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吃瓜群衆

第35章 吃瓜群衆

◎這是西瓜???◎

在古人以及北方人眼中容易挨揍的龜毛要求,在南方菜市場卻是無比合理的要求,攤主早已習以為常,清脆地答應着。

【幼兒園扛把子:主播早!話說我每次看南方人買菜總心驚膽戰,生怕主播會被打哈哈哈。】

“早啊!”林菱笑眯眯将手機往其他攤位掃過去:

【不會啦,你看看旁邊,買一根玉米也可以要求剝粒、活魚殺完免費切片、芭樂買一個也可以切塊,還送酸梅粉、蔥也可以只買一根……】

随後鏡頭又回到水果攤。

【這很正常啊!以前我看水浒傳的時候就很驚訝啊,魯智深刁難鎮關西,要他将十斤精肉、十斤肥肉分別剁成臊子,這不是很合理的要求嗎?我們這兒要是一次性買那麽多肉,攤主別提多高興了,別說幫你用機子攪好,還會送你一兩塊豬肝。】

什麽?這不得剁上一個時辰?那生意還做不做?噢……用機子絞肉?後世連絞肉都不需人力了嗎?

諸朝也是中原及北方政權諸多,都不由贊同那位路人的話:這樣真的不會被打嗎?念頭還沒消散,而林菱又對賣瓜的老板娘提出了新要求:

“阿姨,切開的時候不要幫我全部切下去哦,用掰的,比較好吃。”

攤主也不生氣:“放心了啦!”

然後古人們就見那攤主用鋒利的鋼刀沿着翠綠色的西瓜皮只是輕輕一劃,整個西瓜就像融化的冰層般發出了裂開的哔啵之響,再沿着裂縫一掰,便露出了裏頭通紅飽滿的果肉。

更因為是掰開的,充沛紅潤的汁水沿着瓜皮滴落,微微帶沙感的瓜瓤即便只是映入眼中便好似傳來了鮮甜清香,真是令人口舌生津。

林菱看着那半厘米都不到的西瓜皮厚度,忍不住得意對着直播間小聲炫耀:“哇,這個瓜!看啊,這就是傳說中的夢中情瓜啊!皮薄肉厚,連白色的小籽都幾乎沒有!我挑西瓜的手藝厲害吧!”

看到了瓜瓤,這下諸朝不再分你我,都不約而同驚叫出聲。

Advertisement

“這是西瓜??”

林菱前天在家和小朋友吃西瓜時沒有開直播,因此古人們今日才一睹後世西瓜之真容,不由紛紛驚詫出聲。

“寒瓜怎會如此鮮美?”

西瓜在古代也被稱為寒瓜,但他們吃過的西瓜壓根不長這樣啊!

雖然也是綠皮丹瓤,但根本沒有那麽大,切開裏頭大多都是白色的,只有凹陷部分有紅色瓜瓤包裹着無比碩大的西瓜籽,當然瓜瓤也不像如今這脆甜水潤的模樣。

正因為西瓜不大好吃,所以在明清以前,歷朝歷代的老祖宗們都更愛吃甜瓜,還給甜瓜取了甘瓜、蜜瓜、美瓜、香瓜等名字。總之一切形容好吃的名字,都給了甜瓜。

就算是明清兩朝,西瓜外形已有了後世的模樣,而且有了不少優越于前朝的西瓜品種,但他們也沒見過沒籽的西瓜。

“這西瓜種的真好啊,種瓜的瓜農定然也是個好把式!”

朱元璋先是羨慕,後是疑惑道:“可這西瓜沒有籽,後世之人是怎麽把這西瓜種出來的?”

其他幾個朝代也是這麽想的,莫不是這西瓜就像是騾子與馬,只能結了一回,下回沒了種子,是不是就結不了了?

不過,這次和林菱一塊兒逛後世的早市,顯示在他們面前讓他們刮目相看的又何止是西瓜呢?後世幾乎不管是什麽蔬菜瓜果都比他們大!而且模樣也和他們所見多有不同,還有很多蔬菜瓜果更是壓根都沒見過,更奇怪的是這鄉野間有些簡陋的菜市裏卻一年四季什麽菜都有。

宋朝,趙匡胤盯着一攤賣鮮蓮藕的攤子奇怪道:“藕不應當是秋季才能豐收采摘麽?怎麽溽熱的夏季,就已有人賣藕了?”

趙光義看着隔壁小攤上一堆紅彤彤、圓滾滾的蔬菜,那個籃子正前方還有手寫的字:“西紅柿特價1.8元/斤!”

西紅柿?什麽是西紅柿?

不過生得的确有些像柿子,鮮紅圓潤看起來便覺着津甜,但柿子不也是秋日才熟麽?

還有許多朝代正蠢蠢欲動想開口詢問這西瓜如何種出來的,但摳摳搜搜的帝王們又覺着将發言機會浪費在這上頭似乎有些不值,畢竟上回他們想要弄清楚自己的王朝日後有何劫難又是因何滅亡,直接被仙跡以“網絡中斷”為由,硬生生吞掉了一次發言機會!

之後莽撞過的皇帝們便都謹慎了起來。

不過在歷朝歷代糾結猶豫的皇帝中,卻還是有兩個不一樣的煙火不在乎次數地詢問了:

【人間富貴花乾小四:這無籽瓜是如何種出來的呀?】

【快活小三郎:這瓜怎麽種?】

已八十歲的乾隆先前觀看仙跡一聲不吭,一是他自認自己文治武功都與爺爺康熙看齊,勵精圖治了一輩子,做得極好,沒什麽好問的;二是他忙着寫詩,這等仙跡降臨之奇遇,怎能不寫詩紀念?如今才兩日就已寫了三首“詠仙詩”、一首“詠薯”、兩首“諷倭吟”;三是皇瑪法和皇阿瑪都在,他豈敢不守規矩貿然開口?

因此,等到此時才沒忍住一問。

反正他先前沒有耗費發言機會,問一問又有何關系?

乾隆年輕時也算個明君,過得還算勤儉,但如今年紀大了,愈發有些好大喜功,衣食住行也極盡奢侈,故而看到這西瓜如此清甜可口的模樣,便很是心動,這瓜水潤脆爽、皮薄瓤多,瞧着便正合他老人家的口味!

雖性寒不能多吃,但如此美味,怎能不嘗一口?

至于有沒有籽,其實對他而言不大重要,畢竟那麽多伺候的奴才在,西瓜遞上來之前,就已經挑過籽了。

而快活小三郎李隆基則是排好了一部新戲,渾身熱的冒汗,正命高力士為他多多搖扇,他已退位,那些國事不想多管,兒子李亨也不願他管,便只好對吃喝享樂有興致。

更何況……李隆基兀自嘆了口氣。

“玉環啊……”

想到昔日楊貴妃最喜愛吃清甜多汁的荔枝,若是貴妃還在,将此瓜獻給玉環多好,可惜玉環已殒命馬嵬坡,再也無法陪伴在他的身邊……李隆基兀自想着想着,又不免長籲短嘆了起來。

高力士賣力地給皇帝扇扇子,看見李隆基變幻的神色就知道他在想什麽。

有個念頭冒了出來,高力士想起當初馬嵬坡上禁軍嘩變的那一刻……陛下命他勒死貴妃時,那屬于帝王的絕情冷靜。

為求自保,總歸是“不得已”啊。可是……既然殺都殺了,如今又何必再做出一副情深之模樣呢?

這念頭實在大逆不道,高力士不敢洩露心中所想,連忙垂下了眼眸。

林菱等着老板娘切瓜的時候,看了眼直播間,便撓了撓頭回答求知欲格外旺盛的網友:

【無籽西瓜怎麽培育出來的?你們的關注點總是那麽歪!我以為你們頂多會問我這邊是哪個菜市場準備過來買……借一句錢鐘書的名言回複大家:“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味道不錯,又何必認識那個下單的母雞呢?”,好吧,其實是我不懂是怎麽種的啊!

我怎麽可能懂!

不過我知道我們種花家的西瓜奶奶吳明珠,她被譽為我們種花家的‘西瓜之母’,在新疆紮根了數十年,一心致力培育和研究西瓜,我們現在能當上自由吃瓜的吃瓜群衆,多虧了她哦!

巧的是,我現在買的這個8424麒麟瓜就是這位女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順便一提,她還是咱們袁老的同學呢!厲害吧!】

古人們恍然,原來是那位水稻之父袁老的同窗……那就不奇怪……不不不,等等,她也是女子啊!

即便之前已經知曉後世讓女子讀書、入仕為官、準許女子抛頭露面外出謀生,幾乎随處可見女子的身影,他們卻還是不大習慣。

後世出色的女子未免也太多了些!

尤其是那些抱着男尊女卑之腐朽思想不肯放松的老酸儒。

“我猜想得不錯,後世果然是男女一起就學,甚至允許女子于男子一般外出勞作、謀生……”

萬歷朝,張居正一點也不意外,不管是今日早市之見或是在之前的直播過程中,後世的女子從未有缺席之時,所以他由因及果,早就有了自己的判斷,如今不過是被林姑娘一句話證實了罷了。

至于為何後人之世道沒有那麽多對女子的風言風語,他又想到先前讓他心驚肉跳至今、幾乎不敢在朱翊鈞與李太後面前漏出一點的猜測——後世還是一家天下嗎?

連兩千多年的帝王家都已消散,女子能夠外出謀生、入仕為官,又有何奇怪呢?那是一個不知為何天翻地覆、幾乎重造的世界啊!

張居正能夠冷靜推導、努力拼湊還原後世百姓的生活,是因為他一心只為能參透後世朝廷強盛的緣由,一心想要明了後世朝廷治國之經略,試圖借鑒其精華,為大明的将來闖出一條更好的道路來,因此心緒十分平穩而純粹。

他是大明的維護者,卻也是儒學的叛逆者。

身為神童的張居正,十六歲中舉後,二十歲第一次考進士卻落榜了,倒不是他也成了“傷仲永”而是他居然在備考期間——常年專注研習歷朝治國之策,沒怎麽在格律嚴整的八股文上下功夫,于是名落孫山,不得不又等了三年。

這回張居正吸取了自己三年前的教訓,“晝作夜思,殚精畢力”終于肯花了點心思學八股,也終于是二戰告捷,中了第二甲第九名。[注]

二甲的名次其實也不大符合他神童的名聲,但張居正對辭藻華麗、死板無聊的八股文實在毫無興趣,在他少年求學的科舉之路上,他也鮮少參與同窗相互吹捧詩文的文會,後來入朝為官那麽多年下來,身為首輔的他寫了無數治國經略、明君輔導手冊,卻沒有一篇詩文流傳于世。

他為人務實堅守的風格可見一斑。

因為他維護的從來不是一朝一君,而是整個天下,他畢生所學與堅守的抱負也從來不是為了維護萬歷這個皇帝而存在的。

“真想知曉後世是如何統禦那天下江山……”

張居正微微一笑,在他心中本就不大堅定的“儒家本業”已随着仙跡展露的世界而漸漸偏移。

但與他不同的則是其他意識到這一點的文人士大夫,他能想到的,也有不少聰明人想到了,但那些能看到直播的文人士大夫內心極為不滿,他們不明白、也無法理解——這些生在不同的封建社會又浸染着所謂儒學長大的男子,有的為女子不守婦道而義憤填膺,有的斥責後世禮樂崩壞。

為何?為何後世要如此看重女子,不僅願意供養女子讀書,還允許女子外出讨生活,他們真的不在意男女之別?真的不在意女子的清白嗎?他們不需要女子在家相夫教子嗎?

“如此無禮之世道,不看也罷!”

明嘉靖年間,浙江餘姚。

有迂腐之輩氣急之下,甚至指着仙跡如此咆哮。

這仙跡處處都好,唯獨不敬禮教!

而他此話一出,就好似犯了什麽忌諱一般,天上頓時白日劈雷,面前的仙跡便也随之“噗”的消失,好似從來不曾出現過,那人驚懼不已,一口氣哽在喉頭,臉漲成了柿子色。

他如今能進入縣學為貢生,便是因為他只要與同窗王雲(王守仁)同處一室便能看到仙跡,這才能收到縣學教谕的寬待。

沒想到……仙跡竟一點預兆都沒有就消失了!

他驚慌失措卻不敢被人看出來,瑟瑟縮縮地低着頭不敢再多說話,生怕被一旁的教谕發現後趕出縣學……

明洪武年間,也很喜好種植花草、觀察禾稼的周王朱橚眼眸閃亮,他原本文不成武不就,一直不如前面四個哥哥,但今兒聽仙跡如此說,他才知曉,原來一個人一輩子只幹一件事,哪怕只是研究如何種西瓜,能種出一種好吃的西瓜,也會被世人銘記、被感激,還會被稱為“科學家”!

他忽然也有了信心,暗暗握緊了垂在身側的拳頭,或許他喜愛做的這些事,也不是不務正業,至少後世會記得他!

他決定了,日後,他也要當大明第一個“科學家”!

只不過,那吳奶奶是西瓜科學家,袁老是雜交水稻科學家,他又該當什麽科學家呢?朱橚努力回想自己的長處,不免又想到水稻……

朱橚不禁又有些腿軟,就在直播之前,他那素來不大正眼瞧他的親爹忽然和顏悅色地單獨為他開通了能與仙跡溝通的權限!

然後就将林姑娘送來的什麽“雜交水稻原理淺析”甩給了他!

他還沒看完,就已經一腦袋漿糊了,偏偏老爹還慈愛地鞭策他:“老五啊,以後大明的百姓能不能不餓肚子、吃個飽飯,就看你了啊!你可要好好跟着學,不許懈怠一點,否則……”朱元璋面上慈父般的笑容更加慈祥了,“咱削死你!”

不僅如此,連一向比其他兄長疼他的四哥朱棣聽說他有了權限,以後也能跟林姑娘留言溝通了,也變得猶如草原餓狼般眼冒綠光,摁着他的肩頭說:“老五,四哥平日裏待你好不好……”

朱橚:“……”他有點害怕。

秦朝,嬴政也在思量“女子入仕”一事。

秦漢時期女子地位并不低下,甚至常常出現強勢的太後拉扯幼主裁決一國大小事的景象,如秦國名噪一時的宣太後,而秦國女子也時常對丈夫挑挑揀揀、拳打腳踢,休夫再嫁也是常有之事。

在秦漢時期,瓜要挑熟的吃,女人也要挑“熟”的娶,生育過的寡婦或是二嫁之婦在婚配上可比小姑娘還吃香呢!

而天天嚷着什麽周禮之流的儒學還被信奉法家的嬴政嫌棄成“酸儒”,那群人就知道講仁愛與德治,實在不夠務實!

嬴政細細地思索着,通曉律法的秦吏的确遠遠不足,若是日後啓用女子為吏,或許能解燃眉之急……但這需要考量的事情也極多,還得在各地建立女學,悉心培育女吏,這只怕也會遭到六國更多的攻讦與反抗,尤其關東與齊魯之地,但嬴政是會害怕這個的人麽?

不過,真正阻礙秦朝女子外出的根源并非禮教。

而是……溫飽生存。

女孩兒在家也得勞作、耕織,甚至在秦國男子大多都外出參軍、服徭役的時候,她們往往負擔着比男子更重的農活,即便說服黔首、士族将女兒送出來讀書為官,不僅僅是他,士族也會擔憂族中女子的名聲,黔首更會擔憂家中田地無人耕種了……這是比那些流言蜚語更急需解決的問題。

後世又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不,嬴政頭腦中仿佛有閃電劃過——

後世男女能夠一同讀書的背後是一個富足強盛的國家!是後世有充足的糧食供養那麽多讀書人!嬴政終于思考到了這事情的關鍵:是了,後世擁有了畝産極高的雜交稻,因此不需要那麽多田地也可以養活天下的百姓,就能養活那麽多不事生産的讀書人了。

大秦……還做不到。

嬴政有些遺憾,卻不氣餒。

他瞭望鹹陽宮外明朗的天,手中緊緊握住了身側的劍柄,猶如緊握天下權柄。

仙跡曾說沙丘是他與大秦的落幕,但如今……嬴政傲然地想,這噴薄而出的紅日才是未來的大秦!

他有了牛蛙道長之仙法,林娘子也已将雜交水稻的原理給了他,回頭他将農學子弟都叫來觀看,務必讓他們參透其中奧秘,有朝一日,大秦定能如後世一般,人人面色紅潤,再無饑馑。

諸朝在沉思時,林菱掃碼付了錢,拎着一籃子的菜騎車回家。

她回去的時候爺爺還沒起來,她趕緊進了廚房,把支架固定在竈臺旁邊,就開始搗騰做早飯。

而林菱家的廚房又一次打破了古人們對“竈房”的想象。

好幹淨!好亮堂啊!

怎麽會有那麽大一扇透明的琉璃窗!

那該費多少銀子啊?

那糊窗子的綠紗也不知什麽材質?

看着如此輕薄,卻還能維持這般挺括,糊得真好啊!

林菱家雖然是老房子,但林爺爺愛幹淨,家裏陳舊卻都收拾得很整潔,林家的廚房在一樓,進門後就能看到,廚房地面鋪了橙黃色老式小花磚,左手邊就是一個磚制燒煤炭的土竈臺,外面貼了牡丹花的老瓷磚,上頭有兩個竈眼,一個眼架着口鐵鍋,另一個眼上架着不鏽鋼蒸籠,旁邊還帶熱水箱,煮飯時能直接從水箱裏舀熱水使用,很省煤。

竈臺旁邊還帶着個不鏽鋼的水池,上頭是個生鏽的綠漆水龍頭,對面則是一個帶綠紗門的木質碗櫃,底下放鍋,上頭放碗筷。

碗櫃旁邊是個已經用得外表都泛黃的老式單門冰箱。

正中間是個圓形木餐桌,兩條與餐桌同料的木質長凳。

而目之所及的牆面上幾乎都貼滿了瓷磚。

林菱把挂在牆上的菜板取下來,就見直播間裏進來好幾個新人:

【雲悉:好早的直播間,咦?你們牆上都貼瓷磚的嘛?】

【齊司禮的狗:樓上,你們不貼嘛?】

【雲悉:不貼!瓷磚上牆很奇怪啊!】

林菱對平臺給流量的時間有點看不懂,她看了眼自己的廚房,她看習慣了倒沒注意到這個,于是解釋道:

【我記得我爺爺說,貼瓷磚比較好打理,畢竟我們這邊潮濕嘛,春天回南天是真的難受,那個水嘩啦啦的淌,如果是膩子牆很容易發黴,瓷磚用拖把來擦打掃很方便。】

【熙:這個竈臺真是童年記憶了,我爺爺家也有一個。】

林菱一邊準備一邊和網友聊天。

【對呀,我們這個竈臺也用了很久了,但真的很結實耐用。】

秦朝,嬴政也目不轉睛地看着。

秦時的炊具,庶民黔首們使用的大多是陶制的鼎、甑、鬲、釜、罐,而竈臺也大多是地竈、磚竈、石竈,竈膛裏放着柴草,食用的碗盤也較為粗糙。而秦朝的皇室與貴族則使用了胎體輕薄、雕刻精細的青銅器皿,也出現了臺式的竈。

但秦朝的烹饪方式還是處在粗放的火炙、石燔、蒸煮的時候,并沒有炒菜,菜品也比較單一。

因此,嬴政看着格外稀奇。

這樣高度、連體的竈臺他們也能做啊!

看着的确很方便。

不過那個大大的圓形鐵鍋?是什麽?

這個疑問也在漢朝人心中冒了出來,他們已經出現了用煤炭燒火的“鐵炭爐”,還有鐵制的鍋釜、并排的煙囪孔,但還沒有這樣圓底的鐵鍋。

唐朝,貞觀年間。

李世民以管窺豹,對長孫皇後嘆道:“百姓是否富足,從一小小的竈房便可見一般啊!”

林菱家的廚房只是普通百姓的投影,她家的廚房顯然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但卻代表了大多數。

唐朝的庶民之家乃至豪強富戶,竈房中貼磚鋪瓦的都不多,更別提當中那口圓底大鐵鍋!

長孫皇後也感慨點點頭:“是啊,那樣富足的世道真是令人神往,不過林小娘子家中那口圓底鍋,與咱們大唐的鐵釜倒是極為相似。”

唐朝已出現了炒菜和鍋,平民大多使用石鍋,唯有貴族家中才有“鐵釜”,不過大唐雖然有了炒菜,但因鐵鍋制作技術不大成熟,以及油膏過于昂貴,能炒制的食物大多也還沒傳入,這炒菜也就沒能普及。

唐朝的百姓大多還是吃蒸菜、烤肉多些。

而林菱家将那口大鐵鍋擺在如此顯眼的位置,又見那鐵鍋底都糊了厚厚一層鐵鏽油脂混合物,就知道這鍋不是擺設,而是日常用具。

想來後世炒菜已不再昂貴,林菱又不過是後世千千萬普通百姓之一,這就是後世的厲害之處。

宋朝倒不驚訝鐵鍋與炒菜——他們的冶鐵技術已經能駕馭這種球形的鍋底,也有了便宜的植物油,故而炒菜已走近了千家萬戶。

讓趙匡胤和趙光義驚訝萬分的是,他們看到仙跡中,林菱随手拿出了一罐白花花、細膩如雪的……鹽!

然後她居然舀了兩勺鹽,用來洗那海蛎!!

簡直暴殄天物!

宋朝已是難得的較為富裕的朝代,但即便是宋朝的鹽,也不是這樣純淨無暇如白雪的,即便身處皇家,趙匡胤也沒用過這樣好的鹽。

“解州(山西運城)鹽湖廣袤,鹽井殷紅,刮堿淋鹵放能得十之六七,熬海得鹽倒便利些,但泥沙難分,多為青灰塊狀,何時見過這樣細白之鹽?”趙光義都呆了。

趙匡胤在意的卻不是鹽的質量,而是林菱對鹽那随意的态度!

用這樣上好的鹽洗菜?

瘋了不成?

大宋鹽價大概在三十四錢到四十四錢一斤,而這一斤中泥沙雜質具在,不僅苦澀,其中能有三分真鹽就不錯了!而汴京市井百姓,大多每日只能得二百文,若是鄉野的百姓,每日大多只能得數十百錢。

再對比鹽價,鹽必定是出門一定要鎖起來的貴重物品,哪家哪戶敢這樣用鹽洗菜?

宋人做飯若是敢如此鋪張靡費,只怕當即便要被家中老娘的鍋鏟打得滿頭包了!

而幾乎所有古朝代,就沒有鹽價低的時候,明清時的官鹽也高漲得離譜,粗茶淡飯并不是形容詞,而是當時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

但他們正想發言問後世如此精鹽是如何煉制,就見林菱把海蛎裹上鹽之後,直接走到那亮堂的鐵制盆中,對着上頭一個帶把的鐵制彎頭一扭,嘩啦啦就流出了幹淨的水。

她将海蛎用鹽水泡上,沒看直播間,又忙去切香菇了。

明,洪武年間。

“後人是怎麽做到能将水引入家中的,還能随時開關汲水!”朱元璋幾乎要趴在屏風上,恨不得能鑽進去一探究竟。

不僅僅是明朝,歷朝歷代,在建立都城或其他重鎮時,選址的首要條件便是:獲取水源!

比如十三朝古都長安,雖然位于關中平原,地勢易攻難守,經常被攻破導致“天子九逃”,但它的四周被衆多河流環繞:南面的滈水和潏水、北面的泾水和渭水、西面的沣水和澇水以及東面的浐水和灞水等。

充沛的水源,這也是長安被歷朝歷代皇帝青睐的原因之一。

而明朝不論是皇家還是百姓,都依賴基本的水渠、水井和家中儲水的水窖來獲取日常用水。

但不論是哪種方式,一旦水源被污染,都将造成大問題。

忽而即便身處臨近長江、降水充沛的南京,朱元璋也忍不住了,立刻發問:“林小姑娘,你這屋中之水是從何而來啊?”

林菱已經燒水準備用蝦糠包做面線糊的湯底了,一瞅手機就看到:

【棣子,開門,是爹地:主播,你家自來水怎麽來的?】

林菱一頭霧水:“啊?村裏統一接的啊!”

随後她想到,是不是她之前說家裏都用的山泉水,不交水費,所以導致直播間網友誤會,于是解釋道:

【之前我說我們家用山泉水,不是代表我們村裏還沒通自來水,我的意思是我們這水源特別好,我們周圍山上流進村子的河流就有好幾條,還有好幾個水電站呢,所以日常用水也是水管接進來的,很幹淨。】

【明攝宗:怎麽接進來呢?】

林菱沒認真想,她飛快做菜,随口說道:

【我母雞啊!反正村裏集資建了個水廠,搭了個很高的水塔,然後在地下布水管,水廠造了個大水泵把水往每家輸水啊,我記得我爺爺說過,當初也就是集資建水廠的時候每家每戶出了點錢,後來用水都不怎麽收錢了,而且自來水還有啥好問的,不是每家都有啊。】

水廠?水泵?水塔?水管?水電站???

諸朝古人們大多數都沒弄明白林菱在說什麽,唯有少數例外:

比如,宋朝。

沈括舉目望向遠處。

在他居住之所不遠處正好有一條河,河邊聳立着一只竹制的大水車,有許多婦人聚集在水車附近擡水、浣衣。

他好像……

有點明白了林菱究竟在說什麽。

是水力……也是水利。

作者有話要說:

注:

張居正二十歲第一次考進士落榜,很多年後給兒子張懋修的一封信裏反思道:

“吾昔童稚登科,冒竊盛名,妄謂屈宋班馬,了不異人,區區一第,唾手可得,乃棄其本業,而馳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舊業已蕪。今追憶當時所為,适足以發笑而自點耳。甲辰下第,然後揣己量力,複尋前轍,晝作夜思,殚精畢力,幸而藝成。”

意思大概是,第一次考科舉的時候天天看課外書,忽視了八股文的本業,導致落榜。後來他就知道在八股文上努力下了專研功夫,就考上了。

然後以此激勵自己兒子。

不知道為啥,查資料讀到這封信的時候,我深深感覺到了張居正作為天才的那種凡爾賽。

多少人畢生不論怎麽苦讀都無法考取的進士(比如張居正他爹考了一輩子,連舉人都沒考上),在他眼中就是“多多複習一下八股文”就好了,還将這種學習經驗傳授給兒子23333張懋修可能心想:謝謝老爸你無用的經驗,可我不是天才啊!!

古人:主播你好,你糊窗戶的紗好高級!請問什麽材質?绫羅還是綢緞……

林菱:人造聚酯纖維古人:啥?

林菱:塑料啊!塑料!!

同類推薦

超時空進化

超時空進化

波瀾浩瀚的星空世界,恐怖覺醒,吞噬萬物,無數種族陷入末日之中;一封來自未來的信件,楚風踏入救世之路,跨越無數戰場,屹立世界之巅,逆轉一次次末日災難,執掌無限時空,征戰千萬位面,超越極限進化,成無上之主!
小說關鍵詞:超時空進化無彈窗,超時空進化,超時空進化最新章節閱讀

古龍世界裏的吃瓜劍客

古龍世界裏的吃瓜劍客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
那些主角不需要幫助。
好不容易穿越一次,除了一些意難平,剩下的就是經歷一些名場面,吃瓜看戲吐吐槽。
當然還有……
名劍,美酒,絕世佳人!

紅警之超時空兵團

紅警之超時空兵團

一座紅警基地車;一座超時空傳送儀;一個雄心勃勃的指揮官。
歷經地球百年風雲,紅警兵團的征程走過一戰、主宰二戰……彪悍的征程揚帆起航。
————
本書是華麗繼《紅色警戒之民國》、《紅警之索馬裏》、《紅警之從廢土開始》三本之後,紅警基地流小說的第四本,全新的設定,不一樣的精彩。
新書求收藏和推薦票!

我不是精靈王

我不是精靈王

開局一把西瓜刀,裝備全靠爆!這不是游戲,這是真實世界,童樂只是想回到自己的世界而已,卻被精靈族冠以精靈王的稱號。
龍族也來湊熱鬧,說他有龍族血統,廢話,人家是地道的龍的傳人!
說老子是精靈王,絕對是嫉妒老子長得漂亮!
這個精靈有點萌,先養着吧!這個狐女有點妖,看我收了你!這個美女有點兇……老婆大人,我錯了![

消防英雄

消防英雄

第三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年度十大影響力IP作品!
本書影視版權、動畫版權已出售。
1976年7月28日中國唐山發生了裏氏7.8級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國汶川發生了自建國以來最大的地震,8.12天津濱海新區發生爆炸,8.30美國休斯頓發生了五百年一遇的洪水,12.7美國加州發生了巨大火災……不管是地震或是火災或是洪水,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我們都能看到一群逆向而行的特殊人群。
他們用自己堅實的臂膀彼此支撐,逆向而行于天災對抗。他們年紀輕輕卻要擔負拯救世界的重負。他們不是超級英雄,卻為了同一個信念,成了真正生活裏的英雄!小說關鍵詞:消防英雄無彈窗,消防英雄,消防英雄最新章節閱讀

Destiny惡魔之翼

Destiny惡魔之翼

因為一個外星女警察的失誤,本來就壽命不長的他結束了在這個世界的生命。
作為補救,他被送到了另一個世界延續他的生命。
但是由于那個女警察的另一個失誤,另一個宇宙掀起了一場狂風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