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進城
這一陣雨來的快去的也快。太陽的光輝逐漸灼穿了厚厚的雲層,哭泣的積雨雲在陽光中灑落完了最後的雨滴。
那雨後的天空蔚藍如洗,淡淡的幾朵白雲不一會兒也消失在了天空中,如同一塊上好的藍寶石般晶瑩剔透。同時,從西北天際間,出現一條七色的彩虹。與藍色的天空相映襯着,要像是陽光下藍寶石周邊形成的一道光暈。
喬吉打開車門,一股混雜着些許泥土味的濕潤空氣迎面撲來。望着那一抹藍色的天空,原本被編寫秘籍弄得煩躁的心情似乎也得到了一些放松。可看到了天界的彩虹喬吉忍不住住說道:“沒想到都已經到了秋天了,居然還能看到這個。”
在離着道路不遠的草地上,幾只不知名的鳥兒開始啼啭起來,仿佛在傾吐着浴後的歡悅。近處,凝聚在樹葉上的雨珠還往下滴,滴落在路旁的小水窪中,發出異常清脆的音響。居然是有幾分閑适的氣氛。
“啪!喳喳喳喳——”的響聲與鳥鳴伴随着“噗!噗!噗!”的翅膀扇動聲,喬吉搖了搖頭不由的想到,‘應該是有些傭兵或冒險者忍不住去打野食了。’
喬吉把目光轉向了道路一旁不到一千米處山脊上的堡壘。沒了雨水的遮擋那一座堡壘的樣子立馬鮮明起來。圍繞着堡壘正面的是一道寬闊的護城河。對于曾經去過那裏的喬吉來說,這與其說是護城河還不如說是一條超大號的壕溝,因為一面基本上可以說是一點水都沒有。
護城河後面是高聳筆直的城牆,城牆上每隔幾步便砌有一個兩米寬的箭垛。和一般形式上的堡壘要塞有些不同,柯斯達堡的外牆上沒有任何射擊孔。整面城牆都是用巨大的青條石堆砌而成的并用粘合劑加固,但其實在地基和其他關鍵的部位确是用了黑曜石進行強化。為了彌補防禦火力的不足,在每一面城牆上建造着兩座巨大的三層塔樓,塔樓上布滿了射擊孔,看上去就像一個個漆黑的死神之瞳!其實真正危險的是那微微有些向前突出的城垛裏向下的射擊孔與守城器械。唯有那城垛上來回巡視的衛兵與中央塔樓上随風飄揚的旌旗給你填上了幾縷活力與生的色彩。
這座堡壘的門洞并不寬大,按喬吉的記憶來說大概只有五米高三米寬的拱門。可惜現在被那拉起的橡木吊橋給遮的嚴嚴實實的。看着那黑漆漆的吊橋木板,喬吉應該是可以體會到這一整作為堡壘的座古堡上的滄桑與稱重。
車隊按照既定的速度前行着。不過因為剛剛雨水的影響變得開始泥濘的路面,倒是給後面的大篷車帶來了不少的麻煩。
慢慢的拐過了這一個小山包車隊進入到了一個山谷,谷前那一道高高的城牆便是進入都城地區最後的關隘——斷劍。與那作為堡壘的古堡不同,這道關隘雖然同樣用青條石構成卻少了些許蕭殺多了幾分事脍。在那之後便是一馬平川同時也是都城的外圍地區。
“豎起旗幟。”前方床來了瓦爾騎士的喊聲。随後在車隊裏豎起了多面旗幟,有領地的也有兩位騎士自己的。
喬吉乘坐的馬車緩緩地向城門駛去。巨大的城門有九米多高,兩扇門板好像是用鑄鐵打造而成。不過很多人都清楚地知道,那只不過是橡木包裹着一層厚厚的鐵皮罷了。畢竟人類國度不像矮人之類的種族有那麽富裕的礦藏,在這個時代所有的鐵制品都并不廉價。
真正起到防禦作用的是城門頂上那道完全用生鐵澆鑄而成,底部滿是尖銳的栅欄門,據說那東西有10000磅重,以至于城樓上要安置數座體積龐大的絞盤,以便于控制它的開合。
在城門口,站着一隊衛兵。他們頭上帶着的圓形頭盔,從帽沿垂下一大片覆蓋住頸部的鱗片。在厚棉布袍外面穿着輕型鎖鏈甲,一手持着斧槍,一手持着菱形的包鐵木盾。
這些衛兵外罩的亞麻制無袖短布衫上繡着諾汗大公家族的紋章。同樣的,他們手中盾牌上也畫着主要由一只戴着王冠的白色雄鷹和一位手持藍色盾牌的白衣騎士的紅底紋章圖案。因為紋章顏色以紅與白為主,因此士兵身上穿着的布袍同樣也是以這兩種顏色為主基。
這道關隘在平常的時候,普通旅人出入城門都用不着盤查和收稅。但是帶着商品貨物的商人們則要按照公爵府統一厘定的稅率繳納相應的稅金,這些每天絡繹不絕的商人所繳納的稅款成了公國重要的財政收入之一。如果說之前在灰木鎮所繳納的通行稅主要是複制養護那一條商道的話,那麽這一次的稅收則是國庫裏的一塊大蛋糕,即便是貴族也沒人敢于大量的逃漏。
Advertisement
馬車穿過城門,眼前豁然開朗。卡拉達最大的特色是除了位于中央的貴族區與神殿區作為單獨的內城以外。它的外城是沒有城牆的。正确的來說所謂的外城其實是依托着原先的都城慢慢發展起來的。後來城牆裏便成為了內城與一牆相隔的外便區別開了。
至于說外城為後來什麽沒有增築城牆,據父親大人說剛開始是因為資金的原因。後來不知道怎麽的卡拉達裏開始流傳着這麽一句話“保衛家園靠的是騎士的勇武與兵刃,而不是站在城牆後面瑟瑟發抖。”至此之後卡拉達就再也沒有人提修建城牆的事情了。
也正是得益于此,沒有了城牆的阻礙,外城區的發展少了相當多的束縛。慢慢的就變成了眼前的這一副相對繁華景象。
因為後面的運貨馬車還在被輪值的稅務官帶着人挨個的檢查,所以喬吉等先進來的這些人不得不在隘口之後的一塊空地上等候着。
離得隘口最近的是卡拉達的貧民窟,不過喬吉他更喜歡把這裏稱之為棚戶區。因為這一片的屋舍的樣子整體上看上去十分簡陋,大多是用木頭、篷布與茅草搭的建,極少能見到磚塊和瓦片的房子。不過得益于早些年博卡布神殿的規劃,沿着道路兩邊的房屋倒全部都是整整齊齊的建的磚瓦建築。
這些房屋面向街道的這一邊全都打通成為了鋪面,而後面應該是倉庫或者雇工住的地方,或許有些還有着儲藏用的地下室。鋪面出售的都是一些如柴米油鹽、鍋碗瓢盆之類的日常用品。當然必不可少的的是各式各樣的簡陋酒館星羅般的散部其中。這裏原先就是為了混口飯吃的棚戶區居民們,為了從過往的商隊手裏賺點錢而擺出的簡陋商鋪。結果因為低廉的價格居然吸引來了不少城中和其他地方的平民過來消費。還有一些也在此購房開起了自己的店鋪。現在這裏更像是一個集貿市場,從蔬菜瓜果、雞鴨魚肉到日用百貨無所不包。
當然像這樣的地,方地下的黑勢力可有着相當的不少。基本上每一周都能夠在小巷裏看到血拼之後的場景。不過對于這個混亂的地帶官方只不過是打進了一個釘子。不管那一家掌控只要能夠按時的繳納賦稅,同時做法不超過官方的底線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可以說這裏是卡拉達陰暗面一面的縮影,雖然他們一般不敢打過往商隊的注意。不敢萬一碰上幾個膽大包天的毛賊順手牽羊一番,損失未見得大但惡心人那是一定的了。
衆多的商旅帶來財富,相應的也帶來了不少的麻煩,其中繁忙的車馬,給交通造成了很多的不便。在城門外面喬吉一行就等了相當的一段時間。而到了裏面雖然應為店鋪的原因道路顯得更加的嘈雜擁堵,當幸好的是在這裏路并不只有一條。
終于等到了跟随着的商隊通過了檢查,在上繳了足夠的稅金之後得到了放行。被分隔開的兩只隊伍可以說是迅速的彙合成了一只向着城市的中心趕去。
等到過了棚戶區道兩旁布滿了三到五層緊密連接在一起的建築物。這些建築大都有着簡潔粗狂的風格,追求的是簡單實用。馬蹄踏在青磚鋪就的道路上發出了“噠!噠!”的響聲。
裏的內城最近的是卡拉達的商業區,這裏的建築都盡可能的建的奢華精美。可是除了少數能稱得上藝術與建築的良好結合外,大多數都顯現出一股暴發戶一樣的氣息。領地裏的商隊也在這裏的一個方形的廣場上,與喬吉這一行的貴族衛隊們分手了。之後他們會到在這附近同一商會所屬的商鋪之中進行貨物的交接,而後或許會有上幾天可以自由安排的休息時間吧。
當喬吉一行到達內城的城門的時候,夕陽正好把最後一抹絢爛的光輝播灑這裏。餘輝投射在斑駁的石牆上,整個城市彌漫着金黃色的光輝,明亮而美麗。一座座古老而又風格迥異的建築在遠處層層疊疊,迷宮般陳舊擁擠的巷道從茫茫歷史中延伸到腳下,每一塊灰白的路石都被歲月打磨得光滑照人,四周彌漫的氣味,神秘的悠遠中透着滄桑的厚重。
在守衛們嚴密的檢查之後,得以進入內城的一行人匆匆忙忙的朝博勒姆子爵的宅邸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