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吃人禮教

第39章 吃人禮教

仙跡罵得實在太過辛辣,可朱熹再也沒法為自己袒護了。

他想起前年他曾遷任漳州知府時,因當地民風開放,男女無媒無聘便自由戀愛婚配,這種在他眼中“淫奔”的現象令朱熹深痛惡絕,于是頒布了法令強制漳州的女子纏足。

他的确頒布過法令要求女子纏足且禁止當地女子出門,但這是為了重振整頓三綱五常,他也僅要求漳州女子如此,有何不對?

為何要将天下女子纏足之風歸結于他?未免太過偏頗!朱熹不由有些委屈。

在南宋,連公主都纏足,将一雙大腳纏成一鈎新月般的美人足,皇家尚且如此,民女效仿又有何奇怪?為何後世竟如此痛恨此事?

更何況,他在漳州不僅要求女子纏足,他也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實事、好事——他核實田畝、免苛捐雜稅、廣播儒教、赈濟災民……他身為知府時兢兢業業之功績,仙跡不提一字,難不成那些治學勤政、施政改革還不如一個纏足令重要嗎?

想到此處!朱熹不由生出些氣憤之情。

存天理滅人欲本是正道……他錯了嗎?

他彎腰拾起筆,明明有無數的理由為自己辯駁,但他還是望着撰寫到一半的卻遲遲無法再落筆寫字。

明洪武年間,朱元璋也驚詫道:“咱沒有說過啊!”

馬皇後瞪他一眼:“定然是你往後做的壞事!重八,你果然糊塗啊!”馬皇後望着朱元璋也有些難以置信,激動得用力一拍身旁的桌案,氣道,“重八,你先前總看不起秦始皇,可人家秦始皇都以陶俑代替人殉了,你你你……你怎如此糊塗!”

朱元璋委屈萬分:“咱真不知道啊!”

面上裝得無辜,心底卻有些打鼓:元朝也人殉啊,怎麽沒人罵忽必烈,光罵他了?還有那個纏足……都怪民間私通、私奔的風氣太盛!叫他極為不喜,因此他将私奔定為重罪,還寫入了《大明律》,難不成以後還是屢禁不止,他才會強硬令內命婦纏足以做天下表率?

他低着頭被馬皇後苦口婆心地念叨,一點也不還嘴,心裏卻還是別扭地想,生是男人偶,死是男人俑,忠貞又不是壞事……

但這兩項制度影響了他在皇帝中的排名?

Advertisement

朱元璋的好勝心不由起來了,他老朱到底排幾名啊!

心好似貓爪般撓着,他真想發言問後人這皇帝排名究竟是怎麽排,他又身處幾名?但林老夫子看到網友的留言笑了笑,繼續往下講秦法了:

【這位禿頭同學說得蠻有道理的,但程朱理學不能光看它壞的地方,最初的程門立雪尊師重教,最初的理學儒佛結合,致良知、倡導本心,也不是為了壓迫女性而存在。

只不過,程朱理學遇到了不斷集權的封建社會,為了适應皇權與集權,理學越到後面也與程頤、朱熹當初的本意大相徑庭了,朱熹或許也沒有料到,他的學生和後人,會将他的思想扭曲成集權與束縛百姓的工具吧?

所以咱們說回秦法所體現出來的先進性,也一定要将他放在當時的社會制度裏去看。

當然,在婚姻相對自由的情況下,秦律也為了保障婚姻穩定做出了一些規定。秦律允許夫妻雙方離異,只要去官府辦理好離婚手續就可以,但如果有一方沒有去官府“請決”,存在私逃的行為,就要收到懲處,一般是被罰“黥城旦舂”,這個刑法的意思便是在臉上刺字後男的發配去築城,女發配去舂米。

罰得還是比較重的,但“嚴刑”正是秦律的一種風格。

那麽,這項法律是怎麽保障婚姻穩定的呢?

我們可以從出土的《睡虎地秦簡》中看到這樣一處記載:“女子甲為人妻,去亡,得及自出,小未盈六尺,當論不當?已官,當論;未官,不當論”這條法律也蠻有意思的。

這塊秦簡記錄的案件情況是女子甲與人結婚後逃亡,秦吏認為應當論罪,但秦吏在判決時竟然還會“實事求是”,他還注意到女子甲的身高低于六寸,太過矮小,是屬于未成年人,因此在判決時為其減刑。

這是秦法在嚴刑之外的另一個特征:詳細周全。

《睡虎地秦簡》還有另一處記載,是女子逃亡後再嫁,男子也重新娶了別的逃亡女為妻,被官府發現後,被判雙方都處罰。

我們可以看到,在婚姻關系裏,秦律禁止的是私自離婚出逃這個行為,但這一行為主體不論男女,在論刑上是沒有偏頗的。在秦朝,不論官府、百姓,他們從不強調女子守貞、貞潔,而是強調男女在婚姻關系中都要負相同的責任,強調男女都要為家庭穩定做出貢獻。

如果拿秦“婚姻”法與後面的朝代相比呢?

宋朝法律,女子要是主動和離,不論青紅皂白,都要挨板子,還要坐牢!咱們熟悉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就曾因想要和家暴騙財的張汝舟和離而被仗責投入大獄,幸好她的遭遇引起了很多人的同情,在許多親友的竭力斡旋下,李清照只坐了九日牢。

而到了明清,女子的處境更糟了,女子地位因理學的影響進一步下降,再嫁都被視為不貞,和離更是幾乎不可能。《大明律》就直接規定:“妻擅去者,徒三年,因而改嫁者,杖一百,離異歸宗。”

意思是大明朝的已婚女子如果有敢違背丈夫的意願和離出逃的,不僅要坐三年牢,且如果那妻子逃亡後已改嫁,還要挨一百下板子,打完還要與後面的丈夫離異,回到自己原來的家族。

已經幾乎完全禁止女主離婚再嫁了。

到了清朝,滿清的制度比較複雜,滿人與漢人之間在待遇方面也是有差別的,清初,滿人女子在禮教上的束縛較小,滿人姑娘選秀被撂牌子後就可以自由婚嫁,而且滿人有旗屬、有自己的旗主,只要旗主同意,是能夠改嫁的。

在清朝初期,滿人女子的婚嫁是皇權、旗權大于禮教。

不過到了清朝中後期,滿人女子這方面的優勢也逐漸被當時的社會風氣同化,地位變得越來越低了,而漢人女子在清朝,與明朝是一樣的,甚至因為清朝的統治者非漢人,所面臨的處境也更糟糕了。

在清朝,漢女改嫁要經受很大的輿論壓力,一般都不會被允許離婚再嫁,即便是寡婦,丈夫已經死了,也會有為了“掙一座貞節牌坊”的娘家、夫家,強迫女子不嫁守節、甚至自殺殉節。】

【密碼總是丢:但其實貞節牌坊在最早出現的時候,其實是為了褒獎母親養育之恩為名建立的,結果卻被扭曲成了一座“貞”字大山。在明清為什麽貞節牌坊有這樣的吸引力?因為在當時不止民間的大戶人家在攀比貞節牌坊的數量,就連官府都以自己轄區貞節牌坊的數量作為政績明證,這就導致了很多女子被逼守寡、甚至被活活餓死的女子不計其數。】

【涼涼月下有只猹:很贊同,怪不得咱們迅哥說:“我翻開歷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注],當時的社會風氣确實是有點病态瘋癫的。】

林爺爺看到網友留言也屢次點頭,又嘆息:

【是啊,仁義道德本來是好的,但最可怕的就是有些人借了這樣的帽子去“吃人”,而美化自己的罪行。就像程朱理學的誕生,這門學問肯定不是為了束縛女性而誕生的,它的最初意願也是好的,但卻被後來的理學學子扭曲魔化,成了加害女子的枷鎖。

所以,講到此處,爺爺便可以回答網友剛剛問的問題了:秦法先進嗎?秦法尊重女性嗎?是的,用我們現在的目光來看,至少在婚姻方面,秦法在兩千多年前便已經用法律确立了男女在婚姻上的主體平等,所以爺爺也說,它是一部哪怕與我們相隔兩千多年都還有借鑒意義的法律。

但大家也要記住,秦法如此規定的出發點其實不是為了“平權”,最終也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在目的上與咱們的法律出發點有所不同。

對了,大家知道秦朝法律的奠基人是誰嗎?

不是旁人,正是我們之前說過的李斯!秦朝一統六國後的法律幾乎都是他帶頭主持完善的,他也是秦朝法家的集大成者和代表人物。】

【智慧女孩不禿頭:是不禿頭!!我是不禿頭女孩!】

秦漢兩朝的各位帝王與臣子聽到後頭那幾個朝代竟然禁止女子改嫁都驚訝地張大了嘴。

秦朝,嬴政思來想去都鬧不明白為何後頭的那幾個朝代都不允許女子再嫁,那什麽貞潔什麽理學,有人口重要嗎?婚姻不美滿或男人死了便不能再嫁,治下的戶數與丁口只會越來越少。

嬴政恨不得女子三嫁四嫁,多生些秦吏出來為大秦幹活。

而且……後世還讓女子纏足?

那女子怎麽幹活?

沒人幹活,那怎麽能行呢?

還有……嬴政仔細回味那句“禮教吃人”的話,竟然生出一些共鳴來——如今那些儒士肆意借古諷今、大肆宣揚恢複分封,不也正是借着周禮要壓迫他屈服嗎?嬴政冷冷一笑:“說得好,禮教果然吃人!”

随後又聽到了最後一句,嬴政略略思忖,便對侍奉的宮人擺了擺手道:“傳令,将李斯帶上來。”

漢朝,劉邦也是呆呆地坐了好一會兒,才扭頭問蕭何:

“不許女子再嫁?瘋了?”

劉邦為了鼓勵生育,連滿了15歲的适齡女子不嫁人要征120錢“單身”稅的損招都想了出來,可見他多期望漢朝幾乎被打空的丁戶能快速恢複。連死了丈夫的寡婦都不許再嫁,這人口如何恢複?

還用貞節牌坊,活活逼死那麽多人!

不說他,漢初幾代帝王都對增加人口有種瘋狂的執念,就算用了儒家的思想,也不妨礙他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哪裏會去在意那些酸儒的話?後世的皇帝瘋了怎麽會真的相信那些狗屁倒竈的話?

從一而終、逼迫女子守貞,那誰願意生娃兒?

呵呵,這種沒用的東西聽聽就算了吧!

漢景帝朝,劉啓也一臉黑。

他因為知曉劉徹是漢武帝,未來能夠痛擊匈奴,已經下旨廢劉榮,改立三歲的劉徹為太子了,而劉徹的生母王美人也将要被封為皇後。

這位他還挺寵愛的王氏也是二嫁婦——在嫁給他之前,王美人是金王孫的妻子,還和金王孫生了個女兒,但這一點也不妨礙王美人嫁入皇家,更何況漢朝的其他尋常百姓。

“宋元明清……”劉啓嫌棄地撇撇嘴,并在心中活學活用地嘀咕。

仙跡說得沒錯,這幾個朝代聽起來就很封建!

唐朝,李世民則在幽幽嘆氣:“好叫後世知曉,我大唐律法在此也不比秦漢差!我大唐的小娘子若與其郎君感情不和,有兩不相情願者,可以提出與郎君義絕!且若是男方有虧,大唐律法還寫明了,男子應給予女子三年以上的給養,或是米糧或是銀錢,不能叫那女子衣食無着,可比秦法更完善了!但為何仙跡總是忽略我大唐?難不成我大唐日後并無多少明君,庸庸碌碌,在後世漸漸名聲不顯?”

李世民不由憂愁了起來。

長孫無忌在旁安慰道:“陛下,仙跡不提大唐,也是好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總比被那宋元明清一般拎出來怒罵好些。”

李世民:“……”

安慰得很好,下次不要再安慰朕了。

宋,建炎三年,浙江。

李清照本靠着窗在看書,誰知忽然聽見了自己的名字!

她正好就在杭州,昨天鄰人正好就要替一個叫張汝舟的人來提親做媒啊!她還沒來記得為自己被評為“千古第一才女”而高興,就聽見了自己被那個張汝舟騙財家暴的悲慘遭遇。

李清照雖是婉約派詞人,性格卻并不軟弱,相反她極有主見、魄力與膽識,因此聽到最後,震驚的情緒消散後不是苦澀,而是憤怒。

“張汝舟是吧?家暴騙財是吧?幸好昨日沒有貿然答應,如此王八好生氣人!”李清照憤怒得一雙柳眉倒豎,“此不為人子之暴徒,可別再叫我遇見!否則非打斷那豎子狗腿不可!”

明洪武年間,朱元璋偷偷往身邊瞥了一眼,果然看到了神色越發嚴肅的馬皇後,他不禁有些坐立不安,但還是嘴硬道:“早在大明之前,天下婦人便皆為小腳了,歷代文人歌頌纏足的詩歌比比皆是,纏腳的事兒哪能怪罪到咱大明頭上……”

如今才是洪武八年,朱元璋還未頒布《衮冕制度》,因此還未強迫“命婦複雜繁盛冠飾和纏足”,雖然仙跡上的後人說他日後做了,但此時的他嘴硬起來,也還有幾分底氣。

“天下婦人皆為小腳,那我是什麽?我不是婦人家?”馬皇後生氣道,“照你這般說,我是男人不曾!”

馬皇後的怒斥頓時将下頭暗暗看熱鬧的諸位皇子目光吸引了過來,就連朱标都忍不住投來了瑟瑟發抖的目光。

朱元璋頓時不敢還嘴了,緩了緩,才拉了拉馬皇後的袖子:“妹子,你生什麽氣嘛,孩子們都在呢,給咱留點面兒。”

馬皇後哼了一聲轉過身去了。

見馬皇後的态度有所軟和,朱元璋立刻又張狂起來,理直氣壯道:“再說,這後人說得也不一定都全對嘛!先前在仙跡上挂咱的畫像,将咱畫得那般醜!咱若生得一張鞋拔子臉,當初你能瞧得上咱?可見後人也有錯的時候!

這纏足說起來嘛,手段雖……雖過了些,但實際上為了正風氣,你說說,好好的女人家不安心在家相夫教子、孝順公婆,成日往外跑像什麽樣子!還有那和離的事兒,誰家好媳婦成日想着和離的?今兒嫁給甲,明兒嫁給乙,又像什麽樣子!這兩樣不都是為了老百姓家庭和睦安定嘛!”

“你這說得什麽話!夫妻之間的安定和睦憑什麽全賴在女子身上?枉顧朝廷政令狎妓的男人何其之多,為了妾室便枉顧正妻的官員也比比皆是!那群男人怎麽不叫他們纏足?”

馬皇後說着說着流下淚來:“你聽聽往後咱們大明的女子過得是何日子,竟為了貞節牌坊将人活活餓死!這樣的世道,難道不是吃人的世道嗎?”

朱元璋嘴唇動了動,還是沒說話。

确實……是有些過了。

仙跡為女子着想的那些話,令馬皇後心潮起伏,敢情她先前說了那麽多,重八是一句都沒有聽進去!她正要将朱元璋再從頭到腳都斥責一頓,忽然聽見孩子們堆裏冒出來一個弱弱的聲音:

“爹……娘……不知是不是兒子聽錯了,你們聽沒聽見仙跡說那亡了我大明江山的清朝……”正是少年的朱棣,他從兄弟們中間探出腦袋來,“好像不是漢人朝廷……”

一句話就讓朱元璋渾身激靈了一下。

對啊,先前一直不知道為什麽仙跡總說滿清滿清,還以為這個朝就叫“滿清朝”呢,如今才知道這個“滿”是想必是族名!仙跡才會因此說滿清分滿人和漢人……說清朝統治者不是漢人。

所以……清朝是外族入主中原。

在朱元璋的時空,滿人的先祖還是出于分裂的部落狀态,“女真”、“肅慎”、“挹婁”等等部落都與滿人一脈相承,但“滿州”一詞要到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才正式出現。

因此朱元璋絞盡腦汁,也猜不出“滿清”是哪一族。

他只是無比悲傷地想:那滿清……會不會是另一個元朝?

當初他好不容易驅逐鞑虜,最後大明竟又亡于外族,那這兩百多年的存續豈不是都成了笑話……

想到這一點,朱元璋氣血上湧,喉頭腥甜。

林菱可不知道有多少身處不同歷史時空的人破了大防,她津津有味地聽着爺爺繼續往下說:

【大家可能也覺得挺奇怪的,秦法明明大多都很公正詳細,那為何秦亡于法的說法大行其道,秦朝也一度被稱為“暴秦”、“孤秦”呢?爺爺個人認為秦法在某些方面制定的條例确實過于嚴苛,推行到六國的時機上來說也有所不妥,那麽秦法的缺憾究竟是什麽呢?

我們可以從漢高祖劉邦與呂後臨朝稱制時期對漢法做出統治上的調整上總結出秦法之弊主要有三個方面:】

好!他倒要知曉秦法之弊究竟在何處!

嬴政頓時又振奮了精神,看到寺人領着頭發蓬亂、腳鐐未除的李斯進殿,他只是冷冷地往旁邊一堆已經劈好的空白竹簡中一指:

“好好記下,好将我大秦律法完善至臻!”

這便是還要用他之意。

李斯一怔,在獄中他多次懷念曾經和兒子一塊兒在上蔡牽着黃犬獵兔子的日子,生怕被獄卒提出牢房人頭落地,所以方才他幾乎是膽戰心驚地走了一路,直到發現來到了熟悉的大殿上,才心神一松。

陛下沒有殺他!

如今陛下又還讓他繼續完善秦法。

“喏!”李斯跪倒在地,鼻頭發酸,險些嚎啕大哭。

我的兒啊,我的大黃狗啊!

你們的爹如今可算又活了!

【漢初沿襲秦制,漢法也是在秦法基礎上制定的,但大漢作為取代秦朝而新建立的王朝,不僅僅我們這些身處現代的人回顧歷史時說起秦與漢都常常并稱其為秦漢,生活在漢初的那些“當代之人”也對剛剛建立的漢朝充滿了與秦朝相對比的審視。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邦與呂後以秦朝為反面教材,對秦朝以來的法家路線,做出了非常務實的調整,而這些調整也使得帝國穩定了下來,能夠被民衆、各地原屬六國的世家所接受。

在講漢法與秦法的區別之前,我們還要講一講為何當時反秦之風會如此強烈,才能明白漢初這些法制的調整有多麽切中要害。其實秦始皇時期,整個秦朝只能說“暗流湧動”,反秦只能偷偷地反,但秦始皇死後,史上最有名的敗家子秦二世胡亥繼位了!他徹底将秦朝這輛本就不大受控的馬車拖進了車毀人亡的深淵。】

嬴政忽略了前頭種種,那些有關漢朝的吹捧都是無用的話,只死死盯着敗家子秦二世胡亥幾個字。

他終于要知道大秦滅亡前經歷了什麽了。

【胡亥這個秦二世只當了三年。這三年間,他主要做了什麽呢?首先,繼位之初他便與趙高、李斯一同僞造诏書送到扶蘇與蒙恬處,先殺了會影響自己繼位的最重要的兩個人:扶蘇與蒙恬。

讓我們來看看,他這封诏書寫了什麽呢?

我們總對扶蘇聽了诏書不加懷疑就自刎而認定他是個愚孝仁弱之人,但我們如果仔細讀那封诏書,就能發現,趙高與李斯不愧是最了解秦始皇的人,他們将秦始皇先前因焚書坑儒之事責罵扶蘇的口吻學得十成十!他們寫的诏書可謂洞察人心!诏書內容爺爺就不完整念下來了,我們只要關注這件诏書中尤其提到一件事:扶蘇與蒙恬在北境戍邊未立寸功,還屢次上書非議朝政。

這正是原先秦始皇惱怒扶蘇而将他趕出鹹陽的理由。但秦始皇真的因焚書坑儒時扶蘇反對求情便惱恨放棄自己的長子了嗎?将他發配到邊關,是因為不願見到他,恨不得他死嗎?

其實啊,或許是扶蘇沒能領會他父親對他的良苦用心啊。】

鹹陽宮大殿上,清晨的陽光漸漸濃烈了起來,斜斜地打進了寬闊的殿中,将端坐在大案之後的嬴政周身染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

李斯聽到林老夫子又“舊事重提”,提及了自己将來要與趙高合謀欺殺扶蘇的事情,他已經知道趙高被處死了,此時便更加心生恐懼,渾身大汗淋漓,連握着刀筆的手都在顫抖。但從始至終,嬴政都沒有分一個眼神給他,只是冰冷地說了聲:“繼續記。”

李斯不敢有所拖延,連忙埋頭奮筆疾書。

随後,低着頭的他又聽到了上方似乎還一聲飽含複雜情緒的喟嘆:“召大公子前來。”

嬴政如今并未做焚書坑儒之事,但他大致能想到自己為何會這麽做,那些儒家弟子一向反對行“郡縣制”,如博士淳于越便大肆借用古代聖賢的言論诽謗朝政,時常要求根據古制,分封諸侯。

幾乎是嬴政與李斯提出一項改革,他們便要反對一項。

而六國那些遺民更是整天以故國為念,嬴政早就想焚燒除了《秦記》之外六國的史書了,還有編的那些《詩》、《書》,無不明裏暗裏诋毀秦國,妖言惑衆以亂民心,豈能不燒?

不過只是燒點書罷了,嬴政深深覺着日後的自己十分仁慈。

至于坑儒?嬴政有點疑惑,那淳于越天天在自個面前說三道四,他都沒有和他一般見識,為何後來還會坑殺儒士?

至于,扶蘇行勸谏之舉,嬴政也沒有太出乎意料。

扶蘇身邊有百家之師,但在衆多的學家理論中,他的确更偏向仁愛與德治的思想,在政事上提出的想法又時常與秦始皇信奉的法家背道而馳。

不過他的兒子嬴政還算了解,扶蘇不至于會為了儒家與他這個皇父作對,這其中一定還有其他原因。

此時,扶蘇其實一直候在大殿外,他在自己宮殿中聽到自己的名字與未來便心神不寧,心中又是自責又是悲哀,于是匆匆趕到父親身邊,卻又聽到仙跡說他未經查證便自刎而死,心中更是羞愧,更加不知如何面對父皇,不由更加躊躇了起來。

于是寺人拔足奔出殿外,就見到在廊下徘徊的大公子,不由大喜,上前行禮拜見:“陛下要見大公子,請大公子随奴入內!”

扶蘇低着頭走了進去,一進去便跪下,猶豫了半晌也沒敢擡頭,只忍着心中翻湧的酸澀之意道:“兒叫父皇失望了。”

“起來,莫要做此小兒情态。”嬴政擺出嚴父的模樣板着臉,“一旁坐着,你也好好聽一聽,後人是如何看你。”

“喏……”扶蘇擡起頭來,往左側望去,看見了衣衫淩亂、形容狼狽的李斯,而李斯也已乖覺地攏了攏滿地的竹簡,手腳并用地将竹簡推到了外頭,讪笑着将嬴政下首的位置讓給了扶蘇。

扶蘇不知道現在該如何稱呼李斯,默默坐下,而到這個據說以後會害死他的人,他竟然也生不出什麽怒意。

如今的他,心頭都是茫然。

【我們應該都知道,焚書坑儒其實是不同的兩件事。

焚書一事歷史學者大多都認定有此事,畢竟當時諸子百家争鳴,特別喜歡辯論、批評政治。打個比方,就像咱們現在有些被某些勢力滲透的家夥成天在網上唱衰種花家,無腦批評國家的方方面面,造謠蠱惑不明真相的小老百姓一般,那時候六國遺留下的那些人也有這種風氣,你就可以理解秦始皇作為執政之君王,為何會那麽憤怒。

他要推行郡縣制、要做書同文、車同軌等文化改革,還要修長城抗匈奴,本來就忙得不可開交,這些號稱儒士的家夥還要跟他唱反調、潑冷水,非要摁着秦始皇的腦袋要求他效仿周禮的古制來當這個皇帝,如若不肯效仿就罵他暴秦無禮、西蠻無德,你說他煩不煩?

而焚書,具體焚了什麽書呢?其中有一本《尚書》,大家應該也都知道《尚書》是儒家最核心的經典,歷代儒家子弟都要研習這本書,這本書主要記載了那些三皇五帝、上古聖人的事跡,也就是那些儒士用來借古諷今、譏諷秦始皇的一個重要依據,所以煩不勝煩的秦始皇直接将他們天天挂在嘴邊的治世思想給燒了,看你們日後拿什麽來罵我!

第二個就是我們熟悉的《詩經》,我們都知道,《詩經》是收錄六國詩歌的一部著作,其中有不少都是贊頌、歌頌六國歷代君王的,別人天天在嬴政耳邊唱六國的先王多賢德,你覺得秦始皇能喜歡《詩經》嗎?

除此之外,秦始皇還焚毀了除了秦國以外的各國史書、焚毀博士官所所藏的除了醫藥、占蔔、農書等實用書籍之外的所有私人藏書,不僅如此,如果有人敢私藏禁書,将會直接“黥為城旦”,登上一輩子修長城的特快列車。

還有,秦始皇還關閉了私人的學校,“禁私學”,直接把那些人能聚在一起罵他的地方給關了,最後他還把欺騙他的術士們經常要使用的《周易》、《老子》給燒了個幹淨。

所以我們能看得出來,“焚書”其實是秦始皇為了思想統一的一項強硬措施,雖然手段過于強硬,但秦始皇并非意氣用事,站在秦始皇意圖鞏固統治的角度,其實算一件正常的事。】

這話說到嬴政心坎裏了,嬴政點頭道:“後人知我心意。”

用不着說将來,他現在就夠煩那些天天叽叽喳喳諷刺朝綱的儒士了!

等等。

他是不是聽到了……術士竟敢欺騙他?!

【所以焚書坑儒的重點從來不在坑儒上面,而是“焚書”。

雖為了統一思想,但焚書也導致大秦将“士人”階層得罪了幹淨,成為了秦滅亡的原因之一。

我們現在可能很難理解,為什麽在秦朝“士人”會有那麽大的力量。但在春秋戰國時期,“士人”這個階級已成為一股無法忽視的政治力量,當時“士人”與“公卿”是相互制衡的,也是諸侯國中最主要的兩股力量。

而“六國士人”也是秦國官僚體系裏極為重要的存在。比如商鞅、張儀,範睢,呂不韋,李斯等秦相,通通都是原本六國出身的“外國客卿”,像李斯他們這樣到各國做官的“士人”不勝凡舉,這也是一些沒能入秦為官的士人竭力反對郡縣制,不停鼓吹分封制的原因。

可別将當時的各家學子想得那麽單純,咱們細想想,他們是真心敬畏周禮才要求恢複分封制的嗎?】

作者有話要說:

注:出自魯迅《狂人日記》

其實不管哪個朝代的法律和道德約束,歸根究底都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的外部表現。

秦法的開明是如此,理學的壓迫也是如此。

這麽想想,也有點為當時的老百姓感到難過呢。

同類推薦

超時空進化

超時空進化

波瀾浩瀚的星空世界,恐怖覺醒,吞噬萬物,無數種族陷入末日之中;一封來自未來的信件,楚風踏入救世之路,跨越無數戰場,屹立世界之巅,逆轉一次次末日災難,執掌無限時空,征戰千萬位面,超越極限進化,成無上之主!
小說關鍵詞:超時空進化無彈窗,超時空進化,超時空進化最新章節閱讀

古龍世界裏的吃瓜劍客

古龍世界裏的吃瓜劍客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
那些主角不需要幫助。
好不容易穿越一次,除了一些意難平,剩下的就是經歷一些名場面,吃瓜看戲吐吐槽。
當然還有……
名劍,美酒,絕世佳人!

紅警之超時空兵團

紅警之超時空兵團

一座紅警基地車;一座超時空傳送儀;一個雄心勃勃的指揮官。
歷經地球百年風雲,紅警兵團的征程走過一戰、主宰二戰……彪悍的征程揚帆起航。
————
本書是華麗繼《紅色警戒之民國》、《紅警之索馬裏》、《紅警之從廢土開始》三本之後,紅警基地流小說的第四本,全新的設定,不一樣的精彩。
新書求收藏和推薦票!

我不是精靈王

我不是精靈王

開局一把西瓜刀,裝備全靠爆!這不是游戲,這是真實世界,童樂只是想回到自己的世界而已,卻被精靈族冠以精靈王的稱號。
龍族也來湊熱鬧,說他有龍族血統,廢話,人家是地道的龍的傳人!
說老子是精靈王,絕對是嫉妒老子長得漂亮!
這個精靈有點萌,先養着吧!這個狐女有點妖,看我收了你!這個美女有點兇……老婆大人,我錯了![

消防英雄

消防英雄

第三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年度十大影響力IP作品!
本書影視版權、動畫版權已出售。
1976年7月28日中國唐山發生了裏氏7.8級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國汶川發生了自建國以來最大的地震,8.12天津濱海新區發生爆炸,8.30美國休斯頓發生了五百年一遇的洪水,12.7美國加州發生了巨大火災……不管是地震或是火災或是洪水,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我們都能看到一群逆向而行的特殊人群。
他們用自己堅實的臂膀彼此支撐,逆向而行于天災對抗。他們年紀輕輕卻要擔負拯救世界的重負。他們不是超級英雄,卻為了同一個信念,成了真正生活裏的英雄!小說關鍵詞:消防英雄無彈窗,消防英雄,消防英雄最新章節閱讀

Destiny惡魔之翼

Destiny惡魔之翼

因為一個外星女警察的失誤,本來就壽命不長的他結束了在這個世界的生命。
作為補救,他被送到了另一個世界延續他的生命。
但是由于那個女警察的另一個失誤,另一個宇宙掀起了一場狂風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