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國慶假期
國慶假期
運動會不久後就是國慶,按照法律規定是有七天假期的。
不過嘛,塗黍過來通知時,表明假期只有三天,剩下四天集體自願到校自習。
“我寧願不知道有七天假期的規定。”大家私底下聊着。
至少不曾擁有也不會難過。
“習慣就好了。”最後也只能這般自我開解着。
“對了,你們國慶假期的時候不要宅在家裏。多去走走,看看風景。”
阿鎮看着假期越來越近,上課時跟我們閑聊着。
“笑死了。”宇文向來是比較積極的,“根本沒時間出去。”
“三天的假期,布置三周才能寫完的作業。”
“條件不允許,能去哪裏逛啊?”
“那就就近呗。比如去唐寨山公園啊。”阿鎮手舞足蹈地比劃着,“那邊那個溪流就形成了沖積扇,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觀察過。”
“邊走邊學地理是吧。”
“很合理啊。學以致用嘛。”阿鎮也意識到他還在上課,趕緊把話頭轉回來。“來,我們來看這個克拉依沙漠。”
“老師,是塔克拉瑪幹沙漠。”阿鎮回頭看了眼投影的APP,恍然大悟般試圖糾正。
“哦,對,克瑪幹沙漠。”
“哈哈哈哈。”
日常嘴瓢的阿鎮還是會給上課時間帶來一點趣味的。
“放假了也不可以松懈哦,可以放松但是不要放縱。”
顧玲見政治課上得差不多了,開始唠嗑。“你們假期打算去哪裏玩啊?”
“沒時間出門耶。還要來學校自習。”淇子是政治課代表,平時相對活躍。并且跟顧玲關系不錯,開始商量。
“老師,作業能不能少布置一點啊?別的科目作業好多哦。”
“可以啊,适當放松是必要的。”
最後卷子少了一張,而少掉的那張卷子後來變成了假期過後的周測卷。
當然這是後話,此時大家還沒發現——作業不是少了,而是轉移到另一個時間來做了。
顧玲講了些以前她當班主任在國慶的時候,帶着學生去了附近的城鎮游玩的事情,建議我們多去放松身心,到了高三就沒時間了。
就在顧玲在上邊講的時候,宇文湊過去小聲問蘇汣。
“塗黍可能帶我們去團建嗎?”
“概率大概是——小得可憐。”
“哎,看來沒可能了。”
“......作業要按時完成啊。”
下課後大家正好湊一塊聊會天。
“聽說國慶之後有文藝彙演。”蘇江說起其他班傳來的消息。
“啊?全班一起的嗎?”
“應該是,反正是以班級為單位。”宇文人緣很廣,也知道一些消息。“但好像不用全去,看具體通知吧。”
“只要不是高一全班大合唱,什麽都能接受了。”
“肯定的。”
“中肯的。”
高一的時候是随機分配,高二具體選科再進行分班。
所以大家大多處得都不錯,有玩得好的、高一就認識的聚在一塊會比較多。
“話說當時七班選什麽歌啊?”
高一大合唱是一中傳統,每個班級都要唱校歌還要再選一首歌。
“嘶,不知道耶。感覺我們班好像沒幾個七班來的。”
“沒印象了。”
“但是我記得好像高一十四班跟哪個班好像有撞歌?”
“《明天會更好》。”
“後邊彩排發現撞歌,另一個班就改了。”
“撞歌真的很尴尬。”蘇汣之前是十四班的,多少知道一些。“不過後來的我也記不清了。”
“等塗黍通知吧,萬一不是全班一起呢。”
國慶假期說是放長假,但其實沒什麽太大差別。頂多是自習那幾天聊天的時候會聊起假期都在幹嘛。
“打游戲。”
“睡覺。”
“看書。”
“太勤奮了吧。”
“認真上進。”
“好卷啊。”
時間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假期到來的時候就覺得過得格外的快;臨近正式上學的時候,又覺得完全沒有體驗到假期。
“啊啊啊!誰寫了語文卷子,救救我!”
“英語還有十篇閱讀理解沒做,誰寫了啊?”
“物理第三張卷子誰寫了?我不想被明捷罵。”
“捷捷子應該不會...吧?”
十四班的物理老師肖明捷,講課的時候生動易懂,加上顏值頂十個塗黍,平時作業布置也少,實在想不到他發火的樣子。
“不不不,你想想,我們之前周測的時候那個成績。”
而當時的周測,有十來個不及格。他當衆公開成績單,并且讓挂科的留下來訂正卷子。
他講卷子的時候沒有明着說太多,但是能感覺到一種無可奈何。
“重力勢能跟動能你們怎麽能混到一起呢?”
“這個摩擦力呢?被你們吃掉了?”
“哎呀我...我該怎麽說你們好呢?”肖明捷拿着粉筆想寫點什麽,又轉身面向我們,“你們有人能把單位都給記錯,我的天啊。”
“單位都記不清就算了,你還給我編一個公式出來。”
“等你哪天能像牛頓一樣發現什麽定律,你再給我寫一個新的公式。”
“現在,好好去給我背公式。”
“......”
從曾經的記憶裏回過神來,大家也都默默趕起了物理卷子,有時間的還去找別人對個答案公式之類的。
“要不是物理學不好,也不會選歷史。”
“數學不允許我學理科。啊!為什麽文理不能繼續分卷下去啊!我看不懂啊!”
“誰讓我們趕巧了,碰上新高考改革。”
“趕不及了,快快快,歷史答案瞥一眼。”
忙碌着的假期生活正式結束,又回到了上着課程,寫着卷子,閑着聊天的校園生活。
“同學們,文藝彙演要出節目了。”塗黍在一個十月底的一天通知着,“那個,文藝委員負責啊。”
“哦,對了,我們班文藝委員誰來着。”
大家有些沉默。
“......老師。”宇文默默舉起手,“具體什麽時候表演?”
“我不知道啊。大概,十一月吧。OK,開始上課。”
“我們來看中世紀的歐洲的發展……”
令人昏昏欲睡的歷史課終于過去,幾個班委聚在一塊商量文藝彙演的節目。
“Kiki,你幫我想一下,我們班男生誰演爺爺比較好。”
“啊?爺爺?”
“哎。”
“揍你啊。”蘇汣對這種玩笑也不是很在意,“聲音粗一點的吧,最好是黑一點的?”
“OK,我去跟阿班她們再講一講。”
“祝你好運。”
宇文忙活了好幾天,中途還拿着腳本給梁致源看,加以修改潤筆。
“這種不好演啊。”梁致源勸道,“主題是挺符合的。”
今年正逢黨成立100周年,表演主題也要求是弘揚紅色精神。
“有難度才有挑戰嘛。”
“這樣修改可以嗎?還有這個,我想改成……”
“你可以先安排這個人物,再去用旁白。”
“哦哦,那如果,如果我把它改成……”
前前後後花了挺多時間,跟宇文熟絡的人都知道一點劇本安排,也都挺期待的。
幾天後,宇文拿着劇本安排着人員,說服了我們班的男生扮演主人公。
“我們來演一個話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