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芷海鎮
芷海鎮
簡岚登場的前半個小時,所有的直播畫面只能轉播她的直播間,連官方頻道的內容也不得不以她為中心。
近5億人都在看簡岚的個人秀。
這是第一位出場的調查員的絕對優勢。
然而,各個靠時溯直播吃飯的公司急得汗流浃背,生怕觀衆流失。
“這個調查員怎麽一句話也不說?”
“觀衆會不會不耐煩了?”
“現在收視率的變化怎麽樣?”
萬幸芷海鎮是環境優美的海濱小鎮,觀衆們光跟着簡岚的視角感受高度複原的自然和城市環境就是美的享受,這吸引了不少喜歡享受游戲中風光的新觀衆。
有些人對簡岚去二手店和咖啡館很興奮,因為虛拟空間的運行流暢度也是一部分觀衆讨論的重點話題,她為觀衆們制創造了觀察調查員與環境和NPC互動的機會。
加之簡岚本人身材勻稱,氣質略帶疏離,屬于很耐看的美人,她單是處于海濱小鎮的氛圍中就如同青春電影中引人遐想的畫面。
前半個小時的收視率竟然穩中有升。
最氣急敗壞的是江彥禮,他萬萬沒想到簡岚竟然第一個出場,他絲毫沒有切換直播視角來降熱度的操作空間。
他們江家是世家,不會喜歡一個經常被人評頭論足的兒媳,所以簡岚以任何方式出名都容易讓長輩們心生抵觸。
江彥禮急得走來走去,安慰着自己:沒事,第二位調查員馬上就要登場了。
*
火車進入站臺,從車上下來一位戴着小禮帽、穿休閑西裝的男士。
這是第二位調查員杜子松,男,42歲,直播間同姓名,本職工作是大學老師,推理界知名主播,參與過“紅衣少年”的某期直播,是該主題搜尋到最多線索的調查員。
杜子松對着大海的方向脫帽微微鞠了一躬,臉上帶着笑容,眼睛中洋溢着難以抑制的興奮,精神十足地開口道:
“觀衆朋友們好,我是杜子松,終于又和大家見面了。從車站的電子時鐘可以看出,現在是7月3日的早上9點30分,我已經踏入了芷海鎮。不得不說,天氣很熱。繼上一個主題中模拟出暴雨天後,時溯又進步了一大塊。我已經迫不急探索城市和案件了。哦,這裏有一個終端,請我選擇職業……朋友們,這一步至關重要,這裏有3個選項,分別是‘律師’‘醫生’和‘工程師’。”
杜子松摸着下巴周圍那一層薄薄的絡腮胡,稍作思考就選擇了“律師”。
“毫無疑問,這三個職業中律師是最容易接觸到案件的,自由度這麽大的空間裏總要先知道案件發生在哪裏,才能再去破獲。而且律師這個行業接觸到行業範圍廣,人脈衆多,消息靈通,在‘全民破案’中我認為是僅次于‘警察’的職業選擇。”
杜子松暫時沒有理會出現在腳邊的行李箱,滔滔不絕地分析道:
“衆所周知,這次一共有4名調查員,我是第2位登入的,而且這裏有3個選項。現在有兩種可能,要麽第1位登入的調查員——我習慣簡稱為1號——選擇了3種職業之外的選項,而這個選項後來者沒有再選擇的機會,比如我沒看到的‘警察’;要麽1號也面臨這三個選擇。以往這兩種情況都出現過,不知道這次是t哪一種。接下來,如果我遇到上面提到的這幾種職業時,會格外留心。畢竟識破其他調查員,會提升系統最後的評價。”
杜子松随後确認了行李箱裏的內容,邊拉着箱子往車站外走,邊繼續給看不到的觀衆朋友們複述行李箱中的物品。
[“杜老師!熟悉的風格回來了”]
[“好喜歡這種事無巨細都剖析一下的方式,我不想動腦,但又想看別人動腦”]
[“果然職業分析也沒有落下,有種學霸陪做題的感覺”]
殊不知,這一切都被坐在二樓陰影中的簡岚盡收眼底。
她甚至還用手機的長焦鏡頭拍下了杜子松的長相,他的各種介紹和分析也聽了個真切,此時正把這些內容編輯到手機的記事本中。
杜子松登場後,大量的觀衆轉移到他的直播間,主播們也把關注點對焦到新調查員上,留在簡岚直播間的觀衆所剩寥寥。
看到這裏的觀衆們不由得挺直了腰板。
猝不及防啊!這才剛開始,杜子松還在尋找識破其他調查員的機會,簡岚就已經摸清了他的身份了。
這進度未免太快了,這就是第一名的力量嗎?
所有看到這一幕的觀衆都默默關注了簡岚。
她不會用這種方式上來就識破了所有調查員的身份吧。
簡岚直播間的觀衆們又硬熬了半個小時後,又有一輛火車駛入站臺,第三位調查員出現了。
這位調查員身着白襯衣、西裝褲,高高瘦瘦,戴着金絲框眼鏡,三十五六歲的樣子,頭發剪得短短的,看上去神情緊張。
他如簡岚一般,直奔站臺上的終端,快速選好身份,随即打開腳邊的行李箱。
确認行李箱裏的物品時,他猛然停住手中動作,忽然意識到自己是在直播之中,突兀地開始自我介紹:“我叫張越,現實中是個程序員,這次也選擇了程序員,将會繼續在SY集團任職。我剛畢業後在芷海鎮工作過1年,對于鎮上的事情有一些了解,請大家多多關注。”
這一幕被簡岚清晰目睹,她的電子記事本上又多了一位調查員的身份。
接下來的半小時,她繼續守株待兔,觀衆們已經漸漸失去信心,轉而去看其他調查員的直播間。
第四列火車遲遲沒有出現,簡岚覺得可能是她蹲守的方式太過有效,時溯不得不調整了第四位調查員的登錄方式,啓動了其他備用方案。
繼續留在這裏應該收集不到第四位調查員的情報了,簡岚卻沒有離開,只是看了眼手機屏幕上的時間,依舊悠閑地坐在咖啡館裏。
因為她等的根本就不是其他調查員,剛才那兩位純屬意外收獲。
十點一刻,又有一列火車進站。
簡岚在這時将視角切換到隔壁居民樓家中的一只鹦鹉上,然後親眼目睹15歲的自己走下火車。
12年前的7月3日上午10點多,她媽媽和約會多年的外國男友修成正果,兩人飛向大陸板塊的另一邊時,15歲的簡岚穿着白T恤、牛仔褲,背雙肩包,正走出火車車廂。
直播開始前,她曾簽下兩份合同。
其中一份是聘請她作為調查員參與直播活動的最後确認書,另一份是請她同意将她的個人形象和經歷投入“芷海鎮案”的肖像權使用授權書。
她是唯一經歷了芷海鎮湮滅的幸存者。
芷海鎮湮滅之前,她的身份和手續還沒有轉到這裏,所以沒有人知道她曾經親身經歷了最關鍵的時刻,就連時溯也是在建模完成後實際測試時才意外捕捉到她的軌跡,慌慌張張開會讨論,為她準備了第二份合同,也就是一份人物形象使用授權書。
簡岚在得知今天要來簽那份授權書時,一個計劃瞬間在她腦海中成型。
她預想過要“打破第四面牆”,現在有一個現成的機會讓她可以提前給觀衆們提供一些“情緒價值”。
作為旁觀者來挖掘真相,遠不如作為親歷者來目睹事件更刺激。
她饒有興趣地看着15歲的自己迷茫地、麻木地背着僅有的家當踏上這片陌生的土地。
小簡岚面前沒有出現終端,她眯着眼看向遠方閃耀着波光的蔚藍海水,迷茫地走出車站,然後掏出智能手機查找外婆家的位置。
她頂着炎炎烈日,沿着海岸線一路向前。
此時27歲的簡岚将直播視角從鹦鹉變成了15歲的簡岚。
[“畫面回來了,1號已經離開車站了啊”]
[“剛才那是誰家的鹦鹉,太**吵了”]
[“怪不得切畫面,簡岚是去變裝了吧,頭型變成低雙馬尾了,整體感覺也年輕了好多”]
[“前面太很含蓄了,不光是年輕,她摘下那個奇葩眼鏡之後太漂亮了”]
[“1號的直播雖然枯燥,但是人家上來就搞到了兩位調查員的真實信息,有點厲害啊,現在也開始探索地圖了”]
長長的坂道盡頭,簡岚仰着頭看路牌,在朝霞路的盡頭、在幾乎快到魚尾山的山腳下的地方,發現了這棟漆成白色、窗邊垂着綠蘿吊籃的二層小樓。
這棟小樓前有一個停車位,正停着一輛灰色小面包車,旁邊的圍欄圈出十平米左右的院子,種着一排西紅柿,房檐下開着團團簇簇的紫陽花。二樓中間的地方有一排露臺,上面晾着衣服。
她确認再三,擡手按響了門鈴。
“你是簡岚?”
聲音卻從身後傳來,簡岚回頭看到了一席黑色長卷發、踩着紅色高跟鞋的熟悉女人。
簡岚本能地瞳孔微縮,面前的是與她母親同名的雙胞胎姐妹,簡佑丹。
據說當年外公外婆因為要照顧店鋪,只能各自分別帶兩個孩子去登記,遇到的民警也不同,匆忙間兩個孩子被登記成了同一個名字。後來大家都适應了,就這樣保留了下來,平時為了區分,一個被叫作佑丹,一個被叫作阿丹。
後來外公去世,簡岚母親離開芷海鎮,外婆身邊只剩下了一個丹。
“阿姨。”簡岚說完,讓到一旁。
“我還以為你下午才到。不是說好你下車打個電話,我開車去接。你既然來投奔我們,我們就是一家人,不用不好意思。”簡佑丹掏出鑰匙,打開門。
室內的陰涼撲面而來,隔絕了火辣辣的太陽,讓人舒服不少。
“喏,你的拖鞋。一樓有客廳、外婆的卧室、我和你孟叔叔的卧室、衛生間和浴室,你的房間在二樓。”簡佑丹踢開高跟鞋,帶着她走上二樓。
“知雨的房間在你隔壁。你知道我和你孟叔叔是重組家庭吧,孟知雨是他和前妻的女兒,與你一樣大。這個是我的書房,不用好奇,裏面都是很枯燥的數據資料,除了我以外其他人禁止進入。旁邊這個是儲物間,不要鑽進去玩,弄亂了裏面的東西你外婆會生氣。”簡佑丹介紹道。
她說話的方式同簡岚母親如出一轍,語氣清淡,帶着一股特有的涼薄。
“這是你的房間。舟車勞頓,你也累了吧,可以去休息,不用支棱着。咱們家施行放養,對孩子的要求只有兩個,一個是注意安全,一個是按時吃飯睡覺。午餐在冰箱裏,你自己記得熱一熱。哦對了,下午你別忘了跟着知雨去學校看看,雖然還有幾天就放假了,但鎮上的孩子們都自小認識,早點去學校認識幾個朋友,你的暑假不至于太無聊。”簡佑丹說着走向書房,不等簡岚回答,已經關上了房門。
簡岚的卧室是二層兩間朝南的卧室中離樓梯稍近的那一間。
這間十平米左右的卧室被陽光鋪滿,有兩扇無遮擋的玻璃窗。
朝南的那扇在寫字臺上方,映入眼簾的是坂道之外的大海,視野高而開闊,可以略過了前方一排排錯落的房屋,使人生出只要躍出窗就能跳進海中的錯覺。
另一扇窗朝東,在床的上方,隐約得見背後魚尾山的蔥郁樹木。她深吸口氣,聞到了淡淡的植物特有的清新氣息。
簡岚扔下背包,把自己摔進床上,拿起手機看了眼時間。
這時,觀看直播的觀衆們能聽到突兀的響起的畫外音,也就是簡岚的心聲:
“距離第一起案件發生還有不到7小時。”
同類推薦

惡魔心尖寵:小甜心,吻一口
【高甜寵文】“小,小哥哥,褲,褲褲可以給知知嗎?”每次一想到當初與宮戰見面時,自己的第一句話,許安知都恨不得咬斷自己的舌頭。就這麽一點小貪心,她把自己一輩子給賣了。用一只熊換了個老婆,是宮戰這輩子做的最劃算的一筆生意。每次想起,他都想為當時的自己,按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