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出門去
第36章 出門去
◎蜂窩煤與高速公路◎
不僅僅是沈括,甚至兩千多年前秦朝的墨家子弟、以及三國時空的諸葛亮都因林菱含糊不清的幾句話得到了一些靈感。
他們雖不知林菱口中能将水輸送到每一戶人家的水泵是何物,但利用水力,諸葛亮很有心得!
此時此刻,他已經造出了“孔明車”,也就是廣泛流傳于世、在中華大地上使用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水車。
諸葛亮在地勢較高的地方架設水車汲引水流,很快就解決了蜀漢農田灌溉的問題。因此他不由思索了起來:若以水車為動源,再以用竹管相通,能否将水引入千家萬戶呢?
宋朝,紹聖元年。
真正對仙跡說的自來水更為震驚的是因“譏諷先朝”被貶惠州的蘇轼!
是的,他又被貶了。
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剛剛收到了廣州知州的一封求助信。之前他被貶途中,路過廣州,廣州的推官仰慕他的文才與學識,特意陪他游白雲山,因此蘇轼也與廣州當地的官吏甚為熟悉。
今日仙跡展示自來水之前,他正好收到了廣州知州王敏仲焦急萬分、派人快馬送來的信——廣州突發瘟疫,橫死多人!
蘇轼曾在黃州治理瘟疫有功,收到信後,他就想起在廣州時就發現當地百姓都飲用水塘裏的水,不僅苦鹹,還渾濁不堪,他又與羅浮道道士多方探讨,判斷是廣州百姓飲水有問題。
因此他正在回信裏建議廣州知州召集民夫将山上楠竹砍下打通,節節相連,從白雲山引山泉水到廣州城內供百姓引用。
沒想到仙跡就講了這自來水!
“自來水,好名字!水塔……是啊!都是從山上引水,長遠之距離,應要加建水塔!”
蘇轼原本便擔心距離太遠,水從山上下來水力層層衰減,到了還未到城中就難以流動了!
Advertisement
但如果在沿途建造水塔,不就能維持水力了嗎?蘇轼連忙揮筆立就,還派了信任的友人攜信立即動身前往廣州!
而同樣是宋朝,趙匡胤時期,還身為晉王的趙光義卻想到了汴京城中賣水為生的水販。
他們會将山泉溪流中取得的水,裝在大木桶裏,用一輛獨輪車運到城中售賣,這些水相比井水更加清澈甘甜,一些富戶便會買水販的水飲用煮茶。趙光義的晉王府中便養了幾個水販,從他們手中定了一整年的水,雖每日都有水販推着車繞到王府後門為他送水,但一整年下來,晉王妃也曾抱怨買水花費不菲。
而林家所在的村子竟直接修建水廠将山泉水免費送到各家各戶,還不收銀兩,趙光義忽然覺着自己過得還不如後世的百姓好。
但,他們來不及多想,林菱已經用火鉗把竈臺爐子裏燒完的蜂窩煤取出來,又出去挾了三餅新的,還拎起來在直播間裏展示了一下:
【大家看,應該很少人家裏還有蜂窩煤吧?現在就算是村裏,大多都通煤氣了,但我們村裏用煤氣的還是少,蜂窩煤便宜很多、火快又猛還燒得久,所以老人們都還願意用這個。】
煤?原來這是煤啊!
秦朝,嬴政很認真地觀察着林菱火鉗中夾着的圓形帶孔的煤餅,并命人立即将鹹陽宮中負責燒爐的大火匠喚過來。
大秦雖也用煤,但煤價不菲,尋常時候還是用木炭更多。尤其為了煉鐵,木炭已供不應求,幾乎每煉千斤的鐵便要消耗七千斤的木炭,于是“攻山取木,水旱頻頻”,不僅僅伐木的徭役愈發嚴酷,而山林破壞,天災也更頻繁了。
故而,嬴政也早已想尋新的燃料了。
而将煤塊壓成煤餅,再在其中開孔,看着并不難,至少比林娘方才說的引水之法更容易,且林娘說此煤餅“燒得久”,或許日後真能取代木炭也未可知。
他命刀筆吏将蜂窩煤的樣子仔細畫了出來。
與秦朝面臨同樣困境的還有漢武帝。
劉徹早就嫌棄木炭了!
不論是冶煉銅鐵還是冬日取暖,都花費極高!
在仙跡出現之前,劉徹也已經盯上了煤炭,他修建的冶鐵高爐、鍛爐、熔爐,無一例外全都安置在煤山附近,取煤方便,而且煤炭冶煉出來的鐵質也更好,為此,劉徹已在大漢各地煤山附近建了三十多處營鐵官所,摩拳擦掌等着生産一大批上好刀兵!
林老夫子先前說的水排鼓風機,他也已命工匠去研制了。
雖不知後人說的水排究竟是何樣貌,但曾經他們這些“古人”也能發明出來,如今仙跡為他指了水力的方向想必不會太難。
于是他激動地問道:“林娘,此煤如何燒制,為何如此多孔洞。”
【小豬佩劉:我見識少第一次見這種煤,為什麽那麽多洞啊?】
劉徹:“……”仙跡又欺我!
林菱加完煤擡頭一看手機,就笑了:
【小豬你肯定年紀比較小吧,沒見過也不奇怪的,确實現在不多見了,也就我們這樣山裏比較遠的農村裏還有一些,城裏估計連賣的地方都找不到啦!你問為什麽那麽多洞?因為這種蜂窩煤是用煤渣碎屑、木炭碎屑、石灰、黃泥之類的東西混合以後用模具壓出來的,在上面開洞就是為了增加通風量,這樣煤燒起來的面積增大,火就更旺了!
而且這種煤很省煤炭的,你看它的原料,基本都是粉末、碎屑、泥土啊,所以成本低廉,又很方便,而且幾乎沒有煙,味兒也比燒煤塊更少,以前是家家戶戶必備的。
我還記得,天氣一冷,煤販子就會推着蜂窩煤走街串巷,但有的煤販子為了多掙錢,摻得土太多,經常一燒就爛,所以爺爺都願意去比較遠的正規煤鋪子買。
那會兒入冬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冒着寒風蹬三輪車去買蜂窩煤,一次買一大車,咱們南方沒有暖氣,全靠煤爐子和抖腿取暖,那會兒家裏還有一間房專用來堆煤餅。
小時候的冬天,是被爐火溫暖的日子。
寒冬臘月,家裏生一個煤爐子,小屋裏沒一會兒便暖融融的,窗玻璃上的霧氣會慢慢地融成水滴淌下來,奶奶總會在窗沿放一條毛巾吸水。
那時……
奶奶養來抓老鼠的大橘貓還在,我就抱着胖貓坐在溫暖的煤爐旁邊寫作業、看課外書,爐子上我爺爺還會架上鐵網或者陶盤,烤烤花生和栗子,滿屋都是香味。
說來也好笑,家裏那只大橘貓是在外頭撿的,它在外面抓田鼠、抓鳥厲害得很,結果被我家養了以後也不抓老鼠了,就成天蹲竈頭等奶奶喂它,都喂得比煤爐子還圓了,二十來斤,可壯實了!
可惜我家貓貓活了十五歲走了。
奶奶也走了。】
林菱說着說着,難免生出了一些懷念的傷感。
南宋,正拎着苎麻、芝麻、大棗、小魚等“彩禮”去鄰居家聘貓的陸游聽到仙跡說起貍奴,也不禁好生傷感淚流。
他先前養的一只貓貓也因病亡故,今兒便是去貓母家中,再聘一只它的同胞兄弟姊妹歸家。為此陸游還精心寫了一份聘書,在聘書上寫明了貓貓之毛色、花紋,為其取名粉鼻兒。
他還在聘書中寫下了對即将到家的貓貓之期盼:
願粉鼻兒康健、長壽,常伴吾終老……
陸游又請道士擇選了聘貓的吉時,這才出門,誰知後人家中也曾養貓,而林菱說起與貓相伴的冬日溫軟,也令他格外心喜——他也是如此啊!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
漢武帝朝。
劉徹聽完蜂窩煤之事已無睡意,一邊張着雙手由宮人穿衣,一邊凝神細聽,屏風之外,雕花長窗上映着外頭魚貫而入的內侍,正高舉漆案輕手輕腳地為他擺膳,而在他身邊能觀看到仙跡的人已經手持竹簡跪坐在蒲團上奮筆疾書。
“仔細記下這煤餅之配方,随即便送到長安城外的鐵官中,命鐵官長、丞即刻研制……”
他話音未落呢,就聽林菱接着說:
【不過我記得我爺爺跟我講過一個典故,說是世界上最早的蜂窩煤雛形,就誕生自2000多年的西漢漢武帝時期,好像是河南一家漢代冶鐵遺址裏出土的,他們已經會在煤炭裏摻黃土,還用模具做成餅狀,還能成批量制造,除了沒挖洞,其他都差不多。】
劉徹:“……”
原來他本來就有嗎!他怎麽不知道??
于是立刻改口:“即刻命河南郡鐵官長入長安拜谒!”
有此等好東西怎的沒有獻上來!
秦朝,嬴政也分外欣喜——既然漢武朝便出現了這樣的煤餅,說明制作并非難事,大秦也能造!他即刻命刀筆吏将記錄了蜂窩煤配方、圖樣的竹簡送到了火匠手中,命其全心制煤。
而後面的朝代對煤炭的利用已非常成熟,因此看到林菱那蜂窩煤,都不用林菱再多介紹,被皇帝們找來的工匠都恍然大悟——
直接做個帶十二個孔洞的煤餅模具,将配置好的濕泥煤團放進去按壓成形,再晾曬幾日不就得了?
還有林菱竈臺裏內嵌的蜂窩煤爐子也不錯,後人似乎又是用鋼鐵做的爐子,但他們可以用便宜的陶土燒制一模一樣的!
簡單易得,又能節省煤炭,于是紛紛下旨推行。
古人們對蜂窩煤感興趣的時候,林菱已經把面線糊的配料都切好了,加了海蛎香菇等配料的湯汁也熬好了,将面線碾碎放入沸湯中,再調上澱粉,加了鹽、胡椒粉、芹菜,沒一會兒就好了。
唐朝,李世民看到林菱随手打開裝胡椒粉的蓋子,撒下一把胡椒粉的時候,也不禁感嘆:“後人不僅人人都吃得起雪鹽,連昂貴的胡椒也如此尋常啊,真是物質富饒之盛世!”
唐朝的胡椒十分金貴,非達官貴人不能食。
林菱把面線糊端上餐桌,油條也切成一段一段盛在不鏽鋼盤子裏,裝好後就到樓上去叫爺爺起來,然後還跑去隔壁叫五叔爺爺過來吃早飯。
林爺爺洗漱完下樓,五叔爺爺也推着他鼓鼓囊囊的巨大行李箱過來了,林菱見了吓一跳:“五叔爺爺,你咋帶那麽多東西啊?”
“都是給你堂姑帶的東西,她在外面吃不到家鄉菜啊!”五叔爺爺嘿嘿一笑,将行李箱艱難放倒,拉鏈拉開,那麽大的行李箱,屬于五叔爺爺的只有三套夏天薄薄的衣服,其他都是食物。
真空包裝袋裏分別裝了剛剛殺好的土雞、土鴨;一大包平日自己都不舍得吃的紅菇、大幹貝;連夜親手包的燕皮、扁肉;用來拌面一絕的沙茶醬……滿滿的都是一個老父親的愛。
古人們見了也不由感慨:“都說兒行千裏母擔憂……老父也是如此啊!”
清朝,乾隆卻對那個行李箱感興趣,忙叫人畫了下來,送進宮中造辦處:“後人在行李上裝輪子和拉杆?倒是有趣,也能給奴才們省點勁,叫造辦處的太監做上一個來瞧瞧。”
林菱吃完飯,約的私家車也來了。
她幫着兩個爺爺放行李,順便和直播間說:
【我們要先搭車去鎮上長途車站坐大巴,到了市裏才有動車站。所以一路上要換乘三次呢,這還不算,我們這兒去西安就算動車也得坐十三個小時,所以我特意買了商務座,至少還能躺一下休息,不然怕老人家受不了,這麽算一下,到西安北都晚上十點了。】
【白鳥:哇,那一整天都得在車上了,确實辛苦。】
林菱跟着嘆氣:“沒辦法,确實距離太遠了,一千七百公裏不是開玩笑的哎!不過,因為我倆爺爺都沒坐過動車,還是想帶他們體驗體驗,等我們從北京回程的時候還是坐飛機算了。”
諸朝的人卻滿臉問號:?
什麽?從閩地到西安,一千七百公裏,只要十三個小時?
在林菱沒有直播的那兩天,諸朝反複看了她群發的私信,因此都因系統的觀看時長提醒學會了如何換算後世的時間單位。
30分鐘,是兩刻鐘。
一個小時,便是半個時辰。
那如今林菱說,他們橫跨一千七百公裏,竟然只要六個半時辰!!
雖然每個朝代的度量衡不大相同,但是閩地與西安這個兩個地方在哪兒終究是不會變的,于是各自稍稍換算便也知曉這“一千七百公裏”在本朝是多少裏了……
秦朝,嬴政也不禁有些暈眩。
“世上竟有如此神速之車架……”
若是在大秦,如此遙遠的距離不走上一年半載又怎麽可能到達呢?
先前所見的後世車輛,好似沒有那麽快速啊……
只近距離見過林菱騎三蹦子那颠簸搖晃、轟隆隆作響的嬴政怎麽也想不到日行千裏的“動車”究竟是何等模樣呢?
“日行千裏原來并非夢境……”
漢朝,劉徹曾有效仿秦始皇率群臣前往泰山封禪的念頭,只待自己征伐匈奴有功便施行,故而早已下旨泰山極其旁邑、途徑郡縣年年修繕馳道,他對長安前往泰山要走多長的路、花費多少時日一清二楚。
長安前往泰山,若換成後世那“公裏”,足有八百多公裏,便是日日不停歇,日行百裏,也得花費盡九十日。
而後世“一千七百公裏”,只需要六個半時辰!
劉徹早膳用得都不香了:他想立即看到那日行千裏的動車!
唐朝,作為一個征戰半生的戰神皇帝,李世民對這個距離更有感觸,他打過不少“速戰”,也指揮過不少急行軍的戰役,距離最近的便是他正月命李靖率領3000騎兵,冒着嚴寒從馬邑(山西朔州)直奔惡陽嶺,打得東突厥的颉利可汗措手不及,李靖得以一舉進擊定襄(山西忻州)攻入城內。
馬邑離定襄145公裏,李靖率軍馳如閃電片刻不歇也耗費了五個時辰!而李靖手下的精銳騎兵也幾乎是大唐手裏最快的兵種了。
而後世日常出行便已能達到一日千裏……
那他們的戰争又該有多麽的快!
李世民神色嚴肅了起來。
宋朝,最激動的人卻是趙光義。
他先前便對後世的各類車輛都頗感興趣,如今知曉竟然還有更快的車,頓時心馳神往,恨不能親眼睹之、親身乘坐。
“真不知那是何神物啊!”趙光義對埋頭批閱奏折的趙匡胤感嘆,又為自家兄長的平淡而奇異,“官家為何不奇?”
趙匡胤只笑了笑:“如此神物不得朕所用,又何必驚奇?何況林小娘子必會帶吾等領略那動車之神奇,稍安勿躁便是。”
作為與李世民一般戎馬半生的皇帝,趙匡胤也有着卓越的軍事才能,他腦中也将這時速估計了一遍,卻格外冷靜:就是遼人的騎兵也達不到這樣的急速,他們連林小娘子的三輪車都造不出來,何談如此神物?
既然無法肖想,也不必激動了。
他的心就像漸漸熄滅的蜂窩煤——蜂窩煤倒很好!
明洪武年間。
朱元璋卻震驚地想:“林姑娘竟然還嫌這動車時間太長?”
若是給咱一輛動車,咱從南京出發攻打北元,朝發夕至,咱甚至能追着北元打過那羅剎國的都城去!
朱棣更眼饞那飛機了:“爹,因為後世乘風而起的飛機比那動車還更快!您沒聽天靈靈地林林姑娘說嘛,她覺着一連坐六個時辰的車太辛苦,回頭要坐飛機回家呢!”
朱元璋聽了不由嘀嘀咕咕:“實在嬌氣。”
六個時辰又什麽好抱怨的!咱一路乞讨的時候,可是憑着一雙腳從鳳陽一路走到山東!而且每到一處都是餓殍遍野,他不僅連個能落腳的地兒都沒有,還忍饑挨餓,好不容易在皇覺寺落腳,黃河卻又決了堤!
元廷征調了數萬民夫挖河道,卻不給民夫吃飯,累死了人就地掩埋,民怨沸騰,起義的星火瞬間燎原。
看到那麽多民不聊生的痛苦,當時年輕的朱元璋也會感到膽寒與心戚,因此他的夢想就是能一輩子當安生的和尚,誰知他收到了湯和邀請他一塊兒造反的信。
朱元璋本來也不想去造反,誰知,不知哪個該死的禿驢去元人的官府告發了他,他不得不跟着湯和起義,又是一路颠沛流離、生死難料。
就是當了皇帝,他也不忘過往,時時放在心裏。
這才對林菱出個門坐車都嫌累挑三揀四。
“小姑娘啊,這日子夠好了!得好生珍惜才是啊!”
朱元璋忍不住對着仙跡一頓唠叨。
清,乾隆朝。
“若能造這樣一車輛,朕南巡豈不格外便捷?”
雖然他已成了太上皇,但乾隆卻還想着那江南美景,兩眼閃閃發亮,招招手命貼身太監把工部侍郎叫來。他心中想着,不求做得如後世那般快捷,便是能得後世一兩分,也好啊!
這時,林菱放好行李,已經舉着手機上了私家車。
這下歷朝歷代的人才終于知道這小鐵車裏頭長得什麽樣子。
清朝,康熙津津有味地分析道:“這馬車不錯,還分前後兩進,前頭……哦,那估摸是馬夫的位置,馬夫邊上還有個小座,想來若帶着奴才,便可坐在車把式旁邊,也好指個路。這跟咱們馬車前頭那車轅差不離。”
他倒沒有像晚清那位著名的太後似的,不許駕車的司機坐在她前頭,也沒生出要求司機必須得跪着開車的心思。
畢竟不論是哪朝哪代的馬車,人家馬夫不都坐在前頭麽?馬夫坐在車轅上的時候,也不是跪着的啊?
“不過後世這車造得好,能遮風擋雨,還把奴才們的座也包進去了,對奴才們也真好……”他想起有一年木蘭秋彌,下了大雨,車馬陷于途,連他的禦駕都叫大風大雨糟蹋得漏了水,狼狽不堪,果然沒有這鐵車結實。
要不他叫造辦處也打一輛鐵馬車試試?
康熙思來想去,又覺着後人這小鐵車也有點缺陷:“這車好似沒有朕的馬車寬敞?或是他們也有寬敞的,只不過今兒沒見……”
車裏頭是有點窄小。皇帝們都不由産生了這樣的想法,但等車真的跑起來,望着畫面幾乎沒有晃動的仙跡以及車窗兩邊飛速後退只剩殘影的樹木,他們看着的人都不由感到一陣暈眩。
“太快了!猶如騎在馬背上!”
“怎麽做到的,人坐在竟不大颠簸?”
話音沒落,車就開上盤山公路了,一圈一圈的急轉彎,林菱跟着彎東倒西歪,古人們便也跟着她東倒西歪,山路也有不平的,坑坑窪窪,當了一陣子左右抛物線後,古人們的視野又跟着上下頻繁地晃。
“嘔……”
大臣們許多都被皇帝吩咐記錄仙跡一言一行,故而分外專注沉浸觀看,林菱的手機忽然這麽一天旋地轉,讓有些本來就暈馬車的大臣都暈乎乎地倒了地。
【不成不成,這路沒法播,我先下一會兒啊朋友們,等會到了汽車站我再開播……】林菱舉着手機手酸,趕緊把直播關了。
被晃了好一陣的古人們也緩過勁來了。
而在搖晃又急速中不适應的古人裏頭,有個例外。
趙光義半點也沒受影響,神清氣爽地對趙匡胤道:“臣弟倒覺着能坐在這車上極有趣……”
趙匡胤打仗騎馬習慣了,倒也不覺着如何,只是有些驚訝地看向自個這弟弟,平日裏倒小瞧他了,如沙包似的被抛上抛下,竟還覺着有趣?
沒想到他竟也有不懼馬匹颠簸,他這個弟弟難不成還有征戰沙場的天分?
大概過了半小時,林菱和兩個爺爺大包小包檢票過了安檢進了長途汽車站,正站在閘機附近等着自己那一班車。
她又把直播打開了。
趁着這個空檔把早膳用完的劉徹頓時又精神了,他用茶水漱了口,正用绫羅擦嘴呢,就見眼前出來了一排整齊劃一、高大如樓的超大鐵車!
他動作頓時一頓。
這些長長的鐵車都刷着相似的紅漆和圖案,車頭還按着巨大的透明琉璃,駕車的人就坐在那能轉動的圓盤前,還有個人穿着紅馬甲站在車外頭,挨個查看林菱三人手中的小條。
清朝,康熙方才還在嫌棄那小鐵車不夠大,這下就來大的了!
但跟林菱走動的視野上去一瞧,見到車內擠擠挨挨的座位,他不由數了數,這樣一輛車能坐二三十人呢,但……沒有接受過交通安全教育的康熙還在感嘆後人也忒老實了,那麽大的車通通都按了座,若是把座都拆了,叫人都站着,說不準能擠更多人呢!
大巴車很快就滿座了,林菱也不好意思拍別人,就把鏡頭翻轉對準了外頭的風景。于是古人們跟着緩緩啓動的大巴車駛離了車站,開上了小鎮裏的馬路,鎮上的風景他們見過了,但很快大巴就開上了高速公路。
他們看到了騰空架設在一座一座山間的筆直道路,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将大山鑿穿建造的“穹頂洞道”,這些人工打鑿出來的洞裏,竟然從頂上到地面也都是那種石灰色的材質,挂着無數似乎永遠不會熄滅的弧形燈帶,還有的隧洞極為漫長,古人們在呼嘯的風聲中計時,竟發現林菱乘坐的車穿行了将近一刻鐘才出來!
不過時常進了隧洞,仙跡就會卡頓好一會兒,弄得古人們總是激動到一半也跟着凝固的畫面凝固了。
“怎麽回事兒?”
只見畫面又卡在長長的石灰水毛胚隧道裏不得動彈了,嬴政圍着播放仙跡的青銅鼎左瞧瞧右瞧瞧,忍不住伸手去拍了拍面前的青銅鼎,奇怪道,“怎麽沒聲音了?”
等車輛終于駛出那超長的隧道,他們才發現有人在直播間說話了:
【那個女人:每次看到你們閩閩各種隧道,都忍不住想,那麽多的隧道、如此巨大的工程,是怎麽修建的呀?】
林菱把支架對準車窗外偷懶,又顧着給兩個爺爺分書包裏的薄荷糖,沒第一時間看到,其他朝代的皇帝們卻在看到這id時大多都微微一愣。
“那個女人”這個ID先前夾在一堆送禮物的人中間,有很多朝代的人都沒有注意到,但她突然單獨出現,就不免引起了各時空君臣的注意了,也讓他們不由開始翻找之前命官吏記錄下來每次直播時,各朝君王臣子的發言情況。
這才發現,“那個女人”只在先前送禮物時出現過,而那時,也是所有皇帝頭一回發言的時候。這也側面說明了一件事——
她不是“本朝天下之主”便是“天下之主的監護人”。
“仙跡只将本朝的發言權交托給了皇帝或是皇帝監護人,而其他人的發言權需皇帝授權,那此人會是某個朝代臨朝稱制的太後麽?”
不僅僅是外戚強大的秦漢皇帝們,除了唐玄宗李隆基的時空,其他人幾乎都沒有往女帝上頭想,略想想也就抛諸腦後了。
而在唐玄宗的時空,哪怕李隆基已經當了一輩子的皇帝,都已經生了華發,看到那個ID還是下意識就縮了縮脖子……
而林菱含着糖,也扭頭看到了留言。
【是啊,咱們基建狂魔的稱號不是白來的。但其實能把隧道修出來也很不容易,你們有聽說過十多年前我們被逼無奈自主研發盾構機那事兒吧?但也正因當初外國人看不起我們,倒逼了我們種-花家在基建、航天方面的飛速成長。】
作者有話要說:
嬴政拍了拍青銅鼎電視機:怎麽肥事又雪花了!
以前電視沒信號,每次都是用力拍兩下就好了。
同類推薦

古龍世界裏的吃瓜劍客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
那些主角不需要幫助。
好不容易穿越一次,除了一些意難平,剩下的就是經歷一些名場面,吃瓜看戲吐吐槽。
當然還有……
名劍,美酒,絕世佳人!

消防英雄
第三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年度十大影響力IP作品!
本書影視版權、動畫版權已出售。
1976年7月28日中國唐山發生了裏氏7.8級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國汶川發生了自建國以來最大的地震,8.12天津濱海新區發生爆炸,8.30美國休斯頓發生了五百年一遇的洪水,12.7美國加州發生了巨大火災……不管是地震或是火災或是洪水,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我們都能看到一群逆向而行的特殊人群。
他們用自己堅實的臂膀彼此支撐,逆向而行于天災對抗。他們年紀輕輕卻要擔負拯救世界的重負。他們不是超級英雄,卻為了同一個信念,成了真正生活裏的英雄!小說關鍵詞:消防英雄無彈窗,消防英雄,消防英雄最新章節閱讀

Destiny惡魔之翼
因為一個外星女警察的失誤,本來就壽命不長的他結束了在這個世界的生命。
作為補救,他被送到了另一個世界延續他的生命。
但是由于那個女警察的另一個失誤,另一個宇宙掀起了一場狂風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