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荀曹會
荀彧心情一黯,沒有多說什麽。他知道兄長心裏有怨氣。荀谌對袁紹并沒有什麽好感,他到袁紹身邊來,是家族安排的任務,并不是他個人的選擇。如今看到袁紹虛有其表,這一生都有可能被耽誤了,要說荀谌沒有一點怨氣,那是不現實的事。
一個家族要在亂世生存下去,就不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個人的身上,多方投資是最正常不過的選擇。可是對于個人來說,選擇本來就不由他們自己,一旦選擇錯了,損失卻要由他們自己承擔。不能不說,這是一個悲劇。
為了家族的繁衍,總會有人被犧牲。
現在看來,荀谌可能就是那個犧牲品。
荀彧走出了帳門,心情一直不太好。一直走到曹操大營前的時候,他才收拾起心情,恢複了平靜。他報上姓名,求見曹将軍。
曹操現在被袁紹任命為行奮武将軍,行就是代理的意思。一個雜號将軍,還不是正式的,由此可見曹操在袁紹心目中的地位。曹操的大營也在諸軍大營的最邊上,很不起眼的一個角落裏。
荀彧從山坡上走過來,已經居高臨下的看過了曹操大營的整體布局。曹操的大營紮得很嚴整,可以說是所有大營裏最嚴整的一個。這讓荀彧對曹操又增加了幾分好感。現在站在曹操大營前,可以隔着營栅看到裏面的将士和營栅,荀彧對曹操的統兵能力有了更直觀的印象,不由得暗暗點頭。
短短的幾個月,能将一些家奴、部曲整治得像一支軍隊,曹操不愧是上過戰場,用過兵的人。在山東諸将中,也算是屈指可數的人物。與那些只會空談的清談客相比,曹操更像一個将軍。
“荀先生,我的營地還看得入眼嗎?”随着一陣爽朗的大笑聲,曹操從裏面走了出來。他雖然身材不高,比荀彧還要矮上半個頭,可是他走起路來虎虎生風,大步流星,身上的甲胄嘩嘩作響,別有一番威武。
荀彧認識曹操,不過他沒想到曹操會親自出迎,一時有些詫異,連忙行禮道:“颍川荀彧,拜見曹将軍。”
“嘿,一個雜號将軍,有什麽了不得的,不提也罷。”曹操揮了揮手,不以為然的說道:“荀先生,是營內說話,還是……”他說着,指了指外面的山林。這個意思很明白。如果荀彧不怕袁紹忌憚,他就請荀彧入營說話,如果荀彧擔心引起不必要的猜忌,或者不想和他太過親近,他就陪荀彧在外面說話,将來袁紹問起,他們可以說是偶遇。
曹操的體貼讓荀彧很高興。他笑道:“将軍營地嚴整,我想見識見識,不知可否?”
曹操大笑,連忙伸手相邀:“那好,我正好找到兩甕好酒,今天與先生把酒言歡,不醉不散。”
荀彧和曹操并肩走進了大營,在他們的身後百十步外,一個人影悄悄的隐沒在山林之中。
……
“荀彧去找曹操?”袁紹放下了手中的酒杯,臉色有些不好看。
Advertisement
荀家是颍川大族,荀彧是他這一輩人最傑出的人才,袁紹最信任的黨人,名士何颙曾經說過,荀彧是王佐之才。如今袁氏起兵,天下響應,荀氏也派出了年輕俊傑前來響應,可是荀彧本人卻一直沒有露面。
荀彧從洛陽來到荥陽,袁紹早就知道,但是他什麽也沒說,他一直在等荀彧來請見。沒想到荀彧沒來見他,卻去求見曹操,這讓他覺得很沒面子。
一旁的郭圖見了,不動聲色的說了一句:“易雲: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們兩個坐在一起,肯定有很多話要說。說不定,還要為閹豎的灰飛煙滅嘆惜幾聲。”
袁紹忍俊不禁的笑了一聲,不快情緒渙然消解。曹操是閹豎之後,名聲一向不好。荀彧雖然是少年俊傑,但是他也有一個掩飾不掉的污點:他的母親唐氏是中常侍唐衡的女兒。
唐衡當年與單超等人并稱五侯,人稱唐兩堕,是臭名昭著的閹豎。唐衡看中了汝南名士傅公明,打算把女兒嫁給他,卻被傅公明拒絕了,只得改變主意,把目标轉向荀绲。
荀绲懼怕唐衡的勢力,只得委曲求全,娶了唐氏,生下了荀彧兄弟,也因此清名毀盡,連帶着荀彧兄弟都有些擡不起頭。
郭圖說荀彧和曹操都是閹豎之後,臭味相投,可謂是一語中的。不過袁紹不打算在這個話題上延伸下去。他自己心裏清楚,荀家也是迫于無奈。政治鬥争都是肮髒的,誰的屁股都不幹淨,包括袁家自己。袁隗和中常侍袁渙就認了本家。
“公則,孫堅兵敗梁縣,公路困守魯陽,如今三路大軍只剩我一路,大戰在即,你可有妙計?”
郭圖笑笑:“盟主,兵來将擋,土來水淹,盟主在此養精蓄銳,等的不就是和天子堂堂一戰嗎?曹操見識淺陋,看不出盟主的心意也就罷了,荀彧號稱王佐之才,居然也看不出,實在讓人意外。他們倆湊到一起去,想來一定說得投機。”
袁紹皺了皺眉,什麽也沒說。郭圖見了,連忙把話題轉了回來,不再攻擊荀彧。
“盟主,董卓離開洛陽西進,朝廷的大軍就只剩下三四萬人,不足我軍三分之一。”郭圖接着說道:“山東乃全國財富之地,盟主兵精糧足,而天子失去了山東,就是小兒斷哺,無須一戰,不過數月,他就會因斷饷而自亂。屆時并涼兇頑之兵,化作四出之道,洛陽倒懸,焉能不箪食壺漿,以迎盟主正義之師?”
袁紹臉色稍霁,緩緩點了點頭:“話雖如此,可是皇甫嵩非等閑人可比。若不是戰而勝之,我怕洛陽百姓會因此寒心啊。再者,諸将家人在洛陽的也不少,若不能盡快将他們救出來,人心不安啊。”
“盟主,哀兵必勝,這正是盟主的倚仗所在啊。”郭圖慷慨激昂:“天子為什麽不斬殺諸将的家屬,不就是怕激起民憤,不可收拾嗎?要說損失,誰的損失能比太傅之死的損失大?為了大漢江山,太傅可是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啊。”
袁紹長嘆一聲,拍案而起,垂淚道:“不錯,我正當一鼓作氣,擊敗那昏君,救萬民于水火之中,以慰叔父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