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面見魏王
(人就是這樣,沒有期望,就不在意失去,不在意失去時,就無所畏懼。)
從校軍場出來,相國魏陉立即趕往魏王宮,拜見魏王,将陳平之計,如數申奏。
魏王假聽罷,不由得擊案叫好:“好,這真是奇計,相國能有此計,堪稱救世之舉。”
相國道:“啓禀大王,此計非老夫所出,實為大将軍賬下陳參軍所獻。”
“噢,大将軍賬下陳參軍。”
相國于是将如何去校軍場,車馬受驚,偶遇褚布及陳平,以及獻計過程,詳細敘述了一遍。
魏王聽罷,站起身來,來回踱着步道:“天佑魏國,天佑魏國。魏國有如此奇才,竟然埋沒不知。”
魏王轉向魏陉道:“相國大人,速召大将軍及帳下參軍來王宮議事。”
當陳平随着大将軍來到魏王宮的時候,已是申時時分。
望着富麗堂皇的宮殿,往來穿梭的侍者,陳平心裏暗自感慨:幾代魏王打下的江山基業,表面上依舊輝煌,實則已風雨飄搖,可惜可嘆。
陳平随大将軍穿宮過院,很快來到魏王宮門外。
待侍者通報進去,不一時,魏王宣進。
公孫敖帶着陳平,來到魏王大殿之內。
“臣公孫敖奉命拜見大王。”
“臣陳平拜見大王。”
魏王假:“平身,賜座。”
Advertisement
公孫敖心裏不免驚訝,魏王賜座,這對于他這個上将軍來說,都是罕見的。
頓時,對魏王如此看重身邊的這個陳平,公孫敖也不免暗自吃驚,隐隐升起一絲妒意來。
“公孫大将軍,聽相國說,你們在軍帳,商議了守城十策,不知可否與孤詳細道來呢?”
公孫敖起身奏道:“啓禀大王,臣等所議十策,實出自屬下陳參軍之謀,臣等以為,此計可行。”
魏王道:“噢,陳參軍,願聞其詳。”
陳平不慌不忙,上前施以君臣大禮,立道:
“啓禀大王,如相國大人、上将軍大人所言,此十策實為二位大人所謀,在下只是提了一些小小的建議罷了。”
陳平之所以如此說,也是官場的基本為人之道。
作為引薦的相國和上将軍,位置遠在陳平之上,只有把功勞推到領導頭上,才能使領導開心,這樣,因為這些計策歸屬于領導,今後執行起來,也能得到順利推行。
而如果冒冒失失地自領功勞,不僅魏王不以為然,還會得罪自己的領導,那後面的日子就甭想好過了。
今後自己還要在大将軍帳下,憑借他實現所制定的戰略。通過這些所謂的順水人情,盡快拉近彼此關系,取得其信任,才是當務之急。
何況,陳平對于在魏國謀個什麽位置,也無太大的興趣,他此來出山助魏,實在是順勢而為。
人就是這樣,沒有期望,就不在意失去,不在意失去時,就無所畏懼。
何況,陳平以挽救魏國為目的,自然不想借魏王器重之機,越位而上。
果然,魏王頻頻點頭,公孫敖和相國在一旁也如飲甘怡,這一句話,說得大家都舒坦,陳平的情商可見一斑。
世界上最不為人知的成功定律是:成功之人的情商一定高,只有情商高,智商才有用武之地。
魏王假道:“陳愛卿,不必拘禮太謙,值此舉國抗秦之際,卿能踴躍而出,實乃有志有為之舉。現相國和大将軍舉薦愛卿,愛卿盡可将所學盡請施展,孤當洗耳傾聽,一伺可行,當舉國從之。”
相國魏陉也道:“魏王如此器重參軍,卿當知無不言,但說無妨。”
客套話既已至此,陳平也不再推辭,以免虛僞之嫌,他再次施禮後,直身道:
“大王容禀,今秦國興兵而來,志在亡我大魏,而不僅僅是攻城割地。”
“韓國、趙國、燕國已經是實例,對此毋庸置疑。但,我大魏有歷代魏王打下的堅實基礎,若能舉全國之力,堅決抗秦,即使秦軍暴虐,也無奈我何。”
魏王:“計将安出?”
陳平決定再次語出驚人,從戰略的高度,實施他的計劃,只見他不慌不忙地奏道:
“當務之急,魏國首先要廢除幾百年來的武卒軍制。”
陳平此言一出,座上的相國魏陉和大将軍公孫敖都大吃一驚。
公孫敖驚得眼珠子瞪得好大,要不是在魏王面前,他幾乎要從座位上跳起來。如果在軍帳內,就憑這句話,他都能手刃了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
相國魏陉,現在真後悔,推薦陳平出來,恨不得找個地縫,把陳平塞進去才解恨。。
也難怪二位反應如此大,武卒制,那可是自魏文侯的吳起開始,輝煌至今的軍制。
曾幾何時,魏國武卒縱橫天下、所向無敵,為魏國東征西讨,開疆拓土,成就了魏國的霸業和輝煌。自那以後,幾百年來,魏國一直在軍中沿用這一根本制度。
一個參軍,竟無視這一輝煌的歷史,枉言廢除武卒軍制,這在所有人眼裏,簡直是大逆不道,無疑直接觸逆到了魏王的底線,簡直就是神經病,狂人呓語。
兩位肱骨之臣,看着魏王的臉色,擔心接下來的雷霆之怒。
魏王到底是魏王,別看他年紀不大,但沉穩和睿智還是足夠充分的,不然,祖先英明的血,豈不是在他身上白白流淌着。
魏王假不動神色,頗為平靜地道:“噢,說說看,怎樣廢除呢?”
見魏王沒有發作,這讓兩位大臣暗自長出了一口氣,相國大人甚至輕咳了一聲,提醒陳平,下面的說話要小心了。
這也難怪,相國舉薦的小小參軍,上來就要改革軍制,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對于相國這一舉薦人來說,一旦魏王怪罪,幹系不小。
陳平眼睛的餘光,已經觀察到了兩位大人的不安,心裏暗笑道:如果魏王連這個建議都不能采納,那魏國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想到此,他不慌不忙地說道:
“武卒制,雖然曾經是魏國稱雄諸侯的先進體制,但随時間推移,各國尤其是秦國的軍功制度實行後,戰法和武器也幾度改良,魏國以重裝步兵武卒打天下的戰法,已經不适應現今的戰争形勢。”
“尤其是面臨秦軍進攻,我魏軍全面防守的局面下,單純依靠步兵戰法,已不足以抗衡秦軍。如果先王和吳起有知,恐怕也會順應形勢,做出可行的調整。而不是一味地抱着舊有的體制,以不變應萬變。”
陳平鋪墊完畢,繼續說道:
“夫戰者,取勝為第一要務。只要能打勝仗,任何機制和戰法都是先進的,優秀的,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魏王問道:“如你所說,這軍制究竟怎樣改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