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繼續招人,土法煉鋼
程攀強忍笑意從無為縣城中出來後,向西疾馳二十分鐘後,确定沒有人跟在自己後面,放聲大笑。
笑過之後,程攀停了下來,冷靜的思考了一下。既然趙大郡主在無為縣,那麽她的目的就是學習武功,招攬江湖上的武林高手,自己就不能這麽嚣張的以道士的名義亂竄竄。
程攀決定以後把收集原材料的任務大部分交給別人來做,現在江心島的人還是太少,程攀計算了一下自己的存糧,大概能還能支撐1000人吃到下個收獲的日子。
程攀決定繼續招人。
五天後,程攀帶着兩百人的人群回家了,把自己的獎懲規則給新人又重複了一遍,讓小黃村的個個小組把他們領回去,适應新生活。
晚上,在一個寬敞的泥巴房子裏,程攀和二十個人聚在一起,開始了組織上的第一次會議。
“今天我把大家叫在這裏,是有一些是要說。”程攀開了個頭,看到大家都仔細的看着自己,于是就繼續說了下去。
“現在村中已經有四百人了,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好日子忙碌為了有效的管理,我準備讓某些人單獨負責一個項目。”
“陳風。”程攀點了一個他最早帶的學生。
“到!”
陳風站起來喊道。
程攀看着他交代了任務:“現在共有二十二個農業組,我任命你為總組長,由你負責種田這一塊,将每個組的經驗搜集起來并記錄,需要什麽東西向我說,我要看到明年的收成。另外晚上你要教他們認字,如果有學的好的你要記下來,把這些人的材料交給我。”
程攀把任務交代給陳風後讓他坐下,又轉過頭來對兩位鐵匠說道:“曾師傅,蔡師傅,你們今天招了20多個小夥子吧?”
兩位鐵匠回道:“程少爺,這批人不錯,一個月後我保證教會他們基本的手藝。”
“教手藝不急,明天開始你們鐵匠鋪的人,和我一起煉鐵。”
“煉鐵?”
Advertisement
兩位老鐵匠帶着一絲疑惑,程攀接着說:“不僅是鐵匠鋪的人,木匠組,泥瓦組明天都要和我一起煉鐵。”
接下來程攀又交代了教育組,護村隊的一些零零碎碎的事。
在最後程攀喊住了王狗子說道:“小王,王狗子這個名太難聽,我給你改下名可否?”
王狗子:“先生,狗子這個名是小時候取得,等到後來長大了我們都要請教書先生再起一個,後來村子散了,我在外面流浪也就沒改,現在先生學問最大,請您給我取了。”
程攀聽完他的絮叨說道:“那就叫王天柱吧,希望你能成為頂天立地漢子。”
“謝謝先生賜名!”王天柱得到新名字十分高興。
程攀接着對他說:“天柱啊,你挑幾個人我交代你一些事。”
“先生你說。”
“島上的人還是太少,你出去再找些人回來,青年男女都可以,小孩也行,會手藝的無論老少都行。此外村中以後用煤多,你買一些回來,我給你一千兩銀子去試試。”
王天柱神情激動說道:“先生信我?一千兩可不是小數。”
“我總要信人,另外一千兩對我來說不是大數。”
王天柱低下頭用力的行了一禮:“我定不負先生所托。”
第二天,程攀帶着50多個人開始了大煉鋼鐵的運動。
首先,泥瓦匠們先建起了一座高爐,這座高爐經過幾次返工才達到程攀的目标,程攀用超感仔仔細細的觀察了每一寸爐壁,挑剔的指出每一個細小的裂縫,程攀可不想在自己第一次煉鐵就發生事故。
程攀按照自己在這個時代所看到的煉鋼設備,又添加了一些自己曾經了解的煉鋼小知識,如給鼓風機吹如氣體的管道外壁加一個爐子,用來加熱鼓入的空氣。
為了讓高爐的溫度不至于由于外界的冷空氣進入下降,将高爐中用格擋分層,分別碼放鐵礦石和焦炭,加大碳元素和氧化鐵的接觸面積。
當然,還有更多的新技術概念,程攀想到了卻沒有利用,如高爐頂部廢氣循環利用等。這主要是因為程攀手下沒有太多的工匠,另外他的本錢太小,萬一第一次試驗就失敗太挫傷手下的積極性。
盡管如此,第一座高爐的建立任然折騰了一個月,好在高嶺土等建高爐的材料在小黃洲附近的縣都很好找,程攀出去半天一個來回就運來了足夠的材料。
要煉出好鋼,就必須煉焦。
煉焦不僅能除去煤炭中的磷,而且如果用焦炭直接煉鋼,爐中的溫度可以進一步的提高。所以程攀又造了一個煉焦爐,這個煉焦爐距離第一高爐不遠,程攀這樣做是為了以後方便改造,将煉焦産生的廢氣直接通入第一高爐中。
準備好一切後勤工作後,小黃洲的第一次煉鐵在今年第一場雪後開始了。
在高爐中依次加好鐵礦和焦炭和平衡酸性的石灰粉後,第一高爐開始點火了。
在以五頭毛驢為動力下,木匠們制造的鼓風機運轉良好,不停的将加熱後的熱空氣通入爐中。本來程攀設想中是用水利鼓風的,但是使用水力需要挖一條水渠,工作量太大人手不夠只好作罷。
程攀又不能直接将高爐建在江邊,等到夏天長江水位升高可不是開玩笑的。
正好王天柱出門歸來帶來了好消息,他不僅招來了一百新人還帶來了二十頭大牲口,讓程攀擺脫了浪費人力的窘境。
爐中的溫度漸漸升高,程攀用超感一直注意着爐中的變化。逐漸地爐中的鐵水生成了,整個高爐也沒有出現毀壞的征兆。
參與煉鐵的所有人都緊張的看着高爐,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辛勤的勞動,今天就是出成績的時候了。
程攀感受爐中的情況,覺得開爐的時間到了,大喊一聲:“出鐵!”
幾個小夥子合力用竹竿将出鐵口打開,赤紅的鐵水從爐口流出進入一旁的加熱坩埚,坩埚同樣用煤炭保持溫度。
當第一爐鐵水成功出爐後大家就興奮的高呼起來。
“鐵水,真的是鐵水!”
“程少爺真了不起,光是這煉鐵的功夫就是神技!”
程攀當然不會因此自滿,他笑着高呼一聲。
“大家別懈怠,炒鐵小組快行動,你們這組負責加料的快上!”
然後幾個人以一套複雜的傳力裝置用熟鐵棒攪拌着坩埚內的鐵水,一直攪拌到鐵水漸漸凝固。而另一組熟練的用一套滑輪系統将數百斤一包的原料從高爐加入爐中,開始了新一流程的操作。
等到第一輪的鐵水漸漸的在耐火槽內凝固形成了一個個鐵錠,兩位老鐵匠笑眯眯的看着今天的第一批勞動成果說道:“好鐵,好鐵,這些鐵我這輩子都見得不多。”
程攀也笑着應承着,以二十一世紀的眼光看,這些鐵絕對是廢鐵,放在廣場出口當路障都嫌醜。但是相比程攀在元朝官方鐵廠裏見得成品要高上一個檔次,第一經過炒鐵鐵水中的含碳量大大降低,第二經過加入石灰粉,鐵中的含硫量含磷量也大幅度減少。
程攀笑着說對兩位鐵匠:“以後打鐵也用不着您二老親自上場了,我給二位找了個打鐵幫手。”
蔡鐵匠問道:“程少爺你給我們鐵匠組塞了很多人,到底是哪位?”
程攀牽着兩位的手:“跟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