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第三十章
事情發生在昨天晚上。因為連日暴雨,學校暫停晚自習,王文水可以早點回家。方雨做了一桌子好菜,一家人好好聚一聚。因為那條紅裙子,夫妻倆吵了一架,事後王文水也有些後悔。方雨是個好妻子,好媽媽,打着燈籠也找不到這麽好的。
想到有了倩倩後,他們就沒怎麽出去旅游了,王文水在飯桌上鄭重宣布暑假帶着方雨和倩倩去海南旅游。倩倩長這麽大第一次旅游,又興奮又高興,但高興過後,馬上又苦惱,她去旅游了不在家,奶奶要帶她去唱歌怎麽辦?
方雨問她:“去哪兒唱歌?”沒聽倩倩提起過。
倩倩脫口而出:“教堂。”說完,捂住嘴巴,她答應奶奶不告訴媽媽的。
王媽十幾年前就開始信教,滿天神佛沒有她不信的,近些年開始信基督,但又不是正經的。方雨跟王文水剛結婚時,王媽拉着方雨去聽宣講,方雨被迫聽了一個小時的生命輪回,因果報應。
倩倩三歲時,王媽偷偷把倩倩抱去地下教堂受洗。方雨吓壞了,跟王文水大鬧一場。不知道王文水回去怎麽說的,之後王媽沒再做過這種事。才兩三年就故态複萌。
這次讓方雨這個好脾氣都忍不了的是王文水早就知道了,就是跟她吵架後不久,王文水就發現了。在她面前,他掩藏得太好了,一個字都沒說。王文水辯解,我跟我媽說了,絕對不能有下一次,沒跟你說是不想你跟我媽起沖突。
那一刻方雨異常冷靜,王文水一直在他們家庭中處于主導地位,但是這事兒讓方雨知道了,就是一個把柄,他不能讓她抓到把柄,失去主導地位。
他們冷戰了一晚,第二天早上,王文水上班前跟她說你冷靜想一想,晚上我回來再談。方雨給廠裏打了請假電話,抱着倩倩就回娘家了。
倩倩睡得四仰八叉的,方晴和方雨從小卧室出來。
“你跟王文水還能過下去嗎?”
李婷上班去了,外公在大卧室聽廣播,正屋就外婆一個人在看新聞,一聽方晴這話,外婆瞪眼睛:“不能這麽說啊,問題可以解決的,年輕人別動不動就離。”
“我還真想過。”方雨一開口,讓方晴都驚了。
方雨笑:“你現在的樣子跟倩倩一模一樣,眼睛圓溜溜的。”
她還能樂出來,說明不是氣頭上,方晴問她:“你認真的?”
外婆無心看新聞了:“小雨,可不能沖動。離了婚,你一個人帶着孩子,多難啊。”
“也不是這次吵架才想的,以前也想過。就是考慮到孩子。”方雨和王文水是雙職工,又有房子,經濟壓力很小,他們盡其所能給女兒最好的,如果離婚,她肯定是要孩子的,她不會降低女兒的生活質量。
“棉紡廠也快不行了,我們的工資從五月份開始只發一半,說是剩的一半年終一起發,我看多半是發不下來了,反正我拿到手的還不到三百。”
現在三百塊錢夠幹什麽?方晴握住她的手:“你幹脆買斷工齡,從棉紡廠出來。我下崗那會兒,覺得天都塌了,其實,外面的機會多的是。”
方雨心有所動,但又不太自信:“我不知道能做什麽。”
“騎驢找馬,棉紡廠的三百塊錢先拿着,在外面找,找到合适的,就出來。自己掙到錢,才好想下一步。”
外婆拍方晴一下:“怎麽就撺掇你姐離婚?不許這樣啊。”
方晴喊冤:“我哪句話提到離婚這兩個字了?離不離婚,女人手裏要有錢,有工作,這沒錯吧,是外婆你教我們的。”
過了中午,雨越下越大,像電視沒信號時的雪花,院子的大門都看不清。
外婆往外看了看:“院子是不是積水了?”
方晴跑到臺階上看,大驚失色:“是外面的水漫進來了。”
“什麽?”
隔壁的圓姐馬哥跑出來,還真是,和平巷被淹了。
“不會淹到屋子裏來吧。”
這時,居委會的工作人員拿着喇叭喊,和平巷這一片遭遇洪水,請各位鄰居站出來,攜手抗洪。
方晴早就備好了雨衣,叫上方雨,穿好雨衣、雨靴,拿上火鉗和鐵桶出去。圓姐和馬哥也跟着一起去。
巷子裏的水就快要沒過小腿了,水很渾濁,上面還漂着垃圾。方晴和方雨趕緊把排水口掏幹淨,被枯枝爛葉塑料袋堵死了。
幾乎每個院子門口都站着人,雨下得這麽大,很多人不願意出來,但是看到方雨方晴冒着雨幹活,再站着看也不好意思了。整個和平巷都發動起來,很快,每個院子門口都堆了沙袋。
方晴看着天,這雨要下到什麽時候?
一直到七月中旬,才終于有一個完整的大晴天。方晴最讨厭夏天,但這時感嘆太陽的可貴。
天曉得他們是怎麽熬過來的,只要下雨,就膽戰心驚,生怕洪水淹進來。上班不方便,買菜更困難,菜價都貴了一倍,好多養豬場都遭災了,豬肉更是成倍翻漲。
江铮一連半個月都在堤壩上,回來的時候,方晴一看他就哭了,他本來就精瘦,這下瘦得只剩一層皮。
外婆口中念着阿彌陀佛:“人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方晴給婆家打了個電話,報平安。魏三妹有些哽咽,但語氣還是淡淡的,背後是趙麗在嚎啕大哭,老四趙言在安慰她。
江铮這一覺睡得甜,十幾個小時,醒來一看時間,淩晨四點,他肚子餓得咕咕叫,起床去廚房找點吃的。方晴還在睡,他沒開燈,借着月光,看到梳妝臺上放着一個保溫桶,打開一看,最上面是小籠包,中間是涼拌豬頭肉和番茄炒蛋,最下面是雞湯。
三江市這次遭災的地方不少,有幾個街道還有居民死亡。和平巷所屬的街道沒有人員傷亡,財産損失也降到最低,抗災有力,被市裏評為優秀街道。居委會把方晴和江铮小兩口推出去做代表,兩人一個在街道抗洪,一個在江邊抗洪,經得起表揚。接連兩天有報紙電視臺的媒體來采訪拍攝。
晚上,全家人守在電視機前等着看新聞,外婆還打電話提醒方雨記得看新聞,方晴和江铮出現了三十秒,全家掌聲雷動。
兩個主角待在小卧室,沒出來,他們在算賬,算下來,手裏的錢不多了,囤的那些貨該賣了。
第二天上午,兩人去夜市,這些天,江铮在壩上就不說了,方晴也一次沒來過,因為根本沒法走遠,到處都是積水,公交車都停運了。
不用多問,夜市的積水也不淺,鐵門有一半都泡出鐵鏽了。劉文組織了人手清理淤泥和垃圾。
一見方晴,劉文就激動了:“我當時還跟你拍胸脯保證呢,想想都臉紅。小方你幫大忙了,我采納了你的建議,多備了幾十個沙袋,起了大作用,那會兒還不嚴重,沙袋還能擋一擋,好多攤主沒防備,東西都放在夜市,要是沒那些沙袋擋住,都沒時間轉移,損失就不堪設想了。”
方晴可不敢把這功勞都攬在自己身上:“我就是嘴皮子動一動,劉主任你肯采納小老百姓的意見,你才是大功臣,我們夜市的發展就在你肩上了。”
一番話讓劉文心潮澎湃。清理完淤泥和垃圾,劉文暗中讓工人先把方晴江铮的攤位打掃幹淨。
劉文買了鞭炮和花籃,慶祝今晚夜市重新開張。
方晴收拾好攤位,衣服、配件、飾品都擺上,忽然發現對面攤位空蕩蕩的,萬花和潘貴走了?
賣馄饨的大姐說:“他們遭殃了,貨全放在攤位下面,水一來,全被泡了,都砸手裏了。小方你是沒看到那兩口子當時的樣子,都吓傻了。”
晚上夜市的場面跟今日的太陽一樣火爆,方晴跟客人說話都得扯着嗓子喊。來攤位上看衣服的人多,買衣服的人也多,跟往常看多買少不一樣。女裝、童裝和男裝都賣出去不少,方晴幫客人搭配,連帶着帽子、腰帶、首飾的銷量也不錯。
方晴和江铮分析,洪災過後,服裝、家具、日用百貨是要重新置辦的,這就是商機。今晚的毛利潤是他們做生意以來最多的,但是,就算按照今晚的銷量來算,想要消掉他們的囤貨也需要相當一段時間,這不符合方晴的預想。
有過一晚上掙幾百的經歷,就會想掙上千,這是沒止境的。
“我們是不是不能只盯着夜市一畝三分地,考慮一下周邊鄉鎮?”
方晴一垂眼和江铮的視線撞上,兩人交換眼神,方晴笑了:“你也是這麽想的?”
江铮說:“等周邊鄉鎮的水退了,我就騎車去找那邊的商家談。”
“什麽時候能退水?”
江铮因為抗洪積極,跟抗洪搶險指揮部的人搭上線,“應該還有一個星期吧。”
方晴和江铮的指望都在這批貨上,方晴以為不會有人比他們倆更着急,但她預料錯了。魏三妹打來電話,開口就問他們囤了多少貨。方晴不知道她從哪兒聽到的風聲,她當然不會實話實說,正想着怎麽敷衍過去,魏三妹命令她把電話給江铮。
江铮接過電話,眉頭皺起來:“嗯嗯......我知道......把電話說一下吧。”
江铮挂掉電話,方晴拿過他手上的便簽紙:“誰的電話號碼?”
“估計是趙叔的一個朋友。我媽可能是從趙叔那兒知道我們的情況,她說這個人做服裝批發的。”
江铮出于禮貌還是打了個電話過去,談到價錢,沒說幾句就挂電話了。按照那個老板給的價,不是掙多少,是賠多少。
“他以為我們的貨都砸手裏了,壓我們的價錢,想撿個便宜。”
過了一會兒,魏三妹又打來電話,江铮跟她解釋了,魏三妹也沒想到那麽大個老板開價這麽小氣,她面上挂不住,說了句“随便你”,啪,把電話挂了。
魏三妹這兩通電話到底還是讓方晴心态起變化了,她天天看本地新聞,看周邊鄉鎮什麽時候退水。早上一起來,發現額頭上長了個痘,急出來的。
她額頭上的痘消下去,本地新聞終于播報周邊鄉鎮退水了,道路交通有序恢複。
鄉下路不好走,江铮要把摩托車好好修理一番。不過,沒等到江铮下鄉找生意,生意找上門了。
他叫傅山,一直是做服裝批發的,以羅山鎮為中心,方圓六七個鄉鎮都有他的下家。原本,他是從廣東、浙江兩個地方拿貨,但今年特大洪水,道路不同,物流運輸停滞,後來,洪水慢慢消退,一部分路通了,但是運輸費暴漲,他打聽到,成品也要漲價。
傅山看着很斯文,帶着一副眼鏡,不像是跑山做生意的,倒像是做學問的。
“我到處打聽到兩位老板這兒有貨,就找過來了,一看,兩位不是上過電視嘛,夫妻抗洪,我心想這下找對了,兩位的人品一定沒得說。”
先把高帽給他們戴上,他們興許就不會獅子大開口。方晴覺着傅山這點小心思有點意思,沒有這頂高帽子,他們也沒打算喊高價,不過,一切跟着市場來,也不可能指望他們做慈善,不掙錢。
他們帶着傅山打車去新房,那裏堆滿了貨,完全是個倉庫。傅山看得很仔細,看了将近兩個小時。房子沒裝修,自然沒通電,這大熱天,又悶又熱,吹不了電扇,江铮幫他打扇,方晴買了很多冰飲,傅山連連道謝。
傅山對他們的貨很滿意,比他之前拿的貨要好,女裝、男裝和童裝,包括內衣褲,他都訂了不少,算下來,是囤貨總量的1/4。
過了兩天,傅山又來了,帶了三個朋友來看貨。這三個老板把剩下的貨包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