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三水入庫挂懸龍
老陵就是現在的清永陵,過去也叫興京陵,在當時則都稱其為老陵。
老陵座落在現今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的龍崗山內。龍崗山為長白山餘脈,峰巒疊嶂,松濤呼哮,東起龍尾,西連龍首,綿延逶迤數十裏,氣勢如虹。這裏依山傍水,南臨蘇子河,與煙筒山隔河相望,周圍群山拱衛,八方衆水朝宗,山聖水色,鐘靈毓秀,一直以來都頗具神話色彩,自古就留下了很多美麗動人的傳說。
說到這兒,咱們多交代幾句。歷史上都認為龍崗山才是大清國的龍興之地,為什麽這麽說呢?這還得從當年努爾哈赤葬其祖父覺昌安說起,這裏面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早在明嘉靖年間,大明欽天監邵華陽夜觀天氣,發現天之東北有綿綿不絕的紫氣滾滾而來,好像有一條飛龍在騰雲駕霧,預示着東北方向可能要出真龍天子了。邵華陽是大明頂尖的風水師,心裏明白,東北長白山脈是藏龍的山脈,如果誰要是先一步找到真龍穴,在龍穴之處占上墳地,他的後人就能當高官乃至坐上龍椅。他擔心大明江山易主,便帶上一班人馬直奔東北,破除龍脈,以免真龍天子出現。一路上使出了渾身解數,凡是他認為有龍脈的山,就命手下将其龍頭劈碎,或是直接斬斷龍頸,一路行來,總共破了九十九條龍脈。
邵華陽的兒子邵天寅後來接了父親的班,成了大明欽天監的監正,奉當朝皇帝之命遠赴遼東“斬龍”。
萬歷十一年的一天,邵天寅轉來轉去就到了建州女真的蘇克素護河中游地帶。他登高望氣,突然發現有一條龍脈氣勢磅礴,有欲飛之勢,龍頭眼看就要伸入蘇克素護河裏去了,當時吓得大驚失色,趕緊問當地的居民該山叫什麽山。村民告訴他,此山名叫龍崗山。
邵天寅聽後點了點頭,心裏暗自慶幸,幸好自己發現得及時,否則再晚個一年半載,一旦龍頭汲水,龍身入潭,就算是有天大的能耐,也避免不了大明朝要被改朝換代了。
邵天寅也顧不上休息,沒日沒夜地趕路,找到龍頸所在後,趕緊吩咐手下開始挖溝,打算直接将龍頸切斷,徹底将這條龍脈殺死。不料手下挖開山脈土層後才發現,再往下挖都是堅硬的山石,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難以再挖深一尺。邵天寅眼見此計不成,眼珠一轉,又生一計。既然斬不斷龍頸,幹脆把龍筋弄折,龍無筋則成蟲,就讓它這麽癱死在這裏得了。就算是龍氣餘存,也興不起多大的風浪了。
邵天寅就地取材,從附近的村子裏收集了好幾車馬糞,運到山上後,派人在龍頭之下開始挖溝。這道溝深倒是不深,但是順着山勢一直往前挖,足足挖出六七裏地那麽長,一直挖到蘇克素護河附近這才算完。然後就開始往溝裏面填馬糞,七大車馬糞都填進了溝裏,這才把溝給填平。
次日午時,陽光正烈,邵天寅讓人在馬糞之上淺淺地填了一層浮土,然後便在溝上架起柴禾,生起火來。 本來天氣就熱,日頭就曬,這把火一着起來,溝裏的馬糞很快就發酵了。
按照邵天寅的想法,馬糞發酵後,濁氣污蝕地氣,不出六十天,就會漚斷龍筋。果不其然,大火燒了七七四十九天後,溝裏的馬糞開始往外冒白氣了,這股氣騷臭難聞,順風飄出十幾裏地,別說是人,就算是牲口聞到後都吃不下食。
邵天寅滿意地點了點頭,如今大功告成,總算可以打道回京了。
可是他沒想到的是,當夜就要離開之時,突然龍頭山脈之處怪響連連,山搖地動,緊接着,一道金光沖天而起,電閃雷鳴之中,恍惚看見一條金龍騰空而去。
邵天寅見到此景,“唉喲”了一聲,氣得捶胸頓足,心說:怎麽會這樣呢?我這法子怎麽會不好使呢?真龍怎麽飛上天了呢?想來想去,最後一拍大腿,終于弄明白是怎麽回事了。此地龍脈一定是天龍,與平時那些山川靈氣所生的龍脈不一樣,原以為用這個方法可以漚斷它的龍筋,沒想到卻幫了倒忙,這家夥借用馬糞生出的霧氣竟然駕霧遠遁了!
唉!都怪自己一時大意,讓它逃過一劫。如今天龍騰空,變成了懸龍,再想要捉,可就難了。不過轉念又一想,這樣其實也好,反正是條懸龍,又不附在地面上,形不成龍脈,聚不成地穴,誰也葬不上,留它倒也沒什麽禍害,不破也罷!
按下邵天寅回到北京如何交差暫且不表,單說這時侯的建州女真,努爾哈赤此時還未起兵,時任建州左衛的是他的祖父覺昌安。覺昌安生有五子,長子禮敦,次子額爾衮,三子界堪,四子塔克世,五子塔察篇古。其中四子塔克世就是努爾哈赤的父親。在建州左衛部衆的農耕生活中,覺昌安借助着自己與明廷邊官的良好關系,利用漢人先進的生産工具,把本部落建設得十分興旺。然而,沒過幾年,建州右衛王杲的崛起,讓覺昌安始料未及,正所謂一山難容二虎,右衛的強盛崛起,使昔日安寧的部衆環境也被徹底打破了。
Advertisement
王杲率部衆于古勒城崛起後,部族勢力四處向外擴展。對待王杲,覺昌安知道硬敵不過,所以想來想去,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王杲的兒子阿臺為妻,這樣形成了聯姻。 本以為有這些親戚關系了,日子能好過些,結果沒想到,兩部聯姻後,王杲非但不受覺昌安的約束,反倒自稱為都督,盡收蘇克素護河部部衆,連六祖子孫也都相繼投歸到王杲麾下,成為王杲的部将。孤立無助的覺昌安父子在王杲的勸說下,萬般無奈,最好也只好率族衆歸附了王杲。
覺昌安父子在王杲帳下期間,王杲對待他們父子倒也客氣,遇到事兒也找他們商量。不過,為人狡詐的王杲在率部衆侵掠明邊時,都不忘了把覺昌安拉上,一來二去,在明朝心裏,覺昌安父子和王杲一樣,都屬于背叛明廷的女真人酋長。
為了不背上叛明的罪名,覺昌安父子暗中與明朝邊官往來,密報王杲部衆的侵掠動向。但是,在王杲的制約下,這爺倆還不得不随着王杲等人入邊搶掠。時間一長,在明朝邊官的眼裏,就認為覺昌安父子不是什麽好東西,構間兩端,是個不可靠的女真人酋長。
女真人在邊境的小打小鬧,明廷一直也沒當回事,反正中原地大物博,也不在乎他們搶點兒。直到王杲與來力紅等人誘殺了明撫順備禦裴成祖後,這下子徹底惹怒了明廷,大明皇帝随即下令,命遼東總兵李成梁率軍好好教訓教訓那些不聽話的女真人。
李成梁打仗還是有兩下子的,率軍一路沖鋒,殺死了王杲的得力戰将來力紅等人,血洗了古勒城。王杲的老窩被端了,倉皇逃跑,最後就逃到女真哈達部。哈達部的酋長知道這家夥是個禍根,留他不得,假意陪着喝酒,三勸兩勸就把王杲給灌醉,然後交給了明廷。
像王杲這種人一旦落到明廷手上那還有好嗎?結果,沒過兩天,就被明廷給處死了。
王杲被明廷誅殺後,其子阿臺、阿海等人懷恨在心,發誓要給父親報仇。這哥仨暗中集聚起昔日的部衆,重新把古勒城與沙濟城修整了一番,然後便操練部衆。為了報仇,這哥仨率部大肆入邊搶掠,截殺明廷守邊官兵,甚至把搶掠燒殺的目标對準了明遼東重鎮遼陽城,使得遼東邊官頻頻報警,擾得邊官苦不堪言。
對待阿臺的擾邊掠行徑,明廷決定再次發兵,攻打古勒城,剿殺阿臺兄弟及其部衆。
覺昌安聽到風聲,知道不好,便想着回古勒城送信,把自己的女兒救出來。要不然,李成梁大軍一走一過,哪兒還能有活口呢?他想是這麽想,不過李成梁早就盯着他了,一直以來,覺昌安父子的名聲都不太好,這個節骨眼上能放他們回去嗎?所以,就把覺昌安父子給留住了,借口讓他們爺倆為征剿大軍作向導。
李成梁大軍抵達沙濟城和古勒城下後,随即兵分兩路,分別包圍了兩座城堡。
覺昌安父子以勸降為由進入了古勒城,随即被阿臺拘于城中。當李成梁大軍火攻古勒城克城後,覺昌安父子并未因作為明軍的向導而被明軍保護,反而慘死在明軍的刀下。明朝對此給出的說法是“誤殺”。
努爾哈赤得到消息後,氣憤不已,揭竿而起,起兵反明。那時的努爾哈赤勢力小得可憐,僅有幾十個人、十三副甲,好在有七個勇猛異常的兄弟一直跟随左右,這七人能耐可大了去了,呼風喚雨,撒豆成兵,都是以一擋百的猛将。書中代言,這七人正是日後的“行地七公”,幫着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國,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且說這一天,努爾哈赤帶着祖父覺昌安的骨灰匣到了蘇子河畔,準備就近找家小店先住下來。結果,店掌櫃一看帶着骨灰匣,說什麽也不讓他進店。沒辦法,努爾哈赤只好露宿野外,按女真的習俗,骨灰匣在下葬前是不能落地的,所以,努爾哈赤就把骨灰匣挂在了身邊的一棵老榆樹上。
誰不知,第二天天亮後,努爾哈赤到樹杈上想取骨灰匣時才發現,骨灰匣竟然像是長在了樹上一樣,無論如何也拿不下來了。努爾哈赤感覺有些奇怪,就拔出佩刀去砍樹杈,結果,剛砍開的口子很快又自動愈合了。身邊一直跟随的兄弟羅矦見狀,趕緊把努爾哈赤攔住了,仔細地看了看這棵大樹,又站在這裏朝着四面看了看,猛然跪倒道:“恭喜主公,天公庇佑啊!”
努爾哈赤愣了愣:“老四,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主公,您仔細看看這裏。此處前朝煙筒山,左有青龍之首,右有白虎之尾,形勢俱佳,有萬乘之尊之勢。再加上蘇子河如一條玉帶般纏繞其中,波光潋滟,二道河、錯草河、蘇子河三條河形成‘三水入庫’之勢,此地實乃天下難得的風水寶地。此樹之神異,天下罕見,定是龍脈結穴之所。如果我猜得不錯,這棵樹就是世間難尋的懸龍穴!三水入庫倒挂懸龍,此地之貴,無以相比,老主公的骨灰如若葬此,主公将來必将坐擁天下。”
書中交代,羅矦正是日後行地七公中排行第四的文曲星君,此人足智多謀,心思聰穎,是努爾哈赤的智囊,尤其擅長風水術。
努爾哈赤聞聽後喜上眉梢:“老四,你沒看錯?”
“咳,主公,我可以和您打個賭,不出二十年,主公必定發達顯跡。俗話說,兩山夾一杠,輩輩出皇上。你看這座山,山形似龍,南面那座山,山形如鳳,中間是蘇子河,這在風水上正是兩山夾一杠的風水格局,如把老太爺安葬于此,将來必将一統天下。”
原來,被邵天寅驚走的那條天龍禦風飛行一段後,便栖身在一棵老榆樹上休息。 本來懸空穴不在地下,而是在空中,不可能有人占此龍穴,誰也不會把屍骨葬在空中。要說這事就這麽巧,正趕上努爾哈赤把他爺爺覺昌安的骨灰匣剛好挂在這棵樹上,機緣巧後,剛好就占了此處懸龍穴。
羅矦說的不假,得此懸龍穴後,努爾哈赤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一日千裏,勢力越來越大,沒過多少年就建立了後金王國,做了後金國的始祖皇帝。大金建國後,在文曲星君羅矦的建議下,努爾哈赤便依此神樹為中心,開始在周邊修造陵寝,規模十分宏大,可以稱得上是大金國第一皇陵,正是興京陵,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清永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