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儒者四心

“熙熙攘攘,人材濟濟,這一屆的文科舉真是盛況空前啊!”

文殿的頂樓上,三名穿着青衣的主考官并肩而立。其中一名五柳長須,氣質儒雅的主考官望着城樓下魚貫而入的文試“學子”感概道。

“是啊,‘史師’插手,連獎勵都遠超往屆。就是不知道這一次的中榜者能否讓‘史師’滿意。”

另一名主考官附和道,聲音一落,文殿頂樓立即沉默了不少。

“史師”,姓“史”,大家尊稱“史師”,是出身平川的文道名宿,在大漢皇朝的帝都做了二十多載的“文師”,如今六十有八,教過無數的皇子皇女。

大漢皇朝以為武為尊,“文師”的地位雖然遠不如武将,但是憑借這份執教經歷,“史師”依然擁有不凡的影響力。

這一次“史師”告老還鄉,回到出身的平川鄉,就是想要在晚年尋覓一個衣缽繼承者。

這件事情連朝廷都關照過,也算是朝廷對這位服侍帝室,教導皇室子女二十多年的“文師”的尊敬。

不過“史師”為人苛刻,而且眼光極高,招收弟子更是寧缺勿濫,一般人輕易入不了他的法眼。許多皇朝心腹之地的勳貴子弟都入不了他的法眼,更別說是平川縣這個小地方了。

“難啊!如今武道顯聖,文道沒落,大部人都專心武道去了,剩下的人即便勤于讀書,也是沖着功名去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哪裏還有幾個真正的讀書人。”

一名臉色微黑,氣質剛毅的方臉主考官道,前半句還在談論史師收徒的事,後半句就帶着不少對文道沒落的痛惜。

從文殿頂樓俯瞰下去,前來應試的“學子”雖然熙熙攘攘,但大部分神情或者緊張,或者呆板,哪裏多少靈氣。

幾名主考官也是面有戚戚然,一副深有同感的樣子。傳說中的文道盛世,讀書人念頭正直,個個天頂透出靈光。

每一屆的文殿考試的時候,天下的億萬書生彙集如雲,讀書凝聚的浩然正氣,自然彙集形成凝如實質的浩氣長河,可以令枯木逢春,老樹生長,百花齊花,處處生機勃發,春意盎然。

到如今,同樣是文道考試,學子彙聚,卻哪裏有這般景像?

“這種事情不可強求。我聽說史師在皇朝帝都執教,到是搜集到了不少文聖時代的線索。史師學問精深,德高望重,他如今年事已高,不知道還能活多久。只希望這屆的文童生能夠入得了他的法眼,否則的話,史師的一身所學就要成為絕響了,這對于我們文道絕對是一大損失!”

Advertisement

五柳長須,氣質儒雅的主考官道。

“是啊!希望如此……”

衆人嘆息。

……

“文殿”三樓的角落,楊紀拿出墨條,在老舊的硯臺上慢慢的研磨。周圍一片悉悉索索的聲音,相比于其他緊張的學子,楊紀要神平氣和的多。

“铛!”

一聲鐘磬之後,考試正式開始。一名名皂吏将考試的試卷挨個發了下去。

楊紀翻了一下,發現果然是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典藉”、“經義”和“策論”。第一部分是“典藉”,非常簡單,考察文道典藉的熟讀、記憶情況。

這一關基本可以淘汰一半的人,剩下的都是記憶力過人的人,基本沒有多大難度。

第二部分是“經義”,這是考察聖人文字的理解情況。雖然隔了一個時代,語言有些不同,但是聖人文字精深卻不晦澀,只要用心,都能理解聖人文字。

第一關考剩下的一半人在這一關又會淘汰掉一半,剩下來的才算是真正的“讀書人”。

至于最後一關,才是真正的關鍵!

經過前面兩前,留下的都是有靈性的人。要想從成千上萬的“學子”脫穎而出,就必須擁有折服成千上萬“學子”的智慧和才幹!

最後高中的三名“文童生”,策論的文章會公開展示,這裏是一點都做不得假的!

“童生試”是所有“學子”接觸的第一次考試,很多人此前沒有任何的經驗,因此因為緊張而影響了水平發揮的不在少數。

朝廷本意是選出有才能的“學子”,對于答題速度倒并不苛求,所以“童生試”的時間比“秀才試”的時間都還要長,足有一天半的時間,答題時間非常充分。

不過,真正優秀的“學子”大部分還是在第一天就交了卷子。

楊紀深吸了一口氣,然後翻開了卷子。

第一部分的考題是《禮記》,這是出自《五典》,有道“士無衣冠,與禽獸何異”,這就是“禮”。

“題目倒不是很難。不過,《禮記》向來不是科考的主流,如今選擇這個做題目倒是有些奇異了。”

楊紀心中暗暗詫異。

《三經》《五典》的內容,楊紀早已熟記,自然不是問題。立即提筆書寫起來。

第一部分的考試雖然看起來只有能熟記硬背就可以,但是楊紀卻知道,實質并不是這樣。這裏面還有一個隐形的考試分就是卷面的整潔和文字。

楊紀以前在晉安城,沒少聽那些落榜“學子”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落是遺憾的議論此事。

文科舉的主考官對于文字筆法極其看重,這是私底下早就知道。所以楊紀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苦練文字。

沙沙~

考場上一片沙沙的書寫聲,混夾着一些低低的呓語聲,和過于緊張而低泣的聲音。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熟記《三經》《五典》上的內容。

有的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死記硬背,強行記下了大量的經義文章,結果一看考題,根本不是自己記憶的那些,瞬間就崩潰了;也有人發現自己明明記憶很熟的文章,寫到後面突然寫不出來了,頓時冷汗涔涔,衣衫都濕了。

這就是文科舉,不管你平時付出多少的努力,大浪淘沙,只留下最後的三個人,才能榮登金榜。而其他大部分都注定是要淘汰的。

楊紀同情的擡頭看了一眼,很快就沉下心來,沉浸在科考之中。

第二部分是“經義”。共有五段文字,全部都是截取《三經》《五典》上的內容。

“君子之道五百,一言以蔽之,曰:‘儒者四心’。”問,什麽是“儒者四心”?

楊紀蘸了蘸墨,微吟不語。這句話其實不是《三經》《五典》上的內容,而是另一個人說的話。

《三經》《五典》上有很多關于君子做人道理話,有人試圖将它歸納總結成一句話,這就是“儒者四心”。

歷史上任何試圖重新诠釋《三經》《五典》的人大部分都被斥為異類,不被接受。但是這句話卻在讀書人中廣為流傳,甚至連朝廷主流也同樣認可,因為說出這句話的人的身份非同小可,乃是一位聲名赫赫的“文聖”。

任何一位“文聖”說出來的話,即便是不是《三經》《五典》上的內容,也一樣被視為金科玉律,是讀書人的聖典。

關于“儒者四心”,這位文聖并沒有說出來。但是儒者四心的內容已經充斥在《三經》《五典》的每一頁,讓洋洋灑灑數百言诠釋着。

這其實是很考驗每一個人對《三經》《五典》的考察和理解情況的。因為不同的人,“儒者四心”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寫出來的自然也是不同的內容。

楊紀微一沉吟,随即寫下一行字:

“儒者四心,即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羞恥之心,……以及辭讓之心!”

這并不是胡亂書寫,而是楊紀讀書多年,對于《三經》《五典》的理解。

“人必有恻隐之心,方才知義。否則見老幼不扶,見弱小不助,與禽獸何義?”

“人必有是非之心,方才知忠。……”

“人必有差恥之心,方才知信。……”

“人必有辭讓之心,方才知禮。……”

楊紀寫下了四行字,這四行字聯系起來,正好是儒家推崇的“禮義忠信”。也是楊紀對于《三經》《五典》的另一個理解。

試卷共五頁,還有其他四個題目。楊紀把所有的題目答完,不知不覺已經是傍晚了。文殿三層早有許多的皂吏點上了大燭,裏面一片燈火輝煌。

楊紀一擡頭,就看到桌上放了一些烙餅,饅頭之類的飯食,都很簡單。這是朝廷準備的。

送食的皂吏輕手輕腳,楊紀居然都沒有注意。

楊紀微微一笑,然後收回了目光。他暫時還不餓,借着這通明的燭火,楊紀把題目重新審了一遍。

“有意思,第一部分考是的禮,第二部分雖然考了五個題目,各不相同,但內容都是禮義忠信。這次的文科考到底想要做什麽?”

楊紀若有所思。

文科舉的題目并不是很秘密,每次考完之後,都會被各地的學子公布出來。楊紀也曾經留心過。

往屆的文科考雖然也是分三部分,但內容卻是很随意,并沒有像現在這樣,給楊紀一種很強烈暗示感。

“不知道最後一題考的是什麽!”

楊紀壓下念頭,然後翻開了最後一頁。

這是文科舉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同類推薦

戰神狂飙

戰神狂飙

世人敢問,何謂戰神?“便是以肉身霸世,拳爆星空,掌裂蒼穹,一路摧枯拉朽,橫推八荒六合!”“便是懷勇猛之心,掠過繁華,吞下寂寞,無畏無懼無敵,唯己永恒不動!”為二者、為...戰神!這是一個身世神秘的少年,為了心中執念,橫渡諸天寰宇,踏遍九天十地,憑借一雙赤手生撕萬千傳說的故事.......戰神崛起,一路狂飙!

神級仙醫在都市

神級仙醫在都市

仙醫者,生死人,肉白骨。
神級仙醫者,敢改閻王令,逆天能改命。
他是仙醫門第二十五代傳人,他資質逆天,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他又是個大學生,本想低調,但螢火蟲在夜中,豈能無光?
行走都市,一路喧嚣,神級仙醫,我心逍遙。

爽文 掠痕
757.2萬字
伏天氏

伏天氏

東方神州,有人皇立道統,有聖賢宗門傳道,有諸侯雄踞一方王國,諸強林立,神州動亂千萬載,值此之時,一代天驕葉青帝及東凰大帝橫空出世,東方神州一統!
然,葉青帝忽然暴斃,世間雕像盡皆被毀,于世間除名,淪為禁忌;從此神州唯東凰大帝獨尊!
十五年後,東海青州城,一名為葉伏天的少年,開啓了他的傳奇之路…
小說關鍵詞:伏天氏無彈窗,伏天氏,伏天氏最新章節閱讀

英雄無敵大宗師

英雄無敵大宗師

被噩夢折磨幾近要挂的徐直決定遵循夢境提示,他眼前豁然打開了一個新世界,不僅不吐血,還身強了,體壯了,邁步上樓都不喘息了。更牛的是,夢境世界中某些技能和東西居然可以帶入到現實世界,這下,發啦啦啦。即便是一只弱雞的叢林妖精,那又有什麽要緊呢,徐直笑眯眯的手一劃,給隊友頭頂套上一層綠光……(參考元素英雄無敵4,英雄

唐雪見肖遙

唐雪見肖遙

唐雪見肖遙是唐雪見肖遙的經典玄幻小說類作品,唐雪見肖遙主要講述了:唐雪見肖遙簡介:主角:唐雪見肖遙站在離婚大廳的門口,唐雪見想到了八年前和肖遙領證結婚的日子。
也是這樣的下雪天,很冷,但心卻是熱的。
不像此時,四肢冰涼,寒氣入骨。
納蘭小說網提供唐雪見肖遙最新章節,唐雪見肖遙全文免費閱讀,唐雪見肖遙無彈窗廣告清爽在線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