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章
第 16 章
看見他,師知苧便想起來了那人,心不受控制地跳動起來。
那日在街道上便已經知曉,淮南王之子,顧侯爺,顧蘊光今日歸京。
顧蘊光正是囚她幾月的那個男人。
雖然顧蘊光不會在衆人眼中光明正大地搶她,但她與這位顧侯爺的怨仇實在不算淺,寧王也是。
這次恐怕是來者不善。
果然如師知苧所想,為首的趙鑿當看不出來對面的馬車是寧王府上的,大剌剌地停在中央。
趙鑿語氣微涼:“前方何人,速速讓路。”
行軍之人一身戾氣,尤其是高頭大馬的趙鑿更像是山中嚣張的土匪,嚴厲又張揚的冷喝,完全沒有将對面的人放在眼裏。
寧王這方的人見狀忍不住這口惡氣,當即道:“何人如此大膽,寧王都幹攔,是有幾顆腦袋供人砍的!”
此話一出便被趙鑿用手中的長戟掃過,直接将那人掃下馬。
趙鑿冷笑說着:“寧王尊貴,我們爺就不貴了?”
圍觀衆人皆沒有想到趙鑿這般的大膽,明知在對方報了寧王的稱呼後,竟然直接出手。
這簡直是在打寧王的臉t。
有眼尖的人已發現對面的人,似乎是剛回京不久的顧侯爺。
這顧侯爺的嚣張那是從幼時便開始的,除了聖人與淮南王能壓制幾分,旁人的面子從不會給,尤其與寧王不對付。
Advertisement
沒有想到這麽多年過去了,依舊如此。
臉被如此當衆打,饒是一向和氣的寧王也不由得生出不悅,伸手撩開車簾,目光微涼地看着對面的趙鑿。
“趙小将,道路不過寸尺,本王與顧侯爺各讓一步,如何?”
話是對的趙鑿說的,但眼卻看的是他身後的馬車。
藏青色車簾垂落,窺不見裏面的人。
作為王爺,主動給臣子讓道已是脾性好,寬宏大量了。
然對面的馬車卻絲毫未動,也無任何聲音傳出來,好似人在裏面沉睡。
趙鑿牽着缰繩,面露譏诮,揚着下颌看對面的惺惺作态。
又等了幾息依舊沒有任何聲音,寧王臉色微沉地放下車簾,囑咐驅車的人将馬車往側移。
然而哪怕是移動了,對面的馬車依舊不動,似乎就是刻意前來找茬。
寧王跟前的人受不住這般氣,對着趙鑿道:“王爺已讓道,爾等還不速速讓開。”
話音一落又被趙鑿一戟掃下去。
趙鑿不屑地道:“主子面前,還輪不到你說話。”
實在嚣張得太過分了,寧王平靜的臉色徹底的沉下去。
知曉顧蘊光回來了,每次他都是主動避開,這還是第一次碰上,誰知他比之前還要過分,半分情面都不給。
身後的師知苧亦是如此作想,雖知曉顧蘊光這人自幼便嚣張,尤其是當年,在謝府門口縱馬驚擾沈千嫡女沈長生的馬。
後來長生失蹤,她還以為與顧蘊光有關,曾去悄悄查過他,所以當時在地牢中第一眼見他有些眼熟。
這顧蘊光擋在此處是想要作何?
師知苧蹙眉看向趙鑿。
趙鑿似乎也看見了她,身子一下就立起來。
如此這般僵持也不好看,但若是讓寧王親自下馬去尋顧蘊光,這等掉臉面之事,他定是得做不到。
幸而對面轎中的人似乎睡醒了,懶散的腔調從裏面傳出來。
“趙鑿,讓。”
“是。”趙鑿調動馬車,讓出一寸路,然後大剌剌地驅着馬車先朝前行去,根本沒有留給寧王行路的機會。
馬車行至師知苧這方,突然停了下來。
為了防止她的馬車被驅走,趙鑿用手中的長戟卡住她的馬車。
而師知苧卻在馬車駛來時已經将車簾放了下來,當馬車停在一側,她心生不安。
果真,窗沿被敲響了。
“五兒跑得甚遠。”
從車簾外傳出青年惺忪懶倦的聲音,透着疏離與冷意。
師知苧眉心微颦,攥住膝上的裙裾,不安蔓延。
從對面馬車繼續傳來聲音,如同是從煉獄中爬出來,帶着森然的寒。
“我在侯府等你。”
話音落下,趙鑿便将長戟抽出,驅使着馬車往前行。
待到那嚣張的馬車駛遠後,寧王的馬車繼續朝前行去。
因只是兩句話的時辰,衆人并未發覺不對,但師知苧的心中的不安卻在擴散,忍不住猜測此間的話是何意。
平靜駕駛幾步路後,趙鑿回頭看着漸行漸遠的馬車,對着裏面的人問道:“爺,可還需要去宮中?”
馬車的簾子垂挂,偶有幾縷柔光從縫隙照進來,裏面的青年面容如雪,神色冷然,唯有額上還留着拇指大小的結痂,不損俊美,反添幾分風流肆意的野性。
骨節分明的素白手指單撐在側臉,聞言外面傳來的話,鴉黑眼睫輕顫,殷唇微啓地道:“去。”
“是。”趙鑿得令後驅着馬車前去。
另一側,師知苧一路都在猜測方才顧蘊光所言的話。
當馬車停在大理寺門口,她才暫且壓下不安的心。
大理寺早就被上頭人打過招呼,看守師府一行人的獄卒皆在外面。
寧王沒有跟進去。
诏獄中并無想象中那般艱難,尤其是女眷這邊,被褥、枕頭都幹淨無異味。
師知苧先進去看了秋姨娘。
秋姨娘猛的看向進來的師知苧,險些以為自己看錯了,直到牢門鐵鏈被打開,她才确定是女兒。
“知知!”
“姨娘。”師知苧看着眼睑面黃肌瘦的女人,鼻尖一酸,幾步上前将秋姨娘抱住。
秋姨娘又是欣喜,又是擔憂的将她的臉捧起,本是想問她為何會出現在此處。
但左右看了看,秋姨娘注意到她脖頸外有行刑過的紅痕,眼眶霎時一酸:“我苦命的女兒,他們對你行刑了嗎?”
師知苧被寧王妃帶出去,師府衆人皆不知曉。
不想讓她擔心,師知苧搖搖頭:“姨娘我無礙,倒是你在此處過得可好?”
秋姨娘含淚點點頭,指尖撫摸她脖頸上的傷疤,心中痛如在滴血:“姨娘無礙,此處的人并非那般無禮。”
眼能看的地方尚且這般多,不能看見的地方她簡直不敢想。
“姨娘別哭。”師知苧伸手擦着秋姨娘的眼淚。
“不哭,不哭了。”猶恐女兒擔憂,秋姨娘忙将眼淚止住,“知知是如何進來的?”
師知苧隐去在外的那些事,只告知秋姨娘自己如今在寧王府。
秋姨娘聞言神情一怔,随後便想起師府女眷,如今可随意被人要走身契。
女兒如今不再是良籍,而是旁人府上的奴婢。
秋姨娘心中微痛,卻又覺得與其在诏獄中不知最後結果如何,能活着在外,也甚好。
她含淚問道:“寧王府可待你好?”
師知苧點頭:“姨娘,我會想辦法救你們出來的。”
罪臣如何救?除非是此事翻案,但此事絕無翻案的轉機。
秋姨娘憐惜地摸着女兒的頭,眼中閃過決然:“孩子姨娘知你重情重義,此番我定然是勸不動你不管師府,所以若是能有機會,你便去昆山尋府主大人吧。”
沒等師知苧講話,秋姨娘繼續道:“知知,你先聽姨娘說,府中深陷牢獄中,如今恐怕難以逃離處罰,雖你自幼長在姨娘身邊,但你也知曉并自己并非是姨娘親子,我是從昆山來的,是中玉府主府上大小姐的貼身侍女,當年大人來昆山相遇小姐,後來離去後,小姐懷有了身孕,府主得知後便于小姐斷絕關系,所以懷孕的小姐帶着我來到千裏之外的京都,但小姐後卻因為憂思過重難産而亡,之後大人便将我給擡做姨娘,撫養你。”
師知苧從未聽聞過這些往事,雖知曉姨娘并非是親娘,但從未想過親娘竟是昆山中玉府主之女。
秋姨娘繼續道:“知知,寧王的律法定修,觸犯朝中多少人的利益,那些人不會動寧王,但大人絕對是首當其中的那個。”
“若猜測沒錯,之前推出實行的律法出了不少纰漏,那些人将這事推至大人身上,冤屈如若不能洗刷,雖不至于株連九族,但革職流放只怕是少不了。”
早在很久之前,太子方并不同意律法變動,而寧王卻以百姓利益為由,帶頭聯合上書給聖人。
如今出了纰漏,寧王再如何都是聖人之子,所以這件事必須需要有人來承擔,這般便落在師禦史的身上。
所以當時随君深陷謀害一案中,哪怕證據不足也還是锒铛入獄。
秋姨娘拭淚道:“知知,府主當時雖怨小姐,可卻也是疼愛她的,當年小姐負氣離去,這一路府主都派了人保護,只是後來……”
剩下的話說不出來,泣聲道:“小姐當年留下的信物,有一塊琳琅玉佩,上面有小姐親手刻的你的生辰八字,姨娘并未放在府中,就在長寧街的那濕巷中,你若帶着玉佩前去昆山,尋中玉府主大人,請他相助,說不定能救下幾人。”
就算不能救下人,那師知苧也不會再一輩子當奴,以後的日子不會太難。
擔憂師知苧倔強,非得留在京都受苦,秋姨娘握住她的手,目光懇求:“吾兒,小姐當年最後悔的便是選擇與府主斷絕關系,可又無顏面回去,府主亦是拉不下臉,所以小姐死之前都還念叨昆山與府主,你就當姨娘求求你,帶着玉佩去昆山尋府主,替小姐完成臨終前的遺願。”
聽完秋姨娘的話師知苧已經猜出她的意思,眼中浮起朦胧水霧,咬着牙道:“姨娘放心,我定會去昆山尋中玉府主的。”
也會回來救師府的。
秋姨娘撫摸着她淚痕斑駁的臉:“辛苦吾兒了。”
師知苧也知道事已發生,也無回旋之地,而且眼下也并非是傷心之時。
從秋姨娘這邊離開後,師知苧又去看了長姐與父親,還有平素交好的弟弟妹妹,見這些人皆無事才依依不舍離去。
出去時,诏獄外的天已昏黃。
寧王見她雙腮淚痕未盡,遞過去一張錦帕。
師知苧沒有拒絕,接過來低聲道:“王爺,我能否晚些時候再回去?”
寧王道:“你要去何處?我陪你去。”
師知苧搖搖頭。
寧王并未再強迫,而是讓身邊的人跟在她的身邊。
師知苧先是去了長寧街将刻有t自己生辰八字,還有名字的琳琅玉佩尋到,底下還有幾封娘親當年寫得昆山的書信,她都當做信物小心翼翼地藏着。
拿完信物,她輾轉又去了另一個小苑。
爹爹在很久之前曾有預料可能會有今日,早已經提前藏好了,他親自批注、推行的最初律法樣本,還有賬本。
上面皆明細地寫着所有明細開銷,并無任何貪污與暗自修改的證據。
但師知苧前去尋師禦史所言的賬本這些物什,卻早已被人挖空了。
誰會将尋到此處?
師知苧心緒不寧地離開,回到了寧王府。
回去時,寧王早已經入宮了。
剛進院子,紫蘇便行來,道是寧王妃尋她。
師知苧謹慎地将琳琅玉佩系藏在身上,随後便跟着紫蘇過去。
……
華燈初上,俯皇都之宏麗兮,瞰雲霞之浮動。
金玉盞,壺觞,瑤漿味氤氲,君主坐上方,底下皆是朝中重臣,太子、寧王,皆在此。
聖人剛得天降圖璧,神色正是歡喜,當衆誇獎獻寶的顧蘊光,随後吩咐身旁的宮人将圖璧呈來與衆人共樂。
巴掌大小的一塊圖璧被裝在四方琉璃盒中放置在中央,上面圖案色彩斑斓,‘天下共主,壽與天齊’這幾個字清晰可見。
傳言這圖璧是當時顧侯爺被圍困在邊關,本是窮途末路之際,結果它從天而降,恰好砸落在敵軍頭上将其砸死,這才贏下一戰。
此物是神谕,是命定給帝王之物,奉承至聖人手上,無疑是在告訴天下百姓,天下共主在大慶,是慶帝。
衆人皆恭維,就連太子也不例外地盯着圖璧看,眼中滿是興味。
唯獨姿态散漫,懶倚在座位上身着玄袍金冠的顧蘊光,下颌微揚地乜斜對面的寧王。
他殷紅的唇瓣洇上酒漬,仿若皎如玉樹臨風前,眼底泛着闌珊的醉意,帶着京都少有的醉玉頹山之美态。
手中金盞微擡,遙敬寧王一杯。好似之前在外的糾紛不曾存在過。
顧蘊光仰頭飲下一杯,上方的聖人聲音落來。
“蘊光,阒關前恪守十年無敵軍來犯,是該賞,還又帶回神谕,不知你現有何想要的?”聖人飲下幾杯酒,興致高漲地說道。
太子接過話笑着調侃道:“回陛下,成家倒還不着急,不過的确有看上的。”
“這…是哪家女郎?”聖人聞言話一頓,說出去的話便是潑出去的水。
再是不情願聖人還是在心中盤算,場中大臣那些會對淮南王有利,掌管天下兵馬,倘若兒子再娶個重臣之女,恐怕要不到幾年這天下就該改名了。
顧蘊光目光微瞥下方的寧王,對着他莞爾露出堪稱惡意的笑,仿佛披着漂亮斯文外皮的惡犬。
寧王見那一笑,心生不安。
“臣回京時,打馬入長安無意在道上遇一女子,見之甚是歡喜,轉身欲尋時已不見芳影。”顧蘊光嘴角噙着漫不經心的笑,似随口說道。
聖人因為他是要求重臣之女,沒有想到竟是尋個只有一面之緣的女郎,心中松下,“如此若蘊光喜歡,屆時若兩情相悅朕親自為你賜婚。”
“謝過陛下,不過臣暫時不欲想成家之事,而且那女郎臣已知曉是誰。”顧蘊光說道。
不成家,卻偏生在此時提及。
聖人目光望向下方的青年,唇紅齒白,頗有幾分當年皇姐之貌,俊美得相得益章,不過卻都是表面。
這些年聽過不少從阒關前傳來的消息,雖駐守多年,但這些年放肆的本事不見退,依舊生得一副嚣張肆意的心,尤其沖動,與遠在晉中的淮南王完全不一樣,注定翻不起什麽水花。
聖人斂下心中的所想,臉上溫和地問道:“可是哪家女郎?”
“師禦史庶三女。”太子接過話,與聖人笑道:“今白日蘊光還與兒臣說過,在路上又遇見那女主,但她被寧王請去府上做客。”
太子神情露出遺憾。
聖人聽見前面那女主乃庶女,心中正想的确當不了正妻,後又聽見後面一句話,臉上的溫和降下去。
突然想起了前不久的下毒之案,目光忽地掃至下方的寧王。
寧王一見聖人目光,便知顧蘊光為何在此提及此事,師禦史深陷謀反案中。
眼下顧蘊光當衆說看見他前去接師知苧,便是向衆人暗示師府早已搭上寧王府,但若只是這樣倒是輕的。
寧王神色暗下,晦澀地看着對面看似無害的人,心中卻明了。
他借由聖人的話順水推舟,表面毫無痕跡的在生性多疑的聖人面前提及,那便會懷疑他別有用心,甚至還會将之前下毒謀害之事,聯想至他的身上。
寧王再看向上方的聖人,果然眼底流露着懷疑。
寧王壓下心中情緒,起身俯拜道:“的确有此事,不過是王妃身邊缺少懂禮數的婢子,便去太後懿旨,是挑選了一女子。”
“是嗎?”聖人神情晦澀,看不出什麽情緒。
“回陛下,的确如此。”寧王垂着頭。
聖人沉默不言,場面氣氛隐約變得有些古怪。
衆人皆知寧王這些年不得聖人喜愛,不僅僅是因為其母身份低微,還因當年寵幸寧王生母後導致了皇後自殺。
所以這些年寧王才會步步為營,半分差池都不敢犯。
在場的所有人都打起不敢出,唯有下方主動挑起事端的顧蘊光。
他甚至在臉上帶上了困頓,半寐般觑地掃過跪在中央的寧王,瞧不出什麽喜色的情緒。
這般詭谲的氣氛僅維持了半盞茶的時辰。
聖人臉上破冰,執着手中的金盞,似笑非笑地道:“嗯,紅纓難得喜歡一個人,蘊光也是,這倒教朕不知如何是好了。”
衆人聽聖人親昵地喚紅纓,突然想起來寧王能走到眼下地位,全靠的是當年誓死求娶魏氏長女,現在卻又接着王妃之名光明正大的私會旁人。
如此表裏不一,實在不堪。
寧王聽完聖人的話,心中微沉,看似是在詢問,實則是在逼他抉擇。
“父皇,依兒臣之見,蘊光才當真是難得看上一人,雖是個庶女當不了正妻,好歹也能讓蘊光身邊有個知冷暖的人。”太子不嫌事大地出言。
一出口便是荒唐話,衆人已習慣了。
而這句話也恰好說至聖人心坎。
雖淮南王手握重兵,但這顧蘊光卻實打實是皇姐唯一的兒子,幼時又長在膝下,再是如何有會偏向些。
心中另有思量,聖人斥看了一眼扶不上牆的太子,随後轉頭說道:“既然是紅纓待着無趣,可入宮去陪太後,正巧身邊也缺個知心人。”
沒再議論顧蘊光娶妻之事,師知苧就身份低微,更何況是個罪臣之女,聖人并不打算讓顧蘊光娶,就此掠過此事。
寧王坐回位置,來時的心情已蕩然無存,晦澀地看着對面的人。
顧蘊光眼含绛河,玉面上染上幾分醉态,對着他莞爾一笑。
寧王讀懂笑中的意思,他這是收的顧蘊光第一份小禮,先當衆斷了他與師知苧的姻緣,還讓聖人對他産生懷疑。
思此寧王心中翻湧,借着飲酒掩飾險些失态的情緒。
宴會至之尾聲,聖人薄醉,在場衆臣面帶酣暢而歸。
寧王一出宮便馬不停蹄地趕往回府。
顧蘊光腳步徐徐地與太子行在後面。
太子滿是興味地觑看那都透着慌張的馬車,笑道:“蘊光,瞧,這厮急了,這次下宴都裝不下洋相了。”
顧蘊光收回視線,不置一詞。
“早知那師府的三小姐對他有些作用,孤當時就該先一步将人搶了,好教他也感受感受這般滋味。”太子說得有些切齒,語氣帶着醉意。
“想安悅對那謝岐宴是百般關懷,甚至還求到孤這裏來了,被是氣的,如今見寧王這厮也是一樣,心中現在是倍感暢快啊。”
聽不下去這些陳年舊事,顧蘊光尋了個理由離去。
上了馬車後,顧蘊光将頭往後微靠,馬車輕輕地搖晃,似也晃出了幾分醉意,腦中莫名的突然想起了一人。
單手揉着額,聲線喑啞地問道:“人帶回去了嗎?”
驅車的趙鑿回答:“回爺,應該已經到了。”
顧蘊光聞言,揉額的手一頓,喉結輕滾,“嗯。”
夜色微涼,馬車将停放至王府門口,寧王便腳步蹒跚地從上面跌落。
寧王扶開扶着自己的人:“人呢?還在王妃那兒嗎?”
下人答道:“回王爺,下去您離去之後,王妃便将人送出去了。”
“送出去了?!”寧王轉去別苑的腳步一頓,倏然回首,死死盯住回答的下人。
“是的,王妃道三小姐想走,說是在外面對顧侯爺一見傾心,王妃做主将人送去顧侯爺的府上。”
下人的話音甫一落,便見主子腳步蹒跚,雙眸泛着醉紅的赤色,直奔往外。
将将落府的馬車上的馬兒被解了繩,寧王翻身上馬,誰也攔不下的一路奔疾前往侯府。
月色漸濃,四進古建府邸,亭臺樓閣,飛檐黛瓦,處處雕梁畫棟,甚至還有不少地方奢靡地t用金箔紙貼繪着壁畫。
趙鑿将腳步微蹒跚的顧蘊光扶至內屋,随後喚府中下人備熱水,燃熏香。
吩咐完這一切後,回過頭本是要詢問,府中被送進人之事。
卻見青年似只懶恹恹的冬眠的雪白犬獸,颀長的身軀蜷縮軟榻上,眉宇染着微醺的醉意,瞧着格外無害。
“爺。”趙鑿欣賞兩息,忙上前低聲詢問:“三小姐連同她的身契一道被寧王妃送來,若是寧王一會兒前來搶人,奴該如何做?”
畢竟是個王爺,做得太過了,聖人面上也過不去,所以趙鑿一時半會拿不準。
顧蘊光困頓地掀開泛着水漬地眸,渙散地盯着梁頂的惡獸,唇微動:“等。”
“是。”趙鑿領命行出去。
同類推薦

萌妻來襲:軍帥,壞壞寵!
從她過完十四歲生日那天起,就跟她說了以後不準半夜偷爬到他的床上來,她小嘴一張一合,已經不知道跟他說了多少次最後一晚。孟祁寒真的是寧可相信世界上有鬼,也不相信孟杳杳這一張嘴。
“以後我要是娶妻了,你也這樣爬上來?”
“娶妻?人家都講你不舉,除了我孟杳杳誰要你?”
某男邪魅一笑:“我都不舉了,你還要我幹嘛?”
“暖床啊,你知道你身上有多暖和嗎?”話未落,已被他壓在了身下,“只能暖床,那豈不委屈了你?”
他是殺伐果斷的冰山少帥,唯獨寵她入骨,他說,杳杳,這輩子我不會讓你哭的,除了床上……

爆寵小狂妃:皇叔,太兇勐
“皇叔,不要了,潇潇疼。”“乖。”年輕帝王伸手,動作輕柔地拉住她受傷的小腿,聲音低沉沙啞,難掩心疼:“忍忍,塗了藥,一會兒就不疼了。”她是後宮寵妃,心狠手辣,惡名昭彰。新皇登基,她被殘忍賜死!重活一世,誓要一雪前恥,虐親姐,鬥渣男,朝堂內外所有人的生死,全在她倚姣作媚的一句話間。“皇叔,朝中大臣都說我是禍國妖妃,聯...

啓禀王爺,王妃她又窮瘋了
試問這天底下誰敢要一個皇子來給自己的閨女沖喜?
東天樞大将軍文書勉是也!
衆人惋惜:堂堂皇子被迫沖喜,這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皇權的沒落?!
----------------------------------------
文綿綿,悲催社畜一枚,一睜眼卻成了大将軍的閨女,還撈到個俊美又多金的安南王殿下作未婚夫,本以為從此過上了金山銀山、福海無邊的小日子。
豈料......
府中上下不善理財,已經到變賣家財度日的地步......
人美心善的王爺一臉疼惜,“本王府中的金銀滿庫房,王妃随便花。
”
文綿綿雙目放光,“來人啊,裝銀票!”
從此...
“王爺,王妃花錢如流水,今日又是十萬兩。
”
“無妨,本王底子厚,王妃盡管花。
”
“王爺,王妃花錢無節制,您的金庫快見了底了!”
“無妨,本王還能賺!”
“王爺,王妃連夜清空了您的金庫!”
“什麽!”
富可敵國的安南王殿下即将裂開。
文綿綿款步走來,“王爺別着急,我來送你一條會下金蛋的街!”
----------------------------------------
【社畜王妃VS沖喜王爺】
文綿綿:一時花錢一時爽,一直花錢一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