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袁老千古2

第18章 袁老千古2

真是一群叛逆的觀衆老爺。

林菱郁卒萬分地踏進院子,正巧爺爺從廚房裏擦着手出來了,正問呢:“妹妹啊,你不是要去鎮上拿快遞,吃過午飯爺爺騎電動車拉你去。還有,你要有空記得去山上看看你爸,你回來了,你帶點金紙香燭去給他說一聲,好叫他知道你回來了哦。”

“好,爺爺,我知道。我看過黃歷了,明天日子好,宜掃墓,我明天去看爸爸和奶奶。”林菱舉着支架說,想了想又跟直播間的觀衆解釋說,

【袁爺爺的事跡我還能說出點一二三,但你們要問我雜交稻怎麽種,我只知道什麽三系雜交基本原理,找到一個雄性但不育的稻種、通過人工授粉來配制雜交一代。再具體就講不出來了。回頭我找找資料,看能不能私信給你們哈。

那個找我買種子的趙大,我現在不帶貨哎,你買那個幹啥?你不會是50萬吧?還有,現代醫學也是一門學問,不是專門學醫的實在不懂,我也不敢亂講。既然你們不想看院子,那我要跟我爺爺去拿快遞,還是帶你們看看鄉村風光吧。】

林菱将支架放在了院子中龍眼樹下的石桌上,支起平板,快速點開一個袁爺爺的短視頻,說了聲:“既然你們那麽感興趣,就給你們看看可愛的袁爺爺,不過這些視頻你們自己不是也能搜到嗎?算了算了,就當混直播時長了,你們等等我哈。”

她說完就一溜小跑跑去找準備去外頭牽電動車的爺爺了,一邊跑還一邊喊道:“爺爺,我們不能騎電動車,我們要去找對街三堂嬸婆借三輪車才行,我把我出租房那邊的冰箱、家電之類都寄回來了,騎電動車咱們拿不了那麽多呀!”

林菱的聲音遠去了,諸朝衆人只能望着眼前這古樸陳舊的農家小院,皆感到失落。

而平板上的視頻已經開始播放:

畫面中是個沒有陽光的陰天,天空灰暗,街道兩旁卻人山人海,人們大多身穿黑衣,手裏拉着巨大的黑色白字橫幅,簇擁着一個緩緩往前移動的、漆黑的、底部裝有四個輪子的鐵盒子,鐵盒子上還裝飾着黃色白色及黑色的絹花。視頻中有個男人的聲音沉痛地說着:【本臺消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在長沙逝世……】

随着這男人清晰的聲音,嘈雜的背景聲中還夾雜着無數人幾乎哽咽的吶喊:

袁爺爺,一路走好。

視頻鏡頭偏移到道路兩旁,照在兩邊擁擠的人的臉上,有人怔怔落淚,有人低頭抹淚,無數人追逐着那駛得越來越快的黑車,聲嘶力竭地喊着走好,而諸朝的人也在震撼之餘,終于看見了與林菱家截然不同的城市景觀。

寬闊平坦、纖塵不染的道路,街道上跑着無數那種鐵盒子,兩側是高聳入雲的樓房……歷朝歷代能夠觀看仙跡的人統統都呆住了,瞠目結舌地望着眼前的一切。

這就是後世嗎?

Advertisement

這或許不是人間,而是天庭吧!

随後畫面一轉,出現了一個滿臉皺紋、有些瘦小的老人臉龐,諸朝都沒想到原來林菱口中的袁隆平竟是這個樣子!他們還以為會是個風度翩翩的儒士學究,誰知……他臉上滿是歲月的溝溝壑壑,黑黃的皮膚就像時常頂着風吹日曬在田間地頭耕種的老農。

【中國的糧食是不夠吃的。】

那老人帶着口音,身着儉樸的條紋短衫,微微皺着眉頭。

【以前,我們要進口一部分,如果外國一卡你,不賣給你糧食。那就麻煩了,老百姓就要餓肚子了!】

【我們國家耕地面積最少18億畝地紅線,但我們還有十幾億畝的鹽堿地,如果我們的海水稻能夠研究成功,至少能夠增加1億畝耕地,這個什麽概念呢?能夠多養活1億人口!】

18億畝?沒等古人們震驚,畫面又一次突轉。

那似乎是一個靈堂,那位方才還神采奕奕地說着海水稻能夠多養活一億人口的老人,已安靜地躺在鮮花的簇擁之中,他身上蓋着一面鮮紅的、綴着五顆五角星的布,那似乎是一面旗幟?而這個畫面又漸漸淡為底色,那老人的音容笑貌又浮現在其上,就好像他還活着,他還沒走遠。

【我做過一個夢。】

老人眼含笑意。

【我那個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比掃帚還長。太陽曬起來,我和我的同事就坐在稻穗下乘涼,後來我又夢到了一次,田裏有一顆大樹,上面卻不是樹枝,盡是稻穗……】

他的聲音輕輕地落下,老人的音容笑貌也仿佛被風吹散了。

最後,仙跡播放的畫面中留下一句話,便漸漸熄滅了。

【袁爺爺,我們想你了。】

洪武八年,朱元璋也看得熱淚盈眶,他本就是貧農出身,一眼便能看出那老者是個真正幹農活的人,他日日泡在田地裏,才能研究出那雜交稻,讓後世那麽多人都不再挨餓。

“這是個聖人!”朱元璋拿袖子抹了抹淚,“咱若是能得袁老,咱也不必發愁了。”

莫說十八億畝,大明的黃冊上記載的田畝數僅有三百八十餘萬畝!那後世萬歷鼈孫朝,張居正為他清出來七千餘萬畝田,已經讓朱元璋心肝膽寒,若非群臣在場,他早就想破口大罵。

但後世卻又18億畝,且聽那袁老的意思,這數字是不容侵犯的底線,想來正經田畝數定然比這個數字還多。

那麽多的丁口、那麽多的田地又有那樣高産的稻種,怨不得他們能養活那麽多人,又能供養其那麽多的讀書人。

田畝、糧種與人口,三者缺一不可。

朱元璋嘆息:“糧食還是根本啊。”

少年朱棣卻神色認真地道:“爹,兒子愚見,這天靈靈地林林姑娘離咱們也不過幾百年,袁老花了五十幾年研究出來了這雜交稻,咱們比不上人家,那花上個一百年又如何?若真能做成,恐怕咱大明不止多一百年國祚呢。”

“你個龜兒,總算說了點有用的話,可這事不好辦,就是尋遍天下善農耕的老農,只怕他們也弄不明白何為雜交稻!”

朱棣眼珠子一轉,打仗必須得有糧,有糧才能養後世說的空軍!這事必須得辦!于是從身後一把将弟弟朱橚拽了出來:“爹,老五耐性好,還喜歡種花種草,他種什麽活什麽,還能夠辨識百草,天靈靈地林林姑娘不是說了要去尋那什麽不會生娃的稻種,這不就是老五的專長嗎?不如就叫他來辦!”

朱元璋也想起來這兒子的确記性好又愛種花草,猶記得立春他帶着标兒與這些龜兒們一起下地行籍田禮,這麽多兒子裏,就數他鋤頭揮得好!不由大手一揮:“有理,老五,這雜交稻就交給你了!你要專心致志、好好地研究出來,這可是關系天下生民的大事,別叫爹失望啊!”

朱橚晴天霹靂:喵喵喵??

康熙朝。

本在糾結那“嬛嬛朕能不能睡中間”到底是不是老四的康熙聽到雜交水稻精神一振,他本就是個極留心農耕的皇帝,紫禁城裏的豐澤園便有他親自種下的幾畝稻田。而且就在康熙三十五年,他在例行巡視豐澤園時,意外發現了一抹提前成熟的稻谷,這稻谷不僅穗粒飽滿,還在六月就成熟!他立刻命人将此稻種留種,去年再次種下,果然又在六月熟了。

他從中優中選優,挑選了其中最好的再次留種,明年再種。

如此年年播種收割,康熙用這“一穗相傳”的笨法子不斷選育、培育出了大量早熟又耐寒的新稻種,此稻種不僅成熟早,吃得來也是松軟可口、香甜細嫩,尤其用來煮粥,湯汁柔滑卻不散碎,如今不僅在宮中廣泛耕種,在京郊萬泉河畔也開墾了千畝稻田,他早已預備将此稻種往江南也推廣過去,讓天下人都能吃上這樣好的“禦稻”。

如今仙跡提出的雜交水稻,也為他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康熙自己種過稻子,他甚至知道稻米是雌雄同花、自花授粉的,可林姑娘說要人工授粉、三系雜交……稻米要如何才能人工授粉,三系又是哪三系?

他不禁陷入了深深思索之中。

貞觀元年,李世民也跟左右衆臣嘆息道:“老百姓就像那水,既能讓船安穩航行,也能掀起驚濤駭浪将船掀翻。而你做了有利于百姓的事,百姓也會記得你。那袁老如此造福百姓,百姓也始終惦念着他,即便他走了,人們也懷念他,正是這個道理。”

民以食為天,李世民想了想,召來司農寺卿,囑咐道:“卿可知稻可雜交?”

司農寺卿慚愧地低下頭:“臣只知吳地肥沃而物候适宜,稻米一歲再熟,卻不知稻米可否與他物雜交,臣愚昧。”

“哎,朕也是今日才知曉,卿不必自責。”李世民将其攙扶起來,道,“稻米雜交後産量頗高,只是難度頗大,以後司農寺便着手研究此事,路雖艱,行則必達,朕也不奢望立時能研究出來,只盼望朕有生之年能見到天下人都溫飽無憂啊!”

“臣遵旨。”司農寺卿連忙鄭重應下,退下後卻很是疑惑:大唐主食大多以麥造面,長安的老百姓乃至達官貴人家中的主食都以餅、面為主,飯粥次之。因此長安東市中有數不勝數的“麸行”與“賣麸人”,那便是長安的糧行、糧商。稻米則大多是南人食用,且稻飯昂貴,向來是招待貴客或高門世家才能食用,聖人怎的突然想起要問稻?還要将稻雜交?

和誰雜交?如何雜交?不對,這稻米是如何耕種來着?出身世家從沒有下過地的司農寺卿滿臉苦惱地離去了。

北宋,建隆年間。

“官家,那街上呼嘯而過的,難不成是後世的馬車?”趙匡胤也正唏噓,就聽趙光義在旁神色恍惚地道,“若能得此不必畜力便可疾馳之車,何懼遼人騎兵?我們定能将燕雲十六州收複!”

趙匡胤自然知曉這道理,但他不提,便是察覺到這後世鐵車定然造價不菲,鋼鐵本就難得,且還不知後世用什麽拉車,竟瞧不出端倪,還能拉這麽快!

想來又是一個如雜交稻一般,他們大宋無法奢望的東西。

但重視農桑、改良農具、培育良種,總歸還是能做到的。趙匡胤心中有了決斷,暗暗下定決心,要頒布勸農令!還要網羅天下善農者,為大宋增産增糧!

見大哥不言語,趙光義也知道自己是癡心妄想,這仙跡雖能叫他們窺探天機,卻似乎有意隔絕他們與那林小娘子,不願兩邊有更深的聯系,他們總歸還是得靠自己治理國家,不可走捷徑,這恐怕便是天意吧。

但他卻不知為何,總無法忘懷那黑鐵盒車,心中仿佛總有一股飙車的沖動。

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也命人将農家弟子、墨家弟子一并召來,開門見山地分別遞給兩家一副刻在木板上的圖畫。

農家弟子低頭一看,是一片農田,田裏長着一棵棵“稻樹”,滿樹皆是笤帚那麽長的稻穗。農家弟子迷茫萬分地擡頭看了眼嬴政,試探着問道:“……陛下?”

“朕欲得這能夠禾下乘涼的雜交稻,這是天機所示!兩千年後之人皆食此稻,人人不知饑馑,如此神物就交托給你們了。”

農家弟子頓時倒吸了一口涼氣,那口氣又卡在喉嚨頭,漲得人滿臉通紅。

而一旁的墨家弟子也沒好到哪裏去,他手中之畫是一輛行駛在平整大道上的黑漆鐵盒車,上面還貼心地注明,此車不必牲畜拉車而疾馳。

墨家弟子十分幹脆地一翻白眼,暈了。

漢高祖時期,劉邦卻罕見地沒有被雜交稻迷惑了心智,那明清或是唐宋距離後世至多不過幾百年的距離,想來農事也較大漢專研更深,若是要研制那雜交稻恐怕還有機會。

而剛剛建立、百廢待興的大漢,卻沒有餘力投身其中。

因此劉邦這個實用主義之人,耳尖地留意到了林菱在講述清朝人口翻倍時随口一提的一句話:“……便是番薯、玉米、馬鈴薯等活人無數的糧食。”

番薯、玉米、馬鈴薯。

很好,漢朝一個都沒有!

尤其那“番薯”二字,何為番呢?外族為番!

這東西不是中原本有的,那這東西又産自哪裏呢?

若是能尋到,不比那雜交稻更便宜?

莫說擁有後世那麽多人口,便是能像那清一般,能得到2億丁口,劉邦也深覺滿足了!

林娘看着家境富裕,家中應有良田。

想到這仙跡的脾氣,他眼珠一轉,學着後人口吻發言詢問:“主播,你家中田地可有種植番薯、玉米和馬鈴薯?”

林菱跟爺爺一塊兒去住在對街的親戚家借了電動三輪車回來,就發現視頻播完了黑屏了,連忙走過去一看,直播人數倒是沒掉,她松了口氣,将支架拿起來就看到劉老三在問,于是略帶嫌棄地道:

【先前說帶你們看我家院子,你們又不看!有啊,我家後山還有半畝自留地,我爺爺有種點番薯和玉米,其他都是些豆角、茄子、包菜啥的,馬鈴薯好像沒種,爺爺年紀大了一個人很難管理過來,不過我現在回來就能幫忙了,走兩步路就到,剛好現在有時間,可以帶你們去看看哦!以後帶大家種菜~】

劉邦傻了,林娘家中怎麽只有半畝地?

士族不說沃野千裏,便是各地豪強田侯也該有良田數百,怎會……半畝?

劉邦扭頭問呂雉:“可是後世的畝,與大漢不大一樣?”

呂雉搖搖頭,她打心眼覺着,或許林娘子并非豪強士族出身,她看起來雖過得像士族女子般衣食無憂,卻并非真的養尊處優,家中無仆從使喚,也不穿金戴銀,衣裳看着也不華貴。

但若是這般去想,後人的世道卻更加令人不敢置信了。

後世,黔首也能如鄉紳地主、世家一般生活嗎?

那又該是個怎樣的世道呢?

而締造這一切的朝廷,又是個怎樣的朝廷?

同類推薦

超時空進化

超時空進化

波瀾浩瀚的星空世界,恐怖覺醒,吞噬萬物,無數種族陷入末日之中;一封來自未來的信件,楚風踏入救世之路,跨越無數戰場,屹立世界之巅,逆轉一次次末日災難,執掌無限時空,征戰千萬位面,超越極限進化,成無上之主!
小說關鍵詞:超時空進化無彈窗,超時空進化,超時空進化最新章節閱讀

古龍世界裏的吃瓜劍客

古龍世界裏的吃瓜劍客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
那些主角不需要幫助。
好不容易穿越一次,除了一些意難平,剩下的就是經歷一些名場面,吃瓜看戲吐吐槽。
當然還有……
名劍,美酒,絕世佳人!

紅警之超時空兵團

紅警之超時空兵團

一座紅警基地車;一座超時空傳送儀;一個雄心勃勃的指揮官。
歷經地球百年風雲,紅警兵團的征程走過一戰、主宰二戰……彪悍的征程揚帆起航。
————
本書是華麗繼《紅色警戒之民國》、《紅警之索馬裏》、《紅警之從廢土開始》三本之後,紅警基地流小說的第四本,全新的設定,不一樣的精彩。
新書求收藏和推薦票!

我不是精靈王

我不是精靈王

開局一把西瓜刀,裝備全靠爆!這不是游戲,這是真實世界,童樂只是想回到自己的世界而已,卻被精靈族冠以精靈王的稱號。
龍族也來湊熱鬧,說他有龍族血統,廢話,人家是地道的龍的傳人!
說老子是精靈王,絕對是嫉妒老子長得漂亮!
這個精靈有點萌,先養着吧!這個狐女有點妖,看我收了你!這個美女有點兇……老婆大人,我錯了![

消防英雄

消防英雄

第三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年度十大影響力IP作品!
本書影視版權、動畫版權已出售。
1976年7月28日中國唐山發生了裏氏7.8級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國汶川發生了自建國以來最大的地震,8.12天津濱海新區發生爆炸,8.30美國休斯頓發生了五百年一遇的洪水,12.7美國加州發生了巨大火災……不管是地震或是火災或是洪水,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我們都能看到一群逆向而行的特殊人群。
他們用自己堅實的臂膀彼此支撐,逆向而行于天災對抗。他們年紀輕輕卻要擔負拯救世界的重負。他們不是超級英雄,卻為了同一個信念,成了真正生活裏的英雄!小說關鍵詞:消防英雄無彈窗,消防英雄,消防英雄最新章節閱讀

Destiny惡魔之翼

Destiny惡魔之翼

因為一個外星女警察的失誤,本來就壽命不長的他結束了在這個世界的生命。
作為補救,他被送到了另一個世界延續他的生命。
但是由于那個女警察的另一個失誤,另一個宇宙掀起了一場狂風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