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王贲出征
見秦王問帶兵的數量,王贲似早有準備,回道:
“回禀陛下,據掌握的情報,魏國可調集的武卒約為八萬左右,我軍可征調十萬銳卒,加上安陵的五萬,總共十五萬大軍,即可攻取魏國。”
秦王有些意外:“十五萬,如此兵力,少了些吧,一旦用兵,周旋的餘地太小,僅圍大梁城,十五萬都不充裕,何況還要顧及外圍援軍?”
王贲道:“魏國疲弱已久,軍備荒馳,大梁之外,幾無守軍,先期十五萬足矣。兵者,貴在精不在衆,戰,貴在突擊,而不在消耗。伐魏之戰,臣當出其不意猛攻大梁,不與之持久消耗。一旦突擊受阻,再增兵不遲。”
王贲為什麽不多帶兵力呢?其實這與其父王翦一直與他強調的帶軍和從政的穩健策略有關。
站在秦王的角度,秦國目前剛剛攻占趙、燕、韓大片領土,各地急需增派守軍,能夠抽調的軍隊确實不多。
如果王贲張口要太多兵力,也會找來群臣的質疑。有時,看似對外征伐,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內的一番權衡。
在秦國自傲輕魏的前提下,貿然請求過多兵力,難免會被上下一致看輕。何況一旦戰事不力,後期再申請援兵,因距離較近,也容易增兵。
秦王聽過王贲的理由,點了點頭:“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啊?”
丞相王绾、禦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皆道:“左将軍之議甚妥,如此,攻取魏國指日可待。”
看,這就是政治。任何軍事家,如果不懂政治,那麽戰勝之時,也就是倒黴開始之日了。
秦王于是準奏,命王贲擇日出征。
出征之日,少不得文武百官,俱至灞橋,勞軍壯行。
但勞軍的人群中,獨獨不見其父王翦的身影。
原來,這正是王翦一直告誡王贲的帶軍出征和為政之道,也是為何王贲不肯帶太多兵的原因之一。
秦王嬴政,作為一代明主,世代秦王家族,深谙駕馭文武之道。尤其是經過嫪毐之變後,對軍權的掌握,可謂是不敢掉以輕心。
Advertisement
在整個秦國統一過程中,王翦父子居功至偉,可以說,後來秦國統一的四分之三領地,都是王氏父子打下的,這使得秦王不得不考慮王家兵權過大的問題。
王翦、王贲父子軍事能力太過強大,要是棄之不用殊為可惜。但秦王的方法是絕對不能兩個一起用。
秦王伐魏,選擇用王贲為将,随後,将王翦軟禁和秘密監控起來,一是堅固王贲的殺敵之心,又要防止父子分別同領大軍時,意外生變。
對于這種防人之舉,王翦、王贲二人,自然是無奈又順從,自古能臣遭忌,手握重兵的在外之将,歷來是君王的心腹大患,否則,一不小心,後世的陳橋驿兵變,黃袍加身,代價最小的奪取江山方式,就可能演繹而成。
而王翦、王贲父子,也深明“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秉承“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處事風格,戰争之後,遠離朝堂,不參與權力的争鬥,而始皇帝又不像後來漢明兩朝,土包子逆襲皇帝那樣不自信,大殺功臣,所以,王氏一族得到了善終。此是後話。
按下王翦被作為人質,留置鹹陽不表。
單說勞軍已畢,王贲一聲令下,十萬銳卒,彙合前期安陵的五萬秦軍,對外號稱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往魏國都城大梁而來。
一路上,但見戈戟蔽日,甲乘如雲,一排排的雁行而過,一隊隊的魚貫而趨,有道是:
十萬貔貅日日屯,黑貂猶帶甲兵皴;三千裏外雲連屋,兩百秦關月滿輪。
不一日,大軍來到秦魏邊界。
先鋒官探馬來報,“前面就是魏境,安邑有守軍守城,是否攻取。”
王贲大手一揮道:“左軍留一隊負責監視城池,其餘部隊,繞開城池,繼續東進。監視部隊等大軍過後,迅疾歸隊。”
就這樣,王贲大軍對沿途的城池不與糾纏,排山倒海般向東,一路直向大梁開進。
有人會問:秦軍沿途不怕魏軍埋伏或阻攔嗎?
事實上,此時的魏國,早已與魏文侯、魏武侯的吳起時代無法相比。
自武侯之後,魏國的疆域,日漸被秦國蠶食,甚至不得不頻繁割地事秦。
魏國比當年,疆域早已縮小一半以上,城池也僅剩下十幾座。
魏國,專業化的軍隊——武卒,基本都集中在國都等主要地區。
對于超過五十人的武卒召集和調動權力,都在國君手裏。
因此,除了邊關,其他城池,基本沒用成建制的武卒軍隊。
只有在戰事發起時,國君才會召集武卒,集中開赴戰場。
主要邊關,比如安邑這樣的城池,平時也僅有不到萬人的戍卒,其中大都是更卒,也就是陳平曾經服役一個月的農民臨時工。
而一些內部城池,平時僅有幾千人的守備隊伍,沒有專業軍隊。
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十幾萬強大的秦軍,沿途守軍,保護城池尚且不足,更遑論出擊或主動進攻秦軍了。
王贲恰恰是掌握了魏軍的軍力部署情況,所以,敢于大膽的實施中央突擊,直取國都的戰略。
從這一方面看,後世德軍的古德裏安,不顧兩翼,中央快速推進,直取首都的戰法,也許是借鑒王贲的戰術,也未可知。
況且,随着韓國已經變成了秦國的颍川郡,魏國對于秦國,早已沒有了戰略意義上的縱深。
另外一方面,王贲知道,如果像以前那樣,沿途逐城逐縣的攻拔,不僅耗費時日,而且也會損耗僅有的兵員。
最關鍵的,萬一在哪個城池,遇到智勇兼全的守将,耽擱下來,一旦進入冬季,戰事就會成膠着狀态。
那樣跨年作戰,不僅難度變大,也會使軍心受挫。
何況,對于魏國這樣垂手可得的小國,如果不能一舉拿下,不僅秦王不能滿意,就是父親王翦甚至王贲本人這樣的戰神家族,也是無法理解和原諒的。
對于魏國而言,由于沒有類似楚國那樣廣袤的國土,沿途城池又缺乏守軍逐次抵抗,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又都集中在國都,因此,拿下國都,也就意味着戰事的完結。
所以,王贲命令大軍,不要顧及沿途的騷擾,狂飙突進,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一路直奔大梁。
早有細作飛報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