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所謂的一家人(2)
這會楊家老少已經走到了跟前,楊老頭還沒開口,顴骨凸出、斜眼高鼻,生來一副刻薄相的楊老太太卻是搶了先,劈頭蓋臉的罵道:“老三,你還認不認我和你阿爹了?我們沒來,居然就開席面了,你媳婦死了,老娘還沒死,誰給你的膽子?”
而一旁尖嘴猴腮,下巴還長了一撮黑毛的楊老大掃了一眼桌子上散落的點心渣子,後悔得腸子都要青了心裏埋怨道,早知道就不聽老娘的了,什麽給三弟一家沒臉,以後更好拿捏,到底錯過了用點心吧
這麽想着他不耐煩的插嘴,“娘,你就別唠叨了,趕緊坐下吃飯吧”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楊老太太剛抖起威風,沒想到大兒子第一個拆臺,氣得伸手就要打人
楊老大卻是一個閃身坐了下來,半點不在意的催促着,“是不是要上涼盤了?趕了一早上的路,我早就餓了”
都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他的媳婦朱氏還有光棍兒子也都麻利的坐了下來,直等着開飯
身形矮胖的楊老二不知在哪裏找了錦緞褂子穿在身上,可下邊卻配了件黑色的夾棉褲,樣子不倫不類的很是滑稽,偏偏他還覺得自己很體面,高人一等,昂着下巴在各個席面掃了一圈
末了不知想到了什麽,楊老二眼珠一轉就笑着打圓場,“娘,三弟許是忙的忘了咱們都是一家人,別計較這些,三弟過後給娘賠罪就是了”說着話,他擡腳在兩個侄兒的上踹了一腳,罵道:“這裏哪有你們的位置,還不去後竈幫忙”
Advertisement
兩個侄兒不情不願的站了起來,楊老二扯着老娘、老爹坐了下來至于楊老頭則一直紅着臉,顯然還是個知道羞臊的,但他多年來在家裏就沒有說話的權力,這會除了低着頭,就不知如何是好了
楊老二的媳婦錢氏,見桌面上沒了她和孩子的位置,就撇撇嘴也去了竈間
而從頭到尾,楊山父子三個一句話都沒說,臉色黑得吓人
家裏之所以大操大辦,就是為了給故去的陳氏做臉面,活着時候沒有享福,死了之後怎麽也要風光一把,多少算是一個補償但是楊家老宅衆人,偏偏在他們端出來的臉面上狠狠糊了一團爛泥,恐怕自此月餘,村裏人茶餘飯後的閑話就離不開自家的這點爛事了
但事情已經如此,這酒席還得繼續楊志一揮手,示意劉大師傅趕緊上涼盤,後生們又魚貫而出,每桌又上了四個涼盤,和一壇最烈的燒刀子
楊山端起酒碗,勉強說了幾句謝言,末了一口灌了下去,衆人随後也幹了酒碗,酒席這才正式開始
有酒有菜,院子裏很快就恢複剛才的熱鬧氣氛,好似楊家老宅的衆人不曾出言刁難一樣
楊杏兒和楊柳兒在竈間裏隐約聽到幾句,雖然不真切,但掃一眼父親和兄長的臉色就知道大概了再看兩個厚着臉皮讨要白布巾的堂兄,還有伸手抓點心吃的伯娘,姊妹倆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楊杏兒開口就要發飙,倒是楊柳兒攔了她,還是那句老話,家醜不可外揚今日鬧厲害了,到底還是他們一家子丢人,怎麽都要把酒席熱鬧圓過去,之後再同他們好好說道一二
劉大師傅也是個有眼色的,很快又喊着後生們上了熱菜
五花肉燒豆腐、蘑菇溜肉片、炸丸子、蔥爆羊肉,各個都是香噴噴、熱呼呼,吃得衆人都是贊不絕口
院外的婆娘娃子們這會也端着陶碗吃上臊子面,到處都是吸面條和湯水的聲音,楊家老宅衆人更是手下筷子翻飛,楊老大不時還高喊後生們添菜,可惜衆人都裝作沒有聽到
擺在院角的大鍋,裏頭的羊湯這會已經熬得女乃白,撒上些鹹芫荽的碎末,就是壓軸的起席湯了此時衆人都已吃了七八分飽,舀上一碗羊湯,再掰了一張面餅泡進去,通通填進肚子裏,撐得連走路都有困難
楊家父子站在門口送客,一衆村人吃了頓好飯,又看了半場好戲,都帶着笑臉走了
席面告了段落,劉大師傅和兩個徒弟又開始煎炒烹炸,準備了兩桌酒席,喂飽自己和忙碌半晌的後生們
陳家人除了陳老太太帶着兩個小孫子坐在屋檐下,其餘陳大舅和陳二舅夫婦加上楊田都開始幫忙拾掇殘席,雖然菜盤子和饅頭筐都是幹幹淨淨的,可碗盤桌椅也得擦抹
柳樹溝用水有限定,不過規矩也不死板,逢年過節或者誰家有個紅白喜事也能随便用
楊田挑着擔子,走得飛快,大桶的清水倒進陶盆裏,陳家舅母就挽起袖子開始洗刷,楊柳兒姊妹要幫忙都被攆到一旁
反觀楊老大、楊老二兩個,連同幾個堂兄又厚着臉皮擠到酒桌上,哪怕打着飽嗝,手裏的筷子依舊沒有停下
大伯母王氏和二伯母錢氏兩個則抄着袖子在院裏院外轉悠,大有挖地三尺,甚至把楊家所有值錢物事都印在眼睛裏帶走的架勢
楊柳兒看得氣悶,實在不喜她們的模樣,伸手扯了扯姊姊的袖子,楊杏兒會意,悄悄轉身回了竈間,把剩下的火腿和臘羊肉、各色幹貨以及炸丸子炸魚,但凡不帶湯水的都藏了起來
丙然,王氏和錢氏蹓跶回來,開口便是讨要“剩菜”,楊杏兒聽見了,爽快的端出半盆羊湯,可裏面除了幾塊豆腐,連個肉片都沒有
王氏和錢氏當下就冷了臉,正開口想罵的時候,楊誠卻走了進來
對于這個讀過聖賢書的侄兒,妯娌倆還是有些忌憚的,小聲嘀咕了兩句就端着盆走了,出門時順手又牽了兩只陶碗,美其名是半路渴了好舀點湯喝
好不容易最後兩桌席面也撤掉,劉大師傅帶着兩個徒弟收拾好,東西裝好車就要回去了,楊志把另外一半工錢付了,另外又給了一串錢打賞,打點的師徒三個樂颠颠走了,一衆後生也都紅着臉、帶着一身酒氣告辭了
陳家衆人瞧了瞧楊老大幾個,有些擔心妹婿和外甥外甥女吃虧,但他們畢竟姓陳,相處再親近也不好攔着楊家人,最後還是離開了,臨別前,陳老太太拉着楊柳兒的手,囑咐她過些日子一定要去老林河住幾日
楊柳兒依稀記得外祖母以前很疼愛“她”,自然多了幾分親近,笑嘻嘻地應了,又抱着外祖母的胳膊送出院門老遠,惹得陳老太太又紅了眼眶
而楊老太太見院子裏沒了外人,下巴又擡高了三分,呼喝着倒水拿點心可惜楊柳兒和楊杏兒都到躲竈間去了,裝作沒聽見,她氣得想開口再罵兩個孫子,楊老頭卻是一聲不吭,起身就走了
楊老太太沒有辦法,又嚷着要楊山一收了麥子,就趕緊把養老糧食送過去,這才不情不願的出了院子楊田更是幹脆,扯着同樣不願挪步的楊老大和楊老二,腳下生風一樣的走遠了
好不容易等到楊家人走遠,楊杏兒飛跑去關了院門,回頭見父親和兄妹看過來,她紅了臉,小聲道,“我是怕老鼠進來”
楊山沉默良久,長嘆一聲回了窯洞
楊柳兒好奇,琢磨了半晌,自覺從兩個兄長那裏打聽不着什麽底細,于是就借口拾掇吃食,偷偷拉着姊姊閑話
楊杏兒也是氣惱祖母一家不着調,開口就把她知道的瑣事都說了一遍
原來楊家先前日子還算不錯,楊老大和楊老二都讀過幾日書,奈何沒有天分又不勤懇,最後都回家種地了,輪到楊山,雖然聰明又想讀書,但楊老太太卻偏心能說會道的楊老大、楊老二,放着他們到處游蕩不管,硬是留着三兒子在家做農活,讓楊山不到十二歲就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力
後來楊老大、楊老二成親,輪到他的時候,楊家的家底被楊老大、楊老二敗壞了大半,楊老太太舍不得聘禮,就想随便找個身體有殘疾的閨女,想着許是不用花銀錢就能把人娶回來
好在有句話叫姻緣天定,楊山一次出門進城時碰巧救了扭腳不能走路的陳氏,兩人互有好感,最終結成了姻緣但楊老太太許是覺得三兒子沒有按照她定好的道路走下去,心存不滿,陳氏進門後就使勁刁難,甚至懷了頭胎也被折磨得流掉了
陳家兩兄弟知道後直接帶人打上門,要替妹妹撐腰,最後是楊山主動要求分家,帶着妻子淨身出戶,每年給老宅一百斤麥子,算是盡孝的養老糧食
楊山也是個有骨氣的,不想被人家說依靠岳家讨生活,出了老宅直接落腳在楊家和陳家中間的柳樹溝,勤勤懇懇的在土裏刨食,倒也養活了一家人,且這麽多年來,不管年頭好壞,豐收還是絕産,從來沒給老宅少過一粒麥子
楊老太太逢人就罵三兒子夫妻不孝,可楊山家這幾個孩子從出生開始,別說衣衫,連塊點心都沒從她那裏得到過
楊山一開始還會帶妻兒回老宅拜年,後來見茶水都喝不上,也就歇了心思,每次自己走一趟,稍坐一會盡到禮數就罷了
楊柳兒聽了半晌,這才明白今日外祖家衆人為何同楊家人連個招呼都沒打,原來早在多年前就撕破臉了,不過說起來,這些都是陳芝麻爛谷子的事,同她也沒有什麽關系,但只看
楊家老宅衆人今日的吃相和行事,她就半點興不起親近之意
思及此,她不由在心裏告誡自己,以後還是盡量遠着吧,他們不惹事就好,若是犯到自家,她也不會念什麽血脈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