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一着伏棋
雖然這麽說,王安自己卻是搖頭,知道這是做夢,是不可能的
偌大的天下,能夠自己讀書,達到這種境界的有幾個
這方世界的儒教不是不用修煉,而是只需要悟道,不需要練法。
因為等到他們當官之後,有着朝廷王法加(身shēn),自然就不用學,便可以施法。
但是,官員也并不是那麽好當的,就算是王法加持,本(身shēn)也需要自家有着內煉功夫,才足以引動王法,施展法術。
而這個內煉的界限,就在于鍛魂。
儒教弟子讀書感悟,就是相當于悟道,有着內修的底子了。
一旦當官,就能施法。
反倒是一個從來沒有讀過書,做過儒教學問的人,就算是當了官,也施不了法。
而所謂讀書開悟,道理融入骨血,那就可以說讀書入道。
這等人物,(日ri)後自然前程遠大,不說成為聖賢,起碼也會成為大儒。
任何一位官員也不敢不将其舉薦為孝廉。
只是,那又何等艱難
莫說丹陵王氏這種沒有家學的縣族了,便是名門世家,每一代又能出幾個這樣的人才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讀書開悟,聖光生發,感悟道理此事對于別人來說困難,對于我來說,又算得了什麽說不得,這就是一步好棋啊”
Advertisement
只是,到底走不走這一步呢
暫時放下再說。
這一步走出,那事(情qg)完全就不可控了
不過如此一來,我卻要推遲突破出竅期的時間了
一個多月之後,秋收已畢,進入到了農閑時節。
王真靈率領着三百青壯,行走在隊伍之中。
這是丹陵縣派出的隊伍,足有三千之多,浩浩((蕩dàng)dàng)((蕩dàng)dàng)的,走在大道上。
他們将要趕到下及縣,在那裏和周圍各縣的派出來的人馬,還有郡卒彙合,一起殺入無及之山中,剿滅霧谷諸寇
每到秋收過後,就是備寇,驅鬼的時節,本就會抽調大量人力兵馬,進行訓練,防備盜賊,鬼潮。
而下密郡守直接發布命令,讓各縣抽調人馬,組成軍隊,深入無及之山,斬殺那些修行者和鬼物。
大成王朝的官員權力極大,地方官員都有着典兵之權。
郡守一聲令下,各縣紛紛抽調備寇的青壯。
一個丹陵縣就已經湊齊了三千人馬,而到了最後,所有各縣人馬加起來将要超過兩萬
那陳不識果然說話算話,王真靈雖然辭官。
但是如今這場軍事行動,依舊把王真靈征召而出,率領兩百縣兵,給了一個假軍侯的軍職,讓王真靈一起參與這場軍事行動,卻也是給了王真靈一個立功機會。
盡管縣令王光答應推舉王真靈為孝廉,但是大成天下,七十六郡,九百多縣。
按照每個縣一年推舉一位孝廉,那麽國子監中,每年都将有着将近一千學子入學。
雖然說,這是入仕正途。但是每年這麽多的孝廉之中,能夠出頭的又有幾個呢
這可不是王真靈的前世前世也有着舉孝廉,不過那是郡國才有的權力。
縣中是沒有權力舉薦孝廉的
而在這方世界,卻是每個縣每年都有一位孝廉的位置
雖然說這大成王朝的辦法,吸收了更多的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
但是對于個人來說,你就算是舉孝廉,入國子監讀書,也還是需要功績,需要名聲,才能出頭啊
這次圍剿無及之山,動用的都是地方郡縣兵馬。
王真靈親自在其中,經歷了整個過程,就能夠看出,大成王朝的動員能力非同小可。
不說別的,下密郡不過只是一個中郡,随随便便的就能夠動員兩萬人馬。
整個大成王朝,天下七十六郡,能夠動員的兵馬又有多少
而且,這些兵員雖然不算是職業士兵,但是素質卻是極好。
因為這些青壯們每年都要參加備寇訓練,隊伍娴熟,算是很合格的預備役了。
在這般戰争專業化水平并不算太高的古典時代,這些人聚集起來,稍稍訓練,就是強兵了
而且,這還不是極限動員的能力。就比如王真靈所在的廣陽鄉,按照戶口,只是動員了一半青壯不到。
也就是說,按照這個比例,下密郡可以動員的兵力随随便便的就四五萬人。
“這等還殘留着古典軍國痕跡的大帝國,實在是太恐怖了”
前世,王真靈在某論壇上看到了這麽一個問題,如果秦朝和明朝開戰的話,誰會勝利。
大部分人都認為是明朝
因為他們認為明朝怎麽說也發現了一兩千年,技術進步很多了。
但是王真靈只想說,如果真是如此,那明軍也就不會被後金打的滿地找牙了
以大秦那種古典時代的軍事能力,動員能力來說,吊打大明一點問題也都沒有。
事實上,如果真像那些人所說,以大明超過大秦一千多年的技術水平吊打大秦一點問題都沒有的話,那麽我大萌也不會被通古斯野豬皮揍那麽慘了
在前世,實際上,不論東西方,随着古典的濫暢結束,不論是軍事能力還是動員能力,都是不斷下降的。
以後世明清那所謂的皇權不下鄉,根本掌控不了基層資源的(情qg)況,不論是戰争能力,還是動員能力都很有限。
一場出動一二十萬人的戰争,就能夠把一個大一統的王朝打的民窮財盡了
然而,在古典軍國時代,比如這個世界的大成王朝,官府觸角卻是一直深入到最基層的裏中,理論上來說,控制着整個帝國的每一個人口。
在前世漢代,幾乎每次征收賦稅之前,都要重新統計人口數字。
而到了明清時代,想要統計人口那幾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皇權不下鄉,那些差役們除了征收賦稅的時候,會下鄉收稅,其他時候根本不出縣城。
縣令的命令幾乎不出城門之外,廣大基層幾乎都被宗族所控制。
事實上,某朝之所以說什麽打破三座大山之中的族權,很大原因就是因為對于宗族控制基層的不滿,想要從宗族手中奪取已經淪喪了幾乎兩千年的,對于基層的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