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合夥開鋪子(2)
連君軒滿不在乎的打了個哈欠,眼角掃過楊柳兒,見她一臉糾結苦色,心思一轉就猜到了大半,于是裝作不經意開口問:“楊大哥,你那鋪子平日生意如何,進項好不好?”
楊志正犯愁,聞言就随口應道:“生意自然是好的,我們大師傅的手藝不敢說整個大宇拔頭籌,但起碼在甘沛是數一數二的每日最少賣百十只燒雞,二三兩銀子的進項,一月怎麽也有六七十兩”
“這進項确實不錯,你們掌櫃打算兌多少錢?鋪子地皮也一起賣嗎?”
他這話一問出口,不只楊志,連楊杏兒都聽出他有意兌下鋪子了,楊柳兒更是兩眼放光,心裏大喊默契萬歲,甚至恨不得抱住他親上幾口
連君軒被楊家兄妹看得臉皮灼熱,幹咳兩聲後趕緊說道:“你們也知道連家的産業我沒有插手的餘地,這些日子正好琢磨着要找個買賣,賺點零用錢若是燒雞鋪子不錯,我就打算兌下來”
“真的?太好了!”楊志第一個歡喜叫好新東家是弟弟的同窗,所以他肯定不用重新找活計了,這真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吳掌櫃要回老家,什麽雜物也拿不走,鋪子、地皮,連同烤爐用具一同出兌他喊價是三百兩,但還有商量的餘地”楊志說到一半又皺了眉頭,“只不過我們鋪子的大師傅年紀大了,也要跟着掌櫃一同回鄉”
燒雞鋪子賣的就是個口味和名聲,掌勺大師傅就相當于定海神針,他也跟着掌櫃走了,鋪子生意肯定要受影響,誰兌回去都要面臨生意下滑的風險
Advertisement
衆人想到這一點都像冷水潑頭,齊齊收了喜意,又打蔫了
連君軒原本也沒打算那鋪子賺錢,不過是出面替楊柳兒做幌子,這會自然就看向楊柳兒,不知她收如何應對
楊柳兒倒是沒讓他失望,笑嘻嘻的敲了敲桌子,惹得衆人都望向她,這才說道:“大哥,你跟着大師傅學了這麽久,想必手藝也學會七八分了吧?即便燒雞味道差一些,也不會差太多再說了,連大哥兌了鋪子不一定就要繼續賣燒雞啊,可以稍稍換一下,照舊大把賺銀子”
“怎麽換?換成什麽?”衆人都是疑惑的急急問出聲
楊柳兒卻是笑咪咪站了起來,扯着姊姊跑去廚房,鼓搗了好半晌,最後姊妹倆端了一只青花大瓷碗出來,碗裏放了大半翠綠色的長條面塊,中間擺了一顆切成八瓣的熟雞蛋,碗邊還有五六片雞胸肉、幾片菜葉,通通浸在湯汁裏,怎麽瞧都讓人食欲大增
“這是我前些日子琢磨出來的燒雞面,本來想給家裏人解解饞,沒想到今日派上用場了連大哥、大哥,你們快嘗嘗看味道如何?”
楊柳兒嘴巴刁是人人皆知,但凡她準備的吃食都是難得的美味,聽到她這麽說,楊志和連君軒也不客氣,一人分了半碗就吃了起來
綠色的面塊裏不知道加了什麽,咬一□格外爽滑有彈性,再配上雞胸肉,鮮香的湯汁,當真別有一番風味
“這湯汁是用燒雞骨頭熬的?”楊志咽下一口就迫不及待發問
楊柳兒得意的兩頰酒窩深陷,脆生生應道:“當然了,原本我以為用鮮雞湯更好,但時間來不及了,就把大哥拿回來的燒雞拆下骨頭熬湯,沒想到味道也很不錯”
楊杏兒也很是興奮,接話道:“大哥,你看鋪子賣這面塊怎麽樣?頂餓不說,還一樣吃了燒雞”
不過有一句話她聰明的沒有說出口,燒雞既然加入了面碗,比起單獨食用,對于味道的要求就沒那麽嚴格了,即便大師傅回鄉,楊志的手藝也足以應付
楊志沒有說話,只笑着望向連君軒,不想連君軒只顧着低頭吃面,急得楊柳兒偷偷伸腳踢了他一記
連君軒隐下嘴角的笑意,好似吓了一跳一般猛然擡頭,末了才恍然大悟般應道:“這燒雞面應該會好賣,不如那鋪子我出銀錢兌下來,平日就交給大哥打理,待賺了銀錢就一人一半,如何?”
“這可不行!”楊志雖然在外面謀生多年,性情圓滑精明,卻不是貪心的人,聞言趕緊擺手拒絕,“我做活拿工錢就好,怎麽能分一半,這太多了”
連君軒卻是一揮手,極霸道的道:“我平日也沒空閑打理鋪子,不過是出份本錢,挂個名字大小事情都要你張羅,分一半進項是應當的,你若是不答應,我沒有什麽信得過的人手,這鋪子也不能兌了”
楊柳兒也是趕緊勸道:“大哥,你就應了吧一人出力一人出銀錢,進項對半分也說的過去,頂多以後你多上心,鋪子紅火了,大家就都多賺錢了”
楊志想想小妹說的有理,又實在舍不得這“當家作主”的機會,于是就應了下來
這一下衆人都有些興奮,楊志還和連君軒約好明日去鋪子裏看一看,楊柳兒就同姊姊一起琢磨如何改進燒雞面,力圖節約成本又要味道好
這一晚,少年少女們都差點失了眠,翻來覆去的夢裏都如同院子裏的玉米堆一般,金燦燦一片……
第二日一早,楊柳兒趁着家裏人不注意,偷偷從樟木箱子裏翻出那一百五十兩銀票塞給連君軒
連君軒見她眼睛骨碌碌的轉着,生怕被家裏人發現的模樣,忍不住好笑逗弄道:“我這次算不算幫了你一個大忙,你想怎麽謝我啊?”
楊柳兒皺了小鼻子,極想賞他兩個白眼,但礙于還要他添上另一半的本錢,只得委曲求全的試探道:“給你包兩頓餃子?”
連君軒雙手抱了胸,極得意的搖頭,晃得發冠上的金翅小球顫個不停
楊柳兒氣惱的噘了嘴巴,偷偷嘀咕,“有錢人就是小氣,斤斤計較”
連君軒眼裏笑意更濃,低頭湊過去說道:“先前答應的那套衣衫,我要師兄那個立領繡竹節紋的式樣,另外再加一只荷包”
楊柳兒不情不願的應了下來,末了惡狠狠地道:“既然給你謝禮,我就不跟你客氣了以後鋪子的收益,大哥拿一半,剩下一半我們平分我會記帳的,你別想賴帳”
連君軒心願達成,無所謂的揮揮手,“都給你了,我不差那幾兩銀子”
“那怎麽成?親兄弟明算帳,總之我給你記帳了,說不定你将來什麽時候還能派上大用場呢”楊柳兒說風就是雨,進屋就忙着裁紙釘賬冊,連楊志出門都沒送一送
連君軒看了只覺好笑,就算連家人都把他當成眼中釘肉中刺,但将來分家或者他成親總會分給他一份産業,他真不把這個小鋪子的進項看在眼裏
但他卻不知道,楊柳兒居然一語成谶,在将來的某一日這些他曾不屑一顧的銀錢,幫他保住了男人的顏面和尊嚴……
中秋月圓人也圓,作為傳統節日,中秋是除了過年之外,百姓們最重視的一個節日了
再清貧的人家也要攢出幾文錢進城割一條肉,買上幾塊最便宜的青紅絲月餅分給孩子們打打牙祭
特別今年托了兩場及時雨的功勞,玉米算是豐收,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挂滿了等待風幹的玉米棒子,遠遠望去,分外喜慶又滿足
“都來瞧,都來看,本店新進上好的杭綢、松江布,價錢便宜啊!”
“賣胭脂水粉、妝盒首飾哩,讨好婆娘的必備佳品啊!”
“好吃的月餅啊,豆沙餡、五仁餡,買二斤送半斤啊!”
笆沛縣城裏比起往日也熱鬧許多,各條街路上人來人往,小販和商鋪夥計們奮力叫賣着,指望從腰包鼓了的農人手裏多掏些銀錢出來
前幾日,連君軒剛以二百八十兩的價格把吳記燒雞鋪子兌了下來,吳掌櫃惦記家裏生病的老妻,拿到銀錢的第二日就同大師傅結伴回鄉了
楊志這個大掌櫃走馬上任,鋪子裏的人手全體留用,又拿着砍價砍下來的二十兩銀子添置了許多碗盤,趁着過節的熱鬧勁,楊家鋪子也麻利的開張了
白瓷青花大碗裝了翠綠色的燒雞面塊,淺口青碟子裏盛了紅通通的辣油,白生生的小瓷瓶裏裝了醬油、醋、細鹽,随時備着給口味重的食客自己調味另外還有一只只巴掌大小的瓷盤羅列在櫃臺上,裝了脆生生的麻辣小黃瓜條,又韌又香的醬油蘿蔔幹,還有小蔥拌豆腐、炝拌土豆絲、紅油豆腐幹、蒜香海帶絲、芹菜花生米等等十幾個品種的小菜,只要扔上兩文錢就能端一疊
笆沛這裏因為氣候原因,大多種植麥子,飲食受影響,幾乎人人都喜歡吃面食,喜吃大塊肉、大碗酒,但百姓日子窮苦,極少有人舍得花幾百文買只燒雞回去
而楊家的燒雞面,面色翠綠,新奇又好吃,燒雞肉塊香噴噴,一大碗才賣十五文,再來上兩碟爽口又鹹香的小菜、一壺老酒,一家老少幾口,或者三五清貧好友坐在一起吃喝,當真是實惠至極
所以幾乎是一推出來,鋪子裏就客似雲來,而且随着口碑傳揚出去,生意更是越來越紅火
楊志第一次做掌櫃,自然有很多照顧不到之處但他腦子靈又會說話,為人也不像吳掌櫃那般吝啬,這桌送碟小菜,那桌添兩塊雞肉,就是有些難伺候的客人也被打點的樂呵呵
楊山惦記鋪子生意,急忙把田裏的玉米稭稈拾掇好,又翻地種下麥種,然後就拉着楊田跑來“站腳助威”,後來見兒女們都極能幹,把生意做得又好又順利,他放心之餘,心裏倒有些不是滋味
他這爹當的,真是越來越沒存在感了不過轉瞬想起某個人、某些事,他又精神抖擻的回家去了
楊柳兒在鋪子裏幫忙,連君軒自然也是常常“大駕光臨”,而通常楊柳兒也都毫不客氣的指使他幫忙做活
楊柳兒想得很好,這鋪子有他四分之一的收益,身為大股東,為自家生意貢獻力量,這是理所當然的
但楊志和楊杏兒卻不這麽想,暗地裏把小妹好好數落一遍,末了又多請了一個夥計,楊柳兒就被留在家裏照顧父親和四叔的一日三餐了,連君軒也跟着很少出現了,兄妹倆見了都松了一口氣
待鋪子生意走上正軌,楊杏兒也不再常去了,畢竟她一個閨女不好一直待在鋪子裏,萬一被哪個地痞無賴的扯住,模了模小手,她的名聲也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