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初見
第六章 初見
辛史書記:王三年春三月,虞王正式求後于辛。
雍侯親赴虞都成京,處理迎娶事宜,并定下辛仲江為王後人選。婚禮定于三月後舉行。辛伯宜父作王江媵寶鬲,其子子孫孫永寶用享。
雍陽城這邊,魏梁君進宮見世子。
世子名無疾,今年剛滿十二,是雍侯先夫人昭己唯一的兒子。昭己是芮惠侯嫡長女,當今芮侯之胞妹,儀容恭美,性情端方,甚為其父兄所寵,其國人亦作“月出”歌頌其美: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芮惠侯把她嫁給雍侯,是因為雍侯的天子宗族、大國諸侯的身份,倒未必有過多政治考慮。只是這父兄心疼得如眼珠兒一般的嬌貴公女,誰知歸雍後竟不為雍侯所喜,反被那小國媵妾曾己占了上風,有孕在先。
好在曾己第一胎先生的是個女兒,也就是現在的桓子,與伯江同歲,已嫁給雍國大族桓氏為夫人。因此無疾世子不僅為雍侯嫡子,也是長子。
無疾身量尚未長成,其相貌頗類其母,姿容秀美,看起來倒不如小他一歲的公子與夷魁梧。
與夷遛鷹走馬,無疾喜靜不喜動,因此雍侯常說與夷比世子更像年輕時的自己,命與夷與世子車仗用度皆同。又因曾己掌管內宮已久,與夷的衣食用度有時比無疾還好。
對此,無疾是敢怒不敢言,只能偶爾和魏梁君抱怨一二。
如今,趁雍侯遠赴成京,不在宮中,魏梁君正好來寬慰世子。
“世子莫要再計較這些小事。”魏獻寬慰道:“如今你也長大些了,很快就要成人,喜怒哀樂需要掩藏起來,不要輕易被外人所知。”
“舅父,并不是我非要和與夷計較,而是他經常針對于我。”無疾委屈道:“比如上次田獵,可不就是他在衆人面前嘲笑我手不能開弓嗎?”
Advertisement
“能不能做一位明智的大國之主,和手能不能開弓沒有什麽關系。”魏獻微笑道:“何況你還小,不如我給你選一位射箭的師傅?”
“真的?”無疾睜大眼睛,略有些羞澀道:“舅父覺得辛公子如何?上次田獵,我看他射箭的姿勢帥極了,不知能否請他教我射箭?”
魏獻哈哈大笑起來,看着被他笑懵的世子說:“讓我考慮考慮。”
“世子平時和君夫人接觸多嗎?”魏獻問道。
“那個女人嗎?我很少見她。”無疾實話實說,畢竟一個只比他大兩三歲的女人,他還要尊她為母親,總感覺有些奇怪。
“嗯,也好,最近少一些接觸也好,但是世子需記得,她雖然比你大不了多少,但她現在是我雍國小君,你的嫡母,見面時一定要給予她足夠的尊重。”魏獻叮囑。
從世子宮中出來,魏獻略略感到有些疲倦。
昭己走後,照顧世子的重任就落到他一人身上。世子少不更事,他也不想把過多的壓力壓給世子以增加他的負擔。
他太需要戰友了。
雖然娶了祭子,但祭氏在國中并不算一等一的大族,如果雍侯鐵定了心思要廢嫡立庶,祭氏舉全族之力也未必能阻止。
國中一等一的大族,外族如桓氏,已與曾己結親。而仲行氏、叔孫氏、孟孫氏這些大族,本就是雍國本宗大族,各個位高權重,不論世子立還是公子與夷立,對他們來說又有什麽區別?
而芮國,雖然會力保世子,但也不大可能為了世子與雍開戰,芮國不過是他們最後的退路罷了。對于一個出居外國的客卿公子,這副擔子顯然太重了。
“雍公子與夷立,世子與魏梁君出奔芮。”魏獻絕不希望幾十年後的史書上這麽寫。
想到這裏,魏獻的頭沉重起來,春日和煦的陽光照在他身上,倒增添了一些煩躁感。他加快腳步,穿過面前的回廊。
回廊上鑿出了一排小窗,每個小窗裏都倒映不同的別致風景。雍陽宮遍植綠柳,夾雜着柳葉清香的風透過小窗,魏獻感到一陣舒适的清涼,讓他漸漸放慢了腳步。
轉頭看向小窗的另一邊,一位身着水紅色衣裙、身姿曼妙的少女在稍遠的地方正與他并行,身後跟着一位女使。她腳步不急,只覺得非常輕盈,水紅色衣裙映着那滿園的春色愈加鮮豔。
少女一格窗一格窗地走過,仿佛那柳葉清芬的香風是由她擺動的衣袂而起,送到小窗的這一邊。魏獻不知為何,控制不住地随着她的步伐前行,一陣風襲來,夾雜着沙粒,少女連忙偏了偏頭,避免沙吹進眼睛。
于是魏獻瞥見了少女的臉,那是一張如山澗裏跳躍的小鹿一樣的面龐,閃爍着一雙漆黑如墨的眼睛。
魏獻好像心裏突然被什麽東西撞了一下,略略失神。
少女發現回廊這邊有人,連忙轉身加快了腳步,等魏獻反應過來,他已經走到了回廊盡頭。那一邊,少女拾階而上,他這一邊,卻到了出宮之處,一堵宮牆擋住了他所有的視線。
魏獻是世子舅父,經常跟随世子參加重要慶典,雍侯的衆多姬妾和女兒他大部分都見過,這個少女,是一張新鮮的面孔。
作為一個養尊處優的大國公子,從氣質清雅的公女,到妖豔妩媚的伶人,什麽樣的美女是他魏獻沒有見過的呢?
但這個少女,目光所及,那充滿朝氣和青春的面龐,那似乎就要浸潤出水氣一般的明亮眸子,就如這春日裏和煦的陽光一般,突然讓他有一種原來這個世界如此美好的感覺。
雍侯忙完王室與辛國的嫁娶之時,已是孟冬時節。伯江并沒有随雍侯前往成京,而是曾己随行。帶媵妾不帶小君,何況小君還是王後親姊,于情于禮都不合适,王室上下對此是頗有微詞的。但雍候主要的用意,是要讓曾己與新王後多親近親近,為以後立與夷打出第一張感情牌,因此也就顧不得那麽多了。
曾己在朝見仲江之時,對仲江極盡阿谀。因素聞辛夫人孟子與伯江不和,覺得仲江既為孟子所出,必然也是甚為讨厭伯江,故言語之中,頗多透漏伯江不為雍侯所喜,且為盛贊仲江美貌,又把伯江的容貌狠狠貶損了一番。
曾己退下後,仲江轉頭問女使蒹蒹:“你與采采素來親厚,最近你與她可有書信往來?”
蒹蒹低頭答道:“不曾有書信。”
仲江冷哼一聲:“小國出身的婢妾,果然不知禮。”
曾己其實誤解了伯江和仲江的關系。
仲江在家之時,最喜歡的兄長就是戎生,戎生又與伯江最為親厚,因此仲江對伯江多少有點愛屋及烏的意思。伯江未嫁之時,也從未與仲江紅過臉,還處處忍讓。尤其這次自己能成為王後,仲江也知有伯江的功勞,便是孟子,此次也是特意贈了伯江璧與帛,以示感謝。
如今知道伯江在雍竟被小國媵妾壓了一頭,加上曾己言語刻薄,仲江頗感不快。
待雍侯與曾己返回雍陽城,卻聽到一件不大不小的新聞,世子與與夷皆欲拜戎生為師學習射箭,兩人意見相左,相持不下,雍侯與曾己又不在,所以只好求伯江決斷。
伯江在宮內安排了一場投壺比賽,據說因為投壺原理與射箭類似,定下三局兩勝制,無疾與與夷,誰勝出便可拜戎生為師。
結果可想而知,最後拜戎生為師的是與夷。
此場比賽也引起了一些卿士大夫的不滿。大家主要覺得,世子一向文弱,如今起了習武之心乃是好事,而與夷已然弓馬娴熟,拜與不拜的關系不大,應該全了世子這份心思。
有些較為保守的卿士甚至找到魏梁君,言辭激烈,說世子是君,與夷是臣,哪有臣和君相争之理?
魏梁君則表示,君夫人定下的規則,他也不好随意幹涉。
眼見世子的親舅父都不敢幫世子說話,諸卿士皆感嘆,堂堂雍國世子,連選個射箭師傅都要讓給一個非嫡非長的庶公子?
雍陽宮內,伯江卻言笑晏晏地為回國的雍侯和曾己接風洗塵。
收起雍侯不在國內時自己穿的衣裙,伯江拿出一件象牙白鑲邊的绀青色深衣,戴上墨玉耳珰,把衣服故意往老氣了穿,再畫個暗沉沉沒有氣色的妝。
略說了些王室的婚禮及成京此行的見聞,雍侯問起世子與與夷比試之事。
伯江連忙稽首道:“正欲向君侯禀明。雖君侯恐妾辛勞,囑妾不要過問內宮之事,然此次君侯與姐姐去成京日久,世子與公子也都是性急之人,妾恐拖下去引發二人争執,故擅自作主以投壺勝負決定,如君侯與姐姐覺得不妥,還請怪罪。”
雍侯倒并不氣惱,看了一眼曾己,曾己會意,連忙扶起伯江道:“君夫人說哪裏話。與夷的個性妾又哪裏不知,定是他吵吵嚷嚷不肯罷休,非要盡快定下此事。倒是給君夫人出了難題。如今辛公子既已做了與夷的傅,改日妾帶他來與君夫人道謝。”
伯江感激道:“姐姐大度!若君侯與姐姐不怪罪,妾也有個想法,就怕兩位覺得妾得寸進尺……”伯江越說聲音越低,說罷低下頭去,不敢擡眼看雍侯。
“夫人請講來。”雍侯道。
伯江略一猶豫道:“此次師傅之争,妾恐惹衆卿不悅,覺得教養公子如此草率。妾想世子與與夷公子皆已年長,需得正式拜師,學些禮儀與道理。衆公卿中,仲行氏、孟孫氏、叔孫氏皆為我子姓宗族,教養子弟,他們也需盡些力才是。”
雍侯沉思片刻,點頭道:“夫人說得有理。與夷今年已經滿十一歲了,無疾已經十二歲了,也是應該正式拜了師傅才是。寡人近日便召集衆公卿讨論此事。”
是夜,雍侯與曾己商議拜傅一事,曾己道:“這個辛女怕不是有什麽盤算?咱們與夷不用拜師,公卿中已有桓氏為助力。如果太子拜了仲行氏他們三族中的大夫為傅,不是反倒讓世子多了依靠?”
雍侯笑道:“夫人怕是想多了,她的腦子要真這麽好使,還會讓自己在辛國處境艱難?不過是借機讨好與夷罷了。”
他接着說:“與夷已經長大了,不能老是躲在婦人宮中,他需得多接觸公卿,懷恩樹威才是。三公族中,惟仲行氏勢最大,孟孫氏與仲行氏向來為一體,不如就請仲行氏宗長教導與夷。”
“至于世子,就選叔孫氏宗長吧。”
“君侯,妾不喜叔孫氏當世子傅。”
“與夷已經占了仲行氏與孟孫氏,不能太厚此薄彼,省得那些老夫子們又在朝堂上唠唠叨叨。放心,叔孫氏一家翻不了身。”
同類推薦

帝少強寵:國民校霸是女生
“美人兒?你為什麽突然脫衣服!”
“為了睡覺。”
“為什麽摟着我!?”
“為了睡覺。”
等等,米亞一高校霸兼校草的堂堂簡少終于覺得哪裏不對。
“美美美、美人兒……我我我、我其實是女的!”
“沒關系。”美人兒邪魅一笑:“我是男的~!”
楚楚可憐的美人兒搖身一變,竟是比她級別更高的扮豬吃虎的堂堂帝少!
女扮男裝,男女通吃,撩妹級別滿分的簡少爺終于一日栽了跟頭,而且這個跟頭……可栽大了!

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
伴随着魂導科技的進步,鬥羅大陸上的人類征服了海洋,又發現了兩片大陸。魂獸也随着人類魂師的獵殺無度走向滅亡,沉睡無數年的魂獸之王在星鬥大森林最後的淨土蘇醒,它要帶領僅存的族人,向人類複仇!唐舞麟立志要成為一名強大的魂師,可當武魂覺醒時,蘇醒的,卻是……曠世之才,龍王之争,我們的龍王傳說,将由此開始。
小說關鍵詞: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無彈窗,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最新章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