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升旗2
第73章 升旗2
◎下午再去故宮。◎
林菱說完那幾句話,就一手拽着一個爺爺開始狂奔。
她在上飛機之前除了抓大鵝,還是抽空做了個“保姆級攻略”的。上面說了,想要第一排看的話,不僅要早到,不管從哪個口進來都一樣,過了第三道安檢就要開始跑。
一生要強的中國人,想看升旗必須人均博爾特。
各朝的古人就見林菱像是打了雞血,說完話看到牽頭人頭攢動,隊伍速度猛然加快,便也撒丫子狂奔。
直播手機在林爺爺手裏,随着他們拼了命地奔跑而劇烈晃動,于是夜幕下的燈光被拉扯成朦胧的線條,周遭高高低低的建築也成了一片片不成形的灰影,其中還夾雜着不斷從他們身邊跑過的人影。
林菱在黑夜中拉着箱子與爺爺一路追趕,卻還是被無數年輕的身影超越追趕,她卻望着無數的人影有些淚目,年輕人的奔跑追趕,就像是看到了他們奔向光明的未來。
但感動與淚目在落後太多後化成了燃燒的熱血,不成!再這樣下去等會只能看見腦袋了!林菱猛地瞥見了一條挂着“優先通道”的路,眯起眼一咬牙一把抓過五叔爺爺:“爺爺,得靠你的證了!我們只能作弊了!”
秦,嬴政僵住了許久,才緩緩動了動手腳。
他創立了皇帝,開創了新的時代,但仙跡卻說,應當叫黔首庶民來管理國家,要讓他們站起來?
“可笑。”
黔首連字也不識,又怎能主宰天下?
嬴政眉目沉沉,卻不慎瞥見滿臉忐忑不安的李斯,他下意識問道:“李斯,你在想什麽?”
李斯猛然搖頭,伏地叩首說什麽也沒有。
只是他的心頭卻在狂跳。
他想起很早很早以前,仙跡就說過了陳勝吳廣舉旗的那一刻曾經高喊着:“王侯将相寧有種乎!”
陛下以為他們與後世不同,庶民黔首卑賤之軀又怎能颠覆大秦?是啊,的确如此,但已經發生過的歷史中,卻已然有人喊出了這句話,已然敲響過大秦的喪鐘。
兩千多年,很漫長也很遙遠,可是……
人心都是一樣的。
唐以前,生産力較為落後,不僅仕途被世家大族把持,連後世人人可讀的“書”都只有大族才有,所有的通道都被攔截與壟斷,不僅許多皇族也不能理解林菱說得話,連有些能看到仙跡的五姓高門之家中也迸發出嗤笑來。
庶民百姓連下一頓粥米都不知在何處,又怎會有什麽遠大的志向?或許他們連主宰整個天下的皇帝是誰都不大清楚。
他們見過最大的人,也許僅是當地縣官,便已被他們奉為“青天大老爺”或是“父母官”。
風雨欲來又如何,不過一場風雨又豈能沖垮堅城?
這時,不知誰雙眼驚惶無比地提了句:“雖說如此……但仙跡好似說起過一個人。”
“誰?”
“滿城盡帶黃金甲那個。”
“……”
曾狂妄自大得發出嗤笑的士族猛然沉默了下來。
在土地中拼命掙紮的人們,真的無力掀翻整個天下嗎?
唐貞觀年間,李世民沉沉呼出了一口濁氣,他從不小看老百姓,民能覆舟啊,民能覆舟!後世是個已經覆舟的世道。
果然仙跡并非為了興我大唐而來。
他不為劉漢李唐趙宋朱明,不為任何一個冠以了一家之姓的王朝而來,他或許是為興天下子民而來。
李世民悵然遙望着視線搖晃颠簸的仙跡。
此時,他比頭一次知曉承乾将來要被廢,更加迷茫無助。
宋朝,趙匡胤起身在清涼的薄霧中打拳,渾身都出透了熱汗,像是從水裏撈出來似的,才結果內侍手中的巾帕擦了擦臉。
他對後世的世道,雖也震驚了一會兒,但卻很快就冷靜了下來。
從五代十國這樣的亂世中走來的趙匡胤,比誰都清楚,皇帝其實根本就不是天子。
他們也是人,有血有肉,生死有命。
在戰場上,也并非刀槍不入,一樣會被流矢擊中,一樣會流血。
當皇帝也更換得無比頻繁後,對于皇帝的敬畏便也漸漸消失了,否則又怎會有千年前射向周天子的那支箭,又怎會有他曾經的黃袍加身?皇帝身上的敬畏與威嚴,并不是恒久的,也并不是不能打破的。
什麽正統、天命,說句心裏話,全是手底下的臣子編纂出來的,蒙騙世人的而已。
趙匡胤自己雖是皇帝,但聽過了徽欽二帝之故事,已經看得透透的了。
這個東西可以蒙騙世人,卻不能把自己也蒙騙了。
所以,後人的世道不過是将這層迷霧撥開,将遮羞布掀開,像是兩千年前射殺周天子一般,将這延綿了兩千多年的舊制度給推倒了似的,就像推倒一座宮殿,推倒一座山。
這事兒帶來的唯一弊端,便是……趙匡胤眼眸沉沉:“射向周天子的箭,讓人知道了天子的威嚴能夠被打破,而後人的話就像這支箭,讓人知道了,原來愚公可以移山,原來開天辟地也不是不可能做到的。”
至于其他的表象與言語都不可怕,可怕的是這樣的例子擺在了人們面前。
明洪武年間,朱元璋與其他出身的皇帝反應都不大一樣。
他忽然想起了自己還是朱重八的那些日子,幹着重活、吃不飽,饑餓到痙攣麻木的日子裏,他最奢望的便是地主大老爺能多辦幾場喜事、多生幾個兒子,這樣便連他們也能得到恩賜,喝點米湯。
他已經是皇帝了,他站到了最高的地方,卻還是禁不住替曾經的自己羨慕——他羨慕後世能遇到這樣高潔如聖的人,他羨慕後世的所有人生在了不必向地主老爺、貪官污吏下跪的世道。
“總要有人站起來,咱站起來了,也帶着漢人站起來了。”朱元璋喃喃道,“後人有後人的過法,咱大明也有大明的國法,這沒什麽大不了的,咱的大明雖姓朱,卻向着漢人向着老百姓,咱最恨貪官欺壓百姓,仙跡先前說咱有些地方做得不好,咱日後改,痛快地改了!咱的百姓,不必學後人!”
明萬歷年間,張居正挺直了背脊,端正地看着。
其他朝代聽見了林菱那幾句話,不免膽寒又驚悚,但張居正仍舊淡然處之,倒不是他心智格外堅韌,而是……他瞥了眼身側寬大龍床上還在昏沉之中的萬歷皇帝。
自打知道自己将來要被挫骨揚灰後,朱翊鈞便一病不起。
剛吓昏的頭兩日意識不清還時不時渾身抽搐,實在吓人得很,李太後也跟着哭暈了好幾回,後來經太醫們精心醫治——皇上這身子倒是不抽了,卻開始口唇歪斜,流涎不止。
太醫們連夜研讨新方,一劑藥下去,倒是不流口水了,但手腳和雙眼都開始僵直,再吃一劑,連呼吸都急喘了起來。
眼看朱翊鈞要命懸一線,聽着滿殿哭天搶地,張居正竟不知這到底是治病還是要毒殺。
忽而又想起仙跡曾說過:“明朝的太醫治死過兩個皇帝”,他連忙叫太醫們停手,趕緊尋來馮保,到宮外去尋名醫來。
送進宮來三位民間大夫,又換了兩個方子,又是藥浴又是針灸,總算将朱翊鈞那被太醫耽擱的病情穩定住了,只是如今人還不大清醒,也不能起身。
國朝大事全壓在張居正及內閣身上。
以往也是這般,勞累已是習以為常,唯一不同的是,以往皇上身體無恙,朝堂上雖鬥得烏煙瘴氣,但大抵還是安穩的。
現今張居正雖死死壓着朱翊鈞的病情不讓傳出去,但哪兒有不透風的牆?朝堂上現在氣氛可不好,甚至已有人上書請改立璐王了。
最讓張居正失望的是,連悲痛之下的李太後都旁敲側擊問過張居正璐王如何,被張居正嚴詞拒絕了。
張居正不論是私心還是公心,都不會同意立璐王那荒唐王爺,于是他命人将王氏宮女已懷有身孕的事散了出去,倒穩住了大半人心。
至于仙跡說的那些話,張居正早有心裏預備,比起固守舊政的宗室或老大人們的驚慌失措,張居正聽完林菱說得那些來自後世的話之後,心中也跟着湧現極為大逆不道的……憧憬。
他發自內心憧憬、奢望那樣的世道。
他想……親手締造那樣的世道。
那樣的世道,是人人溫飽、兵強馬壯、和平而強大,他希望每一個老百姓都有鞋穿、有田耕。
他希望他們不會凍斃在街頭,能在過年過節割一塊肉吃。
想到此,他便忍不住指尖顫抖。
他側過身,輕輕握住了朱翊鈞毫無知覺的手。
有伺候的太監輕手輕腳進來,低聲問道:“閣老大人,天色暗了,宮門要下千兩了,要為您備轎嗎?”
“不必了,我走出去便好。”
張居正緩緩站了起來,他垂下眼眸,又低聲囑咐道:“你們要好生看顧皇上,皇上本就驚了魂,外頭的夜貓子叫人趕遠些,別叫它們擾了皇上。”
“是,奴婢謹記。”
他整了整衣袍,走出兩步,最後又回過頭看了朱翊鈞一眼,他久久地注視着這位與他相伴了八年的學生。
他曾将蒼生與畢生心血都傾注在他身上,但如今他已從仙跡中知曉了這樣并不是一件好事,是啊,他原本怎麽沒有清醒過來,人心易變,這天下托付在一個人身上,本就不妥當。
“讓皇上好好睡吧。”
他挺直了背脊,昂首大步走出那透着陳腐藥味的深深殿宇。
站起來,便由他而始吧。
最慌亂的是本就忌憚漢人的清朝各皇帝,但仙跡不受任何人的意志所掌控,他想給誰看遍給誰看,皇上着急也沒用,這天下從仙跡降臨的那一刻起,便成了懸在大清頭上的鍘刀。
“堵不住悠悠衆口,便只能順應民意。”
清朝,雍正帝是最快反應過來的,他召來群臣,叫他們多派人暗中留心民間動向的同時,還預備做些利國利民的事兒,禁止圈地、減免苛捐雜稅、興修水利……雖不知是否奏效,但得擺出樣子來!
林菱不知道各朝怎麽樣,她拉着兩個爺爺成功走了優先通道——正歡呼雀躍繼續狂奔。
最終,托了五叔爺爺的證,林菱三人搶了主觀景臺的前排,扶着金黃色的欄杆,到位置的時候,她半截身子趴在行李箱上狂喘氣,興奮得差點大笑出聲!而和她一樣走綠色通道的,還有許多帶孩子的一家子,才沒一會兒,已經在周圍擠得滿滿當當了。
林爺爺也半晌都沒說出話來。
這段極限狂飙對一個老年人來說,太刺激了。
平時還要拄拐杖的五叔爺爺今晚就像變了個人似的,林菱和林爺爺癱在行李箱上,他卻已經直起身來,遙望着對面籠罩着金黃燈火的城樓而熱淚盈眶。
【哎,趁着沒死之前,終于來了一回。】
林菱趕緊呸了一聲。
【五叔爺爺!太不吉利了你!】
五叔爺爺嘿嘿而笑,眼神卻沒有挪開半步,甚至主動替林菱拿起直播手機,充滿驕傲笑意地與直播間網友說:
【夜景也很美,對嗎?】
明永樂年間,永樂帝也瞧得目不轉睛,他吃驚地發現這地方越看越眼熟——這不是他的皇城正門承天門麽?永樂十五年才修好的,這名字還是他取得:寓“承天啓運、受命于天”之意。
如今卻顯得既熟悉又陌生。
以黃土夯實的長安街變了樣兒,成了後世那黑漆漆的平坦道路,周圍遍植綠樹,還有各式各樣的綠地道牙、植栽景觀,趁着燈火輝煌,不得不說真是美極了。
“不過種這般多樹……後人不怕有刺客埋伏麽?”
但後來永樂帝又心中一凜:後人已經沒了皇帝,這承天門裏的皇城裏只怕也沒有皇上住着了,自然是将四下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由着老百姓來觀光了。
那皇城裏頭現住着誰呢?
不知為何想到了秦始皇陵的永樂帝,面上露出一點古怪。
不…不會也成了後人随意進出游玩的地方吧?
永樂帝簡直不敢細想,于是連忙将目光轉開看旁的地方。
哪怕是黎明前的夜,這兒也燃着明亮的燈火,那一杆杆巨大的路燈上還挂有燈籠,路上難得車輛稀少,但人卻不少。
清朝,康熙也怔怔地望着眼前的城樓。
李自成攻破京城後,便将承天門毀了,現在的名字,還是順治帝入關後改的,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國”之意。後來他還兩次下旨修繕,因此這城樓如今的面貌,他甚至比永樂帝更為熟悉。
“名字雖未變,可這天下卻不再受命于天子。”
康熙不知為何,眼眶一熱,好似看到了大清的末日似的,他心頭酸楚非常:大清的皇帝便是這世道最後的皇帝了嗎?他的不肖子孫不僅丢了江山,連天子的威嚴都丢了。
“千古罪人……千古罪人啊!”他哀嘆不已。
林菱與兩個爺爺懷着最激動的心情等待了大概一個多小時,所有人都在翹首以盼,根本沒有人抱怨,直到天邊四角墨色淡去,漸漸顯現出青灰色——天快亮了。
此時再将直播手機支架舉高,就會發現整個廣場上已經一點空隙都沒有了,全都站滿了人。
這時整個天際已經漸漸變成了朦胧的藍色,晨光熹微,像是所有人都被調進了藍調濾鏡之中,遠處,铿锵有力的腳步聲踏過金水橋,已經越來越近,也越來越清晰。
【來了來了!】
林爺爺也恢複了精神,三人都專心致志地看着。
随着林菱這一聲萬分激動的聲音,各朝古人也被吸引了過去,晨光落在了金黃的琉璃瓦上,這每一日升起的朝陽,這每一日山河錦繡、歲月芳華,都将冉冉升起。蒼藍的天色中,晨日踴躍,一輪紅日在東方的地平線上噴薄欲出,從雲層中投射出一道道光芒,光芒越發亮了,金色與紅色交相輝映,聖潔得讓人想要流淚。
就像是雷霆擊碎了黑暗,清晨的第一縷光,照耀大地。
#
看完以後,林菱都還沉浸在那種氛圍裏,幾乎無法自拔,之後去附近推薦的老胡同裏吃了頓老北京早餐,焦圈、油條配現熬的豆漿,加了兩勺綿白糖,攪合攪合,豆香與甜香融合在一塊兒,真是太好吃了!
當然,他們還是沒敢嘗試豆汁兒。林菱就和兩個爺爺商量回酒店休息一會兒,下午再去故宮。
【幸好我在長沙就每天在預約買票,不然根本約不上。】
林菱一邊吃着早餐,十分慶幸地說。
其他各朝的古人們都在議論着所見所聞,倒沒有特別留意到林菱說得這些話。
只有明清兩朝心頭都是“咯噔”一下,故宮?
故,過去、舊。
宮,皇宮。
永樂帝不知該說什麽,他的預感實在太準了!
後人連明十三陵、秦始皇陵之類都能開發成游玩之處,沒道理會空着偌大一個皇宮不好好利用。
而等林菱真的去了故宮,走到檢票口進去的時候,看到了許多穿着旗裝妝造拍照的人、匾額上的滿文、以及導游口中各種清朝皇帝趣事,所有明朝皇帝都忍不住開始破口大罵,尤其是憤怒異常的朱棣:
“清宮?那是老子建了十一年的大明皇宮!”
“好你個禿頭鞑子,竟敢鸠占鵲巢!”
而明洪武年間,朱元璋雖未曾得見過故宮的模樣,卻總感覺這些人的頭發與衣着打扮很有些眼熟。
“嘶…這清人……”
怎麽有點像胡裏改、斡朵憐那邊兩個萬戶府的女真人?
同類推薦

古龍世界裏的吃瓜劍客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
那些主角不需要幫助。
好不容易穿越一次,除了一些意難平,剩下的就是經歷一些名場面,吃瓜看戲吐吐槽。
當然還有……
名劍,美酒,絕世佳人!

消防英雄
第三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年度十大影響力IP作品!
本書影視版權、動畫版權已出售。
1976年7月28日中國唐山發生了裏氏7.8級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國汶川發生了自建國以來最大的地震,8.12天津濱海新區發生爆炸,8.30美國休斯頓發生了五百年一遇的洪水,12.7美國加州發生了巨大火災……不管是地震或是火災或是洪水,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我們都能看到一群逆向而行的特殊人群。
他們用自己堅實的臂膀彼此支撐,逆向而行于天災對抗。他們年紀輕輕卻要擔負拯救世界的重負。他們不是超級英雄,卻為了同一個信念,成了真正生活裏的英雄!小說關鍵詞:消防英雄無彈窗,消防英雄,消防英雄最新章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