”
大秦。
在場的內史、少內們看着那一片嫩綠的幼苗,淚水差點兒從最嘴角裏留下了。
這就是高産作物?真的好羨慕!
漢高祖位面。
劉邦看着眼前的屏幕,心中頗感自豪。
這些農作物就是大漢的底氣, 有了它,百姓們再也不用擔心饑荒, 人人都能吃飽飯。
後輩有此成就真是大漢之福也, 可若是, 他也能得到系統獎勵就好了。
而另一邊。
趙匡胤卻神色怪異, 目光在屏幕上來回逡巡,再看看大宋的情況。
他猶豫片刻,最終還是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趙匡胤:“我和他同一日被評為十大帝王, 為何大漢的秧苗如此茁壯,而我的農作物還未發芽?問號gif. 視頻”
嗯?
這個問題剛剛出現, 就引起了諸天萬界的注意。
怎會如此?是兩人的獎勵不同?還是有其他原因?
柳洹也極其無奈, 系統,瞧瞧你幹的好事, 現在被人家發現問題了吧?
正當她準備解釋的時候,卻有人率先回答:
趙光義@趙匡胤:“大哥,你這不行呀!是不是種植的方法有問題?真是白瞎了這麽多農作物!”
趙佶:“真是可惜,此等關乎百姓性命的大事, 怎能如此馬虎大意?若是我得了獎勵,必定……”
柴榮:“依我看, 你忘恩負義,欺負孤兒寡母,肯定是上天懲罰于你, 天不佑你大宋。”
看到他們三人的評論, 趙匡胤也心中一緊。
不會吧?
他回憶了一番大宋的開國之路, 難道真的是天不佑宋?
如此大事若是傳揚出去,只會動搖民意,令百姓人心惶惶,對大宋來說無異于滅頂之災!
可轉念一想,不可能!
天命在我,蒼天必佑大宋!
他深吸一口氣穩住心神,無視了柴榮的譏諷。
自己正是嚴格按照種植手冊上的方法來培育秧苗的,可為何會如此?
難道是下面的人陽奉陰違沒有好生培育,這才誤了他的大事?
真是一群蠢蠹之物!
反而連累他背了黑鍋!
雖然他認為此事與自己無關,可難保百姓們不會相信柴榮的話。
此時此刻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柳洹身上,希望她能夠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不然這天不佑宋之說只怕要深入人心,立刻引起百姓的不滿了。
柳洹:……
得了吧,即使你得了獎勵,也依然專注于書法和繪畫。
這一個個的,真是普通且自信!
柳洹@趙匡胤:“與天命無關。由于各個朝代的發展水平不同,所以時間流速也随之發生變化。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現代=10:7:5:3:1,也就是說,大宋過去了5天,而大漢已經過去了10天了。”
呼~
趙匡胤松了一口氣,與天命無關就好,他真怕這後輩說農作物不發芽是因為他的問題。
不過……
嬴政:“時間流速?又學到了一個新詞!”
劉徹:“好神奇,在我們看來時間明明是一樣的,可沒想到時間也有快慢之分。”
楊堅:“原來如此,我就說大秦怎麽那麽快就造出了自行車?原來是他們的時間走的很快。”
看着那一片生機勃勃的秧苗,歷朝歷代的百姓心中難免生起一股對生活的憧憬。
有了高産的作物,大家再也不用忍饑挨餓,這日子也有了盼頭。
……
第二天,柳洹按時起床,打開電腦,今天照常盤點。
【“歷史十大帝王——第六名”
在華夏民族五千餘年的歷史長河中,前後出現了83個王朝,共計559個帝王,其中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但頗有建樹又極具争議的,非他莫屬!】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波瀾壯闊,險象環生、堪稱傳奇。
他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國力強盛。既平穩的延續了歷任皇帝的輝煌基業,又為下一個盛世的來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執政的過程中雖然任用了一些酷吏來排除異己,但他賞罰分明,明察善斷,不問出身,選拔了一批傑出人才,成為朝堂的中流砥柱。又繼承了唐太宗的懷柔政策和“降則撫之,叛則讨之”的政治策略,對吐蕃、契丹、突厥等國家的侵擾和叛亂,采取抵抗、讨伐的方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文治上:他重創了門閥士族,又推行均田制,減免賦稅、七州移民,薄賦役,獎勵農桑、興修水利,經營屯田。還編寫農書《兆人本業》,這一系列舉措大大提升了糧食産量,有效緩解了逃戶問題。
并完善科舉制,創立了自薦、試官、殿試和武舉制度,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舉。使很多出生貧寒的有識之才能夠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推動了人才的流通。她知人善用,獨具慧眼的選出狄仁傑、姚崇和宋璟等優秀人才,為開元盛世儲備了賢相能人。】
畫面一閃,一個模糊的身影高坐朝堂之上,在他執政期間,政通人和、國家蒸蒸日上,糧食産量提高、百姓安居樂業。
看到這裏,部分皇帝們已經心中了然。
朱元璋:“狄仁傑、姚崇?我知道是誰了。”
康熙:“殿試、武舉?無疑是那一位了!”
李隆基:“我也知道,亂我家者!哼!”
武則天(女帝)@李隆基:“怎麽,三孫子你有意見?”
李隆基:“……”
看着這祖孫倆的對話,人們不禁冒出一個不可思議的答案:
李治@武則天(女帝):“阿武,你就是這位皇帝?”
李旦@李治:“完全對的上。除了陛下,別無旁人。”
這一下,李淵、李世民、李治三個三位李唐的歷代先帝都雙目炯炯的盯着屏幕,想看看這武則天有什麽功業,竟然也能夠上榜?
而歷朝歷代的人們也瞪大了眼睛,也想知道這位千古女帝究竟有何實力?竟然越過諸多男性皇帝登上帝王排行榜?
而有些男性皇帝更是不服,甚至安排文武百官一起讨論,若是武則天的功績不足以服衆,他們就打算好好的挑挑刺兒!
如果說,漢宣帝文治武功俱佳,在位期間的治國理政比大部分的皇帝都要強,入選第十名,大家也毫無異議。
而第九名的趙匡胤,雖然有些忘恩負義,但人家征伐亂世、結束唐末以來的分裂割據政權,又有開國之功。在治國安民方面,也算是可圈可點。
除了後周皇族對趙匡胤這個“亂臣賊子”有意見以外,大部分人還是認可他的功績的。
第八名的李治也很了不得,打下了了華夏千年以來最大的疆土,開疆拓土之功頗為驚人,文治也不錯,大家都心服口服。
第七名朱棣更是五征漠北、七下西洋,眼光獨到、四海臣服,單就封狼居胥的功業和航海先驅的稱號就足以服衆。
甚至還有不少人覺得,只入選個第七名太委屈朱棣了,他的位次還可以再往前幾名升一升。
但是這個後輩竟然把武則天一個女人評為了第六名,排在朱棣、李治之上,這實在太過分了?
一個女人,強勢的搶奪了兒子的江山,廢子自立當了十幾年的皇帝,本來就已經讓天下所有男兒心生惱怒、面上無光了,你還敢将她排到第六?
雖然你也是個女子,偏袒她一些我們也可以理解,但是也不能如此離譜,她的功績實在是難以服衆!
看到武則天的文治,部分男性皇帝們顯得很不以為然。
趙祯:“啊?她治國理政還可以,可武德……,實在拿不出手。”
朱厚熜:“一個丟疆棄土的女人還能被評為明君,排在我們家成祖之上?這個後輩是個無腦吹!”
李隆基:“雖然皇祖母文治尚可,最後也把國家大權交還給了我們李唐,但是她位列第六明君,你這後輩是不是太偏愛她了?如果是這樣,那朕也可以入選!”
……
這一刻,一部分男性皇帝們憤憤不平,自覺功績比武則天還大。
等着吧,她丢了大唐一半的疆土,就這武功,也能上榜?
你就吹吧!看你一會兒怎麽收場!
柳洹對這些疑問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一切等盤點完武則天的武功再說。
等完全了解到她的武功,如果你再說這些話,那你絕對是有驚世之功,我敬你是條漢子!
【武功上:唐高宗李治時期國土面積最大時為1237萬平方公裏,可到了後期就開始丢失領土。公元682年唐高宗政策失誤導致突厥集體叛唐,繼而攻陷漠北 ,建立後突厥,唐朝疆域大量縮水。
中間又有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兩位皇帝。
武周開國初期,疆域僅有600-700萬平方公裏。雖然身為女子,但她卻态度強硬,堅持唐太宗的對外政策,短短數年之間就收複失地并再次對外擴張。
692年收複安西四鎮、吞并吐蕃東部;694年攻陷吐蕃泥熟沒斯城、西南永昌蠻也随之歸附;695年戰勝後突厥,将王朝疆土擴大到了前所未有的1241萬平方公裏。
較開國初期擴大了2倍左右,并超越了唐朝疆域最大值,創立了華夏歷史上疆域最大的漢人王朝。
據統計,武周王朝對外戰争共計26次,其中獲勝21次,失敗3次,另2次未分勝負,是為平局。
因此,武則天在位期間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疆土縮水、丢棄一半李唐疆土,反而在李唐的國土基礎上完成了開疆擴土的壯舉!】
啊?又一個有開疆拓土之功的。
她沒有丢棄疆土,反而收複失地,并開拓4萬平方公裏的疆域?
李治@武則天(女帝):“我執政後期疆土縮水了?哎~,精力不濟了。阿武,幸好有你!”
武則天@李治:“夫妻一體,何必分你我?我一定會替你收複失地。”
歷朝歷代……
李顯、李旦、太平公主:父母好恩愛,我們只是意外!
好大一盆狗糧!
一個被篡奪江山卻還平靜如常,一個改朝換代卻口稱夫妻一體。
這一刻,歷朝歷代的人們前排吃瓜,人人都化身嗑學家。
這就是兩位皇帝之間的愛情嗎?
嗑到了!嗑到了!
別炫了,別撒了,我們已經吃飽了!
漢高祖位面。
呂雉也目光灼灼的看向劉邦,意有所指道:“武則天改朝換代李治卻還待她如初,這李治和武則天真是鹣鲽情深、恩愛有加。”
??
夫妻多年,劉邦當即明白了她話中的未盡之意,這是暗示自己,她也有臨朝成帝之意,如今在問自己是個什麽意思。
這……
他咳嗽幾聲,意味深長的注視着呂雉:“那是因為武則天文治武功具佳,還能登上十大帝王排行榜。若是一個碌碌無為之君,李治必然不會輕饒了她。”
呂雉沉默片刻,只是若有所思,卻不再言語。
這可把劉邦吓得不輕,都顧不上看盤點了,反而時不時的偷瞄呂雉的神色。
可與此同時,也有人提出了質疑:
趙祯:“可很多人都說是武則天導致疆土縮水,這……”
李隆基:“我可以作證,大家說的沒錯。我祖母的武功實在寒碜!”
啊,這?
親孫子親自下場辟謠?
可柳洹這個後世之人也沒必要騙他們。
兩人的話,到底孰真孰假?
唐朝以後的皇帝們立刻下令翻閱史書,勢要查清楚此事。
這不僅是武則天的個人功業,更關系到每位皇帝的身後名。
他們今日敢污蔑武則天,來日必定也敢污蔑自己。
查閱史書後,大家發現了一些史書記載:
朱棣:“《資治通鑒·唐紀十九》中有載:(唐高宗永淳元年)春,二月,西突厥阿史那車薄帥十姓反。(注1)突厥造叛亂大唐疆域必然會受到影響,可這确實是唐高宗在位時的事……”
康熙:“還有還有,六月初三,突厥骨咄祿侵犯邊境;九月,吐蕃侵犯柘州。可見,至少在唐高宗後期,各少數民族就屢次侵犯邊疆、極不穩定了。”
趙匡胤:“唐高宗執政後期,後突厥就已經建立,中間還有兩個皇帝,可很多人将唐高宗晚期的黑鍋硬扣到武周時期,可謂是其心可誅。”
……
看了李隆基的話,柳洹也反駁道:
【“雖然不知道歷代的史官如何記載,但是我們人教版歷史教科書初一下冊中明确說明“武則天在位期間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請注意,這個“在位”指的是“居于君主的地位”,顯然說的是武則天稱帝自立的時期。
另外,《資治通鑒》中也記載,(公元六九二年)黨項部落萬馀人內附,分置十州。”(注2)
公元六九九年七月,吐谷渾部落一千四百帳內附。”(注3)
而《舊唐書》中也記載道:“大足元年……乃拓州境一千五百裏,自是寇虜不複更至城下。”(注4)
不知道他們怎麽得出結論,說武周疆土大幅縮水。
在我們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制作出品、中國社科院參與監制拍攝的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通史》中,也介紹道:“武則天統治期間,人口大量增值,疆域空前拓展。”
後世的權威機構認為她拓展了疆域,并沒有丢棄疆土!】
不管史官如何記載,可李隆基的所作所為真是令人心寒,還不等武則天表态,李治就率先訓斥道:
李治@李隆基:“你怎麽回事?我發現你對你祖母有很大的意見?!”
李隆基:……
我這都是為了李唐江山啊,難道痛踩前朝、給前朝潑髒水不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基本操作嗎?
可他不敢明目張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笑話!說不來那不就承認了自己在污蔑武則天?
孫子誣陷祖母,那就是忤逆不孝、德行有虧!
若是傳揚出去,那還了得?
與此同時,見李隆基銷聲匿跡,柳洹也換了稱謂:
【除了文治武功之外,她還大力擡高女性的地位:
舉措一,封號制度。
武則天成為皇後之後就追封生父武士彟為周國公,按照傳統禮制,其母楊氏應該是周國夫人,但她反其道而行之,将母親封為代國夫人。
雖是一字之差,可其中深意确是天壤之別。從此以後,母親楊氏夫人就不再是丈夫的附屬品,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可以獨領一方了。
舉措二,守孝制度。
古代的守孝制度規定,如果父親去世,子女必須守孝三年。但是如果母親去世,子女只需守孝一年。這一制度直接體現了男女之間的不平等!
武則天認為這個制度很不合理,就規定無論父親母親誰去世了,子女都應該要守孝三年。這個規定極大的提高了女性地位。
舉措三,女官制度。
她在外期間,推出了“女宰相”。
一改只有男性才能任職官員的先例,首次任用女官掌管政事,甚至讓女官上官婉兒起草诏書。當然,上官婉兒文采斐然,其才華不在男子之下,這一舉動無疑推動了女性地位的提升。
舉措四,分封女神。
在早期,各個朝代的皇帝們分封的神仙皆是男性。而武則天登基之後卻不尊舊例,反而分封了大量的女性神仙,例如-“大中天後”、“金闕夫人”等。這一舉動再次的擡高了女性地位。
舉措之五,祭奠習俗。
自古以來,泰山封禪從來沒有女人參與,而她卻再次推翻了前朝舊例,請燕太妃參加封禪大典。(當時是李治在位,但是武則天和燕太妃是表姐妹,私以為女子參與封禪是武則天在背後運作。)
兩人以女性的身份參與了國家最高級別的祭祀大典,燕太妃還親自主持祭祀,這種事簡直前無古人。】
【當然,她的種種舉措也掀起了軒然大波,諸多思想保守派頻頻發聲,但她鐵血手腕,不服者皆殺之。
終于,那些保守派低下了高傲的頭顱,不得不向她俯首稱臣,為這位史無前例的女皇帝鞍前馬後。
男人們不服氣,要把女子打回原形,她就用屠刀殺到他們服氣!
在男尊女卑的時代裏挑戰男權,将女子的社會地位擡高至此,這是她個人的一項功業。】
啊! 在男尊女卑的時代裏挑戰男權,這個厲害了。
但她在男權時代裏成為女帝,做到這一點顯然更加艱難。
不過,她是女皇帝,任用女子為官、擡高女性地位也是可以理解的。
一來可以為自己儲備人才、挑選左膀右臂,二來女性地位提高了,反對她這個女皇帝的聲音就少了。
盤點到現在,大家估摸着武則天的功績應該總結的差不多了。
可結果,盤點依然沒有結束:
【除此之外,武則天還有一項極為特殊的功績:
在古代,世界各國也多是男尊女卑,而當時的武則天以女子之身登基為帝,在世界各國看來,這意味着中原王朝的迅速衰落,才會讓一個女子為帝。
于是,武則天登基後,武周王朝就被這些國家所觊觎,因此,武則天也迎來了一次巨大的考驗。
當時,吐蕃、西突厥、後突厥以及室韋四個王朝組建聯軍,兵分四路圍攻武周,後世推測其綜合兵力接近兩百萬人。這場戰争涉及到了亞洲大陸上的15個國家,戰争範圍包含了亞洲的絕大部分地區,範圍之大,參與國家之多都是史無前例的。
正因如此,很多人稱這場戰争為“第一次亞洲大戰”。
這場戰争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諸國都認為這場聲勢浩大的戰争将是這個東方文明古國的滅國之戰,即使武周不滅國,也需要割地賠款,付出慘重代價。】
四打一?接近兩百萬兵力?
看到這一段,歷朝歷代的人們都不高興了,紛紛怒罵道:
“四打一算什麽本事?”
“還專挑女子當家的時候打,這不是欺負人嗎?”
“趁人之危?呸!嘔吐gif.”
“結果呢?是勝是敗?”
“不好說,聯軍有将近二百萬人呢!”
唐高宗位面。
李治神情緊張,眼睛直直的盯着屏幕,心中卻氣惱不已,這些人真是不講武德,自己還在的時候根本不敢蹦跶,看到女子登基就跳出來掀起戰争。
欺負女子算什麽本事?
而身為當事人的皇後武則天卻一派淡然,雖然她如今還未登基為帝,可在她看來,自己只會勝不會敗。
如果她戰敗了,又有何資格登上十大帝王榜單?
在萬衆矚目之下,視頻繼續解說:
【公元693-694年初,武周王朝與吐蕃、西突厥、後突厥、室韋四個國家展開較量。一時間,亞洲大陸上的十五個國家同時開始交戰。
在舉世矚目中,武則天沉着鎮定地部署這場戰争,經過一年多的交戰,武周王朝大獲全勝,威名遠播,國際聲望也空前提高。
在波斯大帝亞伯拉罕的帶領下,200多個國家首領齊聚神都洛陽,建立起了象征世界中心的“大周萬國頌德天樞”,萬國天樞的建立标志着華夏的國際地位達到頂峰。】
可看了這段視頻,又有人表示不服:
趙光義:“各國元首集資建立?胡說八道!《大唐新語》中說武則天搜刮天下的銅鐵和錢,于定鼎門內鑄八棱銅柱,這分明是她愛慕虛榮,做出的面子工程!”
嗯?
這下歷代的人們都極為震驚,為了虛名而搜刮天下的銅鐵,這屬實有些過分了!
可因為有李隆基被打臉的前車之鑒,這一次大家也沒有貿然發言,反而靜靜等待,想看看柳洹怎麽說。
李世民@柳洹:“這次你怎麽說?天樞到底是怎麽建立的?”
李淵:“對對對,我們想聽聽你怎麽解釋這個事兒?”
柳洹冷冷一笑,搜刮天下銅鐵建立天樞?
等的就是你!
柳洹:“首先,《大唐新語》是一部筆記小說集。請注意,它是小說而不是史書,其中的真實性和權威性存疑。
另外,《新唐書》和《資治通鑒》都明确記載,各國首領請求鑄銅鐵為天樞,立于端門之外。而《大唐新語》中說武周天樞立于定鼎門。
孰真孰假簡直一目了然。”
《大唐新語》竟然只是一部筆記小說?
啊?這……
李世民@趙光義:“天樞的地點都寫錯了?拿小說當歷史?你這麽厲害你大哥知道嗎?”
李淵:“我也被唬了一跳。幸好聽了柳洹的解釋,不然真要誤會我的好孫媳。”
李治:“放着史書不看,竟然根據一部毫無權威性的小說來污蔑阿武,你怎麽看的書?”
宋太·祖位面。
趙匡胤也覺得臉上無光,從前行軍打仗之時老二就喜愛讀書,誰知道他讀成了這樣?
趙匡胤:“他這麽厲害我屬實是不知道。我現在就是好奇,他都把書讀到哪裏去了!”
趙光義:……
他覺得自己委屈極了,我就是看了個八卦,想确認一下真實性,我錯了還不成嗎?
把小說當歷史?
施耐庵,羅貫中等小說家放下手中的筆,再看看寫到一半的《水浒傳》、《三國演義》,若有所思。
看到趙光義倉皇敗退,又有人主動出擊:
李隆基:“即使是各國元首集資建立,那也說明不了什麽。也許只是為了拍武則天的馬屁、自娛自樂!”
劉徹:“啊?花費如此之多的銅鐵自娛自樂?想想都不可能吧?”
楊堅:“我也覺得不太對勁兒。”
然後,在萬衆期待之中,柳洹再次辯駁道:
“20世紀初出土的《阿羅憾墓志銘》中記載“故波斯國大酋長……君諱阿羅憾,族望波斯國人也。……為功之大矣,又為則天大聖皇後召諸蕃王,建造天樞。”(注5)
其中明确指出,是波斯國的首領阿羅憾召集個藩王、酋長為武則天建造天樞。
在伊朗缽羅婆文中,“阿羅憾”是傳說中的救世英雄瓦赫蘭,所以,波斯國大酋長阿羅憾本人的號召力不容小觑,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如此說來,武周天樞的參與、建造者是各國酋長,是籌資百萬億的外邦胡商,如此大規模的工程、如此巨大的銅鐵投入,消耗的物資如此之多,只要是正常人都可能是為了用來拍馬屁和自娛自樂!
另外,假設是拍馬屁,各國酋長怎麽不拍李隆基的馬屁?反而偏偏去拍武則天的?
怎麽,是李隆基不想嗎?是李隆基憐惜各國酋長,不忍他們耗費資金嗎?”
李隆基:“……”
李隆基@柳洹:“你這後輩,盤點就盤點,怎的還諷刺人?”
嬴政@李隆基:“我注意你很久了,你一直在反對武則天的功績,怎麽,你的功業比她還大?那我可要好好瞧瞧,您到底位列第幾位!我看看gif.”
劉徹@李隆基:“這樣大的工程和物資消耗竟然被說成拍馬屁、自娛自樂?難不成是各國酋長在自娛自樂?我看你和他們之間,一定有人腦袋裏裝滿了雜草。”
楊堅@李隆基:“他們為什麽不拍你的馬屁,反而去拍你祖母的?怎麽,是你不想嗎?真的嗎?我不信gif.”
李旦@李隆基:“你有點兒分寸,別太過分了!那個,我也想問問你,按照你這個邏輯,為什麽你沒有立天樞?是你不想嗎?”
唐肅宗位面。
看着親爹被怼,李亨覺得真是解氣極了,自己的爛攤子都沒打理好,一手好牌打的稀爛,還好意思去說別人?
不行,我得在諸天萬界的人們面前揭露你的真面目!
李亨:“切,怎麽可能?我父皇才不愛惜民力,他曾派人快馬加鞭往返于嶺南和長安一帶,只為了讓自己的寵妃吃到新鮮的荔枝。”
杜甫:“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寫的是玄宗皇帝與楊貴妃驕奢淫逸的生活。”
李豫@李隆基:“而且皇祖父你還開創了“開元盛世”呢,也沒有酋長主動為你建造天樞記功柱,哪怕是為了馬屁和自娛自樂!”
無形吐槽最為致命!
李隆基:……
唐玄宗位面。
李隆基一把掀翻身前的案桌,只覺得以往喜愛至極的梨園之聲尤為刺耳,他當即厲喝道:“滾!都給我滾!”
樂者和伶人們臉色慘白,倉皇告退,楊貴妃也停住了舞動的身姿,驚疑不定地站在原地。
李隆基如同暴怒的獅子,怒氣沖沖的在大殿裏來回踱步,口中咬牙切齒:
“李亨,李豫?”
“敢在諸天萬界面前揭露我!”
“真是我的好兒子、好孫子!”
然後他又看向神情驚惶的楊貴妃,頓時氣不打一處來,惡狠狠地走上前将她打倒在地:“讓你吃荔枝!現在我被人嘲諷,你滿意了沒?”(劇情設定,反對家暴!)
……
看到李隆基銷聲匿跡,大家就知道柳洹拿出的史書資料讓他從心了。
見大家也不在反駁,柳洹也繼續盤點道:
【李峤在《奉和天樞成宴夷夏群僚應制》記載:“轍跡光西崦,勳庸紀北燕。何如萬國會,頌德九門前。”(注6)這裏的“西崦”指的是西方的西突厥和吐蕃,而“北燕”則指北方的後突厥與室韋。
顯而易見,大周萬國頌德天樞是通過對外戰争和國家實力打出來的,并非虛假的面子工程,它的建立确實是為了銘紀武周王朝在亞洲大戰中所取得的曠世之功。
大周萬國頌德天樞,簡稱“天樞”,寓意“天下中樞”,這不僅是武周盛世的标志、更象征着世界的中心。天樞由200餘位國家君臣籌集百萬億資金,建于當時的神都洛陽,位居世界三大紀功柱之首。
天樞的柱身刻有文武百官和各國首領的姓名,武則天親題:“大周萬國頌德天樞”。這也是我國歷史上最高大的紀念碑之一。
武周天樞是武周王朝屹立于世界之巅,統領萬國、威壓萬邦的見證!而它的建立也标志着當時的華夏國際地位達到頂峰!
歷來中原王朝繁榮鼎盛之時,也僅是東南亞霸主。而此時,世界二百餘國心悅誠服,俯首敬拜,标志着武則天晉升為世界霸主!她華夏歷代皇帝中唯一一位被當時的世界各國公認的霸主!
這是一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壯舉!】
巨大的屏幕中,一蒼顏華發的女子屹立在皇城之上,世界各國元首集資建立、總高147尺(45.87米)的天樞無異于通天巨柱,二百位各國國君像衆星拱衛北極星一般對武則天俯首稱臣。
皇城之上,天樞之前,
山呼萬歲,四海鹹服!
武周王朝統領諸國、一代女帝至高無上。
……
巨大的武周天樞、渺小單薄的女子,以及200多位國君俯首稱臣,這一幕真是令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僅憑世界霸主這一稱號便足以入選榜單,古往今來,能讓這些金發碧眼、黑膚卷發的海外各國心悅誠服的能有幾人?
說實話,在得知這第六名是一個女帝的時候,他們或多或少也心存輕視,甚至還有些挑刺的打算。
可如今,看到這壯闊的一幕,看到這樣的歷史功績,他們也表示心服口服:
趙匡胤:“原來,我從來沒有正确的認識過武則天,從沒想過知道女子竟然能創造出此等壯舉!”
朱元璋:“以前看史書,我只以為她的武周天樞是愛慕虛榮的面子工程,誰能想到竟有如此大的歷史意義。”
朱棣:“我在位時大明也稱雄宇內,可來大明朝貢的國家最多時也只是超過六十個,但竟然有二百餘國向武則天表示臣服,我服了。”
李治:“我的阿武果然是最厲害的!不然我也不會讓她參與政事。”
劉娥:“由此可見,女子稱帝亦能幹出一番大事業,@趙匡胤、@趙光義、@趙恒,你們怎麽看?”
趙祯@劉娥:“大娘娘三思。武周國力鼎盛、人才輩出,而女帝亦是天賦過人。而大宋與遼、西夏、吐蕃、大理并立,若是女子稱帝,只怕……”
趙匡胤、趙光義、趙恒:……
你可閉嘴吧!
我們怎麽看?我們用眼睛看!
大宋和大唐的情況能一樣嗎?你能和武則天能比嗎?
你清醒一點!
老老實實的做你的攝政太後就行,不許胡鬧!
世界霸主!
統領萬國、威壓萬邦!
大秦。
始皇帝豁然掀起眼皮,目光淩厲的盯着屏幕。
那一行行字樣仿佛一個個新大陸,不禁映入他的眼簾,更深深地紮根在他的心中。
世界霸主?
是啊,以前人們認知有限,以為天下也只有中原和四夷,受各方面條件的影響,人們大多只想着統一中原便可。
可如今才知天下之大,地域無邊,而華夏也只是其中之一。
他創立“皇帝”稱號,至高至大曰皇,至聖至明曰帝,皇帝意為至高無上。
而日才知曉這皇帝稱號之上還有世界霸主,皇帝也并非是皇路的盡頭!
皇帝是華夏的最高名號,而世界霸主卻能統領萬國、列國臣服!
華夏數百帝與皇,普通皇帝算不上特殊,能讓蠻夷列國俯首稱臣的帝王才是真正的至高無上。
他徑直走到大殿外,深深地凝望着遠方的天際和一望無垠的地域,微微一笑。
世界霸主是麽?
武則天能做到,我嬴政,也能做到!
漢高祖位面。
呂雉也滿臉頹然,武則天登基時,大唐已經經歷三代君王,國力尚在鼎盛時期,可依然被其他國家輕視。
而大漢初立,北方匈奴正虎視眈眈,若是自己登基稱帝,只怕……
看着她好似放棄了稱帝的念頭,劉邦這才悄悄地松了一口氣。
不是他小氣,而是大漢的具體情況與大唐不同,遠的不說,僅僅就北方匈奴就困擾了幾代大漢皇帝。
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自身的智慧和努力,當這些聚集在一起,才有可能成就一位女帝。
永樂位面。
朱棣豁然起身,目光如狼一般掃視着茫茫大地。
原來,天樞有如此重大的意義,原來,除了大明和漠北、安南以外,還有海外二百餘國,如今他又有了新的動力。
女帝入選,功績羞煞男兒!
武則天可以做到,我朱棣未必比她差!
作者有話說:
萬字奉上,希望友友們喜歡。
剛看有幾個友友說這章的內容看過了為什麽還要買?因為之前審v的時候鬧了烏龍,直接更了一萬字,結果當天沒審v成功,所以當時就删了7000字,不然入v的字數碼不夠。
抱歉抱歉。
武則天的功績一直有很大的争議,我也搜集了很多資料,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榜單,排名僅代表個人。
注1:引用《資治通鑒·唐紀十九》:春,二月,西突厥阿史那車薄帥十姓反。
注2:引用《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一》:“(公元六九二年)黨項部落萬馀人內附,分置十州。”
注3:《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二》:“(公元六九九年) 七月丙辰,吐谷渾部落一千四百帳內附。”
注4:《舊唐書·郭元振傳》:“大足元年……乃拓州境一千五百裏,自是寇虜不複更至城下。“
注5:引用《阿羅憾墓志銘》:“故波斯國大酋長……君諱阿羅憾,族望波斯國人也。……為功之大矣,又為則天大聖皇後召諸蕃王,建造天樞。”
注6:引用李峤《奉和天樞成宴夷夏群僚應制》
《大唐新語·卷十八》:“長壽三年,則天征天下銅五十萬餘斤,鐵三百三十餘萬,錢二萬七千貫,于定鼎門內鑄八棱銅柱,高九十尺,徑一丈二尺,題曰“大周萬國述德天樞”。
《新唐書·列傳·卷一》:“武三思率蕃夷諸酋及耆老請作天樞,紀太後功德,以黜唐興周,制可。”《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一》:“諸胡聚錢百萬億,買銅鐵不能足。”
《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一》:“四夷酋長請鑄銅鐵為天樞,立于端門之外,銘紀功德,黜唐頌周;以姚璹為督作使。諸胡聚錢百萬億,大食(阿拉伯帝國)請獻師(獅)子。”
《唐六典·卷四》:“凡四蕃之國,經朝貢已後,自相誅絕及有罪見滅者,蓋三百餘國。今所在者,有七十餘蕃。
意思是說自唐立國至今,累計有300多個國家向大唐朝貢過,到開元後期還存的有70多個。(那麽多國家為什麽不來進貢了,這是一個疑點,關于唐玄宗推倒柱子後好多國家斷交的推測也因此而來。)
同類推薦

帝少強寵:國民校霸是女生
“美人兒?你為什麽突然脫衣服!”
“為了睡覺。”
“為什麽摟着我!?”
“為了睡覺。”
等等,米亞一高校霸兼校草的堂堂簡少終于覺得哪裏不對。
“美美美、美人兒……我我我、我其實是女的!”
“沒關系。”美人兒邪魅一笑:“我是男的~!”
楚楚可憐的美人兒搖身一變,竟是比她級別更高的扮豬吃虎的堂堂帝少!
女扮男裝,男女通吃,撩妹級別滿分的簡少爺終于一日栽了跟頭,而且這個跟頭……可栽大了!

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
伴随着魂導科技的進步,鬥羅大陸上的人類征服了海洋,又發現了兩片大陸。魂獸也随着人類魂師的獵殺無度走向滅亡,沉睡無數年的魂獸之王在星鬥大森林最後的淨土蘇醒,它要帶領僅存的族人,向人類複仇!唐舞麟立志要成為一名強大的魂師,可當武魂覺醒時,蘇醒的,卻是……曠世之才,龍王之争,我們的龍王傳說,将由此開始。
小說關鍵詞: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無彈窗,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最新章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