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1)
“什麽?”文侯猛地站了起來,“讓那人跑了?”
我低下頭道:“末将死罪,此人居然有攝心術,我中了他的術法,讓他奪馬逃走了。”
文侯站着,動也不動,也不知想些什麽。我又道:“他逃走前,還讓我告訴大人一句話,說他的話全都屬實,請大人不要因噎廢食。”
文侯轉過身,背着手走到窗前。窗紙上,已是一片曙色,他看了一會兒,道:“楚将軍,此人真的有讀心術嗎?”
“千真萬确。”
文侯嘆了口氣,道:“這是天意吧。算了,楚将軍,一路辛苦,你回去歇息吧。”
他也沒說要獎賞我之類的話,大概心底有些惱怒。我也沒再說什麽,和曹聞道又行了一禮,站起來繳了令出去。剛走出門,文侯忽然又道:“楚将軍,還有一件事。”
我轉過身,行了一禮道:“大人還有什麽吩咐?”
“今日你回去準備一下,明天把你帶的那個班上的事務跟人交接,我已命旁人接替你了。”
我心頭一涼,也不知說什麽好,只是道:“遵命。”
文侯忽然笑了笑道:“別多想,你另有大用,這不是對你的責罰。”
我臉上也有些泛紅。我這種喜怒形于色的毛病,以前祈烈也笑過我。他說我是“肚子裏藏不住事”。剛才我這種大失所望的樣子,一定也讓文侯竊笑了。我又行了一禮道:“末将馬上就去辦。”
一走出門,卻見鄧滄瀾和畢炜兩人匆匆忙忙地過來。他們官銜官職都高過我,我和曹聞道站在一邊向他們行了一禮,讓他們過去。看他們的樣子,身上也都是些露水痕跡,大概在野地裏埋伏了一夜了,只是他們等了個空。如果是他們追上了鄭昭,肯定二話不說,先把那五個人的頭砍下來再說,鄭昭肯定沒有脫身之計的。
也許一切冥冥中都有天意。文侯本想神不知鬼不覺地把這幾人幹掉,他的計謀本來也天衣無縫,但陰差陽錯之下,反而弄巧成拙。
世界上,沒有常勝将軍,也沒有料事百發百中的智者。成與敗,也許只決定于某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這時曹聞道小聲道:“楚将軍,文侯到底為什麽要殺了鄭先生他們?”
我抓了抓頭,沒說什麽。五羊城在帝國的地位相當特殊,可以說是國中之國。這個原因還要追溯到當初大帝得國之時。當時大帝南征,在南方騎軍大為不利,戰事受挫。此時得到五羊城主大力協助,使南方一舉平定,大帝欣喜之下,要冊封五羊城主為公,但五羊城主不願為官,只求大帝能讓五羊城自治,每年進貢。大帝計算過,讓五羊城主自治收取的朝貢,竟比将五羊城收為直轄收取的賦稅還多,五羊一城,已幾乎相當東南幾個中等省份的賦稅。而五羊城主也有私兵四萬,具有相當實力。權衡之下,便同意此議,将五羊城開為一個商埠,由五羊城主自治,但私兵只能維持在兩萬。這數百年來,歷代城主都相當忠心,以前蒼月公叛亂,五羊城保持中立,蒼月公也不敢在後方對其用兵。
自武侯南征軍覆滅後,五羊城已成為孤懸在南方的一個大城。以前五羊城主不論周圍有何戰事,總是保持中立,現在周圍盡是些蛇人,想必城主慣用的見風使舵之技也不靈了,所以才會派鄭昭出使,與文侯取得聯系。
可是,文侯到底為什麽要滅他們的口?他們商量的到底是什麽事?文侯當然不會對我這個尚不屬他密切親信的将領說這些的,要我想,那自是想破了頭也想不出來。
這一天出了那麽多事,我也只覺得累得要命。回到住處,頭一挨枕頭便睡着了。等醒過來,天已大亮,我匆匆忙忙穿好,趕到班裏。
我已經遲到了一些,那些學生都已經坐得端端正正了。今天是上兵法課,軍校的兵法課是以那庭天的《行軍七要》為課本,我教的是低年級,很多連字都不太識,所以我的任務主要是照本宣科,把《行軍七要》的內容念一下。
上完第一堂課,正讓那些學生課間休息,忽然校門口又是一陣號角聲,卻是文侯來視察了。他說過,今天是要來看一下那瞄準器在雷霆弩上的實際效能,再要檢閱一下從高鹫城潰逃回來的敗兵。武侯統領的十萬大軍,能回到帝都的,已不到兩千人。由于武侯一直命令軍官要身先士卒,所以逃回來的中高級軍官很少,路恭行已是官階最高的了,另外也只有兩個千夫長也逃了回來。軍校上下所有的人都出來迎接,我帶着本班也來到操場上。
在那隊敗兵中,我又看到了蒲安禮和邢鐵風。前鋒營的百夫長共逃回六個,另外還有前鋒四營的楊易,以及一個我不認識的百夫長,那個大概是我離開前鋒營後才提拔起來的。
瞄準器的效果相當明顯,畢炜的手下本來就已練得相當純熟,一裝上瞄準器後,命中率大為提高。改用雷霆弩後,每個士兵都可以當得一個能使用強弓的神箭手,這等遠程攻擊力當能大大增強。
畢炜一輪弩射罷,我看見文侯那張有些疲憊的臉上也露出了些笑意。本來他是一直站着的,這時忽然站了起來,場上所有人一下鴉雀無聲,全都跪了下來。
文侯掃視了我們一眼,大聲道:“帝國的勇士們,你們,或是從千軍萬馬中殺出,或是尚不曾上過戰場,但是你們都是帝國的好男兒,都将是保家衛國的棟梁之才。”
他的聲音很響亮,與他平時那種文绉绉的語氣不同,現在說的都是俗語,連那些一字不識的士兵也都聽得懂。他的話似乎有一股直入人心的魔力,聽着的人一個個都擡起頭,臉上發亮。
文侯的話不多,說到後來,場上所有的人都開始應和他的話呼喊,操場上空也像起了一陣陣雷。等他訓完話,由畢炜的部隊試驗那瞄準器。畢炜的人名不虛傳,裝上瞄準器後,準頭又提高了不少,文侯當衆宣布,将苑可珍破格錄入工部木府,吳萬齡舉薦有功,也得到賞賜。我看到吳萬齡走上前時,都有些惶惑,他大概沒想到我會把功勞全放在他身上。
等這件事完後,便是高年級班的提前畢業禮。畢業班本來有四百人,其中有中途退學的,實際畢業有三百八十七人。這三百八十七人将安插到各部中,按成績分別授以什長或百夫長之職。現在帝國的正規部隊只剩了一萬多人了,加上從各部調來的部隊,恐怕一共才三萬多一些,低級軍官似乎用不了那麽多。但事态緊急,恐怕那些什長或百夫長也無法滿足部隊。
畢業生被授予佩刀後,齊齊跪下,高聲道:“謝大人。末将等必當忠君報國,粉身不辭。”這話是軍校的儀式,我也說過。現在想想,這句話卻多少有些可笑。忠君報國原不是一句話說說的,說過這句話的人,也可能會對帝君一點不忠,對國家也不想報效。
事情結束後,那些畢業生都調到軍營,開始他們的正式生涯。我聽文侯要我把這一班移交給別人,本以為文侯會做我帶領這批畢業生,但一直等到人都散掉,也沒聽到文侯有這個任命。
正在這時,有個人走了過來,到我跟前後,先行了一禮道:“請問,閣下可是楚休紅将軍?”
這人穿了一件新的軍服,年紀也不大,我有點摸不着頭腦,道:“末将正是。請問你是……”
他拿出一支令牌來道:“小将是文侯府府軍隊官胡滔,文侯大人命我來接替楚将軍之職。”
我接了過來,向他道:“得令。胡将軍,這裏便是我帶的一年七班,現有學生五十人。”
胡滔又行了一禮道:“楚将軍辛苦。日後楚将軍高升,可別忘了回來看看,哈哈。”
剛才他一本正經,現在也講話風趣了。這胡滔在文侯府當隊官,那自不是無能之輩,我也行了一禮道:“胡将軍客氣了。”
我們在一言一語說着,那班學生卻已在一邊看着我,忽然,一個學生失聲道:“楚老師,你不教我們了?”
我轉過頭看了看他們。這批學生我教了也沒多少天,我教他們的主要是槍馬,大概我和武昭的比試給他們留下了極好的印象,都不想讓我走吧。其實對這批庶民子弟的軍校生,我也很有好感,在他們身上,我依稀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道:“同學們,文侯大人另有用我之處,從今天起,你們便要受胡老師指導。”
聽我一說,他們又望向胡滔。也許胡滔這人風神俊朗,也很讓人折服,我看見他們也沒有如何對我依依不舍之意。
畢竟我也沒教他們幾天吧。我不禁有些苦笑。
胡滔帶着他們回去了,我帶着令牌去文侯府繳令。正走到門口,忽然聽得身後有人叫道:“楚老師!”
這人叫得很急,我轉過頭一看,正是剛才那個問我的學生。我站住了,等他跑到我跟前,我道:“你怎麽跑出來了?現在該是上課時間。”
那學生道:“楚老師,我和胡老師請了個假,來送送你。楚老師,你是不是要上陣前去了?”
他這話不禁讓我有些感動。這個少年長相俊美清秀,讓我幾乎感到嫉妒。我在他的那個年紀,可是标準的貌不出衆啊。我笑了笑道:“大概吧。我是個軍人,別的也幹不了。”
“楚老師,我有一句話想問你,可以嗎?”
陽光下,他那頭烏發泛出銅色的光澤,光潔的臉上也露出一絲求知的渴望。我站直了,道:“是什麽話?”
“我父親是一個老兵,他希望我當一個百戰百勝的名将,可是楚老師,你跟我們說過,一支軍隊,最重要的就是保護人的生命,只要這個目的達到,那勝負并不是關鍵的。楚老師,你說,一個将領要是能保護民衆的生命,卻老打不勝仗,那也是名将嗎?”
是這個問題啊。我不禁擡起頭,看了看天。在課堂上,我在講“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句話時,曾經這麽說過。
“軍隊的職責,就是保家衛國。犧牲在所難免,但是必須要把犧牲降到最小的程度。若能夠以兵威使得敵人屈服,那是兵家的至高境界,那樣不只是名将,而且是軍神了。只是,這一點我們都做不到,能做到的就是保衛這國家,保衛這國家的人民不受侵犯。以此而論,一兩場戰役的勝負,就不是關鍵了。戰争的最終目的,便是消滅戰争,只要能做到這點,你說是不是名将?”
這少年似懂非懂地看着我,又道:“那麽說來,一個将領百戰百勝,一路屠城滅國,那并不算是名将了?”
我嘆了口氣,也不知該說什麽好。帝國軍中,一向以尊崇勇力,相信勇力能解決一切。盡管也是為了結束戰争,但以前我被老師傳授時,但是說為了摧毀敵人抗戰的意志,便是屠滅城池也是對的。在一般人看來,名将就是由打勝仗和斬級的多寡決定的。可是,随武侯南征,一路上見到的連番屠城的慘象,我實在無法認同這樣的說法。武侯為了摧毀共和軍的戰意而屠城,共和軍為了抵抗帝國軍動員無數平民參戰,從根本上說都一樣的殘忍,都是将本來無辜的平民當成了工具來使用。可是,在真的面對戰争時,我也實在不知道應該怎樣才算是更好的辦法。
“我也不知道。”我嘆了口氣,拍了拍這少年的肩,“真是可笑,我這個老師也實在教不了你一切。不過,軍隊的職責是結束戰争,保護人民,如果軍隊反而屠殺人民,或者要人民也投入戰鬥,那這指揮官就已經失敗了,絕算不得名将。”
我這話好像是在指責武侯了,如果武侯還在世的話,說不定會大發雷霆,又要斥罵我這種婦人之仁。可是,在他戰死前,說的那句無可奈何的“不仁者,天誅之”,似乎還在我耳邊回響。也許武侯有靈,也會覺得我說的不無道理吧——盡管我這話在軍中會被看成有礙軍心的異端。
這少年看着我,也不知他到底有沒有懂我說的話。忽然,他站直了,向我行了個軍禮。他的軍禮還行得不是很規範,我也站直了,向他行了一禮。他道:“楚老師,請你早日凱旋。”
這個小小的少年像是一下長大了許多。只是凱旋與否,我也實在不知道。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就算我戰死沙場,那也是我的本分。我只是淡淡地道:“我盡力吧。對了,你叫什麽?”
他正轉身回去,聽得我的問話,回過頭向我招招手道:“我叫柳風舞,楚老師。”
文侯府中,已是一片混亂。今天已是三月初九,三月二十三的天壽節馬上就要到了,文侯既要準備援兵,又要準備天壽節,一定焦頭爛額,怪不得今天來軍校試雷霆弩,他也是匆匆忙忙。
到了那挂着“文以載道”匾額的議事廳前,我大聲道:“末将楚休紅前來繳令。”
和我想象的不同,文侯并沒有在指手畫腳地指揮手下,而是坐在一張椅子上看着什麽。一聽我的聲音,他擡起頭道:“楚将軍啊,進來吧。”
我繳了令後道:“文侯大人,你讓我離開軍校,可是要我加入二路援軍?”
文侯點點頭道:“好像也沒別的事要用你了吧。你有什麽要說嗎?”
我跪了下來,低頭道:“國家用我,末将萬死不辭。”
文侯扶起我,微微一笑道:“這些天,我和不少南征軍回來的人說過,他們說楚将軍智勇雙全,才堪大用,只讓你去教一批孩子,實在太可惜了。”
我不禁一陣感動,也有些臉紅。我的智勇雙全不知說什麽?說勇,可能還有一些,說智,大概只能算從蛇人營中盜回沈西平的頭顱,以及用飛行機逃出來的事了。武侯并不以智出名,但他的智謀已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在以機智出名的文侯面前,我這點智只怕不值一哂。
“禀大人,末将若不得部下士卒效命,實百無一用。”
文侯笑了笑道:“是啊,我現在看的這個書上也這般說:‘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三軍始可言戰。’對了,這個吳萬齡當初就是你的部下吧?”
這是吳萬齡寫的那段裏的話啊。這時我才注意到文侯面前那本書其實正是我買的那些羊皮紙。我道:“禀大人,正是。此人雖槍馬無過人之處,然調度兵員,整頓秩序,此人不作第二人想。”
其實,苑可祥在這方面也不比吳萬齡遜色。只是他到死,也只是中軍一個小小巡官,這方面的本事根本沒機會用過。
文侯站了起來,又踱到窗前看着外面,喃喃道:“此人職卑人微,但這書上不乏灼見,當初我真是看走眼了。他所說的‘夫欲戰勝者,定謀則貴決,行軍則貴速,議事則貴密,兵權則貴一。’這一段,頗為切中軍中之弊。帝國軍便是軍制混亂,兵權不一,而定謀又優柔寡斷,各人有各人的見解,除了帝君,沒一個能最終定下來的。”
這一段話正是我借給吳萬齡的《勝兵策》中的話,他也抄了上去了。我道:“此話不假。南征軍中,各軍的官職也不一樣,當諸軍間互相調度時,常有搞不清哪個人軍銜較高而生混亂。而軍中有軍,也使得上情不能下達,徒增其亂。”
文侯猛地一拍桌子道:“正是,這吳萬齡也說了此點。”他轉過身,忽然臉上露出一絲痛苦之色,道:“可惜我不曾早點看到這本書,雖有此心卻一直不曾動手。如今二路援軍出發迫在眉睫,也沒辦法了。”
我道:“大人,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現在征來的新兵,若革除舊弊,精心加以訓練,事未必不可為。”
文侯走到我跟前,将手搭在我肩上道:“楚将軍,你是從南征軍裏回來的,對軍中之弊自是深知。如今的二路援軍又是以四路軍拼起,這數弊更是積重難返,而練新軍又不是一時半刻便行的事,你們肩上的擔子可不輕啊。”
我擡起頭,大聲道:“為将之道,令行禁止。大人若用末将,自當效命。”
文侯可說對我有救命之恩,若非文侯求情,我早就被太子斬了。不管文侯當初救我是何用意,我終究對他深懷感恩之情。
文侯眼裏也閃爍着異光,一時,竟連他也像說不出話來。半晌,才拍拍我的肩頭道:“你先回去吧。明日一早,馬上到校場,明日是二路援軍點兵之期。”
明天就要出發!我吃了一驚,差點叫出來。看來東平城局勢大為不妙了。我跪着行了一禮道:“是。”站起來便要走。剛要移動,我又轉過頭來道:“大人,末将還有一事不明,請大人明示。”
文侯似乎已在想自己的事,聽得我的話後道:“說吧。”
“昨日鄭昭前來,到底所為何事?”
我的話一出口便有點後悔,因為文侯的臉一下沉了下來。他本來和顏悅色,但馬上就變得陰沉了。他看了看我道:“楚将軍,此事事關機密,你不必打聽,也不可外傳。”
我吓了一跳,忙又跪下來道:“遵命。”
鄭昭是五羊城主的人,現在南邊諸省都已遍布蛇人,但鄭昭還能出來,說明五羊城尚不曾陷落。以蛇人那等兇殘,怎麽會留下一個五羊城不攻的?其中只怕有一個秘密,但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麽。
五羊城主一向以慣于見風使舵著稱,手頭也有相當強大的實力,尤其是五羊城水軍,據說實力比帝國的水軍團還要強。以前共和軍起,五羊城主與共和軍達成互不侵犯協議,也許也曾供給共和軍辎重。當南征軍勢如破竹,擊破共和軍時,五羊城主馬上轉向帝國軍了。現在蛇人勢力如此嚣張,難道他又和蛇人達成協議了?這難道有可能嗎?鄭昭來的事到底是什麽?文侯為什麽又要殺他們滅口?
走出文侯的議事廳,我也只覺得疲憊不堪,幾乎比大戰過後還要勞累。
帝都的東門外三裏處,有一個鼎湖。鼎湖是兩條相互垂直的大河交彙處,一條南北向的大河是通到東平城的,另一條東西向的直通到海,是條運河。這條運河是當年某一代帝君突發奇想要去海上看看,命十萬民夫花費三年掘成的。在掘運河時,也曾惹來怨聲一片,但挖成後,那一代帝君卻很被人歌頌,因為他讓帝都有了一條直通到海的水路,從五羊城來的商船可以沿海岸北上,直達帝都,較之陸路,成本大為降低。從那條運河挖成,五羊城的各種物品就可以一船船運到帝都,帝都居民也可以享受到萬裏外的奇異物品,而那些商人同樣得到了數倍之利,于是以前私下一片的抱怨聲馬上又異口同聲地轉成了贊美。
工部的水府就設在河口的鼎湖邊。鼎湖有七裏方圓,自從挖了這條運河,原本偏僻的湖岸邊一下多了許多住戶,形成了一個不小的村落。
三月初十,文侯帶着我們一批下将軍以上的軍官到了水府。此時紅月公和青月公抽來的各一萬人已經先期到達了鼎湖邊,加上解帶的四千人和從帝都剩餘軍隊中編出的六千人,三個萬人隊浩浩蕩蕩地列成一大片。
這三萬人可以說是帝都最後一次能派出的部隊了。盡管這些部隊都稱得上精銳,但是其實這三萬人中集合了四支部隊,像是給《勝兵策》中的“兵權貴一”做個反注,這三萬人會有四個指揮官,不知道能如何相互配合。
水府已在湖邊搭了一個高臺,我們到了距水府數百步外,已經看到了湖面上的連雲樯橹。一走近,有人不禁發出了驚嘆聲。
工部這次造船,時間雖緊,但幾乎是全力以赴,這些天已造出了一大批戰艦,其中最大的龐然大物竟然長達二十餘丈。
這麽大的船,一艘可以載員五六百人了吧。盡管只有一艘,也讓人嘆為觀止。其餘的艨舯鬥艦密密麻麻地排在湖邊,其中有不少是用民船改裝的。現在五羊城與帝都已經聯系中斷,那些民船也都被征為軍用了吧。那些船只大的可以載兩百多人,最小的也可以載一百多,兩百多艘船只圍在一起時,着實壯觀。
我夾在文侯的一批親信将領中走進水府時,一個人迎上來道:“大人,卑職工部左侍郎崔陽率水府員外郎黃孝、金府員外郎丘慕節、火府員外郎洪廣恭迎大人。”
工部尚書以下,以左右二侍郎全權負責。水府此番造船,崔陽一直駐在水府,說明文侯對此事極為看重。以前帝國的十三萬駐軍,只有六千水軍,不過聊備一格,水府平常管得更多的倒是田畝灌溉、河流改道一類的事,與軍中關系不大,在工部五府中,可以說是與軍中關系最遠的,現在文侯大力造船,看來以後水府的地位會大幅提升。
文侯看着那艘大船,忽然嘆道:“好大的船啊!崔侍郎,造此船的是誰?”
崔陽躬身道:“此船為木府小吏葉飛鹄獻圖所制,費了一千餘工時,直到前天才算正式完工。”
這船實在太大了,七裏方圓的鼎湖原本也不算小,但此船在岸邊,卻一下顯得鼎湖小了許多。文侯笑了笑道:“這葉飛鹄在嗎?我要見見他。”
崔陽忽然遲疑道:“這個嘛……”
文侯有些不悅道:“怎麽了?此人能設這等巨艦,是個有用之才,難道不在此地嗎?”
崔陽忙道:“禀大人,這葉飛鹄果是奇才,但此人恃才傲物,對上全無禮數,此時也正在這船上檢點各處,卑職命他下來迎接大人他也不肯。惹硬把他叫來,卑職怕他沖撞了大人。”
文侯道:“恃才放曠,原是常事,叫他來吧。”
崔陽被逼得沒法,轉頭跟一個随從說道:“你去把葉飛鹄叫來。”那人轉身向那大船上走去,文侯倒饒有興致地看着這船,小聲對一邊的鄧滄瀾道:“滄瀾,你說,這船還有何不足之處?”
鄧滄瀾看了一周,道:“禀大人,末将見此船中規中矩,造得也嚴絲合縫,确是好船,只是不知開起來如何。”
崔陽在一邊道:“鄧将軍不必擔心,此船在湖中試過航,足員後一個時辰可駛近二十裏,且極是平穩,橫穿鼎湖不過轉瞬之間的事。”
鄧滄瀾的臉上放出光來,道:“崔大人,此船有名字嗎?”
崔陽笑了笑道:“那葉飛鹄一定要叫做‘飛鹄號’,不過眼下尚未有正名。”
文侯在邊上忽然笑道:“飛鹄號,很不錯啊,就叫這個名字好了。諸位将軍,我們上去看看。”
這時崔陽派去叫葉飛鹄的随從過來道:“禀大人,葉飛鹄說他現正為此船作最後檢修,無法分身,不肯下來。”
崔陽臉色有些變,似乎馬上要罵出聲來,礙于文侯在面前才硬生生止住。正好此時有兩個人飛馬過來,崔陽說道:“大人,王沈兩位将軍到了。”
那兩人到了文侯跟前,兩人幾乎同時下馬跪了下來道:“文侯大人,末将青月公偏将王長青、紅月公偏将沈洪叩見大人。”
他們的名字單聽也沒什麽古怪,連到一塊兒聽聽,卻有種奇怪的巧合,畢炜站在文侯身邊不由笑出聲來,文侯也笑了笑道:“兩位将軍辛苦,這幾日住得慣嗎?你們随我一起上船看看吧。”
王長青和沈洪兩人也沒說什麽,站起來站到一邊。雖然名字巧得像是故事裏的,可這兩人一臉精悍,看樣子也是兩個能征慣戰的勇将。他們都是昨天傍晚才到,算是趕在文侯三月十日之前趕到的。在各自軍中,他們都是萬夫長,軍銜也都是偏将軍,在這次二路援軍中,他們兩人是主力了,二路援軍的主帥自然會是文侯直系,但副帥只怕會由他們中的一個擔當。
文侯帶着我們在甲板上走着。這船很新,還帶着股刨花香,用生漆漆得發亮,不過有工部的雜役在一邊拴繩系纜,一見文侯走過來,他們紛紛跪下行禮。
走到船頭,忽然崔陽叫道:“葉飛鹄,文侯大人在此,快下來見禮!”
他叫的是個正跨坐在桅杆橫木上之人。這葉飛鹄穿着一件松松的工部制服,一手在桅杆上敲着釘,這姿勢大為不恭,文侯走過去的話,只怕是要走在他胯下了。
葉飛鹄敲了兩敲,忽然手一松,像是摔下來的一般,文侯邊上的衆将都不由一聲驚呼。他坐的地方足有三人多高,我們只道葉飛鹄摔下來至少摔個半死,哪知他摔到半中央,忽然腰一折,人輕輕巧巧地站住了,單腿跪地,正在文侯面前五六步遠,大聲道:“文侯大人,工部木府小吏葉飛鹄見過大人。”
這葉飛鹄的年紀出乎意料的輕,大概只和張龍友差不多年紀。不過張龍友已經是個土府的員外郎了,而他只是個小吏,卻這般大咧咧地和文侯說話,鄧滄瀾鼻子裏哼了一下,文侯卻搶在他前面道:“葉飛鹄嗎?你起來吧,站着說好了。”
文侯這話很客氣,崔陽本要斥責葉飛鹄幾句,這般一來,他反倒沒話說了。葉飛鹄擡起頭,大概也沒料到文侯竟會如此平易近人。他直視着文侯道:“小吏葉飛鹄失禮,望大人恕罪。”
文侯笑道:“何罪之有,你造出這等巨艦,實有大功。葉飛鹄,本官升你為員外郎,加緊造船。”
葉飛鹄有點怔住了,也沒起來,反倒雙腿跪下道:“謝大人青眼有加。”
文侯道:“這船你取名叫‘飛鹄號’嗎?很不錯的名字啊。”
葉飛鹄此時站了起來,他聽得文侯這般說,臉上卻一紅,道:“大人取笑,此船至今尚無正式之名。”
“叫‘飛鹄號’挺好,命金部馬上打上一對‘飛鹄號’的銅字,釘到船頭。”
崔陽也有點呆了,只怕他也沒想到文侯居然會如此看得起葉飛鹄。他一躬身道:“卑職馬上去辦。”
我正随着文侯在船上看了一圈,這時水府的大門口忽然傳來一陣號角聲,只見一輛車分開人群開了過來,遠遠望去,正是那輛十馬所拉的大車。
這是太子來了?我正想着,文侯已走下這“飛鹄號”迎了過去。太子的大車停了下來,文侯跪到車前道:“太子殿下,臣甄砺之恭請殿下前來吩咐諸軍。”
所有人都跪了下來,我盡管心中只是萬千不情願,也只能跪在人群中。太子從車裏鑽了出來,他今天穿了一件很是豪華的明黃長衫,看了看跪成一片的大軍,他道:“甄卿,去哪兒?”
文侯道:“殿下請随我來。”他領着太子走上了高臺,幾個随從捧着一大堆盒子跟在他後邊也走了上去。此時三萬人的大軍已經在臺下集結完畢,連人帶辎重,已經密密麻麻地站在一大片,鴉雀無聲,只怕不少人都在想着這盒子裏是什麽東西。文侯掃視了我們一眼,忽然大聲道:“畢炜聽令!”
是畢炜?我吃了一驚。我原以為這次從水路增援東平城,多半會是讓水将鄧滄瀾帶隊,沒想到頭一個叫的卻是畢炜。
畢炜走上高臺,跪到文侯跟前,臉上卻沒有什麽異樣,想必他已早就知道了。文侯從腰間取下佩刀,大聲道:“畢将軍,此番出征在即,本官現命你為增援軍主帥,暫領本官的赤城刀。軍中若有不服你者,不論軍階,一律可先斬後奏。”
文侯的話一出口,我發現王長青和沈洪都有點變色。畢炜也是個偏将軍,與他們并級,但聽文侯的意思,他們若不遵號令,畢炜竟然可以将他們斬了。在他們心中,大概正有點不忿吧。
太子從身邊一個随從手裏接過一個盒子道:“畢将軍,此役事關帝國氣運,這裏是一套明光铠,現賜予畢将軍,望畢将軍以國事為重,能馬到成功,早奏凱歌。”
畢炜接過了那盒明光铠道:“謝殿下。”他一手還拿着那把赤城刀,此時将刀佩到腰間,大聲道:“末将身擔此任,當血戰沙場,以報殿下大恩。”
他說得有力,但我聽了卻多少覺得好笑。太子對我們有什麽恩?他曾想殺我,對我就更沒有恩了。
想到這裏,我又只覺得心頭有些隐隐作痛,想起了她。一入深宮,我只怕已永遠見不到她的面容了。
這時文侯向我們這邊看來,又大聲道:“王長青,沈洪,解,蒲安禮聽令!”
一聽到最後一個名字,我不由得渾身都是一震。沒想到,蒲安禮也在這兒,而且他是與王長青他們并列,難道說,他是要和王長青他們一樣,做統兵大将嗎?
原先在前鋒營裏,我和蒲安禮是同級,但我回帝都要早,他回來我也只是從錢文義嘴裏聽到消息。我和路恭行是同一批回來的,那一批人都或多或少受過加封,連兩個士兵也升到什長,後來回來的便沒有這個待遇了。我本以為我可能會被文侯任命為一個指揮官,但這個位置被蒲安禮搶走了,難道要我到蒲安禮部下,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