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各有算計

十年寒窗,三十四歲的高甫明當上了洪武二十五年的南京縣令。

不對,南京作為此時大明朝的都城,縣令也不叫縣令了,而叫順天府尹,正三品。

職責也與一般的縣令有些不同,他主要是負責京師一代的治安與政務。

俗話說天子腳下難做官,洪武皇帝的腳下尤其的難,因為你做的一切皇帝都看在眼中。如果給高甫明再來一次的機會,相信他一定會想方設法的避開自己現在的這個職位。

如果他有一本人生的黃歷,那本黃歷上有一頁一定是這樣寫的: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初四,韓國公李善長與其弟李存義會死于燕王府上。宜:上吊,服毒,割腕,等各種方法自盡;忌:活着。。。。

“微。。。微臣高甫明叩見皇上”禦書房裏,高甫明戰戰兢兢的向朱元璋跪拜行禮。

“起來吧”輕描淡寫的一揮手,朱元璋開口道。

“謝,謝陛下”高甫明站了起來,說話都有些結巴。

此刻是申時,也就是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太陽還沒有下山。

大概一個時辰以前,東宮侍讀黃子澄與兵部左侍郎齊泰入宮,求見皇長孫朱允炆。

當時朱允炆與朱元璋正在武英殿裏敘話。聽黃子澄來了,朱元璋也就讓朱允炆去了。

“不要和任何人提起那個徐如意”這是朱元璋對朱允炆的囑咐“最近也不要見那個徐如意,朕對他另有安排。”

朱元璋的謀略算計,自然之道。徐如意這次做的事雖然隐蔽,但終究還是有些蛛絲馬跡,瞞不過那些有心人,尤其是那些有能力的有心人,比如說。。。。朱棣。

“老張,把知道內情的人該清理的清理一下,你自己把握,盡最大可能別讓消息亂傳出去”這是朱元璋在朱允炆離開後對老張的吩咐。

“來人,移駕禦書房,招順天府尹高甫明入宮見朕”這是朱元璋之前在武英殿裏的最後一句話,畢竟武英殿已經被他砸爛了,不适合會見外臣。

時間回到現在。

朱元璋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高甫明,開了口“高甫明~”

“臣在”

“聽說今天京城裏出了個大案啊”

“回禀皇上,今日巳時左右,韓國公與其弟死于燕王府內。。。臣已經派。。。”

“哼”朱元璋冷哼一聲,打斷了高甫明的話“這麽大的案子,事涉當朝國公,藩王,你卻沒有早早地來禀報朕,難道還要等到明天早朝再說嘛?不嫌太晚嗎?”

順天府尹官居三品,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員皆有上朝之權。

“臣有罪”高甫明趕緊跪倒。“臣只是想調查清楚,再向陛下禀報。”

“恩。。。”朱元璋點點頭“那你查的怎麽樣了?”

“回禀皇上,臣查到,韓國公與其弟似乎是因為什麽誤會,所以才去了燕王府上,後來好像是死于。。。死于。。。。”

“接着說!”

“死于自殺。且在二人死後不久,韓國公府突發大火,韓國公府化為一片白地,可能死傷四百餘口,目前正在校驗身份。”廢了好大力氣,高甫明終于把自己查到的說完了。

“似乎,好像,可能”朱元璋似乎對高甫明的話并不滿意“除了查出韓國公二人死于自盡,其他的全都是不确定的,你什麽時候才能找到證據,确定一切報給朕聽!”

朱元璋的語氣不滿,但高甫明的心反而放下了,他已經聽出了皇上的意思,上意已明,事情也就好辦了。

“回皇上話”高甫明鎮定的說道“七日內,微臣一定查明真相,找出證據,給您一個交代”

“三日。。。”

“三。。三日也夠,微臣定不負皇上所望。”高甫明再次叩頭。

“嗯。。。”朱元璋點點頭“朕也幫你一把,李善長的兒子李飛從大火中逃了出來,如今在親軍都尉府,你去領吧。”

親軍都尉府其實就是大名鼎鼎的錦衣衛的前身。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裁撤親軍都尉府,并在其基礎上建立了錦衣衛。後來迫于朝臣壓力,再加上錦衣衛名聲實在太差,才于洪武二十年,撤銷了錦衣衛,焚毀刑具。錦衣衛雖然在明面上被裁撤了,但如此好用的工具以及其如此強大的情報能力是讓人着迷的。朱元璋明裏裁撤了錦衣衛,但暗地又将其改回了親軍都尉府。總的來說只是改了個名字,并且取消了其逮捕,刑訊之權。

朱元璋退了這一步,朝臣們自然也見好就收,親軍都尉府也就保留了下來,而這,也是後來朱棣即位後快速重建錦衣衛的根基。

“是,微臣這就去辦,微臣告退”恭敬地将差事應了下來,高甫明慢慢的退出了禦書房。

朱元璋的意思高甫明聽得很明白:李善長和李存義是自盡,也必須是自盡而死,他只需要去找出證據即可。高甫明說的七日時限是想去找證據,而朱元璋給的三日時限就是告訴他,盡快結案,沒有證據就去做證據。

道衍說的沒錯,朱元璋左思右想,終究還是要保自己的四兒子朱棣。抛開父子情誼不說,最大的問題在于他沒有辦法去填補裁撤藩王後所産生的權利真空。

‘唉,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東宮,朱允炆的書房裏,

朱允炆靜靜地坐着,看着眼前自己最忠實的兩位心腹,和皇爺爺留給自己的未來肱骨之臣,在自己眼前手舞足蹈,慷慨激昂。

“長孫殿下,藩王之策弊大于利,此事我與子澄兄早已達成共識,相信長孫殿下心裏也早已有數。今日裏韓國公兄弟二人死于燕王府內,正是天賜良機,相信燕王此刻已經失了聖眷。我們當抓住機會,聯合有志之士一同上本參閡燕王,将燕王一舉拿下。”一個身着素袍,面相嚴肅的男子一臉的為民請命的表情。

旁邊的一個翰林官員打扮,四方大臉的男子也是連連附合“尚理兄所言正是子澄想說的。《史記》中記載,範蠡曾說: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前幾日燕王剛剛欺侮過殿下,正是新仇舊怨一同來報的好時機啊。”

“額”朱允炆問道“那該從何處入手呢?”

“子澄以為當從先前禦花園中燕王失禮之事着手,畢竟。。。。”他的話還沒說完,便被打斷了。

“子澄兄所言差異,失禮之事畢竟是小節,不足以令陛下撤藩。還是應從韓國公之死。。。”

“失禮如何能是小節?!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天理倫常,不可違背也。燕王失禮自是大罪也。”

“韓國公之死才是罪名!”

“韓國公之死明眼人都知不會是燕王所為,如何能成為罪名。。。。。”

。。。

。。。

“額。。。”朱允炆沒想到,自己小小的一個問題,就讓剛剛還同一陣線的兩位大儒反目成仇。

如果徐如意在這裏,一定會往地上啐一口濃痰以表達自己的鄙視,然後再罵一句腐儒。

當然,這只是如果而已。真把他放在這兒,肯定老老實實,一言不發,因為那面容嚴肅的男子是齊泰齊尚禮,而那個四方大臉的,則是黃湜黃子澄。

腐儒并不是辱罵,而是事實

“哼,你我便各自行事!”黃子澄最後說道。

“如此正和我意”齊泰也不甘示弱。

“哼”

“哼”

二人各自冷哼一聲,又雙雙走出了太子宮,留下目瞪口呆的朱允炆。

(不走不行,宮門落鎖的時間快到了。)

按規制,皇宮酉時落鎖,關閉宮門,隔絕內外。

侍衛們準時準刻的關上了宮門。大門的緊閉,代表着今天的結束,也代表着還沒有醒來的徐如意錯過了飯點。

同類推薦

我和大聖是兄弟

我和大聖是兄弟

王虎穿越了,而且悲催的成了五指山下的一只老虎。
“我去,這是要做猴哥虎皮裙的節奏?”王虎表示不服。
作為一只21世紀穿越來的新時代老虎,怎麽着也要和猴哥拜把子,做兄弟啊!
此時此刻齊天大聖孫悟空被壓五行山馬上就滿五百年,再有十年,波瀾壯闊,影響三界格局的西天取經之旅就要開始,看王虎如何在其中攪動三界風雲,與猴哥一起再掀萬妖狂潮。

仙家萌喵嬌養成

仙家萌喵嬌養成

一派仙師齊晟路遇一只奶貓,本想冬天暖脖子夏天當腳踏,誰知這是一只貓妹砸,還變成蘿莉騎在了他身上。從此被這只貓蹭吃蹭喝還蹭睡,淪為貓奴。
“喵喵!”大喵搖着尾巴在齊晟腳邊蹭來蹭去,毛茸茸的耳朵一抖一抖。
齊晟冷酷的面龐瞬間融化,将她抱起,揉着滿身順滑的貓毛,心中一片滿足。
齊晟滿目柔情的眸子盯着那雙琥珀般的大眼,捏着她的粉嫩爪爪,霸氣道:“傻喵,吻我。”
“喵嗚~放肆!區區鏟屎官也想親我,小魚幹準備了沒有?”
“啪!”“哎呦!”
大喵一爪子糊在齊晟的臉頰之上,隐隐的有一點紅痕。
見齊晟委屈模樣,心想,那,那,勉強來一口吧!
大喵強勢捧上齊晟的臉頰,爪子按在他的胸膛,毛茸茸的大臉湊向他的薄唇。

修仙 滅鳳
432.6萬字
超級大敗家子

超級大敗家子

張家無敵逗比敗家巨真的很煩惱,為什麽我說我不帥,他們就打我,并且說我虛僞!我明明不喜歡那個富家千金,她還非得賴着嫁給我,我覺得這一切都怪我爸媽,為什麽家裏要有辣麽多錢,搞得我這一生下來的任務就都只有敗家了…
★★★★★
本書惡搞。
年少為之,節奏把握不行。
已多次修改,但篇幅太長,三觀重塑很難。
今生不知是否還有機會重塑。
暫入坑慎重。
可噴。
主不在乎。
★★★★★
娛樂性一般小說關鍵詞:超級大敗家子無彈窗,超級大敗家子,超級大敗家子最新章節閱讀

凡人修仙傳仙界篇

凡人修仙傳仙界篇

凡人修仙,風雲再起
時空穿梭,輪回逆轉
金仙太乙,大羅道祖
三千大道,法則至尊
《凡人修仙傳》仙界篇,一個韓立叱咤仙界的故事,一個凡人小子修仙的不滅傳說。
特說明下,沒有看過前傳的書友,并不影響本書的閱讀體驗,但感興趣的書友,也可以先去看看《凡人修仙傳》,再來看本書哦。
諸位道友,忘語新書《仙者》,經在起點中文網上傳了,歡迎大家繼續支持哦!

修仙 忘語
463.8萬字
擺爛太狠,我被宗門當反面教材了

擺爛太狠,我被宗門當反面教材了

重生無數次的宋以枝直接佛了。
每一世都改變不了死亡的結局,宋以枝決定,擺爛!
別人在努力修煉飛升,宋以枝在地裏除草澆水。
新一輩的天才弟子在努力修煉,宋以枝在烤鳥。
氣運之女在內卷同門,宋以枝在睡大覺。
在最大最內卷的門派裏,宋以枝當最鹹的魚。
最後,擺爛太狠的宋以枝被制裁了。
落入修煉狂魔之手,宋以枝以為自己要死,沒想到最後過的…還算滋潤?
“五長老,我要種地。

“可。

“五長老,我要養鵝!”
“可。

……
在某位修煉狂魔的縱容之下,宋以枝不僅将他的地方大變樣,甚至還比以前更擺了。

在仙俠世界寫小說

在仙俠世界寫小說

穿越了,寫幾本小說養家糊口,不料卻被人當真了。不怕別人不認真,就怕別人太認真!
大哥!我一本仙俠小說,你們這一大群的修真者犯不着拿着當秘籍去參悟吧!
九州大陸專用裙~小說關鍵詞:在仙俠世界寫小說無彈窗,在仙俠世界寫小說,在仙俠世界寫小說最新章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