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殘血宜】1.7
【殘血宜】1.7
當遼東邊境的危機愈發緊迫時,皇帝朱由校只得更加重用東林黨人,并在皇後的進谏下下诏為神宗時期的首輔張居正等罪臣平反,還錄用方孝孺遺嗣,優恤元勳,給予祭葬及谥號。
這些本是應當用于安撫文武百官收攏天下人心的措施使得天啓初年的朝政出現略顯清明的局面。別管文武百官都是在心裏怎麽想朱姓皇帝,至少這種情況下,是沒有人膽敢跟叛将努爾哈赤那邊有聯系,否則必将天下人共唾之!
但也因為皇帝的倚重,致使朝局也呈現出“東林勢盛,衆正盈朝”情況,這顯然很是讓朱由校感到擔憂。
于是只能再擡舉魏忠賢,讓其帶着東西兩廠去跟東林黨相抗衡。
明明兩邊都是靠着朱由校這個皇帝才能保證有權有勢的地位,但朱由校作為皇帝的疑心病,還是讓他不敢相信這些人。
這種時候也就只有桃夭這個皇後能聽朱由校說點心裏話,但或許老朱家的皇帝都喜歡把天子這個職業當成副業對待的毛病,朱由校在抱怨完那些不聽話的文武百官和東西兩廠之後,就又開始傷春悲秋了。
“若朕不是天子,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木匠,倒是可免去這些繁雜惱人的煩心事……”
桃夭沒忍住,默默在心裏翻了個白眼——也就當上皇帝才會矯情的嘆息着悲懷那,若朱由校真的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木匠,那确實不會有這樣奢侈的煩惱,因為單是要吃飽穿暖就足以耗費普通人的一生。
尤其是在這個朝堂鬥争不斷,王朝趨向腐敗堕落的時期,普通人的命很容易就會賤入草芥!
桃夭雖然不曾體會過那樣凄苦悲慘的日子,但她見過啊!
人競相食,千裏餓殍,民間疾苦,哀鴻遍野。
太苦了!一個人想要活着活好,真的太苦了!
桃夭對于民生有關的朝政都十分感興趣,只是她沒有在朱由校這個皇帝面前表現出來。因為她很清楚,若是她表現得過于熱切,即使朱由校對她再有愛意,那也得防備警惕她。
朱家确實常出情種,但若是涉及到皇位和權力,那就跟碰到他們的命根子差不多。
不是誰都跟唐高宗李治那般,會願意把皇權分出去給自己的皇後……
Advertisement
似乎想到了誰,桃夭的眼神游離一瞬,随後很快就回神,在沒有十足的把握時,她不會做出随意幹政那樣愚蠢的行為。
畢竟來日方才。
桃夭就不信還有人能活得過她!
不過想是這麽想,桃夭明面上還是一副很關心皇帝的賢妻良母樣,十分妥帖的安慰起皇帝來。‘
這時候那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就很适合拿出來寬慰皇帝的情緒,朱由校也不是那樣矯情的皇帝,被皇後甜言蜜語好生勸解一番,頓時就又高興起來。
不僅如此,他還喜滋滋的給皇後肚子裏的孩子念了幾段詩詞,随後又聽了聽孩子胎動,最後才帶着一臉幸福的笑意離開,前去處理幾乎是堆積如山的朝臣折子。
曾經朱由校也跟皇後責罵過那些大臣呈上的奏折一味堆砌辭藻,重要的事情分明只用幾十個字便可說清楚,非要東扯西扯上幾千幾萬字,就是單純為了拍皇帝的龍屁!
簡直就讓原本便不愛批閱奏折的皇帝感到心力交瘁頭疼欲裂。
桃夭就給出了一點小意見,便是天子明令下诏規定群臣上奏的字數,比如定上三百字或者五百字的限制,而且按軍事、民生等等分門別類,倒是能更方便皇帝查看批閱。
這顯然就是一個好意見,但不太敢标新立異,又覺得自己才登基不足一年,若是枉然修改祖制,怕是天下人會妄議雲雲。
朱由校說是要好生考慮一番,但一拖再拖還是沒有決心。
于是這改革文武百官上奏內容字數的建議就又不了了之。
說好聽點就是萬事都三思而後行,但說難聽點就是優柔寡斷當斷不斷。
朱由校這個天子說白了就心軟耳根子軟,而且還性情較為散漫,什麽事情都可以得過且過。
大概是因為年少喪母,又不得先帝的喜愛所導致的顧前顧後不敢為人先。
這是朱由校性格的缺陷,也最終會導致他人生的不幸。
不過雖然朱由校這個天子并未接受過皇太子、皇太孫或藩王級別的皇室教育,但他也算不上是“文盲皇帝”。
至少聽話這一點還是很讓桃夭滿意的。
耳根子軟容易被旁人挑撥離間,但也容易被她說動。
雖說不上是多麽聖明的天子,但至少比很多皇帝(比如宋朝皇帝)都要好上很多。
桃夭已經将要臨盆生産,這時候她也沒有再拒絕家中長姐想要來宮中看望照顧她的事情,待終于見到了許久不曾見面的長姐,她實在是忍不住想要落淚。
張嫣為了桃夭這個妹妹,可算是又跟很多經驗豐富的産婆學習了諸多女子生産的知識,也是這些學習使得她意識到世間女子生産到底是多麽兇險的一件事!
于是張嫣默默就有了一個志向,那就是如同曾經懸壺濟世的大明女醫談允賢(1)一般,為世間女子治病救命。
說起談允賢,桃夭也略顯感興趣,交談一番後又談起西漢義妁、晉代鮑姑、宋代張小娘子,這都是歷史上極為着名的女醫。
“長姐你有這一大志向,我自然就是支持的。只談女醫是因為祖傳家學便是這個,而且她少時得到祖父母指點講解,誦習《難經》《脈經》等醫籍,揣摩醫理,漸通醫學。長姐若是想要真切幫助到她人,怕是還要吃很多苦頭了。”
望着妹妹的擔憂,張嫣卻不覺得有什麽。
“其實有你支持着,那我就已然比很多女子都要幸運得多……畢竟世間女子實在是太苦了,若是我能為她們做些什麽,那就是極好的事情,也不枉費我這一生來人間走一遭。”
張嫣這般說完,又提起談允賢名醫的生平事跡——這可是她翻閱了大量書籍才得以知曉,當真是讓她感到喜悅。
原來談允賢婚後得血氣等疾,延醫治,每先自診,以驗其言,用藥亦必手自揀擇,斟酌取舍,子女患疾,亦自行診視。
後來她的祖母臨終之時,将平素經驗方及制藥器具悉數授之,遂正式懸壺濟世,每奏奇效。女眷患疾,多絡繹求治,便逐漸名聞于時。
“……尤其是談名醫五十歲時,将祖傳醫術參以己驗,撰成《女醫雜言》一卷,那必然是救世救人的良藥!”
話說到這裏,桃夭也差不多明白長姐的意思:“原來長姐是想要我來幫忙,我還以為長姐就是單純進宮來看我的呢!”
如此一言,倒是讓張嫣感到有些羞愧,但她也是有理由的:“我聽聞談女醫所着成的《女醫雜言》共收載病案三十一例,是極為珍貴的個人醫案,而且此書主要記載的是婦科病案,其中涉及各種女子常患諸證,并記載了其對灸法娴熟動用,更是極其少見的專科醫案書。所以我才想着讓皇後娘娘你幫忙……”
桃夭假作怒瞥一眼長姐:“這裏又沒有旁人,長姐何故與我這般生分?”
一旁候着的黃嬷嬷見狀就插了一嘴:“大小姐你可不知道,當娘娘知道你要進宮陪她,都高興了好些時日,一天天都問着禦膳房那邊可準備好大小姐你愛吃的各式菜肴,還有親自查看衣物首飾等等,就擔心大小姐你進宮這段時日會吃不好睡不好。”
張嫣一聽,趕忙就說勞煩妹妹了:“你有孕在身,而且也快要生産了,實在不必如此操勞,不然倒是我的不對了。”
姐妹二人自然不會再說什麽兩家話,桃夭後面又問了幾句未來姐夫的事情,得到張嫣所說一切都好的答案,便也沒有過多關注。
不過張嫣也不曾說謊,最多就是沒告訴妹妹她未婚夫将要參加科舉的一事,免得再讓她妹妹操心。
——這也是她未婚夫的決定,有大志向的人總是不願意走捷徑和拉關系,這對有才能者來說不是榮幸而是侮辱!
其實張嫣早就想要進宮來看望妹妹,雖說自從得知妹妹懷孕的消息後,她便忙着各種生産的醫術學習,但心裏總是挂念着離家許久的妹妹。
原本小妹也吵着鬧着要一同進宮,但張父和張嫣這個大女兒商量一兩次後,還是斷然拒絕了。
一則是擔心小妹過于活潑好動的性格适應不了規矩繁多的皇宮,二則是擔憂……皇上那邊,那皇宮之中人多眼雜,她的二妹獨得皇上恩寵,還一朝有孕在身,自然多的是想要攀龍附鳳之人,若是真的中了心懷不軌之人的陰謀詭計,就實在是過于可怕了。
當初作為皇後妹妹有孕在身的消息傳到家中,是張父獨自一人進宮見了剛被冊封為皇後一月有餘的桃夭。
這就是擔心皇上會起別的心思——畢竟歷朝歷代姐妹共侍一夫的事情也不算少見,而本朝天子荒。淫放肆的也不在少數。
于是為了從根本上杜絕慘案的發生,張嫣直接都沒有進宮,便是現在為了妹妹生産安全和安心進來,而自己也已然跟未婚夫訂下婚約,那也是得避着皇上走。
這是張嫣十分隐秘的擔憂,或許跟她曾作過無數次的噩夢有關。
雖記不清夢中的情形,但那恍若窒息而亡的悲痛卻是時刻萦繞在張嫣心頭。
在隐約記得是與皇宮有關後,張嫣那就是一邊擔心身為皇後的妹妹生産會出意外,一邊又擔心皇上那邊會移情別戀,讓她妹妹傷心。
不過最後一切事情還是在張嫣的時刻警惕中向前發展,皇後順利生産,母子平安。
喜得嫡長子的皇帝頓時就抱着孩子笑得只見牙齒不見眼睛,但在大多數人都關心皇子而罔顧皇後時,她卻是第一時間就去關系妹妹。
從古至今,女子生産一直都是在鬼門關走一遭。
還好桃夭作為桃花妖,還是有點法術在身上的,至少不會在生産這件事上吃太大的苦頭——但不得不說,凡人的母親真是偉大!
她吃苦賺來的氣運,絕對沒有半分是白拿的!
孩子的名字被取為朱慈焰,并在周歲禮之後便被皇帝朱由校立為皇太子,以安社稷。
大明朝有躊躇滿志年輕氣盛的天子,還有膽識過人天資聰穎的皇太子,自然就是社稷安定王朝穩固之象,一時之間朝野上下皆是其樂融融幹勁十足,都感覺自己看到了人生的希望。
在生下氣運之子後,桃夭就又開始一邊養娃一邊帶孩子的生涯——長姐張嫣在陪她坐完月子之後便出宮與其未婚夫完婚,至于曾在她生産之日鬧出來的禍事,則是以魏忠賢被送去看守皇陵和客氏被貶斥出宮為結局。
當日發生之事其兇險程度,黃嬷嬷那是每每想起都覺得膽戰心驚!
那客氏和那奸佞太監,居然膽敢下藥給皇上和大小姐,想要讓皇後娘娘于生産中突聞噩耗而難産身亡,甚至就算平安誕下皇嗣,也會跟皇上、大小姐決裂,當真是其心可誅!
還好大小姐學了點醫術,知曉當日的飲食不對,然後還探出要給皇後娘娘生産所喝的參湯加了紫葳。(2)
這種東西普通人哪裏看得出來聞得出來?也就是嗅覺靈敏且對藥理有所了解的大小姐能發現。
事情雖然有驚無險的平安度過,但皇上還是震怒不已,直接将被錦衣衛查出來的兩個主犯從重處罰。
可黃嬷嬷還是覺得不解氣,這可是設計皇上,謀害皇後和皇嗣的死罪!結果皇上就這樣處置?!
這還是一生熱愛扒皮揎草的太。祖皇帝的子孫後代嗎?
因為要給皇後娘娘尋找各種适合讀給皇嗣做胎教的書籍,黃嬷嬷也算是博覽群書了。
而在大明王朝,別的東西也許可能會缺乏,但小說雜記就是從來都不會少。
畢竟大明臣民人均小說家,有手就能寫!
桃夭對此接受良好,畢竟她早就看出朱由校是個什麽樣的人,性格決定命運可不是随便說說的。
要想将一個人的性格扭轉,那其中難度簡直跟開天辟地差不多。
有這個功夫,還不如多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文武雙全有勇有謀的明君。
至于現在的皇帝,那就想要滾哪裏去都行。
雖然想是這麽想,但面對心慈手軟的皇帝,桃夭還是一副“我受了天大委屈但我體諒皇上難處所以我不說”的大度模樣。
這實在是讓朱由校感到萬分愧疚。
而一個皇帝的愧疚,已經足夠桃夭拿到很多好處了。
信王朱由檢已經十二歲,處于正要長大成人的關鍵時刻,桃夭對他的心理健康也很是關注,時不時都會詢問起居飲食學習情況等等。
——這也是一個可以賺氣運的完美人選,而且往後她的孩子要坐穩皇位,還是需要皇叔幫幫忙,所以現在拉近關系就是百利而無一害。
大明的皇子在出閣前是沒有專門的師傅,因此很多時候朱由檢遇到不懂的字時,就自行查閱《洪武正韻》《海篇直音》及《韻小補》等書。
桃夭在知曉這個情況後,就專門請示皇帝,獲得同意之後便為朱由檢安排了幾位師傅來教學。
同時她還知道朱由檢并非一個深居簡出之人,并很向往宮外的天地,就專門給了一塊牌子讓他能自由出入皇宮。
于是朱由檢時常微服私訪北京市集,購買物品,體察民情,因此對物價一清二楚,還曾多次戳破采購宦官說高價錢的謊言。
當朱由校這個皇帝知曉皇宮裏一兩銀子的雞蛋居然在宮外只賣一文錢時,那就是極為震怒!
“這些奸人賊子這是都把朕當成蠢貨來欺騙啊!實在是大膽! 膽大包天!必須将他們全部杖斃,明正刑典!”
朱由校的憤怒桃夭并不能感同身受,特別是想到那幾乎算是全身而退的魏忠賢和客氏。
不過她明白皇帝這就是護短和心軟罷了,至于那些膽敢欺騙皇帝的宮人,放在階級分明尊卑有別的封建時代下,于皇帝心中,确實就是賤如草芥!
桃夭并未為那些人求情,但在朱由校下令讓錦衣衛徹查宮中貪污皇銀之後,她還是讓身邊的幾個大宮女去盯一下,免得有無辜者被牽連。
畢竟這時候的錦衣衛辦事,那就是輕罪按重罪來辦,無罪按有罪來論處,總之講究的就是一個唯恐天下不亂。
當桃夭以皇後的身份逐漸插手宮裏宮外之事,甚至還發展到文武百官之中時,夏雪宜也花費差不多兩年時間學成五毒教的絕密武學,開始對記憶中的仇人溫方祿展開瘋狂的報複。
受師父龍天的影響,夏雪宜習慣于穿黑衣和蒙着臉,雖然樣貌俊逸,但見過他真容的人,基本都是死人。
可以說夏雪宜身上沒有任何的宏圖偉業和民族大義,他的心裏就只剩下了複仇與愛情。
從滿門被屠僅餘孤雛,到習武學藝矢志複仇,夏雪宜早就在童年悲劇中扭曲了自我。
但夏雪宜同樣是高傲的、不屑向世俗低頭的人,他自負自信,看不上世俗的倫理道德,但又一直銘記着看不清面容的親人和未婚妻。
為了報仇,夏雪宜可謂歷盡艱辛排除萬難,在煉有所成和借到五毒教的兩件至寶後,他馬不停蹄就去查了溫方祿這個人。
得到石梁溫家的準确消息後,武功大成,被師父師娘二人蓋棺定論天下少有敵手的他立刻就帶着金蛇劍金蛇錐出發。
從此,江湖上多了一個叫“金蛇郎君”的複仇者。
抵達溫氏家族附近後,夏雪宜并沒有馬上行動,而是潛伏起來先查清楚溫氏的情況。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弄清楚溫氏不過是他的手下敗将之後,夏雪宜立刻就一邊用毒計傷人,一邊發催命信恐吓所有溫家人。
其實用十分冷酷殘忍的手段屠戮溫姓男丁之後,夏雪宜還喪心病狂心狠手辣的想要将所有溫姓女子都掠走賣入娼寮,讓溫氏一族斷子絕孫!
只是在夏雪宜瘋狂要用盡世上各種卑鄙無恥的手段,來回報這世間加諸于他身上的不公,即将被仇恨蒙蔽了雙眼,要用無數活人的鮮血來完成祭祀自己的傷痛,快要蛻變成了一個嗜血動物時,一個聲音突然将響起在他的耳邊。
“雪宜哥哥……”
“雪宜哥哥,你以後要當狀元,風風光光娶我進門的……”
“雪宜哥哥,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許變哦……”
這時候的夏雪宜就是個內心陰暗而又沒有明天的複仇機器,可當他對上那些神情惶恐面色悲嗆的女子眼神時,浮現在夏雪宜腦海中的是曾經無論如何都看不清的家人面容,以及一個明媚過人玉雪可愛的小女孩。
“雪宜哥哥,你現在會做世上最好的小鴨子小兔子了嗎?”
“雪宜哥哥,你什麽時候才能來找我啊?”
“雪宜哥哥……”
小女孩的聲音和身影都淹沒在一家五口人之後,時不時夏雪宜還聽到爹娘和兄姐喊他的聲音。
若說在來溫家之前他存活在世上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報仇血恨,把仇人的哀嚎當作仙樂,把對手的鮮血當作美景,那這時候夏雪宜已經完全清醒過來。
沒有人會想自己的人生只是一片灰暗和陰沉,然後不斷的殺人。
夠了,已經夠了……
他已經殺了溫家三十多口人,把當初滅他滿門的仇人都給手刃。
這真的已經足夠了。
夏雪宜嘴唇微動,只是做出一個“桃夭”的嘴型,并未說出話來,随後看都不看那遍地的溫姓女子,只是轉身便離去了。
滿心惶恐的溫儀不明白這個可怕的人為何會放過她們,但僅存的理智讓她趕緊就呼喊大家立刻離開這裏。
萬一那個可怕的兇手……或者說是前來報仇雪恨的人突然後悔轉回來,那她們必死無疑!
為了活命,她們連偌大的家財都沒敢多收拾,只是帶了些盤纏和衣物便沖沖分散離開。
至于前路在哪裏,她們都不知道,但至少比慘死在石梁要好得多。
不得不說這些女子的決定是十分正确的,當曾經被溫家人踐踏得豬狗不如的石梁村民得知溫家遭難的事情,頓時就拿棍棒拿石頭拿各種各樣的殺器就沖上了溫家。
沒看到半個活人,只有一地殘缺不全的死屍。
不過村民們也不失望,而是憤怒仇恨的一哄而上,不僅将那些屍體給粉身碎骨挫骨揚灰,還各自争搶着把曾經屬于自己的東西帶了回去,可謂是挖地三尺片甲不留。
“爹!娘!俺給你們報仇了!”
“姐姐!姐姐你在天之靈看到了嗎?溫家老賊終于遭報應了!”
“麗娘,麗娘!他們終于死了!我看到他們得到報應了,我終于可以去陪你了……”
“老天爺有眼啊!”
“妹妹……”
後來不久,作為消息最是靈通的老百姓,他們很快就知曉到底是哪路義士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雖然那時夏雪宜是以性情乖張、手法狠毒顯露于江湖,可單是他持“佼佼金蛇劍”便将溫家給連根拔起,但可使得“金蛇郎君”之威名動天下。
有的人甚至還背地裏給“金蛇郎君”寫了本小說,專門用來贊美他懲惡鋤奸的義舉,倒是又為後世的經典影視又貢獻出一份力量。
夏雪宜已經恢複記憶了,接下來就是尋找青梅久別重逢的劇情。
(1)談允賢(1461年-1556年),一作楊談允賢。無錫(今屬江蘇)人。祖父為南京刑部郎中。中國明代女醫家,[2]與西漢義妁、晉代鮑姑、宋代張小娘子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女名醫,古代女性醫生中的代表之一。
明英宗朱祁鎮(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男,漢族,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長子,母為孝恭章皇後孫氏。
這也就是說朱祁鎮死的時候,談允賢才三歲,某部洗白叫門天子的電視劇別太離譜了!
(2)淩霄花作為藥用,最早以紫葳之名收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主婦人産乳餘疾,崩中,症瘕,血閉,寒熱羸瘦。”《藥性論》:"主熱風,風痫,大小便不利,腸中結實,止産後崩血不定,淋瀝。"《履巉岩本草》:"降諸草毒。"現《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淩霄花性味是甘,酸,寒,歸肝、心包經。
-現在文案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桃夭作為一個桃花妖,生來就容易招惹各種好桃花和爛桃花。
第一個世界:【說英雄】(武俠小說《說英雄誰是英雄》,男主是蘇夢枕)
第二個世界:【殘血宜】(武俠小說《碧血劍》,男主是夏雪宜)
第三個世界:【戀城璧】(武俠小說《蕭十一郎》,男主是連城璧)
第四個世界:【憐花郎】(武俠小說《武林外史》,男主是王憐花)
第五個世界:【龍有悔】(武俠小說《大唐雙龍傳》,男主是宋缺)
第六個世界:【鎮天下】(武俠小說《天下第一》,男主是朱無視)就是鐵膽神侯。
第七個世界:【縛明月】(武俠小說《邊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男主是傅紅雪)
第八個世界:【相思淚】(武俠小說《英雄無淚》,男主是卓東來)
第九個世界:【覆雲雨】(武俠小說《覆雨翻雲》,男主是厲若海)
第十個世界:【朝惜水】(武俠小說《逆水寒》,男主是顧惜朝)
……未完待續
補充:
1.
女主是桃花妖,萬人迷屬性,人如文名,是武林第一美人,也是天下第一美人,所以會遇到好桃花和爛桃花,也可能會出現女主是寡婦【渣男前任:?聽說你到處說我死了!】等非處劇情。
2.
每一個世界的男主都是處,每個世界都有男主,非切片,男主皆為武俠世界的原着角色。
同類推薦

古龍世界裏的吃瓜劍客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
那些主角不需要幫助。
好不容易穿越一次,除了一些意難平,剩下的就是經歷一些名場面,吃瓜看戲吐吐槽。
當然還有……
名劍,美酒,絕世佳人!

消防英雄
第三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年度十大影響力IP作品!
本書影視版權、動畫版權已出售。
1976年7月28日中國唐山發生了裏氏7.8級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國汶川發生了自建國以來最大的地震,8.12天津濱海新區發生爆炸,8.30美國休斯頓發生了五百年一遇的洪水,12.7美國加州發生了巨大火災……不管是地震或是火災或是洪水,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我們都能看到一群逆向而行的特殊人群。
他們用自己堅實的臂膀彼此支撐,逆向而行于天災對抗。他們年紀輕輕卻要擔負拯救世界的重負。他們不是超級英雄,卻為了同一個信念,成了真正生活裏的英雄!小說關鍵詞:消防英雄無彈窗,消防英雄,消防英雄最新章節閱讀

Destiny惡魔之翼
因為一個外星女警察的失誤,本來就壽命不長的他結束了在這個世界的生命。
作為補救,他被送到了另一個世界延續他的生命。
但是由于那個女警察的另一個失誤,另一個宇宙掀起了一場狂風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