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魏王的決心
魏國國都,大梁。
巍峨的城牆,在落日的餘晖下,将倒影映在波光粼粼的護城河上。
大梁城,始建于魏惠王時代,作為當時戰國強國的魏國國都,維系着當時魏國對黃河流域大部分領土的統治。
當年,魏惠王“功大而令行于天下”,為謀霸業從安邑遷都至此,築城安邦、開河興商,遂使大梁成為“七仞之城”。
一百多年的時間裏,歷經六代魏王的修築擴建,城池已經頗具規模。
不僅建設的規格高,城防、交通等生活方面設計的也非常周到。到了魏襄王時期,大梁城中王宮華麗冠于一時,城內人民之衆、車馬之多,日夜行不絕。
這座宏大的城池,位于黃河中下游平原之上,四周無山,城高壘深,規模宏大。
城的兩面環水,北面是黃河和濟水,西面是鴻溝運河,這幾條河距離大梁僅十幾裏,汴河從城中穿城而過,寬闊的護城河與濟水、汴河通過鴻溝溝渠聯系在一起。
在建造大梁的過程中,魏國的國君是有野心的。
他們從大梁附近的濟水,開挖了一條幾百裏的運河,一直通到南邊的淮河,這就是著名的鴻溝,我國象棋中的河界即與此有關,後文會詳細敘述。
有了這條鴻溝,從大梁城的護城河出發,腳不離船,便可到達楚國的陳等城邑。
從戰略角度講,這無疑是一條戰略的要道,如果需要,魏國的大軍,可通過鴻溝,一日之內即可抵達楚地。
當然,這只是紙面上的戰略,或者僅限于兵棋推演,以魏惠文王之後的魏國實力,維護現有疆域都勉為其難;比如宿敵秦軍,就曾多次打到大梁附近,使之不得不割地求和,更別說借個膽子征伐楚國了。
即使連年征伐不斷,但大梁作為戰國後期,中原最重要的水陸樞紐,卻絲毫不影響南來北往商人的生意。
一旦戰停,各地通往大梁的大道上車馬絡繹不絕,南上北下的車隊辚辚交錯,晝夜川流不息。
此刻,大梁城內城外,到處都是一派戰前的緊張氣氛。
Advertisement
魏王假得到邊關警報後,立即下令:全國動員,緊急征兵,全部武卒聚集于大梁,周邊各郡縣募集勇卒,馳援國都勤王。
随後,立即召開駕前緊急會議,商讨對策。
魏王宮內,魏王正端在王座之上。
魏王假,正當二十五、六歲的年紀,身材高挺,英俊潇灑,方正的臉上,充滿陽剛之氣。比兩千年後高麗族的那個“世上最牛八零後”,無論從相貌還是氣質上,不知要強多少倍(除了發型以外)。
像許多年輕君王一樣,魏王假同樣懷着一顆重振祖上偉業的雄心,雖然繼承王位僅三年,卻也想在眼下的魏國,施展一番政治抱負,
在魏王的主導下,國內先後開始一系列的變革措施,獎勵耕織,鼓勵商賈,整頓軍備,一心想勵精圖治,重振魏文侯當年的魏國風采。
可現今的時代,已與文侯時大不一樣。
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秦國的國力,已經甩了六國好幾條街。
重視人才,獎勵耕織,世襲軍功,遠交近攻,不斷對外征伐,整個秦國,宛如一架戰争機器,隆隆開動起來。
如果魏王假所處的時代背景不是面對強秦,而是兩國勢均力敵,魏王假也許會有一番作為。可形勢不等人,秦國也不會給他這個機會。
眼下,魏王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
自從邊關警報傳來,王宮裏讨論對策的會議上,是戰是降,争論不休,已經是第二天了。
魏王看着臺陛下,你出班說“寧死不降”,他出列道“為民計當議和請降”,兩種意見,僵持不下。
紛擾之時,新任相國尉陉出班奏道:
“我王陛下,連日來,庭議戰事未決,而秦軍日益逼近,五日內,即可兵臨城下,還望我王盡早定奪。”
上将軍公孫敖出班奏道:“臣有數言,冒死請求,望大王裁決。”
魏王假道:“愛卿,但講無妨。”
公孫敖禀道:“臣以為,秦,虎狼也,此次犯魏,絕不僅僅是為裂土割地,奪我幾座城池那般簡單。”
“從秦滅韓、攻趙、伐燕的結果看,秦軍目的在于滅國。而且,據從邊關快馬傳回的情報看,秦軍沿途不攻取城池,不與別城交兵,而是直奔我大梁,顯然,秦軍是有備而來,目的明确,攻取大梁。”
“如此局面,我想問請降議和的諸位大臣,秦軍的目的是大梁,我們割哪座城池議和呢?如果将大梁給了秦國,那我們魏國還能存在嗎?”
“大王陛下,更主要的一點,我們這些臣子們,請降之後,還可封侯獲地,而大王您呢?您還能得到什麽呢?”
“所以,大王,臣請您即刻下令,凡再言降者,一律革職發往軍中沖鋒打頭陣,即刻集合武卒,整頓軍旅,全力迎戰秦軍。”
“臣雖不才,縱然肝腦塗地,誓死抗秦,與大梁共存亡。”
“如此,則大梁幸甚,魏國幸甚,江山社稷幸甚。”
說完,以頭觸地,砰砰作響,王宮上下,群臣無不變色。
魏王假,幾天來猶豫不定,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戰勝秦軍,以及大梁四十萬百姓生存問題,但讓他從剛坐了三年的國君位置上下來投降,心裏那種憤慨一直在胸中激蕩。
聞聽公孫敖這番披肝瀝膽的肺腑之言,魏王熱血上湧,憤然離座,拔出佩劍,在案幾上一揮,劈開一角,斷聲喝道:
“上将軍所言,甚合我心。我意已決,集合一切力量,全力抗秦,今後,若有再言降者,當如此案。”
說罷,将佩劍入鞘,雙手捧劍,對公孫敖道:“上将軍公孫敖聽令。”
公孫敖立起,整頓衣甲,慨然登階,單膝跪在丹陛之下。
魏王假道:“孤授你為魏國大将軍,持虎符,行大将軍事,一切軍事調動,悉聽大将軍調遣。全國軍民,悉聽號令,奮力抗秦,有不從者,先斬後奏。”
随後,勉力公孫敖道:“大将軍,爾等需勉力而為,奮力抗擊暴秦,孤與全國都為你後盾。勝,孤與你共享天下,敗,孤引頸自創。”
公孫敖再次叩首砰砰作響:“大王,臣誓死保衛大梁,保衛大王。”
王宮內,群臣齊跪,齊聲大呼:“臣等誓死保衛大梁,保衛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