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張骞出使西域
第47章 張骞出使西域
【我要說的這兩位漢朝名臣,一位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華夏人’,一位是‘使于四方,不辱君命’‘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的功臣。】
【第一位名臣張骞(1),兩次出使西域,一共去了十八年,卓越貢獻,舉世稱道。他建元二年,張骞率領一百多名随行人員,匈奴人堂邑父為向導從長安出發前往西域,從西漢的敦煌,出玉門關,促進漢夷之間的第一次文化交融。】
【在此不得不提一下,飛将軍李廣在荒漠之中迷路一事,你們想要攻打匈奴前,能否學習一下冠軍侯霍去病,以禮或以利誘一些當地匈奴人來當向導?如此不就可以避免‘李廣難封’的禍事!】
一直在苦思冥想霍去病為何不會迷路的飛将軍李廣:“……”
原來如此!那冠軍侯居然還不分他兩個匈奴人,這是想要看他倒黴啊!
李廣在心裏嘀嘀咕咕,不過想到神仙對霍去病很是愛重,甚至贊譽頗多,便又把心裏的不滿隐匿起來。
這少年英才就是讨人喜歡,本來就有皇帝陛下的寵愛,現在再來一個太陽的看重。
他們這些凡夫俗子還是避其鋒芒為好。
而在另一邊的漢朝,正準備出使西域的張骞一行人看到天幕之中的神仙居然談論起張骞,還是作為名臣的身份,當即便是面露驚喜。
“名臣名臣,神仙這是在贊譽我們大人為有名的賢臣!看來此次西域之行,結果肯定就是好的。”
“是啊是啊,我們也算是名留青史也!此乃大丈夫所為!”
“……”
張骞自然也是很驚喜,只是聽到精衛所說他們兩次出使西域就花去十八年時間,便能知道此行雖有成效,卻也困難重重。
但為他們送行的皇帝陛下和衆多大漢的臣民都在身後,他們身負重任,即便是西行多歧路,也絕不忘故鄉恩!
【張骞一行人西行進入河西走廊後,正要匆匆穿過河西走廊時,便不幸碰上匈奴的騎兵隊,于是匈奴的右部諸王便立即将張骞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見當時的軍臣單于。】
Advertisement
完全想不到這一開始就遇到危險的張骞一行人:
“……”
看來屆時穿過河西走廊時得多注意了,能盡量避開那些匈奴的騎兵隊,便盡量避開吧。
【軍臣單于得知張骞等人要出使月氏後,便對張骞說:‘月氏在吾北,漢河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站在匈奴人的立場,是絕對不允許漢使通過匈奴人地區,去出使月氏。于是軍臣單于開始威逼利誘張骞,只是張骞等人‘不辱君命’‘持漢節不失’,始終不忘漢武帝所交給自己的神聖使命,更不曾動搖過為漢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決心。】
【元和六年,匈奴的監視有所松懈,于是在被匈奴困居十年之久的張骞便趁機帶領随從逃出匈奴人的區域。】
【張骞一行人成功從匈奴那裏逃出,只是十年之久,西域的情況已經發生極大變化,匈奴支持和唆使烏孫國攻打月氏,于是月氏人被迫西遷,進入鹹海附近的妫水地區,順便征服大夏,新建家園。】
【張骞了解到這一情況,便在經過車師後不向西北伊犁河流域前行,而是折向西南,進入焉耆,再沿着塔裏木河西行,過庫車、疏勒等地,翻越蔥嶺,直達大宛。】
精衛說到此處時,神情一變,而天幕之中的畫面亦是跟着一變。
随着天幕的轉變,漫無邊際的沙漠,炎炎夏日中的驕陽,以及那在烈日之下艱難行進的一行人,便出現在歷朝歷代衆人眼中。
有熟悉那一行人的臣民,一眼便能認出這是張骞他們。
随着時間的快速流逝,大戈壁上,飛沙走石,熱浪滾滾;蔥嶺高如屋脊,更有冰雪皚皚,寒風刺骨。而那沿途人煙稀少,水源缺乏,再加之是匆忙出逃,物資尚且不足,這一行便是風餐露宿、備嘗艱辛。
幹糧吃盡了,就得靠熟悉地形和擅長打獵射箭的堂邑父射殺禽獸聊以充饑,不少的随從或因饑渴倒斃途中,或葬身黃沙、冰窟,年紀輕輕便為國獻出了生命。
鬥轉星移,日月如梭,張骞等人一路上的艱苦行軍,此時都被衆人看在眼裏,記在心中。
漢朝,漢武帝劉徹見到張骞等人如此忠烈行徑,只恨不得把那【浮生若夢】仙酒留一杯給張骞。
只可惜那被大漢才女卓文君進獻的【浮生若夢】,卻是早就被他分于将軍衛青、霍去病,并與太子據兒一
同在家宴中所享用。
當然對于有心把仙酒進獻的卓文君和司馬相如夫妻二人,漢武帝也是重重嘉獎和賞賜。
即使如此,那他貴為天子,喝兩杯仙酒也不過分吧!
漢武帝劉徹有點心虛的想,但表面上卻是一副為之感動的神态,對左右贊言:“張骞,實乃我大漢之忠臣也!”
就在漢武帝劉徹說出這句話時,天幕之中再顯神跡,原來在那些死去的漢人屍首旁,卻是突然出現兩位身形漂浮的……神仙?!
只是當衆人看向那兩位漂浮的雙腳,卻是有一個重擊:這明顯就是鬼啊!
就在此前他們還在抗金英雄岳飛被隗順所安葬的墳墓前見過,那可是極為震撼的事情,教衆人皆是不敢忘。
此時再見到,又遲疑的擡頭看了看天幕之中的炎炎烈日,衆人皆是有一種頭昏目眩的驚駭感。
——鬼、鬼不是懼怕日光,并不敢在太陽底下出現的嗎?!
衆人都覺得自己的舌頭都要打結了,戰戰兢兢之下卻是什麽言語都說不出來。
只是親眼所見便驚駭如此,更別說是親身經歷的本尊了。
張骞這一百號人的隊伍皆為铮铮鐵骨的硬漢——畢竟不是硬漢也不可能被派出去出使西域,身體條件差一點都得一出門就死了。
張骞這一行人亦是驚詫不已,絲毫不敢思考有鬼跟着他們一起出使西域的事情。
不過後續的畫面卻是出乎所有人意料,只見那面白如雪、頭戴高帽、身着陰陽黑白衣袍的兩位鬼拿着手中之鈴搖晃兩下,便有半虛半實的魂魄從那屍首裏飄出來。
待衆人仔細一看,便能辨別出這魂魄與屍首的容貌別無一致。
——這根本就是那死去之人的鬼魂啊!
那麽問題來了,這兩位能把死人鬼魂給搖出來的……神仙到底是誰?!
而對陰曹地府有所了解的南宋之後的衆人,卻是驚疑不定的猜測這兩位莫非就是鬼差黑白無常?
只是不管衆人如此猜想,天幕之中的張骞等人還在不斷的勇往直前,而死去的人也日漸增加,那兩位不知是鬼仙還是神仙的存在也時常會出現,每一次都會帶走一兩個魂魄。
間或還有幾句交談之言,面對=
這有着勾死人魂魄之能的鬼神,衆人皆是如聽天音。
“怎得又死人了?……還是死的有功之人……”
“跑到西域來……也算是出差看一下異域風光……”
“何時把西域全部打下,你就得看膩了……”
“日頭太曬……速速辦事吧……”
“都是忠君愛國之士……閻羅王定然愛惜,且得注意……”
黑白無常所言甚是小聲,且天幕的重點仍然是在張骞他們身上,對于出現的兩位鬼差并不太過于注重。
因而黑白無常的話僅是被衆人聽到只言片語,但有心之人提取出來之後,再對此場景進行推測,便得出一些陰曹地府的閻羅王的喜好。
而唐朝的詩鬼李賀則是再一次感受到衆人的過度熱情,連皇帝都殷切不已的拉着他談話,言辭之間更是讓他死後定要與鬼神閻羅王為其美言幾句。
李賀:“……”
直到張骞終于走到了大宛,這樣的詭秘場景才消失。
【張骞一行人來到大宛後,便向大宛國王說明自己要出使月氏的使命和途中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承諾今日順利返回漢朝,便會奏明漢皇,送大宛國王很多金銀財寶。】
【大宛國王很是向往東方漢朝的富庶和繁華,并想要與漢朝通史往來,只是礙于匈奴阻攔,此時漢使的到來,無疑是甘露降于旱地,于是便答應張骞的請求,派人護送張骞一行人來到康居,而康居王又遣人把張骞他們送到大月氏。】
【只是讓張骞遺憾的是,大月氏人已經因為新國土十分肥沃,物産豐富,并距匈奴和烏孫甚遠,故而不願再複仇打仗,也不想和漢朝來往,認為漢朝距離月氏過遠,中間亦有匈奴諸國作為阻隔,便毅然決然拒絕了張骞的所有請求。】
【在月氏逗留一年後,張骞還是未能說服月氏人與漢朝聯盟攻擊匈奴,于是張骞只得無奈返回。為了避開匈奴的騎兵隊,張骞等人在歸途時改變了行軍路線,打算從莎車,經于阗、鄯善,通過青海羌人地區歸漢。】
【這本是一條十分安全的歸途,只是很不幸的是,羌人已經淪為匈奴的附庸,故而張骞等人再次不幸的背匈奴騎兵所俘。元朔三年初,趁着匈奴為争王位而發
生內亂,又被扣留一年多的張骞趁機和堂邑父逃回長安。】
聽到精衛的提醒,張骞一行人立即又換了一條行軍路線,繞開羌人和匈奴的領域,比原定歷史軌跡,提早一年多回到長安。
而知道元朔三年初匈奴會因為争奪王位而發生內亂的漢武帝劉徹自然不會放過如此良機,立即派大将率領大軍前去攻打匈奴。
打敗匈奴,就是他的畢生所念!
寇可往,朕亦可往!
【從漢武帝建元二年出發,至元朔三年歸漢,張骞等人共歷十三年,這一行人出發時是一百多人,歸來時卻僅剩下張骞和堂邑父二人。】
【值得一提的是大宛這個國家有着極為罕見的大宛馬,此類馬為赫赫有名的‘汗血寶馬’,因快速奔跑後肩膀位置會慢慢鼓起,且流出如同鮮血一般的汗水而得名。】
【汗血寶馬不僅體形健美、乖巧聽話、适于長途行軍,更是被贊為‘天馬’‘其先天馬子也。’,甚至還有‘龍之友’‘龍之媒’的美稱,便是天庭之上的天馬,亦是有一
大半為這種‘汗血寶馬’。】
【西漢張骞出使西域後,漢使便頻繁來往于西域諸國,有一次在貳師城見到強健的大宛馬,驚為天馬,便奏告漢武帝。嗜好寶馬的漢武帝聞訊大喜,當即命車令為使者,帶千金及一匹黃金鑄造的金馬,欲換一匹汗血寶馬,結果被大宛國外拒絕,甚至還将漢使于歸途中殺害。】
【漢武帝劉徹大怒,便派大将李廣利率大軍遠征大宛國。大宛國人難以抵擋,于是便殺死國王,與漢軍議和,并向漢朝上貢三百匹汗血寶馬。漢武帝為之大喜,便将‘天馬’美名賜予汗血寶馬。】
【從此,中原的馬種得到極大改良,漢朝的國力和軍隊實力也得到了大幅增強。】
【及至唐朝時期,中原與西域諸國關系更為密切,唐玄宗李隆基更是将義和公主嫁給寧遠——也就是漢朝時的大宛國王,寧遠國王為了感謝此舉便向唐玄宗獻上兩匹‘胡種馬’,也就是汗血寶馬。唐玄宗甚是喜悅,便為這兩匹馬起名為‘玉花骢’的‘照夜白’,同時還被畫進唐朝名畫《照夜白畫》。】
精衛說到此處,似乎是要讓衆人都親眼目睹一下‘天馬’的實力,便素手一擡,幾十匹神駿
的高頭大馬便凜凜然出現在天幕之中。
衆人觀其體形狀态,奔跑起來時如同海潮洶湧,在那寒風凜冽中仰天長嘶其聲如驚雷震天動地,更甚至是在暴風雪地上或烈日炎炎之中,亦是馳騁如飛,行走如流。
【唐朝李白便有一首《天馬歌》所贊言:‘天馬出來月氏窟,背為虎紋龍翼骨,嘶青雲,振綠發,蘭筋權奇走滅沒。’。宋朝司馬光亦然也有《天馬歌》:‘大宛馬,汗血古共知,青海龍種骨更奇,網絲舊畫昔嘗見,不意人間今見之。’(2)】
秦朝,鹹陽。
秦始皇嬴政聽到這世上居然還有如此‘天馬’。而且這還是連神仙都身為喜愛的汗血寶馬,立即便要将其取得,用以提高大秦軍隊的戰鬥實力。
連秦始皇都為汗血寶馬而驚豔動容,就更別提是那些征戰沙場的将軍們了,王翦老将軍看這汗血寶馬的眼神簡直就看自己兒孫還要殷切。
“陛下!這月氏一國必須打下來!這汗血寶馬亦要為大秦所有!”
王翦老将軍所奏,自然也是秦始皇心中所想,于是原本打算對匈奴用兵之後猶豫着要再打哪裏的秦始皇,立即就把月氏放到了匈奴之後。
不過在此之前還需先派使臣去探一探月氏的情況,若是弱于匈奴,那就直接一舉攻下。
若是那月氏周圍還有其他蠻夷之國,倒是可以再來一次‘遠交近攻’,讓那些蠻夷之國先互鬥一番,待合适時機大秦再出手,一舉拿下!
【元狩四年,在失去河西走廊後,匈奴敗逃西北,依靠西域諸國的人力物力來與西漢對抗。而漢武帝劉徹再次任命張骞為中郎将,率三百多名随員,攜帶金幣絲帛等財物數千巨萬,牛羊萬頭,第二次出使西域。】
【此次張骞等人出使西域的目的有二:一是招降與匈奴有矛盾的烏孫東歸故土,以斷匈奴右臂;二是宣揚國威,勸說西域諸國與漢聯合,為漢之外臣。】
【只是張骞到時,正值烏孫內亂,并不能達成勸說烏孫東歸。但張骞的副使則是分別訪問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國,彰顯和擴大了西漢王朝的政治影響。元鼎二年,張骞一行人攜烏孫等使者返回長安。】
【張骞的兩次出使西域,促進中原與西域各國的文
化和經濟交流。致使漢朝和西域各國能經常互派使者,大者數百,少者百餘人,形成‘商胡販客,日款于塞下’的繁榮景象。】
【除此之外,張骞還促使汗血寶馬等良種馬傳入,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蠶豆、胡蘿蔔和苜蓿等十幾種植物,龜茲的樂曲和胡琴,以及地毯等也傳入內地,豐富漢族人的吃穿住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這葡萄便是一種汁水飽滿且甜香或微酸口感的水果,還可釀造美酒。至于這個苜蓿則是有‘牧草之王’的美稱,産量高,草質優良,畜禽皆喜食。不僅可為凡人食用,更是喂養出好馬的關鍵。】
【那大宛能有汗血寶馬這一‘日行千裏,夜行八百’的‘天馬’,這苜蓿便是一大原因。】
【同時把苜蓿用來喂養家禽,亦是能喂養得壯美肥碩,肉質鮮香。】
精衛一邊說着,一邊還在天幕之中展示這些産自西域的植物和作物模樣,間或還有各種被烹制完成的美食,什麽炙烤羊肉、爆炒苜蓿等等,直接就讓歷朝歷代衆人看得目不轉睛眼花缭亂。
特別是那汗血寶馬和适合用來喂養馬匹及各種家禽的苜蓿,更是被衆人奉為至寶,恨不得現在就在自家地裏種上一小片。
至于為何不是種一大片,那當然就是因為他們還得種其他糧食來交納賦稅和一家人飽腹。
苜蓿雖然是好東西,卻是還不能夠滿足廣大百姓的日常所需,畢竟百姓也是自有一套生存法則。
不管是亂世還是盛世,百姓總會擁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
同類推薦

帝少強寵:國民校霸是女生
“美人兒?你為什麽突然脫衣服!”
“為了睡覺。”
“為什麽摟着我!?”
“為了睡覺。”
等等,米亞一高校霸兼校草的堂堂簡少終于覺得哪裏不對。
“美美美、美人兒……我我我、我其實是女的!”
“沒關系。”美人兒邪魅一笑:“我是男的~!”
楚楚可憐的美人兒搖身一變,竟是比她級別更高的扮豬吃虎的堂堂帝少!
女扮男裝,男女通吃,撩妹級別滿分的簡少爺終于一日栽了跟頭,而且這個跟頭……可栽大了!

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
伴随着魂導科技的進步,鬥羅大陸上的人類征服了海洋,又發現了兩片大陸。魂獸也随着人類魂師的獵殺無度走向滅亡,沉睡無數年的魂獸之王在星鬥大森林最後的淨土蘇醒,它要帶領僅存的族人,向人類複仇!唐舞麟立志要成為一名強大的魂師,可當武魂覺醒時,蘇醒的,卻是……曠世之才,龍王之争,我們的龍王傳說,将由此開始。
小說關鍵詞: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無彈窗,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最新章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