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章
第 33 章
夜幕低垂,蘇州的老街換上了另一副迷人的面貌,燈籠逐一亮起,橘黃色的光芒灑在石板路上,為這座城市披上了一層溫馨的紗幔。張靈與崔瑩手牽手,與朋友們穿梭在光影交錯的小巷中,偶爾會有一兩家店鋪傳來評彈的悠揚曲調,讓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感受那份獨有的江南風情。
走進火鍋店前,他們經過一座古橋,河水在月光下泛着銀光,幾只烏篷船靜靜地泊在岸邊,與遠處燈火闌珊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美得像一幅精心布置的水墨畫。崔瑩輕聲感嘆:“蘇州的美,總是這樣不經意間就觸動人心。”
火鍋店內,裝飾古樸而不失時尚,牆上挂着一些老照片和書法作品,講述着蘇州的歷史變遷。選好座位後,崔瑩迫不及待地點起了她心心念念的特辣鍋底,而張靈則貼心地為不吃辣的朋友選擇了菌湯和骨湯雙拼的清湯鍋。等待開鍋的時間裏,他們各自挑選着喜愛的食材,從新鮮的牛羊肉片到各式各樣的蔬菜菌菇,再到手工制作的丸子,每一樣都透着誘人的光澤。
當熱氣騰騰的火鍋開始咕嘟作響,整個包廂內充滿了食物的香氣。崔瑩夾起一片薄薄的肥牛,在紅油中輕輕一涮,随即放入特制的蒜泥油碟中蘸了蘸,入口那一刻,她的眼中閃過一絲滿足的光芒,仿佛所有的煩惱都随着這股麻辣被沖淡了。張靈雖然不嗜辣,但看到崔瑩吃得如此開心,他的心裏也溢滿了幸福。
席間,朋友們輪流講述着各自的近況,或是工作上的小成就,或是生活中的趣事,氛圍輕松愉快。張靈偶爾插話,分享自己病愈後的感悟,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大家都為他的康複感到由衷的高興。崔瑩坐在他身邊,不時給他夾菜,眼神裏滿是溫柔與關懷,兩人之間無需多言,那份默契與深情,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愛情的美好。
飯後,他們決定沿着河岸散步消食,夜晚的涼風拂面,帶着水城特有的濕潤與清新。河面上倒映着兩岸的燈光,波光粼粼,宛如一條流動的星河。張靈和崔瑩肩并肩走在前面,偶爾相視一笑,這樣的時刻,仿佛連時間都願意為他們停留。在這座古老而浪漫的城市裏,他們的故事,正編織着新的篇章,每一處風景,每一次相聚,都成為了他們共同記憶中最閃亮的珍珠。
店內燈光柔和,氛圍熱烈,圍坐的圓桌中央,兩個鴛鴦鍋靜靜沸騰着,一邊紅豔如火,一邊清澈見底。崔瑩,這個祖籍南昌卻在蘇州長大的江西姑娘,面對紅油翻滾的辣鍋,眼中閃爍着孩子般的興奮。她的味蕾似乎天生為辣而生,即便在江南水鄉的溫柔滋養下,也無法改變她對家鄉味道的眷戀。而張靈及其餘好友則圍坐在清湯鍋邊,雖不及辣鍋那般刺激,卻也有着別樣的鮮美,大家邊涮邊聊,享受着屬于他們的簡單快樂。火鍋的熱氣升騰,模糊了窗外的景致,卻清晰了彼此間的情誼。在這個瞬間,張靈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與滿足,身旁有深愛的崔瑩,周圍是陪伴多年的好友,生活的一切苦楚似乎都已遠去。他們舉杯共飲,慶祝着張靈的康複,也慶祝着這份珍貴的相聚。在蘇州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裏,他們的故事,正如同這鍋中的食材,經歷着翻滾、融合,最終綻放出最動人的滋味。
在蘇州張家居民樓前那片被午後陽光溫柔包裹的小天地裏,一切仿佛都随着那些荒謬誤會的澄清而歸于寧靜。張靈與崔瑩肩并肩站在一起,他們的臉上洋溢着即将踏上旅程的喜悅。張思遠副教授,這位蘇大中文系的知識分子,眼神中透露出幾分儒雅與洞察,輕輕推了推眼鏡框,嘴角勾勒出一抹飽含深意的微笑,對張靈打趣道:“小子,聽說南昌的菜肴可是辣得讓人心跳加速,你這腸胃,怕是要經歷一番‘火辣辣’的洗禮了。”
林敏,作為蘇一民院的一名細心醫生,她總是那個默默關心家庭每一個細節的人。她手中拿着一本旅行指南,眼中滿是關切,問道:“票訂好了嗎?需要我幫你們準備行李嗎?”她的話語裏,既有母親的細膩,又帶着一絲對孩子們即将獨立出行的自豪。
崔瑩聞言,俏皮地眨了眨眼,笑容如春日裏的暖陽般明媚:“票還沒着急買呢,我們計劃先去石路步行街走走,感受下蘇州的市井生活,之後再去火車站買高鐵票。別擔心,江西菜不全是辣的,像瓦罐湯,就是既鮮美又溫和的選擇。我已經跟我的父母,崔文斌警官和歷史老師蘇雯溝通好了,雖然他們目前仍在蘇州忙碌,但他們完全信任我們,支持我們這次旅行。”她的話裏透着一股子自信和對未來的期待。
然而,這份輕松的氣氛很快被一句玩笑般的“反駁”打破:“瞧你們倆平時毛毛躁躁的模樣,真讓人懷疑你們是否記得帶上‘大人’應有的成熟和穩重。”這話雖帶點調侃,卻也藏着家人間特有的寵溺與擔憂。
張靈和崔瑩相視一笑,彼此的眼中閃爍着默契與甜蜜。張靈輕聲回答母親林敏:“媽,您放心吧,這次旅行我們會小心的。畢竟,有我在,誰敢讓崔瑩受半點委屈呢?”說罷,他朝崔瑩眨了眨眼,惹得她臉頰微紅,低下了頭,心裏卻是暖洋洋
張靈與崔瑩相視一笑,那份默契與理解在他們之間流轉,仿佛在無聲地說:“我們雖然年輕,但足以應對旅途中的挑戰。”在這一刻,無論是蘇州的寧靜,還是南昌即将迎來的熱鬧,都成為了他們共同記憶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陽光灑在青石板路上,張靈與崔瑩漫步在蘇州古城的街巷之中,兩旁古色古香的店鋪透出一種時光沉澱的韻味。崔瑩的目光忽然被巷口一家裝飾別致的江西菜館所吸引,招牌上鮮豔的辣椒圖案似乎在向過往行人宣告其菜肴的火辣。她輕扯了扯張靈的衣袖,眼中閃爍着頑皮的光芒,“張靈,這次有沒有膽量挑戰一下呢?”她的聲音裏夾雜着一絲促狹的笑意。張靈聞言,臉上浮現出一絲尴尬而又不失可愛的笑容,他輕輕撓了撓頭,仿佛在回憶起往昔與辣味食物“鬥争”的經歷。“崔瑩,你得理解,我們蘇州人的舌頭,對于辣可是相當敏感的。不過,為了你,我願意再勇敢一次。”張靈的話語中既有無奈,又包含着對崔瑩滿滿的寵溺。
崔瑩聽罷,笑聲清脆如同銀鈴,她輕輕拍了拍張靈的手背,提議道:“那這樣吧,我們去嘗嘗江西的特色——拌粉,但是,咱們要個不加辣的版本,怎麽樣?這樣既能體驗風味,又不至于讓你太過難受。”她的體貼入微,在這個瞬間顯得尤為溫暖。
于是,兩人攜手步入那家充滿異鄉風情的餐館,選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是蘇州獨有的水鄉風光,窗內則是他們對彼此了解與遷就的美好畫面。在這樣一個充滿愛意的午後,即便是一碗看似簡單的不辣拌粉,也因兩人的陪伴而變得異常美味,成為了他們旅途中難忘的一幕。不辣的拌粉端上來時,香氣撲鼻,白嫩的米粉上覆蓋着五彩斑斓的配料——金黃的豆芽、翠綠的蔥花、鮮紅的蘿蔔幹絲,還有那誘人的芝麻醬和蒜泥,色彩搭配得恰到好處,引人食欲大開。張靈和崔瑩相視一笑,各自拿起筷子,輕輕地拌勻了面前的米粉。
Advertisement
第一口下去,張靈的表情先是微微一怔,随即舒展開來,眼中閃過驚喜之色。“沒想到,不辣的拌粉也能這麽好吃!”他贊嘆道,米粉的軟滑與各種配菜的爽脆口感交織在一起,加之特制醬料的香醇,即便是少了辣味的刺激,也別有一番風味。
崔瑩見狀,笑靥如花,心中滿是欣慰。“我就說嘛,美食無界限,調整一下口味,就能讓更多的人都能享受到。看你的樣子,是不是後悔沒早點嘗試了?”她邊說邊自己也嘗了一口,那份清淡中的鮮美讓她也不禁點頭稱贊。
兩人邊吃邊聊,偶爾擡頭望向窗外,看着街上慢慢流淌的河水和悠閑劃過的烏篷船,時間仿佛在這一刻變得緩慢而溫馨。這份簡單卻滿足的拌粉,不僅讓他們品嘗到了江西菜的另一面,更成為了兩人共同記憶中一抹溫馨的亮色,證明了有時候,跨出舒适區的小嘗試,也許就能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的。
在告別了家人之後,兩人手牽手踏上了前往蘇州火車站的路途。陽光正好,微風不燥,他們漫步在石板路上,沿途的古建築和潺潺流水為這趟旅程增添了幾分詩意。張靈突然停下腳步,在一家古色古香的書店前,“等我一下。”他對崔瑩說,不一會兒便拿着兩本蘇州旅游指南和一本關于南昌的書出來,遞給她一本,“這樣我們就可以一起規劃行程了。”
崔瑩接過書,眼眸中閃爍着期待的光芒,“謝謝你,張靈,你總是這麽細心。”他們繼續前行,沿途的風景在談笑聲中更加生動起來。
抵達蘇州火車站,車站內人來人往,繁忙而有序。張靈熟練地操作着自動售票機,選擇前往南昌的高鐵票。“你看,這就搞定啦!”他得意地展示着兩張車票,崔瑩則在一旁拍下了這個瞬間,留作紀念。
候車室裏,兩人肩并肩坐着,興奮地讨論着即将開始的南昌之旅。張靈從背包裏拿出一張地圖,指着上面的景點,“我們要不要先去滕王閣感受一下王勃筆下的氣勢?然後再去八一起義紀念館看看那段革命歷史?”崔瑩點頭贊同,眼中閃爍着對未知旅程的憧憬。
随着廣播響起,提醒着乘客們開始檢票,張靈和崔瑩站起身,最後一次檢查随身物品,攜手步入了通往南昌的列車。窗外的風景逐漸變換,他們的心也随着這趟旅程一同飛向遠方,期待着在南昌的每一刻,不論是挑戰辣味美食,還是探尋古城的歷史底蘊,都将是一段難忘的經歷。随着高鐵緩緩駛入南昌站,崔瑩的心情也跟着窗外的景色一同變得明媚起來。她輕拍了拍身邊沉思中的張靈,眼裏閃爍着躍躍欲試的光芒:“張靈,看啊,南昌到了。聽說這裏的小吃街藏着不少正兒八經的南昌菜,米粉蒸肉軟糯鮮香,糊羹熱氣騰騰,還有那松軟甜蜜的贛南棉花糕,以及聽起來就詩意盎然的‘金線吊葫蘆’藜蒿炒臘肉,每一樣都是味蕾的誘惑呢。”她一口氣列舉着,語氣中滿是對即将到來的美食探險的憧憬。
張靈聽罷,微微蹙眉,卻也難掩好奇:“聽起來确實誘人,不過,崔瑩,你知道的,我這個從小在蘇州長大的蘇南人,對辣的承受能力可沒那麽強,這些菜不會都是辣的吧?”他的話語中帶着一絲擔憂,卻也透出對新奇事物的渴望。
崔瑩聞言,輕輕笑出了聲,那笑聲裏滿是安撫與理解:“放心吧,張靈。南昌菜雖以辣聞名,但也并非都是火辣辣的。比如,三杯雞,雖然名字裏沒有辣字,但其精髓在于一杯酒、一杯油、一杯醬油的比例,吃起來是醇厚而非刺激的辣。而且,每家餐館都會根據客人口味調整辣度,咱們可以提前跟廚師說一聲,保證讓你既能享受到地道的南昌風味,又能适應咱們的口味。”
說着,兩人走出了車站,迎面而來的是南昌特有的熱烈氣息。陽光正好,微風不燥,街頭巷尾彌漫着誘人的食物香味。他們沿着石板路,穿過一條條古樸的巷弄,最終在一家門面不大,但門口排着長隊的小店前停下。門楣上,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贛味小館”映入眼簾,仿佛在無聲地召喚着每一位過往的旅人。
店內,燈光柔和,牆上挂着一幅幅描繪江西山水的水墨畫,營造出一種溫馨而又不失文化底蘊的就餐氛圍。按照崔瑩的推薦,他們點了招牌的幾樣菜。每一道菜上桌,都伴随着一陣陣香氣,仿佛在講述着南昌的故事。
米粉蒸肉,肉質酥爛,米香濃郁,搭配着細碎的蔥花,既美觀又美味;糊羹濃稠适宜,內含豐富,每一勺都是驚喜;而那金線吊葫蘆藜蒿炒臘肉,藜蒿的清新與臘肉的鹹香相互映襯,竟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和諧之美。至于三杯雞,色澤誘人,雞肉滑嫩,每一口都是對味覺的極致挑逗。
張靈在品嘗的過程中,不時露出驚訝又滿足的神情,原來南昌菜的辣,并非他想象中那樣不可接受,而是有着層次感,讓人越吃越上瘾。一頓飯下來,兩人都意猶未盡,對南昌這座城市的好感更是倍增。美食,總能成為連接不同地域文化的橋梁,讓旅途中的每一個瞬間都充滿了溫情與驚喜。
飯後,飽足的兩人信步來到了滕王閣。陽光透過雲層,斑駁地灑在古老的建築上,給這座千年名樓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崔瑩,作為南京大學歷史系的才女,對這裏的歷史如數家珍,她輕啓朱唇,仿佛在訴說着一段段塵封的往事:“張靈,你看這滕王閣,它不僅僅是座樓閣,它是唐初滕王李元嬰所建,歷經二十九次興廢更疊,見證了無數文人墨客的悲歡離合。《滕王閣序》中那句‘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道盡了它的絕美與壯闊。”
張靈側耳傾聽,眼神裏閃爍着對歷史的敬畏與對文學的熱愛。身為南京大學中文系的大才子,他自然也不甘示弱,決定用自己的方式,為這次旅行留下一抹獨特的文化印記。他輕撫着雕欄,目光遠眺贛江,心中文思泉湧,口中緩緩吟誦出一首即興之作:
“滕閣淩霄立,江風拂古愁。
文光映殘卷,詩韻繞新秋。
碧瓦藏龍影,朱欄鎖鳳喉。
今我憑欄處,古今一夢流。”
詩詞間,既有對滕王閣歷史的感慨,也有對眼前景致的贊美,更暗含了與崔瑩同行此行的喜悅與默契。崔瑩聽罷,眼中閃過贊賞的光芒,她輕笑道:“張靈,你的文采真是不減當年,如此佳作,怕是要與王勃的《滕王閣序》争輝了。”
随後,兩人攜手漫步于閣中,每一層都細細品味。閣內的壁畫與雕塑,無一不在訴說着歷史的故事,而那些精美的書法碑刻,則是中華文字之美的集中展現。他們時而駐足凝視,時而低語讨論,仿佛在與千年前的文人雅士進行一場跨時空的對話。
在最高層,憑欄遠望,贛江如帶,波光粼粼,城市的喧嚣與歷史的靜谧在這裏奇妙地融合。張靈與崔瑩肩并肩站立,心中滿是對這片土地深厚文化的敬仰,以及對彼此相伴旅程的珍惜。此刻的滕王閣,不僅是一座樓閣,更是一段情感與文化的雙重旅程,記錄着他們的足跡,也見證着一段美好時光的定格。
同類推薦

不可名狀艦娘的鎮守府
當一群本不應該出現在這個世界的精靈因為一次錯誤來到這裏後,一切都開始向着崩壞發展。
休伯利安:“是誰在呼叫艦隊”
秋風之墩:“你們已經被我包圍了“
神使級:”神恩如海,神威如獄”
諾亞方舟:“樓上是僞神”
某要塞聖殿:“呵呵”
主角:“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各艘船,你們都是垃圾。”

地府微信群:我的老公是冥王
莫名混進了地府微信群,一不小心搖到了冥王做好友【本文懸疑靈異為主,言情為輔。作者君簡介無能,但是故事絕、對、精、彩!】
女主:那天夜裏下了場詭異的紅雨,我從死人的墳墓裏爬出來,自此眼通陰陽,魂看三界。
冥王:你不就是在恐怖片墳場演了個龍套女鬼麽?
女主:人艱不拆!!!
冥王:我不是人,是鬼~
女主:作者君,我強烈要求換個老公!!
【溫馨提示:看文後切勿打開微信猛搖附近的人,萬一真的出現一只帥男鬼腫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