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再圈一塊地
随着如臯縣聚集了江南大半的造船工匠後,在重組原料的供應下,所有的船廠工匠實行三班倒的政策。
如臯領地的大小船廠內時時刻刻的燈火通明,船廠以最快的速度讓一批一批的海船下水。現在海船的運載能力已經不是限制移民數量的主要原因了,糧食産量成了首要限制。
當然随着臺灣産糧區的不斷開發,大移民的數量将在今年翻倍增長。暫時滿足移民運力的需要不代表造船業的放緩,現在每一艘船只都能造成産能,現在程攀的捕撈業是沒有休漁期的,至于可是續發展的問題程攀準備留給後人來考慮。
現在盡可能的高速發展和填飽肚子是首位,未來有的是山清水秀的土地等着被占領。
船只的數量支持住了航海業的發展,日本的航道在現在也被打通,對于現在的日本,程攀沒啥心情去專門整它,此時的日本對淪陷的中原是起哀傷的情緒,當然他們幾百年之後心思就會變了,搞了個“崖山之後無中國,明朝之後無華夏”的話想取代中華文明圈的正統地位。
而此時的日本還沒這些小心思,它正在為自家操蛋的家務事頭疼。
這個時期日本正好處于南北朝時期,這種情況産生的原因是在上次倒幕戰争後,利益分配不均産生的。
在倒幕成功後,日本的醍醐天皇沒有讓幫助他掌權的武士階層獲得權利,反而大量重用公卿階層,導致了原來的倒幕大将軍足利尊氏的不滿。
于是下面發生的事就很自然了,掌握武力的足利尊氏決定換一個聽話的天皇。
在這裏不得不說日本的天皇真是套了一身不死光環,天照大神子孫的名頭讓足利尊氏沒有産生斬草除根的念頭。
于是讓被退位的醍醐天皇帶着據說是天照大神遺留的三件神器逃回南方了,咳咳,所謂的南方也就是向南幾十裏的吉野。
程攀在得知日本消息後,決定了貿易路線。
上面說程攀不準備刻意的整日本,不代表不整日本。為了賺錢,程攀這個帝國主義的角色轉變的特別快。
既然有戰争,就有軍火市場。
支持弱小勢力與強大勢力對抗,使這個市場變得長久是程攀利益最大化的最好選擇。
當然日本這時過家家級別的戰争還沒有啥大市場,但是為了日本的硫磺,程攀決定玩這個外來勢力幹涉的游戲了。
Advertisement
當第一飛箭船隊出現在現今日本的紀伊半島時,當地的日本人以為元朝又來遠征了,附近的大名小山家族立刻向周圍的大名求救,甚至全日本團結起來的口號都出來了。
也難怪,此時的南朝已經給北邊壓的垮了,全國70%的勢力基本是向着北朝的。
要不然程攀也不會選這個地方登陸,東京灣的地理位置比這好多了。
南方大名想借這個口號來喘口氣,再不濟也希望掌握這個抗元的大義,別讓北朝在背後給自己來一刀。
當然,當一千名烏合之衆的南朝大軍來到程攀登陸的地點,與共合軍的三百水手組成的方陣對峙後,由雙方開始談判,誤會就消除了,從臺灣來的船隊是為了貿易,不是為了打仗。
日本南朝方面表示貿易可以,但是不能霸占此地,最起碼那三百武士不能留在這,天見可憐,就這三百名水手給他們帶來多大的壓力,可是情況的确如此。日本經常發生的滅國之戰,往往就是推掉幾個中國地主大莊園級別的堡壘,要不然日本有的武将怎麽會出現一生滅國幾十的戰績。
程攀的貿易船隊的水手由于營養良好,身材相對此時的日本太高大,由于這些水手都經過簡單的軍事訓練。
所以在日本人的眼中,這種意圖不明的勢力在日本當今的時局下是一個大變數。
經過讨價還價,船隊長官木子合要求留下五十人保衛商管安全,通商岸口由本地大名負責安全。
達成協議後,負責談判日本的主事者宮崎才問道:“敢問木君,這次來日本帶來來了什麽貨物?”
木子合心裏暗罵:“做生意的到現在才決定看貨,你要經商準虧死。”
他表面面露笑容地說道:“主要是一些鐵鍋,鐵農具,鐵斧頭,以及布匹,我們馬上卸貨您就能看的。”
一聽到鐵這些日本人心裏一怔,然後眼中帶着一絲興奮。
“那麽有勞,貴方了。”
兩個小時後,這些日本人不停的敲打着這些鋼制民用品,宮崎個人對清潔用品肥皂非常感興趣,來自公卿階層的宮崎對一切風雅的事物都很注重,但是他還是頭腦清楚的,相對那些由于臉上塗粉造成腦袋鉛中毒的日本貴公子,還算明白眼前這些鋼鐵器具才是對南朝最重要的事物。
而随行而來的武士則用自己的鋼刀與這些鏟子柴刀的刀口相碰,結果受傷的往往是自家家傳的武士刀。
此時前來談判人群的日本人算是了解了中原的富饒,竟然用上好的精鋼來打造農具。
一些損壞了家傳刀的日本人已經和自己家族談判的人商量從這支商隊專門定制一柄武器了。
從這方面也可以看出這些日本武士對主家的忠心,竟然沒有一個人私下找木子合的商隊談武器問題。
于是驗完貨後,第二場談判開始,日本南朝方面表示對貨物十分滿意,此次為各位南朝大名代言的宮崎表示這些貨物以後有多少吃多少。
同時宮崎隐晦的表示,此時南方擁有三件神器的後村上天皇才是被中原王朝冊封過的正統,作為中原來的漢人不應該與北邊的亂臣賊子交流之內的話。
木子合根據來時程攀和行政組交流得出的方針,給予了明确的答複,表示只與尊重南方正統的大名做生意,但是每次前來貿易的同時希望正統天皇給一個效忠正統的大名名單。
宮崎對這種加強王權的提議十分感興趣。
只有天皇同意才能獲得優質鐵器的前景十分美好,既然要選代理人,那就做的徹底一點,木子合抛出了最後一塊大餅,徹底把宮崎砸暈了。
木子合說道:“我們對貴國天皇現在遭受小人的欺辱表示十分不平,我們的最高長官決定專門賣給貴國王上一種武器。”
宮崎疑惑地說道:“貴方還有貨物沒有卸下來?”
木子合說道:“下面的商品我方只願意賣給貴國王上,不願意讓貴國其他勢力得到。”
宮崎充滿好奇,支開随行的大名的人來到最後一條大船上,一上船給宮崎的感覺就是天朝不愧是天朝,即使淪陷,依舊可以造出如此像山一樣的海船。
當他随着木子合來到船艙中時,木子合撬開了一個貨箱裏面裝滿了油紙包的東西。
當拆開後露出貨物的樣貌時宮崎不由得大吃一驚,弩,這種兵器自從創立以來就是農耕文明對抗騎兵的利器,公元六世紀弩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但是在十一世紀初在日本的歷史就消失了,而且日本這個民族很奇葩,床弩竟然不是射箭而是射石頭的。
弩在日本消失的原因是制作工序繁雜,制作費用大,費時也多,從時間到費用上恐怕都是弓的數倍,作為日本古代的武士階級也不希望一種農夫手持就可以擊殺武士的武器大規模出現,所以弩被廉價的短弓所代替。
至于價格昂貴的弩在武士和農夫的手中效果差不多,誰會給身份低賤的農夫裝備如此精良的武器呢。
但是誰也不敢否認弩的強大,日本人曾經就将他們的無畏級戰列艦命名為超弩級。
兩個小時後,宮崎表示很無奈,木子合帶來的這批手持弩威力巨大,由于大量采用金屬零件以及滑輪,這種武器有效射程可達兩百米。
但是此時日本天皇是個窮光蛋,他要是有錢的話咋麽會讓各地大名如此胡來。
宮崎原先以為的先進武器是鋒利的刀具什麽的,宮崎原先的打算是将這些先進武器轉手給支持天皇的大名。
但是沒想到是弩,這麽大批(500具)的弩流入任何一家都會造成不平衡。
宮崎苦笑地說道:“貴方的武器實在是犀利,而且價格也公道,只不過我王實在拿不出這筆錢。”
木子合說道:“只要貴國國王決定要這批武器,錢不是問題,貴國國王能幫助我方的遠不是錢能解決的。”
木子合将外貿組和程攀制定的方案說出來,讓宮崎感覺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個方案就是,以日本天皇名義在日本收購程攀領地所需要的硫磺銅礦等礦物,程攀付給現金之外給日本王二十分之一的回扣。
這是标準的帝國主義扶持代理人的節奏,但是對此時被北朝壓的茍延殘喘的南朝相當于是半路撿到錢。
這種方案使南朝既賺到了錢,又有了自己的武力。程攀的提議很中肯,南朝又實際需要,于是雙方一拍即合,達成了這個軍事經濟一攬子協議,在這個協議達成後,為了保證日本人弩箭軍團有着強大的戰鬥力,木子合送了專門寫的弩箭版排槍槍斃戰術,以及簡單的隊列訓練。
對此程攀吐槽了一句:“後村啊後村,哥只能幫到你這了,不要像常凱申坑美國一樣坑我。”
既然插手了日本政局,再拍一個基地吧。
北海道那個無人島很不錯,就決定是你了,由于太遠從如臯基地坐船要走十幾天的海路,對這塊地的前期投資不像臺灣領地那麽巨大。
但是作為戰馬養殖廠,在後期統一戰争中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此時的北海道是個無人區,這麽說也不對,還有一些非和族的日本少數民族在這生活。由于強大的武力保證,以及豐富的商品輸入,人口較少的北海道本土民族在30年內就搬出森林生活,學習漢語并改名,人口不過兩萬的他們徹底被文明同化。
從此北海道被改名為東北島,和臺灣以及海南島并稱為神州大陸架上的三顆最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