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第36章 第36章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要不說胡惟庸聰明, 知道要被罵成狗,直接告病不來。

他人不來,但‘精神’倒是來了,把人家正兒八經幹告狀罵人事業的禦史風頭都差點蓋過去。

包括劉松在內, 被集中攻擊的三個禦史, 走出金銮殿的時候是被禦史臺同僚攙扶着離開的。

要知道, 這一群禦史,因為太難纏, 一旦被他們盯上,那是油鹽不進,俗稱腦子軸得要死。

所以這屆禦史在朝人緣極差,

但他們一點不介意, 還很驕傲地擡高下巴, 眼神蔑視:吾等清清白白不與爾等同流合污。

看不慣吾等?那肯定是爾等行不端坐不直,內心不善良。

不知有多少人內心咬牙切齒, 暗暗拔了無數次刀, 想和這屆禦史決鬥。就連昔日和劉伯溫關系不錯的浙東文官們都常常感嘆。

劉伯溫啊劉伯溫,你上哪兒去找的這麽一群‘人才’啊。

就...都是飽讀詩書, 滿腹才華的讀書人, 他們也不是不能罵、罵不贏。主要是礙于朱元璋的‘淫/威’, 他們不敢放肆, 也不好罵回去, 頂多氣急了譏諷兩句。

結果那些禦史臺的就仗着自己‘才華更好’, 就差用眼神辱罵他們:就這?

不痛不癢, 反而讓自己更氣了。

後來啊,也不知是誰(總之是朱家那幾個王爺)開始了敲禦史悶棍的事兒,慢慢地, 這事兒啊就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發展成應天府一暗中風氣了。

沒給這些禦史套過麻袋,敲過悶棍的,可能在朝為官的都找不出幾人。有的文官啊,看起來文質彬彬,當麻袋一套,那也是要親自上腳踹上幾下出口惡氣。

等從暗巷裏出來,抖一抖衣袖,就又是斯文一派的讀書人。

如今朝堂上,看見一兩個或鼻青臉腫,或走路一瘸一拐的禦史,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但是——

這屆禦史不僅沒有在疼痛中吸取教訓,學會做人,反而讓他們氣焰越發嚣張,不在疼痛中跌倒,只在疼痛中瘋狂。

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一些吧。

文武百官:“......”

朱元璋:“......”

朱元璋能默許大家暗中套麻袋,說實話,也是偶爾這些禦史腦子真的太軸了。除非真找死的,他也不想殺。

畢竟他們罵文武百官的樣子,他老朱也挺愛看的。

但沒想到啊....

越揍他們,他們越來勁兒!

看着鼻青臉腫、頭纏紗帶、吊着膀子或拄着拐杖的禦史,指着要參的對象,口水飛濺,口若懸河,戰鬥力飙升了不止一個度。

朱元璋也是服了。

當初他和劉基眼光怎麽就這麽毒,挑上這麽一批人來當禦史。

當然。

只要不管到他老朱的頭上,随便他們怎麽罵。

就這樣一屆戰鬥力‘猛士’級別的禦史,平時拄拐都不要人扶,一定要雄赳赳氣昂昂走出去的禦史。

這會兒卻是氣得渾身哆嗦,要禦史臺同僚攙扶着才能完完整整走出金銮殿的禦史,就說說,對面文官一旦放開,戰鬥力有多厲害了吧。

要不是朱元璋在,兩方人馬早就拿着笏板幹起來了。

君子動口不動手?

沒有的事,君子氣狠了也是要幹架的。

大家都是經過元末戰亂的,就是沒幾個功夫在身,那也是能拿着手上東西就跟你過兩招的‘猛’男,誰怕誰了。

再往上數,以前講究君子六藝,儒士也配刀的。雖然他們現在是手無縛雞之力了點,但先輩們的‘武德’風骨他們也繼承了一二。

這次,只能算打個平手!

劉禦史他們被攙扶離去,文官這邊同樣沒好到哪兒去。朱元璋一走,就像一座大山挪開,大家都是哆哆嗦嗦爬起來,相互攙扶着走出去的。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吧。

看着這麽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孱弱文官,一旁的武臣目瞪口呆,暗暗抽氣。

說實話,他們武将這邊有不少人到中間根本都聽不懂兩邊人在罵什麽了。但他們能從雙方粗紅脖子和泛白烏紫的嘴皮上看出,殺傷力很強。

一群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武将們,深吸一口氣,搖搖頭。

還是皇上說的對啊t,書讀少了,連對方罵你都聽不懂,簡直就是雙倍侮辱。

哎,可看書實在痛苦。

想想自己年紀也‘大了’,這輩子再把書讀好也是沒啥希望了。

但是,他們的兒子/孫子還可以啊,年輕啊。

不多讀點書,以後兒子/孫子入朝為官了,豈不是被這些柔弱文官罵到祖宗三代,說不定都還聽不懂,就眨眨眼,然後一臉白癡地回家。

想想就覺得可怕的武将們:“!”

不行,絕對不行。

回去就壓着家裏小子們努力讀書,不說文章寫得多好,至少要聽懂別人在罵什麽吧。

于是這群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武将們,往日裏,朱元璋怎麽苦口婆心地勸說,要重視子女教育,多讀書,卻總是一邊耳朵進一邊耳朵出的武将們,這次終于深刻意識到了,讀會的重要性。

以前就覺得兒子/孫子像自己,不愛讀書,壓了幾次沒用,也不管了,反正武将之家嘛,能上馬打仗就行。

所以比起壓着後代讀書,他們更注重培養後代武力值。

這也就導致了,一群從小只被家裏長輩教如何打架,卻沒先生教仁義禮信智的将二代、勳貴二代們,大多是惹是生非的混小子。

如今應天府就有這些二代惹是生非的身影了。

一種是一言不合就幹架的粗莽混子二代,一種是像李景隆那樣,文不成武一般的纨绔二代。

朱元璋為此也不知口頭訓斥了武将們多少次了,奈何......哎......自家兒子裏還有幾個惹是生非的貨,他老朱都不好把訓斥的話說得太難聽。

怕打自己臉。

只能他老朱多費費心,把這些不聽話不好學的二代塞入府學,多受點書香熏陶。

至于為何不是國子學。

因為國子學規矩嚴,還是他老朱看重的人才培養搖籃,當然不會塞老鼠屎進去破壞,只收有真才幹的二代。

朱元璋倒是沒想到,今日早朝他無意中放任的一遭,居然讓武将們‘開竅’了,回去後就拿着棍棒,逼迫家裏小子讀書,一時間,在應天府養成了一陣好學之風。

在街上鬼混的身影都少了。

事後朱元璋都感嘆,無心插柳柳成蔭啊。

看來以後武将們一松懈,他就可以适當用上一用,事實總是比道理更能勸服人啊。

朱元璋還很氣!

這一幕怎麽就沒讓老三和老四親眼見見,讓他們也深刻體驗一下不好好讀書的可怕後果。

于是這天,晉王正躺在塌上,舒服地翻着兵書,朱棣正勤勤懇懇練武,推演兵法,總之兩人都在為即将到來的演武做着準備。

然後他們老爹就讓王太監到府上,劈頭蓋臉地把他們痛罵一頓。

老子叫你們來上朝,你們全當老子是耳旁風!

老子看你們是皮癢了,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生你們有什麽用,老子還不如生個瘡!

巴拉巴拉.....

把晉王和朱棣罵得一臉無辜,不懂他們老爹又被誰氣着了。

他們兩自從成年,可以上朝旁聽政事,他們就沒去過兩天。

一是不感興趣,二是嫌站久了累。

而且,他們一開始也沒當差啊,後面被分派了差事,但是也不用像那些文武百官必須上朝啊,幹好老爹交代的事就行。

有大哥幫忙說道,朱元璋一天正事那麽多,也懶得管他們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模式的上朝旁聽。

後面秦王也去得少了。

反正就是閑聽,又不會給他重要的事兒幹,有個屁的意思。

倒是周王和楚王比較乖,一般沒事兒都是去的,見哥哥們都不去,他們也不想去,但老爹生氣又很可怕,那還是去吧。

朱标能怎麽辦?

弟弟們偷懶不聽話,他還不是只能幫着讓老爹消消氣。

反正分派給幾個弟弟的差事他們還是幹得挺認真的,您老就放他們一馬。

朱元璋翻個白眼,也懶得說了,只是偶爾心氣不順的時候,還會下口谕,讓王太監上府罵幾句。

老子就是看不慣他們偷懶,老子要起個大早上朝。

說回禦史和文官對罵結束這天。

劉禦史他們痛定思痛,回到家覺得自己文學功底還不夠深厚,居然沒能完全贏過對方。

要知道,他們可是專門告狀...不對,是專門引古論今、痛斥彈劾官員錯處的禦史啊。

怎麽能‘罵’不贏呢!!!

于是一群禦史回到家就又開始了刻苦學習,決心下回要說得對方毫無反擊之力,只能慚愧流涕,痛悔自己犯下的過,走錯的路。

而朱元璋回到謹身殿,坐在龍椅上,太監宮人都聽話退了出去,沒人能從他毫無波瀾的一張臉上,看到不用隐藏的嗜血兇光。

告病不朝?

與禦史對峙?

如今這朝上站着的人,還有多少是他老朱,是這大明朝的官.....

王太監退出門外,沒人看見,他攏在袖子裏的手心微顫,全是冷汗。從太子轉道回了東宮,皇上給人的感覺就格外森寒可怖。

即便皇上面上無事發生,看起來還挺平和。

王太監卻是吓得腿發軟,咬着牙才一路跟到了謹身殿,直到被命令守在殿外,他才能緩一口氣。

當天下午,朱元璋就召告病的胡惟庸進宮。

胡惟庸倒是也做足了準備,一張臉白得吓人,眼底青黑,腿發虛腳發軟,下跪行禮都顫巍巍的要摔了,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大限将至,而不是生病了。

按理說,臣子都病成這樣了,朱元璋意思意思,也要大方地說一聲:免禮。

但朱元璋就坐在那,沉默不言地看着胡惟庸顫顫巍巍跪下,然後又虛弱無力的起身。

朱元璋也不賜座。

他半天不說話,倒是讓底氣十足的胡惟庸有些繃不住,用一陣激烈的咳嗽聲打破令人窒息的沉默後。

胡惟庸虛弱道:“皇上,臣自知有罪,因幼子遭遇,臣痛徹心扉,一時失去冷靜,犯下這等低級錯誤,身為大明丞相,臣很羞愧,臣本想一早來像您請罪,可臣因為擔心幼子,害了病,不敢把病氣過給皇上,臣就不該病,臣怎麽能病呢,不能為皇上和大明多做一天的事,臣慚愧啊。”

朱元璋:“......”

此時大殿內就三個人,朱元璋,胡惟庸,還有站在角落沒啥存在感的王太監。

胡惟庸一番感情充沛的表演,換來的不是打破沉默的話語,而是令人更加窒息的尴尬。

因為朱元璋還是不說話。

胡惟庸其實敢做出今天這事兒,不是說他多狂妄無知,而是他心裏也是有一定底氣的。

自李善長退出一線,在家養老,又鬥敗劉伯溫,把浙東集團壓下去,經過這幾年經營,他胡惟庸早已不是當初的胡惟庸了。

當明朝第一丞相,百官之首,就是他胡惟庸。

此時雖然還有些忌憚朱元璋,但胡惟庸已經沒那麽畏懼他了。

但到底是被朱元璋手段吓到過的人,此時氣氛有如此肅殺,胡惟庸還是有些站不住了,但他不擔心因為這麽一件小事朱元璋就動他。

沉默——仿佛是劊子手拿着屠刀,遲遲不落下致命一刀的空白沉默。

胡惟庸沒發現,自己額角有冷汗一顆一顆冒出,從他敷了厚厚白色/粉末的臉頰滑下,形成一道粉泥痕跡。

就在胡惟庸忍不住掀了下眼皮,想瞄一眼龍椅上人的表情時,好巧不巧就撞上朱元璋一雙被燭火映照的眼睛。

胡惟庸心髒重重地撞了一下,咕咚一聲,吞咽一口口水。

他垂下眼皮,手背有些輕微顫抖。

這時,坐在上首的人終于發話了,語氣平靜無波,乍一聽甚至還有些随意。

“殺人,就該償命。”

胡惟庸:“!”

就在他瞳孔劇烈一顫時,朱元璋又吐出了後半句話:“誰殺的人,就讓誰償命,朕也要給衆人一個交代,丞相不要舍不得一個家仆,讓朕難做。”

胡惟庸立即額頭點地,大聲道:“臣不敢。”

“行了,朕叫丞相過來也是沒辦法,早朝上的事你也應該聽說了,哎,朕也不想讓丞相拖着病體跑這一趟的,丞相可不要怪朕折騰你啊。”

胡惟庸:“臣不敢!”

“丞相還是先回去養病吧,朕看你是病得不輕,這樣,朕給你放三天假,你就在家安心養病。”

朱元璋此刻就像一名真正關心臣子健康的聖君。

胡惟庸嗓子發緊,用力磕頭道:“臣謝過陛下隆恩,臣一定好好養病,不負陛下所望。”

朱元璋眯了眯眼,笑了一聲,太短促,落在耳邊更像嘲諷。

“下去吧。”

胡惟庸再次磕頭行禮,然後起身退了出去。

等到了殿外,胡惟庸才察覺自己後背一片潮濕,內衣早被冷汗穿透,一陣微風拂過,不受控制t地打了個冷戰。

胡惟庸袖籠的手微微顫抖,他緊握成拳,再擡眼時,眼底也是一片血絲,怒意狠色懼意交織。

看來,要想屹立不倒,讓朱元璋再不敢輕易動他,現在還是有些不夠....

....

終于,在夏天進入最熱的時候,演武場修建完畢,而朱棣幾兄弟的演武比賽也正式提上日程。

雖說有為馬皇後賀壽之意,但在壽宴當天打打殺殺也不好看。

于是日子就定在了馬皇後生辰前一天。

很快,這一天就到了。

一大早,蟬鳴就吵醒了整個應天府。

但今天百姓們也很激動興奮,早早起了床,比那樹上爬着的大蟬還要精神百倍。

幸運被抽中,能去演武場外圍觀看諸王演武的百姓,早早就收拾妥當,去排隊等候入場。

沒那麽幸運的百姓也有不少跑來這看的,或蹲或站在路邊。

這一天注定是應天府這個夏季,最熱鬧的一天。

同類推薦

從零開始

從零開始

想要讓游戲幣兌換現實貨幣,那就一定要有一個強大的經濟實體來擔保其可兌換性。而這個實體只能是一國的政府。可是政府為什麽要出面擔保一個游戲的真實貨幣兌換能力?
戰争也可以這樣打。兵不血刃一樣能幹掉一個國家。一個可以兌換現實貨幣的游戲,一個超級斂財機器。它的名字就叫做《零》一個徹頭徹尾的金融炸彈。

穿越之農家傻女

穿越之農家傻女

頂尖殺手因被背叛死亡,睜眼便穿成了八歲小女娃,面對巨額賣身賠償,食不果腹。
雪上加霜的極品爺奶,為了二伯父的當官夢,将他們趕出家門,兩間無頂的破屋,荒地兩畝,一家八口艱難求生。
還好,有神奇空間在手,空間在手,天下有我!

逆天毒妃:帝君,請自重

逆天毒妃:帝君,請自重

(新書《神醫小狂妃:皇叔,寵不停!》已發,請求支持)初見,他傾城一笑,攬着她的腰肢:“姑娘,以身相許便好。”雲清淺無語,決定一掌拍飛之!本以為再無交集,她卻被他糾纏到底。白日裏,他是萬人之上的神祗,唯獨對她至死寵溺。夜裏,他是魅惑人心的邪魅妖孽,唯獨對她溫柔深情。穿越之後,雲清淺開挂無限。廢材?一秒變天才,閃瞎爾等狗眼!丹藥?當成糖果吃吃就好!神獸?我家萌寵都是神獸,天天排隊求包養!桃花太多?某妖孽冷冷一笑,怒斬桃花,将她抱回家:“丫頭,再爬牆試試!”拜托,這寵愛太深重,我不要行不行?!(1v1女強爽文,以寵為主)讀者群號:,喜歡可加~

鳳唳九天,女王萬萬歲

鳳唳九天,女王萬萬歲

【本文一對一,男女主前世今生,身心幹淨!】
她還沒死,竟然就穿越了!穿就穿吧,就當旅游了!
但是誰能告訴她,她沒招天沒惹地,怎麽就拉了一身的仇恨值,是個人都想要她的命!
抱了個小娃娃,竟然是活了上千年的老怪物!這個屁股後面追着她,非要說她是前世妻的神尊大人,咱們能不能坐下來歇歇腳?
還有奇怪地小鼎,妖豔的狐貍,青澀的小蛇,純良的少年,誰能告訴她,這些都是什麽東西啊!
什麽?肩負拯救盛元大陸,數十億蒼生的艱巨使命?開玩笑的伐!
她就是個異世游魂,劇情轉換太快,吓得她差點魂飛魄散!
作品标簽: 爽文、毒醫、扮豬吃虎、穿越、喬裝改扮

有了讀心術後,王爺每天都在攻略醫妃

有了讀心術後,王爺每天都在攻略醫妃

21世紀醫毒雙絕的秦野穿成又醜又不受寵的辰王妃,畢生所願只有一個:和離!
側妃獻媚,她各種争寵,內心:我要惡心死你,快休了我!
辰王生病,她表面醫人,內心:我一把藥毒的你半身不遂!
辰王被害,她表面着急,內心:求皇帝下旨,将這男人的狗頭剁下來!
聽到她所有心聲的辰王憤恨抓狂,一推二撲進被窩,咬牙切齒:“愛妃,該歇息了!”
半年後,她看着自己圓滾滾的肚子,無語痛哭:“求上天開眼,讓狗男人精盡人亡!”

重生八零俏佳妻

重生八零俏佳妻

前世,盛寧懵懂無知,是從小背負不堪名聲的‘壞人’。被好友陷害,被心愛的人辜負,最後孤苦無依,凄慘而死。
當她重生回1983年,她一定擦亮眼睛看人,認認真真做事。這一世,她再也不讓妹妹因她而死,這一世她要成為文工團最驕傲的那朵玫瑰。一個優秀的女兵,孝順的女兒,合格的姐姐。且看她如何破釜沉舟,救妹妹于水火之中。力挽狂瀾,帶着全家一起改革開放,致富奔小康。虎視眈眈,誓要拿下冷面軍長,傳說中的活閻王。