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伐魏
第二卷《出山》第八十章伐魏
秦王政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辛卯,即公元前225年,春。
秦國都城鹹陽。
氣勢磅礴的秦王宮,鹹陽宮,早朝。
一代雄主,千古一帝,此時的秦王嬴政,駕臨章臺宮王座之上,文武百官排列兩廂。
當有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朝。”
班部叢中,早有丞相王绾出班奏道:
“自陛下親政以來,先後剿滅韓國,攻破趙國都城邯鄲,俘虜了趙王,攻占燕國都城,燕王逃竄遼東,我大秦帝國之威,已遍加海內。”
“仗陛下之鴻福,憑我大秦将士勇猛,蕩平北境,燕趙之地盡歸秦屬,指日可待。”
“現今,山東諸國,僅剩魏、楚、齊三個諸侯,論綜合國力,魏國相對較弱,滅韓之後,我軍可直接東出,一舉滅魏。如此,我軍可趁勢,向東直接擊齊,向南直接滅楚。如今天氣漸暖,正好用兵,臣請陛下,興兵伐魏。”
秦王禦座之上聽罷,颔首道:
“滅韓,伐趙,讨燕,都在寡人之策內,現今,北方戰事已接近尾聲,伐魏當為如今大計,選良将東出,勢在必行,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禦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皆出班附議:“陛下所言極是,現今正當伐魏大好時機,可遣将即行。”
秦王問武部班叢道:“諸位愛卿,若伐魏,當遣何人領軍呢?”
大将軍王翦出班奏道:“臣,懇請領軍伐魏。”
秦王搖了搖頭,道:“量此區區魏國,何勞老将軍親自出馬。”
Advertisement
上将軍李信出班奏道:“臣請領軍伐魏。”
秦王依舊搖了搖頭,轉而對左将軍王贲道:“去歲,愛卿伐楚,一月間立下十幾城,可謂少年英勇。這次還是由愛卿來領軍出征,若何?”
王贲出列道:“謹遵陛下之命,定當不辱使命。只是若伐魏,微臣有一請求。”
秦王道:“愛卿請講。”
王贲看了老父一眼道:“微臣請求,即刻停止進攻魏國安陵,将安陵之軍,悉數歸臣調遣。”
秦王道:“去歲我軍攻打安陵,本也是緩兵之計,既然魏安陵君咎不肯投降,那就一并交給你了,不知愛卿準備如何攻魏呢?”
安陵的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在秦滅韓之後,原來韓國的領土,悉數劃歸大秦,秦國的戰略前沿,已經深入到了魏國腹地。
而魏國的西部地區,作為魏國在秦韓之間的聯系紐帶,就成了兩國之間的屏障。地理之争,首當其沖。
安陵正好處于其間,通過一個狹長地帶與魏國腹心連接,如果将安陵納入秦國,那麽魏國西部的召陵、襄城、魯陽、昆陽等地将成為域外飛地。
一旦成為飛地,魏國西部這個板塊,幾乎就等于送給秦國一般。秦國何時想取,如探囊取物般容易,這無異于斷了魏國一支臂膀。
秦國雖有實力擊敗魏國,但要真正滅亡魏國,恐怕也不是上來就一陣猛打猛沖了事,所謂的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所以,秦王首先想到的是智取。
基于此,李斯向秦王進言,使用此前在各國之間,屢試不爽的離間計,兵不血刃拿下安陵以西魏國屬地。
離間的對象,就是魏國的宗室,安陵君魏咎。
安陵君魏咎,是魏王假的親兄弟,封地在安陵,或稱寧陵,所以史上安陵君又稱寧陵君。
李斯認為,安陵君十幾歲年紀,做事沖動,又有野心,這種未經滄桑的雛鳥,正是秦國離間的絕佳對象。
李斯的這個戰略似曾相識,三十多年前的長平之戰,秦國拿下韓國野王等地,讓上黨郡成為韓國的飛地,正是運用了此計,這次謀劃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秦王首肯了李斯的辦法,立即派使臣,出使安陵,對安陵君亮出了秦王給出的底牌,秦國用五百裏封地交換安陵城。
五百裏封地,足足是安陵城的十倍,幾乎是現在魏國國土的三分之一,聽起來十分的誘人,何況還能增加魏國的疆域。
安陵君年紀雖小,但頗有心計,征詢屬下舍人意見,舍人為他回憶起一樁往事來。
這個往事不是韓國的野王之域,而是著名的秦昭襄王,用十五座城換趙國和氏璧的故事。
那時,如果不是藺相如,恐怕和氏璧已無法完璧歸趙。
所以,秦國,虎狼也,向來不守信用。秦王允諾的五百裏封地,明顯是一座空中樓閣。一旦安陵君離開安陵,秦軍将兵不血刃占領。
安陵君看透了秦國的這一陰謀,決定不做明确答複。
明明打不過,又不能立刻回絕,那就使用“拖”字訣。
秦國當然有後續手段,區區一個小毛孩子,未經戰陣,那就用大軍吓唬吓唬他,逼他就範。
于是,秦國立即施加軍事壓力,一支五萬人的秦國軍隊,開抵安陵城下,安下營壘,擺開一副準備攻城的架勢。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即使大軍臨境,安陵君卻根本沒有任何向秦國妥協的意思,他決心與安陵城共存亡。
這一次,秦國低估了年紀不大的安陵君。
做為魏王假的親弟,他信念堅定,威武不屈,寧死不肯辱沒魏氏家族的名聲。
安陵城中,五千魏軍在安陵君魏咎的統領下,受其鼓舞,士氣高昂,竟然無人有膽怯投敵之心,個個争先修築工事,準備戰具,甚至城中百姓,也武裝起來,只等與秦軍拼命。
這支五萬人的秦軍,泰山壓頂而來,看似氣勢洶洶,目的在于施加壓力,卻并非要攻打安陵。
秦國這種百戰之國,最能弄明白的就是怎樣打,打什麽?可不想在攻打大梁之前,徒然消耗有限的兵力。
鑒于這種僵持局面,所以王贲請求将圍安陵的秦軍,交由他親自指揮,一并納入到攻魏整體作戰計劃,作為一軍統帥,也是情理之中。
見秦王發問,王贲從容答道:
“回禀陛下,我大秦勇士出動,戰略上講究出其不意而攻其不備,戰術上講究的是步調一致,快速閃擊。”
“鑒于去歲伐楚,雖是奪其十幾城,卻未傷其根本,就是因為楚國的戰略縱深足夠大,在攻郢都之前,過多的消耗了我軍的兵力。”
“此次伐魏的策略是,集中優勢兵力,長驅直入,直指魏都大梁,一旦攻陷其都城,其他城邑必然土崩瓦解。”
“而如果魏軍與我軍決戰,以我秦軍之猛,自可戰而勝之。若其閉門不出,我軍可圍城打援,先消滅其有生力量,再擇機攻城。”
秦王點頭,問道:“若如此,愛卿此次需用兵幾何?”
【作者題外話】:本章開始,進入到第二卷,陳平終于走出陽武,加入到抗秦的戰争中,讓我們一起進入到兩千多年前,那個嗜血的冷兵器時代,看看那時的戰争,是什麽樣的場面。精彩,自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