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喜中秀才(2)
北風刮得一日冷似一日,田裏的麥子已經蓋着雪被安然睡去了,尋常日子,路上幾乎看不到行人柳樹溝裏,家家戶戶都開始貓了冬,男人們做些小活計,婆娘們則聚在某家大炕上做針線、說閑話,偶爾舉着鞋底子敲打兩下淘氣的娃子
楊山上了兩次山,見收獲少,家裏又不急着用銀錢,反倒是大兒子鋪子裏每日都有進項,于是也收了弓箭柴刀,帶着楊田出門去蹓跶幾圈,偶爾讓楊柳兒姊妹炒幾個菜,尋三五個交好的村人回家來喝碗老酒、吹吹牛,日子過得倒也快
當楊柳兒無聊的把錢匣子裏的銅錢清點了幾十次後,楊誠和連君軒終于回來了
這一日楊志正在鋪裏同幾個熟客說笑,突然見自家二弟歸來,喜得立刻迎了出去他也是個精明圓滑的,先前聽弟弟隐隐說過,書院裏的讀書郎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适合去考秀才的只有他們兩人明白內情的人自然不會說什麽,但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還不知道要扯出些什麽閑話,所以在弟弟的秀才功名沒有牢牢戴在頭上之前,他是絕對不會多嘴聲張
楊誠多日不見大哥也很是激動,開口就問家裏人都好不好,連君軒也是笑着上前寒暄幾句
說話間,楊志就要把兩人帶到後面廂房,可楊誠卻示意他看向門外原來連家馬車旁還站了一個手挽包裹、身穿素色襖裙的年輕姑娘
楊志看得一愣,腦海裏閃過那些香豔的戲文,立時就沉了臉,不管這女子是同弟弟還是連君軒哪個有牽連,都不是好事
“大哥,這位是吳掌櫃的獨生女,還是把人請去後面再說吧”楊誠猜出大哥誤會了,但也不好多說,只得稍稍解釋了一句
Advertisement
楊志一時沒反應過來,皺着眉頭點了點頭
而那吳姑娘長得濃眉大眼、身形高挑,進了鋪子見幾個客人望向她,趕緊低了頭,随着楊誠往後走,行事倒也規矩的很
不過幾步路,衆人就進了楊志平日歇息的小屋,待上了茶水,楊誠也不敢耽擱,仔細把事情說了一遍
原來史先生帶着他們兩人到府城趕考很是順利,兩人筆試都名列前茅,學正大人同史先生是同年,私底下也常走動,當面考校時又怎會為難,于是兩人當堂就被點了秀才,只等明年秋日再去皇都大考當然,若想要多準備兩年,等三年後那屆再考也成
師徒三個自然是歡喜非常,在府城游玩幾日,采買了一些東西就準備回來了,結果臨行前一日,晚間宿在客棧,見這吳姑娘因為沒有銀錢付帳被店家驅趕,兩人一時好心上前解圍,不想越問越覺得熟悉,最後才知道,這吳姑娘原來就是燒雞鋪吳掌櫃的女兒
只是吳掌櫃早就兌了鋪子回老家去了,怎麽他的女兒還千裏迢迢跑來尋親,難道哪裏出了岔子?兩人想不出個所以然,又不敢讓吳姑娘自己趕路,就直接捎帶她一起回來了
楊志聽完也是滿肚子疑惑,剛琢磨着要仔細問一問,吳姑娘倒是先開口了,起身行禮之後就問道:“這燒雞鋪子不是我阿爹開的嗎,為什麽不見我阿爹?”
楊志幾個對視一眼,這才慢慢說道:“吳姑娘,這鋪子在兩個月前就出兌了,吳掌櫃拿了銀錢,同大師傅結伴回鄉去了你路上不曾遇到嗎,還是走岔了?”
“什麽?”吳姑娘稱得上是個美人,但一路受了些苦楚,消瘦許多這會受驚之下,眼睛瞪得很大,讓人很是擔心她的眼珠會從眼眶裏掉出來
就聽得她道:“我一路并未見到阿爹啊,再說我娘病重沒了,我叔叔要把我賣進大戶人家做奴婢,我一着急就偷偷賣了家裏的房子和幾畝旱田做盤纏,跑出來尋阿爹作主阿爹若是回去,怕是要着急了!”
楊志幾個這才知吳姑娘尋親背後還有這樣的事,心裏都有些佩服少年本就熱血,路見不平必然拔刀相助,更何況楊志多少還念着和吳掌櫃相識多年的情分,于是勸說道:“吳姑娘,南北行走,岔路很多,說不定吳掌櫃真是同你走岔了,若你再回身去尋,許是又要錯過不如你先等上一些時日吧,吳掌櫃必然會回來尋你”
一聽到這話,吳姑娘也覺這話有道理,但她身上盤纏都花盡了,以後吃住都沒着落,一時間就為難的紅了臉
楊志同楊誠對視一眼,心裏當下就有些計較,開口邀請吳姑娘去自家暫住,還道:“我家裏有兩個妹妹,正好也能同你做個伴”
吳姑娘只猶豫了一會就應了,但心裏默默盤算着,以後見了阿爹一定要多送楊家一些謝禮,但她卻不知道世事難料,很多事都不會順着自己的心意發展……
楊家人估模着這幾日楊誠要回來,盼望的脖子都要拉長了,不時跑去門口探看,好不容易見到馬車到了門前,老老少少就都歡喜跑出來迎接
楊誠難得毛躁了一次,下車直接跪倒,同父親禀告,“阿爹,我考上了,我是秀才了!”
“真的?”楊山一聽,喜得手都哆嗦了,扶起二兒子直道:“祖宗保佑,祖宗保佑!”
而楊柳兒笑着圍着二哥轉了一圈,末了才偷偷看向連君軒,見他臉上三分得意七分歡喜,就說道:“恭喜連大哥”
連君軒一下車目光就沒從她身上離開過,聞言就湊上前,小聲地道:“我給你買了好多新奇玩意,你見了一定喜歡”
聽到這話,楊柳兒心裏甜滋滋的,可嘴上卻照舊反駁,“我還沒看過呢,你怎麽知道我喜歡?”
衆人說了會話就要進院子,可在這當口,楊志卻是把吳姑娘從馬車上請了下來見到家人一副又好奇又疑惑的樣子,楊志趕緊簡單解釋了幾句
楊家人都是好心腸,吳姑娘既是楊誠救回來,也是楊志作主帶家裏來的,紛紛客套見禮,末了讓楊柳兒帶她去上窯歇着
楊杏兒燒了水沖完茶,生怕小妹招待不好客人,趕緊回屋去探看,沒想到,兩人正坐在一處說針線,聊得很是投機的樣子,就放心的去張羅午飯了
吳姑娘一路風餐露宿,心裏又壓着事,如今終于落了腳,這一放松就覺疲憊,不等吃午飯就倚在山牆睡了過去
楊柳兒扶着她躺好,又替她蓋了被子,心底對她倒是三分敬佩七分憐憫,但轉瞬想起早早就歸鄉的吳掌櫃,總覺得事情有些蹊跷
今日家裏人湊得齊全,楊家過年才用到的大桌面也擡了出來,楊杏兒把家裏存的好吃食都拿了出來,張羅了六個菜還有一小盆粳米飯、一簸籮雪白的饅頭
楊山開了一壇老酒,但凡是男人,有一個算一個,面前都倒了一碗,農家有規矩,沒成家的後生是不能沾酒的,若是有什麽特大喜事,這規矩才可以放一邊而楊誠帶着秀才功名回來,楊山簡直喜瘋了,別說一碗酒,一壇都不足以宣洩他的喜意
楊柳兒姊妹也破例上了桌,一家人熱熱鬧鬧就吃喝起來,席間,說過科考之事,自然又說起吳掌櫃父女
楊柳兒一邊啃着雞爪子,一邊順口就把自己的猜測說了出來,“咱們縣城到吳掌櫃老家要走多久的路?吳掌櫃和吳姊姊怎麽就沒遇到,是不是有什麽事啊?”
楊杏兒給小妹挾了一筷子羊肉,嗔怪道:“好好吃飯,平白咒人家做什麽?”
無故遭罵,楊柳兒委屈的噘了嘴巴,連君軒見了舍不得,趕緊應道:“我倒覺得柳兒說的有些道理,路上不太平,別是吳掌櫃遇到什麽難事也不見得”
楊志一聽也覺得有理,點了點頭道:“不如我明日回城,托南下的商隊打聽看看?”
他的話音剛落,門外卻是有人開口道:“誰要找南下商隊?我就認識很多啊”
楊柳兒聽出是魏春的聲音,趕緊跳起來去開門,楊杏兒則羞紅着臉避到屋角
魏春這一個月來,借口連君軒走前囑托,可是沒少往楊家跑今日給楊山捎上二兩煙絲,明日幫楊柳兒買盒繡線,後日又專程跑來幫忙掃雪,真是下足了功夫
楊山到底是個厚道的,雖然心裏有些不喜,但見他好歹也是個鋪子東家,這般低三下四的央求賠情,也就慢慢地給他一些好臉色,只是依舊不許大女兒同魏春見面
魏春也是個機靈的,一進門見了禮就趕緊笑道:“我聽說連少爺和楊兄弟趕考回來了,正好又在附近辦事,所以就拐來湊個熱鬧,沾沾喜氣”
楊山聽他說話好聽,連君軒又在場,難得沒黑臉,開口喊閨女添副幹淨碗筷
楊杏兒趁機就避了出去可楊柳兒惦記要聽吳家的事,不理姊姊拉扯,厚着臉皮留了下來,楊杏兒拿她沒辦法,只能裝了一碗米飯,撥了點菜,回窯洞守着吳姑娘去了
笆沛這裏雖說窮苦,山林也因為開礦被破壞了大半,但也有一些特産的藥材和皮毛每年這個時候都有南邊來的商隊采買
魏春先前在安和堂就管着采買一事,識得很多門路,這兩個月自開了牙行,替買賣雙方牽線,賺的辛苦錢豐厚,口碑也漸漸樹立起來了,所以對找商隊打聽消息的事,別人沒頭緒,魏春辦起來卻簡單,方才他又怕楊山攆人,這才開口應了下來
楊志兄弟倆,一個因為魏春介紹,多了很多生意;一個出門在外也沒少接到魏春托人捎帶去的吃食用物,冷眼看了這麽久,也覺他人品不錯,所以待他都很客氣
一時間,衆人重新落座,酒桌上又熱鬧了起來,而魏春也是言而有信,當晚回城就托人打聽
吳姑娘閨名金鈴,睡醒後聽得消息,鄭重行禮謝過衆人,就安心在楊家暫時住下
原本楊柳兒姊妹還怕吳金鈴是個難相處的人,但只一日下來,楊家上下就真心喜歡上這個姑娘了
她實在太勤快了,洗衣、拾掇屋子,做得是又快又好,就是竈間裏的活計也是一把好手,自己燒火、炒菜,小半時辰就能整出四菜一湯,口味絕對是吳家老家的風味做法,楊家人吃的新奇又美味,贊不絕口
俗話說來者是客,自然也沒有讓客人幫忙做活兒的道理,可楊柳兒姊妹,連同楊山都開口勸了很多次,吳金鈴也不聽,反倒更勤快了,楊家人沒辦法,只能替她添置些換洗衣衫和用物,算是回報
楊柳兒原本就被姊姊寵着,除了偶爾下廚,別的活計都不曾沾手幾次,吳金鈴一來,她澈底成了嬌嬌小姐,每日除了吃就是睡,偶爾做做針線、數數銅錢,沒半個月倒是養得臉色紅潤、白胖可人,惹得楊家上下更歡喜不已
楊誠特意帶了一盒點心要謝吳金鈴,楊志則不知道在哪裏淘換了一支雕花烏木簪,至于連君軒每次出入捎帶的吃用玩物也少不了她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