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賺錢解愁思(2)
巧姨娘一直笑咪咪看着衆人說笑,也沒插話,這會見楊山回來,就大着膽子說:“先前我嫁去的那個村子離這裏只有五十裏,叫黑山溝,村子後面就有個小煤窯本來也開過兩年,但不景氣就散了,剩了很多的碎煤末子堆在窯洞外邊咱家若是能用的上,不如派人去問問,說不定給裏正扔個幾十文錢就都拉回來了”
“真的?”楊柳兒第一個歡喜應聲,“姨娘可是幫了我大忙了,我還以為要跑去府城那邊買碎煤呢這買賣若是成了,給姨娘一成的紅利做謝禮!”
“哎呀,我就是閑話兩句”巧姨娘趕緊擺手推辭,她一個做姨娘的,半個奴仆身分,說話能得主子采納就是長臉面了,怎麽還能收謝禮呢
楊柳兒卻是不容她反駁,應道:“我說給,姨娘就別推辭了左右也沒有多少銀子,姨娘留着買些胭脂水粉吧”
楊山最喜一家人相處親厚和樂,見狀也勸道:“孩子一片好心,你就收下吧”
巧姨娘琢磨着那煤球不過兩文一塊,再賺錢也沒多少,于是就順水推舟應了下來,哪裏想的到,這一成紅利居然足夠她吃喝不愁到老,不過這是後話了
魏春一連在岳家泡了兩日,連着楊柳兒都是忙得廢寝忘食,兩人幾乎把所有細節都商量好了,最後定了規矩,本錢各出一半,魏春負責推銷,楊柳兒負責安排人手做蜂窩煤,正好王君軒還給她留了一個免商稅鋪子的名額,直接找家鐵匠鋪子入夥就成了
至于獲利如何計算,幾番推遲下,最後魏春得四成紅利,楊柳兒得五成期間,楊杏兒笑咪咪在一邊聽着,聽累了就做針線、琢磨吃食,半句也不曾插言,左右都是自家人,誰多誰少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Advertisement
一有了決議,魏春立馬就回城張羅開了要選口碑好又知道底細的打鐵鋪子,要在甘隴境內各縣,甚至還有更北的寒山府城租用庫房,事情是瑣碎又費心
楊柳兒也帶着家裏的人手在莊園外搭建了長長一溜的簡易棚子,又從村裏喊人手,租借牛車、馬車,等魏春同黑山溝的裏正談妥,就立刻派出去往回拉碎煤,剩下的黃泥之類就随地取材……
這一忙起來,日子果然過得快了許多,眼見就要到中秋了今年老天爺照舊過的很歡樂,沒掉幾滴眼淚,田裏的玉米又旱得不成樣子
先前村裏的收成同楊家無關,楊家都放了兩次水解決燃眉之急,如今其中還有自家三成收入,更是不能吝啬
因此,時常可見楊家莊園裏有黑色的煙柱沖天而起,山上的孫叔見到這個約定好的信號就會幫忙打開山頂的水渠
楊家的小水塘得了源源不斷的活水,轉而又流淌進村裏各家的旱田,玉米秧們解了渴,眼見就精神起來了,這讓柳樹溝人人走路都是腳下生風,特別是看到別村田裏蔫頭耷腦的玉米秧,心裏就沒來由的生出一股子驕傲,哪怕人家酸溜溜的說柳樹溝一村都是楊家奴才,也沒人氣惱
這世道、這年頭,還有什麽比填飽肚子更重要
尊嚴,自由?那是什麽東西,頂餓嗎?
再說楊家從未同那些富貴人家一般,苛待過他們這些鄉親,不但田租收的少,進莊園做長工還有工錢拿,就是這幾個月,村裏後生被招去做煤球,也是一日供兩頓飽飯的,即便再刻薄的人也說不出半個不字,若不是借着同村的情義,這樣的好日子哪能輪得到自家身上?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知足!
春末收麥子的時候,楊山幾乎日日都要去田裏轉幾圈,這會輪到要收玉米,他反倒跑城裏跑得勤了
原因無他,楊誠他們一走三個多月,半點音訊都沒有,他實在是惦記啊
在城裏落腳的楊志和魏春也不必父親催,整日都在城裏搜尋各路商隊,打探情況,有說路上碰見過,有說根本沒見到,有的甚至說有沙盜滅了一支大商隊,聽得兩人也是提心吊膽,偏偏又不敢跟楊山說,只好每次都強笑着勸他,沒有消息就是證明平安的好消息
楊山也知道這個道理,但還是吃睡不香,小門小戶的農家好不容易供出個讀書的,二兒子又争氣,順風順水的考到舉人,若是出了什麽岔子,豈不是連哭都沒地方哭去了
有時候他急得狠了也想尋個人發發脾氣,但瞧見小心翼翼度日的巧姨娘,再望了望整日裏外忙碌,瘦得臉上酒窩都平了的小女兒,他又把火氣壓了下去
楊柳兒自然也是吃睡不好,雖說離得下雪還有很久,但歸期越近她越是心慌,即便再忙碌也抹不去心裏的隐憂
但凡聽人家說起沙漠兩字,就會下意識豎起耳朵,可每次也都是失望收場,而遠在千裏之外的皇都裏,連老爺子也是皺着眉頭,仰望着天空的烈日嘆氣
身後的老仆武伯實在看不過,上前低聲勸道:“老太爺,坐下歇歇吧有些事,您惦記也幫不上忙啊”
連老爺子無奈,回身坐下,大口灌了一杯涼茶,這才覺得胸腔裏的焦灼好似輕了一些
“這個混小子,一聲不響就跑西域去了,千裏沙漠是那麽好過的?萬一……我怎麽同老兄弟交代?”
武伯回身仔細瞧着院子裏并沒有什麽可疑之人,這才關了門又勸道:“二少爺自小就是個倔強脾氣,先前甘沛那幾個管事又動了點手腳,還有……嗯,想必他這是急着要還連家恩情呢”
“這個倔驢!”連老爺子又惱又心疼,“他只要好好活着,生兒育女延續王家香火,就不枉我養他長大了”
聽到這話,武伯笑呵呵的給連老爺子續了茶,轉而說起市井裏聽來的一些流言,權當給主子解悶了
偶然擡眼望向後院,心中也忍不住嘆氣,連家雖說是老太爺作主,但可不是老太爺一個人的連家,那幾位若是知道眼中釘肉中刺是個外姓人,還說不定會怎麽張狂呢,想必那位少爺也是想到了這一點才執意遠走吧,真金白銀也許買不來英雄心,但絕對可以堵住小人的嘴巴
當北風一日冷過一日的時候,秋收的號角也吹響了家家戶戶不管男女老幼盡皆出動,照舊先幫主家收完糧食才輪到自家成片的玉米被割倒,露出尖利的茬子,偶爾有淘氣小子們玩鬧摔倒了,被紮的鬼哭狼嚎,免不了被心疼的老娘再拍上幾巴掌
楊家今年有了莊戶,不必再自己挨累,但楊山和楊田還是戴了鬥笠,日日去田間走動,偶爾還會捎信讓家裏送些吃喝過去,犒勞辛苦的鄉親
楊志原本也想回家幫着張羅幾日,順便送即将生産的媳婦回來坐月子,可惜吳金鈴的肚子卻在臨上車時發作了,只能留在新買的小院裏生産
許是平日活計做的多,吳金鈴的頭胎也沒遭什麽罪,不過三個時辰就生了個七斤多的胖丫頭
吳金鈴失望的當即就掉了眼淚,惹得穩婆一個勁的勸着,“夫人別哭啊,你這是頭胎,以後一年生一個都來得及再說老話說的好,先開花後結果,姐兒帶着弟弟跑!下一胎保管就是胖小子了”
不曾想楊志抱了閨女卻歡喜得眉開眼笑,楊家歷來就是疼閨女多過兒子,端看楊柳兒如何受寵就能猜出一二他自然也繼承了這個好傳統,再看閨女胖嘟嘟的小臉蛋,簡直連心都快軟的化掉了
“閨女好,閨女好!兒子以後再生,先把我閨女喂飽了!”
吳金鈴見自家掌櫃的确實是真心疼閨女的模樣,心裏也舒坦了一些,加上拿了喜錢的穩婆又勸了幾句,她也慢慢收了眼淚,一門心思照料剛見面的親閨女了
楊家接了喜信,楊山很是失望,但瞧見笑着張羅東西要去看小侄女的小女兒,也就不那麽郁悶了若是小孫女像姑姑一樣聰慧,也沒什麽不好,至于孫子,讓兒子以後再努力些就是了
楊柳兒到小院門口時,正好碰到楊杏兒也坐車來探望,姊妹倆歡歡喜喜的一同進了門
吳金鈴見兩個小泵子帶了大堆的吃食用物,楊杏兒甚至送了個擅廚事的老婆子過來,她不禁在心裏暗暗盤算,這小院離燒雞面鋪子很近,又是她的地盤,做什麽都方便,比起回楊家莊園坐月子方便多了,就徹底去了心事
楊柳兒和楊杏兒住了兩日,見嫂子和孩子都好,又都放心不下家裏就紛紛告辭回去了
不過這麽幾日的功夫,村裏的玉米都已經收完了,田間地頭都是一堆堆的玉米稭杆,等到曬幹後,拉回去就是一冬熱炕的保證
看到楊家的院裏堆滿了金燦燦的玉米棒子,楊山的臉上終于見到一些喜意,看得巧姨娘也是偷偷松了一口氣
莊園裏,每日都要殺上幾十只雞,洗刷幹淨送去燒雞面鋪子
楊柳兒早早囑咐過幾個幫忙的小媳婦把雞身上那層絨毛留下,原本幾個小媳婦還覺得每只雞身上的絨毛太少,沒想到攢了一個月下來,居然存了兩麻袋,幾人好奇詢問這東西有何用處,她卻是笑着把話岔了開去
等到找了個秋高氣爽的好日子,洗刷蒸煮、暴曬,那兩袋子絨毛被拾掇的一點味道都沒有時,楊柳兒又開始做起了針線
一直在一旁陪着的冬雪看得很心疼,這樣沒日沒夜的忙碌,怕小姐的身體要累壞,想要勸幾句又被姊姊攔住,只好在吃食上變法子,讓主子能多吃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