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穿越之霸道昏君愛上我
根據起居注記載,紀雲搬到延禧宮,成為一宮主位後六個月後,先帝來延禧宮驟然變少了——因為紀雲懷孕了,不方便伺候皇帝。
紀雲心道:先帝果然是個貪圖美色、喜新厭舊的好色之徒,“那個人”擁有完美的肉/體,更兼有趣的靈魂,也只是盛寵了半年,一旦不能滿足他的欲/望,就立馬被冷落。
九個月後,紀雲生下十皇子。
轉機來了。
先帝的嫔妃們一共生育十二個皇子和五個公主,但是存活的很少,到目前還活着的只有三個皇子和一個公主。
皇嗣珍貴,所以,失寵的紀雲母憑子貴,封了淑妃。
恢複身材的淑妃一舞傾城,再次吸引了先帝的目光,重新獲得盛寵。
紀雲看過孔雀的“繞柱而舞”,孔雀跳舞時的那個風騷勁啊,簡直騷斷腿——孔雀跳到一半就傷了腿和手,四舍五入算是騷斷腿。
但這一次紀雲的複寵沒有重操舊業跳魅惑的“繞柱而舞”,這次紀雲編排的新舞,輕盈聖潔,就像畫中的九天玄女,符合她淑妃的高貴身份。
紀雲在背後裝了兩個大白翅膀,全程幾乎都是踮起腳尖跳舞,猶如一只純潔的白天鵝。
先帝為之傾倒,之後兩年,紀雲幾乎是獨寵。
根據起居注記載,淑妃紀雲唱的一些新奇之曲歌詞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從不咬文嚼字,即使大字不識的老百姓也一聽就懂。
“紅塵多可笑,癡情最無聊,目空一切也好,此生未了,心卻一無所擾,只想換的半世逍遙……”,
淑妃給這首歌取名為《笑紅塵》,是她唱的次數最多的一首歌。
淑妃紀雲還給蘇轼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重新譜曲
紀雲好奇,問田七,“你可會唱哀家譜曲的那首《明月幾時有》?”
Advertisement
田七道:“這個簡單,宮裏幾乎人人都會唱。”
田七唱起來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田七唱罷,紀雲指着淑妃另一首歌《笑傲江湖》,“繼續。”
田七越唱越興奮,“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浮沉随浪,只今朝。蒼天笑,紛紛世上潮,誰付誰勝出,天知曉……”
田七就像個點唱機,紀雲那裏不懂點那裏。
如果在現代,田七絕對是KTV麥霸,沒有她不會唱的。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獨中堅強……我知道,我有一雙隐形的翅膀……”
“……天青色等煙雲而我在等你……”
“……愛江山更愛美人,那個英雄好漢寧願孤單……”
田七唱到半夜,聲嘶力竭,嗓子都快唱啞了才罷。
田七的歌聲餘音繞梁,當晚,紀雲做夢都是歌曲聯唱。
次日,紀雲起床後,搬了太師椅繼續在紫藤花架下自己的起居注——昨天孔雀的繞珠而舞把花架跳塌後,永興帝命人一夜之間重新搭了個花架,更大更堅固了。
淑妃紀雲這兩年獨得先帝恩寵,先帝忘記了身為皇帝要雨露均沾,不再踏入其他嫔妃的宮殿,只寵紀雲一人。
一時間,後宮粉黛無顏色,就連初一十五例行在皇後那裏過夜的規矩都不管不顧。
或許這就是愛情。
老皇帝年紀都可以當紀雲的祖父了,确老夫聊發少年狂,為愛癡狂,被淑妃深深迷住了。
老皇帝先是封了淑妃紀雲為貴妃,而後封為皇貴妃,成為妃嫔之首,形同副後。
老皇帝曾經對紀雲說:“你還有什麽驚喜是朕不知道的?”
老皇帝以前的寵妃基本不超過半年,但紀雲不一樣,她總能給老皇帝新鮮感,讓老皇帝覺得每一天都像是初戀的感覺。
兩年後,先帝的原配嫡妻郭皇後病情加重,油枯燈盡,薨了。
皇後之死,紀雲這個寵妃成為衆矢之的,後宮的人嫉妒她,前朝的官員指責她魅惑君王,整天弄些淫詞豔曲、奇淫技巧(其中就包括方便面)來讨皇帝歡心。
更有甚者,有朝臣上奏本,指責皇貴妃紀雲是禍國殃民、魅惑皇帝的楊貴妃般的紅顏禍水,皇帝若再這麽寵下去,會晚節不保,變成唐玄宗這樣的昏君。
皇貴妃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但,皇貴妃沒有坐以待斃,她以退為進,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根據起居注記載,紀雲在先皇後葬禮上哭暈過三次,之後身體不适,郁郁寡歡,什麽舞蹈都不跳了,也不唱那些新奇的歌曲,她洗淨鉛華,發誓為先皇後吃齋念佛,整整一年都沒有沾過葷腥。
為了表現為先皇後守喪的誠意,紀雲徹底斷絕了“肉”,手裏捧着窩窩頭,菜裏沒有一滴油,她還拒絕了先帝侍寝的要求!
一年之內,皇貴妃清心寡欲,就連先帝去拍門求歡,她也不肯開門。
先帝求愛不得,由愛轉恨,怒斥皇貴妃,“都是朕把你寵壞了!你就是欺負朕喜歡你!既然你不願意侍寝,後宮不需要你了,你幹脆出宮做姑子修行去,求仁得仁,給先皇後祈福!”
紀雲對榮華富貴沒有一點留戀,将年幼的十皇子托付給金賢妃(就是金鎖)撫養,就這麽出宮了,在清風庵帶發修行,每天為先皇後抄寫佛經。
就當後宮的人以為紀雲從此失寵,老死宮外時,紀雲卻又給了世人驚喜。
紀雲在庵堂的後院種菜,自給自足,她發現了一種西洋商人帶到大明的根莖類植物,極容易存活栽種,耐水耐旱,旱澇保收。
因為來自海外番國,所以叫做番薯,番薯長在地裏,呈現瓜狀,所以也叫做地瓜。
紀雲先是努力推薦給清風庵附近的村莊種植,因其好養活,再貧瘠的土地也能生長的優點,很快從京城擴散出去。
兩年之後,北方大旱,很多地方糧食顆粒無收,但地瓜卻活下來了,數不清的窮人們被地瓜拯救,紀雲有了個外號——地瓜娘娘。
地瓜的種植緩解了饑荒,朝廷開始在全國大力推行,紀雲在民間名氣大增,有人甚至把紀雲當成神靈,給她建立生祠,立長生牌位,宣揚她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轉世雲雲。
紀雲由此洗脫了禍國妖姬的壞名聲,先帝按捺不住了,跑去清風庵看望紀雲。
紀雲穿着青布道袍,梳着道髻,手拿拂塵,飄然出塵。一雙美目卻含情脈脈,泫然欲泣的看着先帝。
禁欲和放縱、絕情和多情、出塵和入塵,這又是一種從未見過的媚态,紀雲又一次給老皇帝帶來了驚喜。
先帝是個色胚,那裏受得了這種撩撥?當場就撕破了袈裟、扔了藏經、敲破了木魚。
佛前燈成了洞房花燭、草蒲團成為芙蓉軟褥、眼中只有你我,那管什麽八千四萬彌陀佛。
老皇帝和紀雲破鏡重圓,他借口順應民意和天意,将紀雲接回宮廷,這一次,紀雲再次得到升職,封為繼後。
紀雲封為皇後,她生的十皇子成為嫡子。
按照帝國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繼承規則,十皇子立為太子。
可惜,十皇子只當了三十天的太子就因出水痘,高燒三天三夜後薨了,年僅五歲,谥號“哀悼太子”。
皇帝老了,國家迫切需要立新的儲君,季德妃所生的四皇子年紀最長,紀雲力挺立四皇子為太子。
又過去三年,老皇帝也死了,太子登基為帝,紀雲成為太後,起居注的記錄就到這裏結束了。
真是波瀾壯闊、歷經波折、蕩氣回腸的一生的啊!
紀雲讀完起居注,已是黃昏,紅霞滿天。
一束束紅色的光斑透過紫藤花架的縫隙,落在起居注淺黃的書頁上,似乎字字皆是血。
紀雲眼睛看花了,合上書本,閉目養神,田七過來問,“太後,晚飯還是擺在花架下嗎?”
紀雲點點頭,睜開眼睛,翻出起居注裏記錄“她”培育地瓜的那一頁,“哀家想吃這個。”
老實說,讀到地瓜救了饑荒中的災民,紀雲突然對“那個人”恨不起來了。
如果我沒有被“那個人”奪舍,我這種只曉得混吃混喝等退休的鹹魚小女官是無論如何也做不了這種利國利民大事的。
田七說道:“這是窮人家才吃的。吃多了會放——氣,不雅觀。”
田七本想說放屁。
紀雲看了田七一眼,她雖換了靈魂,卻餘威尚存。
田七是個機靈的姑娘,立刻改口說道:“微臣屋子裏有現成的,沒有人比微臣更懂地瓜了,地瓜最好的吃法就是烤,微臣這就升火。”
作者有話要說: 霸占紀雲身體十年的穿越女是十年前穿越題材最火的時候的經典款,抄詩唱歌跳舞,燒玻璃種地瓜配火/藥,她的歌單也是各位讀者們總結出來的穿越歌單排行榜,笑紅塵是公認第一名。
你們看過穿越小說裏都有那些歌曲?給各位遞鍵盤,說出你們的故事,送100個紅包,今晚是穿越歌曲大串燒喲~
同類推薦

逆天毒妃:帝君,請自重
(新書《神醫小狂妃:皇叔,寵不停!》已發,請求支持)初見,他傾城一笑,攬着她的腰肢:“姑娘,以身相許便好。”雲清淺無語,決定一掌拍飛之!本以為再無交集,她卻被他糾纏到底。白日裏,他是萬人之上的神祗,唯獨對她至死寵溺。夜裏,他是魅惑人心的邪魅妖孽,唯獨對她溫柔深情。穿越之後,雲清淺開挂無限。廢材?一秒變天才,閃瞎爾等狗眼!丹藥?當成糖果吃吃就好!神獸?我家萌寵都是神獸,天天排隊求包養!桃花太多?某妖孽冷冷一笑,怒斬桃花,将她抱回家:“丫頭,再爬牆試試!”拜托,這寵愛太深重,我不要行不行?!(1v1女強爽文,以寵為主)讀者群號:,喜歡可加~

福晉有喜:爺,求不約
老十:乖,給爺生七個兒子。
十福晉握拳:我才不要做母豬,不要給人壓!
老十陰臉冷笑:就你這智商不被人壓已是謝天謝地!你這是肉吃少了腦子有病!爺把身上的肉喂給你吃,多吃點包治百病!
福晉含淚:唔~又要生孩子,不要啊,好飽,好撐,爺,今夜免戰!這已經是新世界了,你總不能讓我每個世界都生孩子吧。
老十:多子多福,乖,再吃一點,多生一個。
十福晉:爺你是想我生出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嗎?救命啊,我不想成為母豬!
言情史上生孩子最多女主角+霸道二貨總裁男主角

鳳唳九天,女王萬萬歲
【本文一對一,男女主前世今生,身心幹淨!】
她還沒死,竟然就穿越了!穿就穿吧,就當旅游了!
但是誰能告訴她,她沒招天沒惹地,怎麽就拉了一身的仇恨值,是個人都想要她的命!
抱了個小娃娃,竟然是活了上千年的老怪物!這個屁股後面追着她,非要說她是前世妻的神尊大人,咱們能不能坐下來歇歇腳?
還有奇怪地小鼎,妖豔的狐貍,青澀的小蛇,純良的少年,誰能告訴她,這些都是什麽東西啊!
什麽?肩負拯救盛元大陸,數十億蒼生的艱巨使命?開玩笑的伐!
她就是個異世游魂,劇情轉換太快,吓得她差點魂飛魄散!
作品标簽: 爽文、毒醫、扮豬吃虎、穿越、喬裝改扮

有了讀心術後,王爺每天都在攻略醫妃
21世紀醫毒雙絕的秦野穿成又醜又不受寵的辰王妃,畢生所願只有一個:和離!
側妃獻媚,她各種争寵,內心:我要惡心死你,快休了我!
辰王生病,她表面醫人,內心:我一把藥毒的你半身不遂!
辰王被害,她表面着急,內心:求皇帝下旨,将這男人的狗頭剁下來!
聽到她所有心聲的辰王憤恨抓狂,一推二撲進被窩,咬牙切齒:“愛妃,該歇息了!”
半年後,她看着自己圓滾滾的肚子,無語痛哭:“求上天開眼,讓狗男人精盡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