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第十八章
有了皇太後點頭同意,索尼便依照着玄烨的想法,建造起這‘南書房’,一時間朝內朝外的漢臣、才子,甚至一些隐世大儒都有些騷動,漢臣們倒還好只要是學士都有資格入內,只是無官之人就進不去了。
所以一時間,不少原本不屑于清朝廷的有才之士開始猶豫了起來,甚至有部分不羁地人才開始考慮要不要參加科舉了。
對此,玄烨還是比較開心了,這距離他的計劃又進一步,要知道這清朝現在最不穩定的就是滿漢之間的文化碰撞等等差異性,玄烨如今就是想先穩定下來t,這樣他親政後就更加得心應手了,總比都要對着他幹來得好。
康熙元年,八月,宗人府、禮部遵谕議王、貝勒、貝子等有願撫養女者,奏準撫養,随養父母升降。
随着這條政令的頒布,玄烨期待中的南書房也終于建好了,位置并不是在乾清宮,而是将原本的武英殿修繕一番,将一些典籍、孤本等搬到了此處,将出口也修繕為只有兩處,一處是宮內皇上、皇子們過來的路,此條路嚴格把控,其他大臣沒有召見不得從此處入宮,二處就是在文臣門出入宮內的路,也新增了不少禁衛軍候着。
為此,玄烨還特地讓宮人們嗮了幾天書,又請了教導他的幾位漢文老師對書籍做規劃、管理,自此這個南書房才算是完全辦好。
一聽說建好了,就有些漢臣想要進去探探虛實,可這頭一批進入的資格還需要甄別、篩選後才能得出,一來是人太多湧入宮中恐有安全隐患,二則是也想調動下這些文人平日做事的積極性。
南書房的開啓比起一開始提議時要更加悄聲無息,從朝內一部分看來,大概就是屬于朝內還未來得及表決到底是支持不支持,這南書房就已經開了。
弄得原本還想說新帝收買人心的一杆子文人有些啞口無言。
“你說這主意真是新帝想的?還是宮裏那位”說這話的書生用扇子遮住了嘴,和幾位友人嘀咕着。
他的幾位友人皺了皺眉,顯然是不想談起這件事,其中一位拍了拍他的肩膀,神情帶着幾分嚴肅地說道:“蘇兄,勿談國事。”
被他稱作蘇兄的那位撇了撇嘴,帶着幾分不高興地回道:“這也算不上吧,我說你們別這麽緊張,我昨日還和子集聊過此事,他都沒你們這麽謹慎呢。”
“蘇兄,不是和你說過不要和那位嚴兄來往了嗎?”顯然認識他口中的友人眉頭頓時皺的更深了,一副極為不贊同的樣子。
見他們幾人都這樣,蘇兄頓時覺得不得勁,一收扇子,眉眼一挑,“少來你那套了,子集和我們都是學子哪有什麽不對勁,就是你想多了,你是不是那誰的蠅頭小利收買了?難不成你忘記我們以前說的”
“蘇兄,慎言!”他還未說完就被對方打斷了話,頓時覺得更沒意思了,一甩袖,幹脆自己走了。
看着他的樣子,方才勸他的男子才松了一口,但也不由的苦笑了一聲,對着其他說的:“你們還是要小心一些,莫要學蘇兄。”
聽到他這話,又聯想起他的身份,剩下幾人立刻覺得其中肯定有什麽事要發生了,都紛紛點頭應好,心裏也記挂着将當初他們說的那些狂言亂語還是要爛在肚子裏的好。
對比這些文人、學子的糾結,比他們要更加清楚一些的漢臣則是要更加清楚一些,具體的事情。
他們心中其實也曾經懷疑這是否是新帝做戲,但看他悄聲無息就開了南書房,就覺得新帝恐怕不是想象中那麽簡單,心裏也有些開始期待起這位帝王親政後不一樣的表現。
也因為這種種反饋,玄烨還受到了太皇太後的誇獎,難得有了一天休息的時候。
只不過這休息起來,玄烨還真有些不知道幹什麽,索性,繼續學習了起來,倒是下午與福全在箭亭玩了一會騎射。
福全的騎射已經遠超于同齡人,一看就能知道他的天賦着實不錯,這讓玄烨也極為滿意,還特地送了一把新弓給他。
拿着新弓,福全頓時有些樂不思蜀,先是謝了一聲玄烨,然而才興奮地道:“這把弓我可是想了很久了,對了,皇上,你不知道我昨日去看隆禧,他如今都能下地走路了,兩只小腿可有勁了,說不準以後又是一名巴圖魯。”
“是嗎?”玄烨聞言挑了挑眉,也笑着說道:“那你可得好好教導他,還有常寧、奇绶他們,我這個哥哥是交不了他們多少,全靠你,到時候你要是交好了,我再給你賞個大的。”
現在在這宮中,玄烨最喜歡的就是和福全相處的時候,對方雖換了稱呼,但與他之前的相處依舊是以往時的模樣,讓玄烨格外的舒服,不像他在祿歡祿喜他們面前,需要撐起皇帝的威嚴,不能在像以往那些散漫。
福全聽到玄烨說的話,眼神頓時一亮,臉上浮現着笑意問道:“真的?皇上,你這話一出,可是一言既出驷馬難追。”
“當然。”玄烨颔首笑着繼續說道:“到時候我可得一一考校一番,可不能讓你輕易過關。”
“沒問題。”福全聞言拍了拍自己的胸脯,拿着弓帶着幾分率性地說道:“這就讓你見識見識,我這位‘谙達’的功夫。”說着便朝靶場走去,看到玄烨搖頭直笑。
看着福全活潑的背影,玄烨還以為今年就要這麽平平淡淡的過去了,可随之而來的兩件事讓他在康熙二年一整年都沒能過好。
康熙元年,十一月,吳之榮告發莊廷鑨私修《明史》。
期初,玄烨聽聞此案的時候還有幾分奇怪,不知道這地方案子為何會傳到這京城,甚至引發了一輪熱議,比起南書房建造時更多争議,後來看直播間彈幕時才發現,這件《明史》案,不單單是表面那麽簡單,它還牽扯了清初最大的文字獄案,也是一場針對江南文壇的血雨腥風。
看着直播間的種種科普下,玄烨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如果這個案子未處理好,那麽玄烨好不容易想出來南書房聲望恐怕要全都做白工了,這對于玄烨來說是不能忍的,可如今他還為親政,要想插手這件案子還真是有些棘手。
一時間,玄烨還真有些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索性利用手頭的資料點查閱起這件《明史》案的原委。
正如書名所寫,這本書寫的就是明朝歷史,在這清初時期,其實是有些敏感的,之所以發出也是有着種種的陰差陽錯。
事情要從江南大富商莊允誠身上說起,這位莊允誠膝下有一子,名叫莊廷鑨,莊廷鑨如他父親所想的,喜讀詩書、胸懷大志,原本是打算考取功名,日後争取青史留名。
可無奈他這人命運多舛,生了一場重病之後就失明了,眼看是科舉無望了,他又想起春秋時期有一位盲人史學家左丘明,便想效仿這一位通過箸書留名青史。
更巧的是,他家對門的便是前明天啓年間首輔朱國桢家,這位朱國桢曾在任上時,編修記錄過明朝歷史,也就是《國朝大政記》,只可惜朱國桢去世後,朱家就開始家道中落。
莊廷鑨便将注意打到了朱家,斥巨資買下了朱國桢的遺作版權。
俗話說得好,這有錢能使鬼推磨,這作品有了,可還得修繕、編寫後面的歷史吧,這樣完整一冊明史才能出版吧?所以莊廷鑨又花重金聘請了十餘位江南文人,組成了這所謂的明史修撰團隊,由莊廷鑨為主。
這時候又正好是動蕩時期,不少江南文人兜比臉還要幹淨,在他的重金下,還真有些人不怕,加入了這個團隊中,這也是為何牽扯衆多的原因。
這其中還不得不提起當世名士顧炎武,當時莊廷鑨之父還想請這位名士給這本書作序,只可惜顧炎武考察一番後,發現莊氏父子不過是沽名釣譽之輩,将兩人罵了一頓後揚長而去,也正是這原因讓他幸免于難。
但莊氏父子不覺得不行,頗有種叛逆心思,反其道而行,将一群比他們招來的那些,更有名氣的江南才子名字也給加進去了,其實別人根本就沒有參與這件事,卻實實在在被他帶上了賊船,這其中最可惜的就是,查繼佐、範骧、陸圻三人。
如果此書只是莊氏父子修撰好,自己收藏,後世在拿出來都行,但這兩父子卻又看上了為明朝寫史的巨大商業價值,和那鬼迷心竅沒有區別,将書給發行了。
原本這書如顧炎武所言“實非史才”,政治敏感性也嚴重不足,不會出什麽大事,可是頂不住這莊家父子接連作死,不僅将朱國桢遺作進行大量删增,補寫的崇祯及南明史事,仍奉南明的年號為正朔,不寫清朝的年號。此外,還在書中提及滿人入關前的不光彩秘聞等等。
于是,這書賣着就出事了,尤其是此書中還提到了一段歷史是出自龔鼎孳之手,這龔鼎孳是什麽人,他是與吳偉業、錢謙益并稱為“江左三大家”,更是大清如今的都察院左都禦史,專管天下監察檢舉之事,在這本書中內容本就有問題的情況下,還牽扯朝廷大官,這不是作大死嗎?
自此,這件事就朝着一發不可收拾的放向去了,範骧、查繼佐、陸圻三人,也就是被莊家父子牽扯進去的三人有一共同好友,那就是周亮工,周亮工在書發布之後無意間閱讀了一t番,這一讀就發現大事不好,随即讓三人向官府檢舉此事,以免将來受到牽連。
但查繼佐雖然氣憤莊家父子列為修撰人員,但并未在意,還是周亮工幫他們寫了份擔保書,細述他們三人與莊氏《明史輯略》的編寫毫無瓜葛,并呈交浙江按察使司、浙江學政衙門備案。
萬萬沒想到,這江南官員趙君宋起了貪心,開始敲詐勒索莊允誠,莊允誠不是吓大的,他不甘輕易受制他人,遂委托官場上的好友、湖州分守道張武烈替自己疏通關節,并将趙君宋提到的史實謬誤抓緊修改。
他原以為,僅需如此操作,便可保莊氏《明史輯略》無虞,卻不料按下葫蘆浮起瓢,莊氏擅修明史一事,越鬧越大。經湖州知府陳永命之口,再傳至浙江糧道李廷樞及其親家吳之榮,終致滿城風雨,一發不可收拾。
吳之榮此人要比那江南官員趙君宋心狠手辣多了,以此敲詐莊允誠,見莊允誠看自己官小,搭都不搭理,于是狠心越級給當時的杭州将軍松魁遞了封檢舉信,只可惜,這莊家花錢将這杭州将軍松魁也用銀子疏通了。
于是,吳之榮在朱佑明家吃了閉門羹之後,他便徑直入了北京,去刑部告禦狀!
至此,這場文字獄拉開了序幕,原本吳之榮一口咬定《明史輯略》這部“逆書”由莊允誠和朱佑明兩家子弟共同完成。為了讓辦案人員相信他的鬼話,他直接在書封提及的“朱氏史”(指朱國桢)下面添上“即朱佑明”四個字,只為了早日弄死莊、朱兩家人,好吞并他們的財産。
他也不想這事牽連太廣,甚至銷毀了好友李令皙的作序,以及查繼佐等人名字的參校名單。
可奈何這事鬧到了京城就小不了,清廷在知曉了這件事後,就開始大肆抓捕涉案人員,尤其是在朱佑明與趙君宋在刑部翻供後,這部《明史輯略》最開始的版本也被翻出來了,其中被吳之榮毀掉的的那些名單也一一顯露。
一場浩浩蕩蕩的文字獄随着此案株連而死者達221人,近兩千人遭流放落下帷幕,這其中江南官員也被大洗禮,收受賄賂的官員均被處死,甚至被判斬立決的還有刻書匠湯達甫、李祥甫,書店老板王雲蛟等相關鏈條中下游人士,甚至連無意間購買了《明史輯略》閱讀的讀者,也難逃一死。
看完這慘痛的明史案,玄烨才明白為什麽彈幕會一直在說這件事了,這的确是他要制止的,不只是為了那千條人命,更是為了掐斷這文字獄的開始。
其實他也明白為什麽當時會處理的這麽嚴,全因為如今清朝根基不穩,作為明史案發生地,江浙一帶正是當年南明小朝廷抗擊清軍的前線,此書要是真的宣揚開來,這是對清朝一個多大的打擊,這是誰都能想到的。
只是想起那些冤案中死去的人,玄烨就覺得痛惜,尤其是此案原本的主謀莊氏父子,一個早在修書未完成時就病死了,一個則是沒判決死就了獄中,雖後來被掘墳、挫骨揚灰,但也對不住那些被他們牽連的一幹人等。
而那個一心為財告發他們的吳之榮也兩年後染上了瘧疾,寒熱夾攻,不出兩日就死了,人皆稱為天雷擊死之,人人唾棄。
看着他們的結局,玄烨一時間苦惱了起來,他望着窗外落下的落葉,可是這件事,該如何介入呢,還真是個麻煩事。
同類推薦

萌妻來襲:軍帥,壞壞寵!
從她過完十四歲生日那天起,就跟她說了以後不準半夜偷爬到他的床上來,她小嘴一張一合,已經不知道跟他說了多少次最後一晚。孟祁寒真的是寧可相信世界上有鬼,也不相信孟杳杳這一張嘴。
“以後我要是娶妻了,你也這樣爬上來?”
“娶妻?人家都講你不舉,除了我孟杳杳誰要你?”
某男邪魅一笑:“我都不舉了,你還要我幹嘛?”
“暖床啊,你知道你身上有多暖和嗎?”話未落,已被他壓在了身下,“只能暖床,那豈不委屈了你?”
他是殺伐果斷的冰山少帥,唯獨寵她入骨,他說,杳杳,這輩子我不會讓你哭的,除了床上……

爆寵小狂妃:皇叔,太兇勐
“皇叔,不要了,潇潇疼。”“乖。”年輕帝王伸手,動作輕柔地拉住她受傷的小腿,聲音低沉沙啞,難掩心疼:“忍忍,塗了藥,一會兒就不疼了。”她是後宮寵妃,心狠手辣,惡名昭彰。新皇登基,她被殘忍賜死!重活一世,誓要一雪前恥,虐親姐,鬥渣男,朝堂內外所有人的生死,全在她倚姣作媚的一句話間。“皇叔,朝中大臣都說我是禍國妖妃,聯...

啓禀王爺,王妃她又窮瘋了
試問這天底下誰敢要一個皇子來給自己的閨女沖喜?
東天樞大将軍文書勉是也!
衆人惋惜:堂堂皇子被迫沖喜,這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皇權的沒落?!
----------------------------------------
文綿綿,悲催社畜一枚,一睜眼卻成了大将軍的閨女,還撈到個俊美又多金的安南王殿下作未婚夫,本以為從此過上了金山銀山、福海無邊的小日子。
豈料......
府中上下不善理財,已經到變賣家財度日的地步......
人美心善的王爺一臉疼惜,“本王府中的金銀滿庫房,王妃随便花。
”
文綿綿雙目放光,“來人啊,裝銀票!”
從此...
“王爺,王妃花錢如流水,今日又是十萬兩。
”
“無妨,本王底子厚,王妃盡管花。
”
“王爺,王妃花錢無節制,您的金庫快見了底了!”
“無妨,本王還能賺!”
“王爺,王妃連夜清空了您的金庫!”
“什麽!”
富可敵國的安南王殿下即将裂開。
文綿綿款步走來,“王爺別着急,我來送你一條會下金蛋的街!”
----------------------------------------
【社畜王妃VS沖喜王爺】
文綿綿:一時花錢一時爽,一直花錢一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