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昨天發錯了章節,這是第十八掌
易經是被吓醒的
昏迷過程中突然感知到一種莫名而來的恐怖危機,那種殺機朝着自己緩緩逼近的感覺駭的易經直接從昏迷中清醒過來,而當他猛的睜開眼睛所看到的,就是頭頂雕刻華麗的木梁,非但如此,還有那些彌漫開來逐漸朝着四周擴散出去的黑色煞氣。
一把将被褥掀開以後離開了床,将拜訪在床頭的淩虛劍抓在手中凝神以待,雖然不知道醒來以後就置身于這樣的環境中到底是怎麽回事,可是這等煞氣絕不是一般的人能夠擁有的,周圍的空氣都已經降低到了冰點了。
“呼”然而這煞氣還沒有繼續下去,甚至易經還沒來得及多做什麽,煞氣就如同潮水般退去,那本來陰暗的屋子在剎那間再度充滿了光影,夕陽的金色陽光照射在走廊,溫和的氣息彌漫在房間中,好似之前那般的陰暗環境只是一個幻覺一樣。
額間的冷汗“唰”的落了下來,易經喘息着坐在了床沿捂住自己的胸口,之前神經高度緊繃的情況下還沒有感受到,而現在危機退去以後,因為之前劇烈運動而産生的疼痛感猶如潮水般席卷而來,胸口的傷口似乎隐隐有了再度破裂開來的趨勢。
“你醒了?”溫和的聲音先到,随即那人也湊走廊的拐角處走了過來,臉帶着明顯開心的神色,韓非看着坐在床沿的易經說道:“你已經昏迷了五天了,這五天的時間可真是讓我擔心了很久,不過幸好你現在醒過來了。”
“看到你我就知道,最後我們是被人救了嗎?”韓非的到來也着實讓易經松了一口氣,雖然他不想承認,可是當他看到韓非的那一刻起,之前因為那煞氣而抑郁的心情也不自覺的放松開來:“差一點就留在那裏了啊。”
“不過也正是因為你奮戰到最後,所以才能等到援軍的到來,易經,韓非,謝過你的救命之恩了。”對着易經略微彎腰抱拳敬禮,韓非繼續說道:“如今韓國的形式,在你我遭遇那等逼殺局面的時候你就應該有所了解,這韓國裏的門道與腐朽,已經不是我一個人能夠解決的了的了。”
“你還是沒有放棄我啊。”苦笑着搖搖頭,易經是真的不知道這次的圍殺出現,到底是想要殺韓非還是想要殺了自己,畢竟王莽與劉秀的例子就在那裏,想要憑借自己一個人改變歷史,實在是太難了:“區區一個殺手,生活在黑暗的世界裏,見不得光,我也并非是百家之中任何的一家,不懂你們百家的經典,也不懂你們的思想理念,只是固執的堅持着自己的本心繼續活着罷了。我這樣的人,又有什麽地方能夠被你看中呢?韓非。”
韓非并未正面的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出了一個似乎答非所問的問題:“我記得我們在來到新鄭之前,曾經路過很多的村莊,那是因為長久的戰亂之下由本來人聲鼎沸的幸福村子,變成了那樣的焦土地獄,之前有多麽的幸福,映照在我們眼中的就有多麽悲涼,那個時候的你露出來的那種眼神,我忘不掉的。”
“易兄,你是不忍心看到那樣的場景的吧,你在憤怒,恨不得想要将造成了這些的主使人殺掉,可是你卻不知道這是誰做的,而且你也知道,浮現在你眼前的只不過是這七國治世忠微不足道的一個場景罷了,類似這樣的地方到處都有,你也看過很多”
“是的,我的确看過很多那樣的場景。”眼眸裏流露出來的是對于這個亂世的絕望,也是麻木,生長在和平年代的他從不向往什麽戰争,也根本想象不到現如今七國亂戰的原因何在,因為在他那個時代而言,現在打的歡快無比的七國,都只是後世那個統一國度裏的一塊塊大地省份,甚至是城市罷了。
“自周失勢,春秋戰國六百年來,亂戰不休常年征戰,死傷了多少人?生活在朝不保夕的環境裏,麻木的等待着一切,殺殺殺,戰戰戰,國與國之間的攻伐從不停歇,而生活在都城之外的那些村子,卻也被搶到賊寇所威脅着,這是一個看不到希望的時代。”腦海裏回想起這些年來看到的一切,那些焦土,那些白骨,都是這個時代讓他所看到的血淋淋的教訓,讓他所親身感受,逼着他适應。
“是的,這是一個亂世,是一個我無論怎麽樣都想要結束的亂世,易兄難道不覺得這片大地的聲音太多了嗎,現在這樣的情況是否是因為這些一切的原因造成的呢?我的目标,就是将這些聲音都凝聚成為一個,而我,就想要締造出那樣理想的時代。”伸出自己的手,韓非的臉滿是自信而認真的神色,涉及到他自身的理念方面,他是決計不會開一點兒玩笑的:“七國的天下,我要九十九。”
看着這個意氣風發的韓非,易經張了張嘴還是沒有多說什麽,韓非啊韓非,你的理想的确很美好,甚至與另一個人幾乎是相同的,只可惜你并非是他的對手啊,這個時代會被終結,可是終結這個時代的人絕不會是你,而是那個千古一帝,叫做嬴政的人啊。
七國的天下,你要九十九,而嬴政怕不是全都要了。
Advertisement
“亂世的悲怆,還有這個時代的悲哀,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裏就必須适應它?不,易兄,我看得出來,你是希望這個時代能夠和平下來的。”韓非的眼眸裏滿是希冀的神采,終究他還是對着易經伸出了自己的手,滿是期望的說道:“易兄,士為知己者死,你我的理想,都是一樣的,何不将它實現了呢?”
這是從未有過的一刻猶疑。
易經能夠感受得到這是一個相當可怖的轉折點,韓非伸出來的這只手對于他自己,乃至于對于這個世界都是一種轉折,接與不接,代表了自己的倆種态度。而接或者不接,則是在冥冥中确定了這個世界的某些變動。
他知道,一旦答應了韓非,他就會進入這個時代的漩渦中,成為與韓非一般會在歷史留下名字,甚至是改變了歷史的人,當他真正的開始置身于其中的時候,這一點的變化就會導致後來的歷史被改動的面目全非,是會變得更好,還是變得更壞?
而若是不答應的話,自己來到這個時代的意義又是什麽呢?碌碌無為的活下去,親眼看着這個世界按照自己無比熟悉的那一幕幕繼續下去,然後淹沒在這時代的浪潮中什麽都沒有變化。自己的到來究竟是因為什麽呢?
易經沒有動作,他只是看着韓非的手,陷入了自我疑問中,一遍遍的問着自己。
明明是一個很簡單的舉動,卻在此刻産生了最嚴重的轉折點,這就是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