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二十八封信
第二十八封信
“我也是在一個舊書店看到這本書的。”你和我說。
你說:“不過當時主要是想換零,沒有特意去挑選。”
“那個時候,我就問老板,又沒有這個價格的書。然後他随便從書架上一拿就遞給我,說:‘就是這本了’。”
“後來回到家忙完,坐在書桌旁就拿起了那本書,就一口氣看完了。”
你繼續說:“然後就發現這本書很對我的胃口。”
“那就是意外遇到的驚喜了。”我輕輕笑着說。
“是的。”
你留意到枝頭上剛落下的麻雀。
你說:“甚至可以排上我最喜歡的小說前三名。”
“那最喜歡的是哪一本?”我好奇地問你。
你眼睫微眨,說:“最喜歡那本也是這個作者寫的。”
“《冬雪》?”我問。
你偏頭看我,說:“嗯,是這本。”
“這本我也看過。”我說,“但是這本是悲劇結局,我其實不是特別喜歡。”
你接過我的目光,說:“我個人覺得的話,我更喜歡《冬雪》裏的劇情,覺得裏面的經歷和過程更特別和真摯一些。”
Advertisement
“裏面描繪的景色也很有畫面感。朦胧、純粹,明媚的夏天占了大部分,像切開的青色奇異果和剝了皮的紫葡萄。”我說。
“即使最後冬雪部分的告別也像一陣散不去的霧一樣,意猶未盡。”你接上說。
我說:“我記得看到他們在冬天凍結的湖邊,圍着圍巾,呼着白氣,說着‘那就這樣結束吧。’的時候,我哭了好久。”
“像是有什麽東西壓在我胸口上,很壓抑難受的感覺。”
“嗯,這個答案就像你穿得很暖和,鞋子也很厚,然後在湖邊看到塵埃飛揚的光線,看到斷續閃滅的湖面,但卻有人忽然拿起水盆,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裏忽然倒了你一身水。”
“哈哈哈這個是很形象。”我笑了笑。
“不知道你有沒有一種感覺。”你說。
“什麽感覺?”
“每本書其實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味道’。”你停頓了一下然後說,“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這種體會。”
我很快就接上:“哦我知道你說的是什麽意思。”
“就是像平時形容人的‘氣質’那種意思嗎?”我問。
你微笑着沉思了會兒:“對,就是這種。”
“如果讓我來形容的話,這本書最後就是沒有味道,不是真的沒有味道,就是太沉靜了,一切都戛然而止了,你還沒晃過神,導致一直會沉浸在裏面發呆。”你說。
我點頭:“對,我能理解你說的這種感覺。”
“是吧。”
我嘆了口氣後說:“可能我這個人,更注重結果吧。總覺得如果最後結果都不如人意的話,不如一切都沒有經歷過。”
“我覺得如果是我,我還是會和男主一樣。”你忽然回我說。
“什麽一樣?”
你說:“就是最後女主在湖邊提出結束的時候,我還是會和一樣挽留,想要結婚。”
我說:“但是兩人的存在的問題已經太多了。”
“似乎年齡、事業、還有在處理各種不同事情上的看法,這些都是非常難去解決的問題。”
我想了一下說:“男主在很多時候其實都不太成熟,女主的想法,大概是,她知道他現在是愛她的,但是她沒有辦法保證未來幾年後的男主還會繼續愛她。”
你接着說:“大概就是那種意思,沒有人是不可替代的吧,不可替代的只有回憶,和某個人或某些人共同經歷的回憶。”
“所以最後女主選擇了一個看上去各方面都可能走得更長遠的人,然後和那個人創造新的回憶。”
“是呀,這樣聽上去,似乎整個故事都充滿了遺憾。”我說。
“嗯,即使兩個人從來沒有成為男女朋友。”你說,“不過是一段相遇的時光,但似乎正是這種能選擇在一起,但是最後沒有在一起,交集過又離開的感情最讓人難忘。”
“相識,試探,卻忍不住靠近。”
我說:“所以人們才說暧昧時期是最迷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